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符号表达意义。表达是制造符号以代表其意义的过程和产物,也是在有效的意指系统内形成意义的社会化过程。本文对隐喻与转喻这两种基本模式在电视传播符号运作方面的基础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电视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为解读电视传播符号表意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隐喻与转喻 电视传播 符号表意
人类传播活动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并运用符号表达意义。符号系统是连接主体意识与对象世界的桥梁。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决定了它是符号环境的主要建构者。电视作为一种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的媒介,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涵盖了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表达元素。电视传播符号的产生过程涉及电视传播符号意义的表达,直接关乎节目的播出效果,因此要求电视从业人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类符号,深化电视传播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隐喻与转喻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聚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等四组二元对立的范畴。之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另一位代表雅各布森在其基础之上发展了索绪尔关于符号之间横组合和纵聚合二元对立的理论,即语言系统的活动是在纵横两个坐标轴上进行的:一是线性的或水平方向的句段关系;二是垂直方向的选择或联想关系。1956年,雅各布森在《语言的基本原则》一书中,提出了隐喻与转喻这两个重要概念,并将本属于两种修辞手法的隐喻与转喻发展成为一套系统学说。他将隐喻与转喻看成是二元对立的典型模式,认为二者为语言符号得以形成的选择与组合的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定的话语(信息)是从所有的组成因素(代码)的库存中选择出业来的各种组成因素(句子、词、音位,等等)的组合。”①在雅各布森看来,符号横组合的过程表现在邻近性(把一个词置于另一个词的旁边)中,因而它的方式是转喻的,因为转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邻近的”代用词之间进行的接近的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而符号纵聚合的(或选择的、联想的)的过程则表现在相似性(一个词或概念和另外的词或概念“相似”)中,因而它的方式是隐喻的。因为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词之间提出的相似性或类比为基础的。例如,“中国在考虑一项新政策”中,主体(中国政府)与其“相邻”的代用词“中国政府”之间的接近联想为基础,所以这属于转喻模式;而在“汽车像蜗牛一般地行驶”中,主体(汽车)与代用词“蜗牛”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因而属于隐喻模式。“因此可以说,隐喻和转喻的对立其实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性模式(它的直接的,并存的,垂直的关系)和历时性模式(它的序列的,相继的,线性发展的关系)的根本对立的本质。”②
二、隐喻与转喻两种模式在电视传播符号表意中的应用
雅各布森(1958年)和利奇(1976年)等人,共同扩展了隐喻与转喻两个术语的内含。他们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传达符号意义的两种基本方式。③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视传播符号的表意模式也基本表现为隐喻与转喻两种基本模式,但二者在意义的两个层次上所执行的功能有所不同。张讴在其所著的《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一书中认为,在意义的第一个层次中,符号的图像或者表指作用是隐喻性的。它包括与现实中的位置互换。例如电视镜头里所呈现的天安门城楼,它所代表的是一座建筑物,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天安门城楼可以用转喻的形式来代表北京这座城市。
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即它的内涵意义方面,隐喻这一基本模式处于重要的地位。例如电视镜头对中产阶层生活的大篇幅描写与渲染,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他们是身份体面、处于社会较高地位而且受到尊重的人,是在我们文化等级中地位的隐喻。
电视传播符号可以同时以转喻和隐喻的方式表意,除了在意义的两个层面上所表现的不同外,不同的电视节目由于其电视传播形態、功能以及表现手段的差异,隐喻和转喻在节目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其中任何一种模式可能处于主导或优势层面。④笔者受此启发,用隐喻与转喻理论分析当今主要电视节目形态。
三、对三种主要电视节目形态的隐喻和转喻表意模式分析
1、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始终是认知世界最普遍和最忠实的信息来源”。⑤“它是以报道、议论新闻事实以及社会话题为内容的纪实性节目。”⑥真实性是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所在。要求用纪实的手法客观地纪录事实,如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等。这类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主要是以转喻为主。因为这类电视节目中被报道的事件或人物被当作某类现实的代表,只是这个现实的一部分,正体现了建立在邻近性基础上的以部分代表整体的转喻模式。另外,在各种新闻报道中,记者也不可能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观察与记录面面俱到,而是以自己特有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敏感,尽量抓拍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通过典型画面和生动细节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本质,体现和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这种报道方式也是建立在电视传播符号邻近性转喻模式的基础上,即典型性符号这个“点”与新闻事件或人物“面”之间的转喻关系。这种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指某种普遍性的突出体现,它以独特的个性转喻着事件或人物的本质。
