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三、四年级的段篇练习,再到五、六年级的完篇作文,由简单到复杂。写作文是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是明确主题、选择材料、结构安排、遣词造句、标点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教法,新颖灵活地引领学生遨游在作文的海洋中,使学生能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能力。
一、拓宽视野,激发作文兴趣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感觉没东西可写,笔尖生涩,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视野狭窄,获得的信息量少,拿起笔不知写些什么。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要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我采取了三种方法:
1.扩大信息量。
可向学生介绍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信息。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进作文中,感觉到作文原来那么有意思。
2.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我买来花籽,和学生们一起种下,每周拿出一节课,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地观察:什么时候长新叶?茎有什么变化?又长高了多少?……通过写观察日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们观察更细致了,继而形成了乐于观察的习惯。
3.勤于练笔。
我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过的,学生写起来就感觉流畅多了;由于内容不限,在周记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通过这几种方法,营造出了一个愉快轻松的作文氛围,学生感觉写作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了,视野得到了拓宽,兴趣也得到了加强。
二、积累素材,指导作文方法
学生写作文时,选择材料很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需要平时的积累。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与平时缺乏积累有很大关系。要写好作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的积累。
作文是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只有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才有真情实感。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生活实践,使学生多一些生活感悟的积累。我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一起观察:花、草、树是什么样子?各有什么特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恢复了儿童的天真活泼。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创新的火花。这个说:“那两个石榴挨得那么近,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相亲相爱。”那个说:“这三个石榴,大小不一,多像祖孙三代在亲热地聊天,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一幅天伦之乐图呀。”学生的思维就像破笼而出的小鸟,不断地迸现出精彩的妙语。
有了写作素材,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审题、确定中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同时指导学生自己悟出方法,从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
三、欣赏佳作,明确作文目标
在指导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佳作并进行剖析评价,体会写作方法,从中得到启迪:人家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对照自己,自己的作文如何改进?这样就能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明确作文应达到的目标。
平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即每周选择一篇佳作,仔细阅读揣摩,潜心静思,由外到内地欣赏,日积月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激励评价,体验作文的乐趣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就更能激发起学生不断进步的欲望。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成就感越强,他对该项工作的兴趣也就越高,做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激励学生,我采取了分梯度的三种方法:
1.在教室里布置了墙报,每周定时更换。在学生的周记中选择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周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周记材料写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周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2.选出一部分较好的作文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自己朗读,然后大家讲评,指出这篇文章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可以改得更好。这样,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把这篇文章改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各人的水平不同,因此,对于差些的作文,我就找出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或用词准确的地方,请他在班上读出,让大家给他鼓励。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我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我就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教法,新颖灵活地引领学生遨游在作文的海洋中,使学生能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能力。
一、拓宽视野,激发作文兴趣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感觉没东西可写,笔尖生涩,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视野狭窄,获得的信息量少,拿起笔不知写些什么。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首先要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我采取了三种方法:
1.扩大信息量。
可向学生介绍有益的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信息。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进作文中,感觉到作文原来那么有意思。
2.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我买来花籽,和学生们一起种下,每周拿出一节课,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地观察:什么时候长新叶?茎有什么变化?又长高了多少?……通过写观察日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们观察更细致了,继而形成了乐于观察的习惯。
3.勤于练笔。
我要求学生每周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过的,学生写起来就感觉流畅多了;由于内容不限,在周记中,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通过这几种方法,营造出了一个愉快轻松的作文氛围,学生感觉写作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了,视野得到了拓宽,兴趣也得到了加强。
二、积累素材,指导作文方法
学生写作文时,选择材料很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需要平时的积累。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与平时缺乏积累有很大关系。要写好作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的积累。
作文是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只有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才有真情实感。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生活实践,使学生多一些生活感悟的积累。我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一起观察:花、草、树是什么样子?各有什么特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恢复了儿童的天真活泼。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创新的火花。这个说:“那两个石榴挨得那么近,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相亲相爱。”那个说:“这三个石榴,大小不一,多像祖孙三代在亲热地聊天,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一幅天伦之乐图呀。”学生的思维就像破笼而出的小鸟,不断地迸现出精彩的妙语。
有了写作素材,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审题、确定中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同时指导学生自己悟出方法,从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
三、欣赏佳作,明确作文目标
在指导作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佳作并进行剖析评价,体会写作方法,从中得到启迪:人家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对照自己,自己的作文如何改进?这样就能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明确作文应达到的目标。
平时,我会对学生进行写读书笔记的训练,即每周选择一篇佳作,仔细阅读揣摩,潜心静思,由外到内地欣赏,日积月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激励评价,体验作文的乐趣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就更能激发起学生不断进步的欲望。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成就感越强,他对该项工作的兴趣也就越高,做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激励学生,我采取了分梯度的三种方法:
1.在教室里布置了墙报,每周定时更换。在学生的周记中选择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周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周记材料写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周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2.选出一部分较好的作文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自己朗读,然后大家讲评,指出这篇文章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可以改得更好。这样,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把这篇文章改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各人的水平不同,因此,对于差些的作文,我就找出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或用词准确的地方,请他在班上读出,让大家给他鼓励。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我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我就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