2004年4月14日,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在侦破案件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拍摄的人物新闻报道《百姓心目中的任长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追踪任长霞工作的足迹,采访了曾经与她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战友,在王堂村、白平村、王腾村,记者采访了她曾经照顾过的老人和孩子、得到她帮助的普通村民。报道基本沿着水平叙事层次的转喻模式展开。记者利用一系列典型画面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崇高精神。例如,在任长霞遗体告别仪式上百姓眼中闪动的泪光;她因总在睡前看文件而在被子上面留下的一个个墨水点;她的书架上翻得破烂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正是这些典型的画面符号成功地转喻出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外表刚强坚毅、内心细腻温情”的形象。她打黑除恶时的果敢,接访助民时的真诚,形成了人物性格中鲜明的“二元对立”。可以看出,这类电视节目的电视传播符号表意方式主要是转喻模式。
2、电视剧
电视剧作为电视荧幕上播映的一种演剧形式,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诸多因素,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更离不开隐喻与转喻在不同程度上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渗透,尽管有时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电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讲究故事情节的前后联系,因此,电视符号的运作首先表现在按照时间顺序即历时性的横组合,即转喻模式。
这里以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为例做简要分析。从社会意义层次来说,这部电视剧中的“武则天母女”作为一个符号,具有深刻的转喻含义,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这两个人的命运折射一个社会的缩影。剧中的武则天、太平公主、薛绍、奶娘春、李隆基等典型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万民仰慕的帝王之家爱情、亲情与权力争斗间激烈较量的转喻。
同时,《大明宫词》中大量具有象征意味的电视符号用隐喻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剧中反复出现的,武则天傲然而立、目视前方、双手平伸或左右伸展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表现手法。“它把唐帝国那种宏大的气势、博大宽广的心襟展示无遗,俨然是唐帝国气象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代女皇坚强有力的手腕和博大心襟的象征,它使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的原因得到了形象化的诠释。”⑦
除此之外,《大明宫词》也成功运用独特的光影和色彩两种符号来创造意境。在《大明宫词》中,光影和色彩变幻多端,冷暖色调在交替变更中形成鲜明的反衬与对比,将繁华的宫廷盛景、皇室权利争斗的世事沧桑,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可以说,《大明宫词》成功地运用了隐喻与转喻两种模式,对画面、光影、色彩、音乐等电视特有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更好的表达。
3、电视广告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但离不开对各种电视符号的有效组合和利用,其方式也表现在隐喻和转喻的二元对立。
以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又可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例,这部立意独特且内涵丰富的广告成功运用了转喻与隐喻两种模式,2007年在央视播映后好评如潮。该片沿着线性的横组合方式展开的叙述,镜头首先转喻了这位女性作为女儿或是儿媳的责任:照顾老人;进一步隐喻出另一层含义,即母亲在无言中感染教育孩子,寓教育于有行,孩子耳濡目染,进而也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整个广告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起到传承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美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雅各布森·哈利:《语言的基本原则》[M].海牙,摩顿,1956:75
②特伦斯·霍克斯 著,瞿铁鹏 译:《结构主义与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7
③张讴:《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24-26
④唐建军:《三维关系建构下电视传播符号意义解读》[D].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4:61
⑤安德鲁·古德温 等:《电视的真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
⑥张君昌:《电视新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21
⑦郑云霞,《精致唯美、诗意风格的镜像呈示—李少红电视剧创作的视觉造型特色探微》[J].《电影评介》,2008(6):5-7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隐喻与转喻 电视传播 符号表意
人类传播活动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并运用符号表达意义。符号系统是连接主体意识与对象世界的桥梁。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决定了它是符号环境的主要建构者。电视作为一种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的媒介,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涵盖了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表达元素。电视传播符号的产生过程涉及电视传播符号意义的表达,直接关乎节目的播出效果,因此要求电视从业人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类符号,深化电视传播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以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隐喻与转喻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聚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等四组二元对立的范畴。之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另一位代表雅各布森在其基础之上发展了索绪尔关于符号之间横组合和纵聚合二元对立的理论,即语言系统的活动是在纵横两个坐标轴上进行的:一是线性的或水平方向的句段关系;二是垂直方向的选择或联想关系。1956年,雅各布森在《语言的基本原则》一书中,提出了隐喻与转喻这两个重要概念,并将本属于两种修辞手法的隐喻与转喻发展成为一套系统学说。他将隐喻与转喻看成是二元对立的典型模式,认为二者为语言符号得以形成的选择与组合的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定的话语(信息)是从所有的组成因素(代码)的库存中选择出业来的各种组成因素(句子、词、音位,等等)的组合。”①在雅各布森看来,符号横组合的过程表现在邻近性(把一个词置于另一个词的旁边)中,因而它的方式是转喻的,因为转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邻近的”代用词之间进行的接近的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而符号纵聚合的(或选择的、联想的)的过程则表现在相似性(一个词或概念和另外的词或概念“相似”)中,因而它的方式是隐喻的。因为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词之间提出的相似性或类比为基础的。例如,“中国在考虑一项新政策”中,主体(中国政府)与其“相邻”的代用词“中国政府”之间的接近联想为基础,所以这属于转喻模式;而在“汽车像蜗牛一般地行驶”中,主体(汽车)与代用词“蜗牛”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因而属于隐喻模式。“因此可以说,隐喻和转喻的对立其实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性模式(它的直接的,并存的,垂直的关系)和历时性模式(它的序列的,相继的,线性发展的关系)的根本对立的本质。”②
二、隐喻与转喻两种模式在电视传播符号表意中的应用
雅各布森(1958年)和利奇(1976年)等人,共同扩展了隐喻与转喻两个术语的内含。他们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传达符号意义的两种基本方式。③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视传播符号的表意模式也基本表现为隐喻与转喻两种基本模式,但二者在意义的两个层次上所执行的功能有所不同。张讴在其所著的《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一书中认为,在意义的第一个层次中,符号的图像或者表指作用是隐喻性的。它包括与现实中的位置互换。例如电视镜头里所呈现的天安门城楼,它所代表的是一座建筑物,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天安门城楼可以用转喻的形式来代表北京这座城市。
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即它的内涵意义方面,隐喻这一基本模式处于重要的地位。例如电视镜头对中产阶层生活的大篇幅描写与渲染,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他们是身份体面、处于社会较高地位而且受到尊重的人,是在我们文化等级中地位的隐喻。
电视传播符号可以同时以转喻和隐喻的方式表意,除了在意义的两个层面上所表现的不同外,不同的电视节目由于其电视传播形態、功能以及表现手段的差异,隐喻和转喻在节目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其中任何一种模式可能处于主导或优势层面。④笔者受此启发,用隐喻与转喻理论分析当今主要电视节目形态。
三、对三种主要电视节目形态的隐喻和转喻表意模式分析
1、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始终是认知世界最普遍和最忠实的信息来源”。⑤“它是以报道、议论新闻事实以及社会话题为内容的纪实性节目。”⑥真实性是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所在。要求用纪实的手法客观地纪录事实,如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等。这类以新闻为主的纪实类电视节目主要是以转喻为主。因为这类电视节目中被报道的事件或人物被当作某类现实的代表,只是这个现实的一部分,正体现了建立在邻近性基础上的以部分代表整体的转喻模式。另外,在各种新闻报道中,记者也不可能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观察与记录面面俱到,而是以自己特有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敏感,尽量抓拍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通过典型画面和生动细节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本质,体现和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这种报道方式也是建立在电视传播符号邻近性转喻模式的基础上,即典型性符号这个“点”与新闻事件或人物“面”之间的转喻关系。这种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指某种普遍性的突出体现,它以独特的个性转喻着事件或人物的本质。
2004年4月14日,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在侦破案件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拍摄的人物新闻报道《百姓心目中的任长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追踪任长霞工作的足迹,采访了曾经与她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战友,在王堂村、白平村、王腾村,记者采访了她曾经照顾过的老人和孩子、得到她帮助的普通村民。报道基本沿着水平叙事层次的转喻模式展开。记者利用一系列典型画面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崇高精神。例如,在任长霞遗体告别仪式上百姓眼中闪动的泪光;她因总在睡前看文件而在被子上面留下的一个个墨水点;她的书架上翻得破烂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正是这些典型的画面符号成功地转喻出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外表刚强坚毅、内心细腻温情”的形象。她打黑除恶时的果敢,接访助民时的真诚,形成了人物性格中鲜明的“二元对立”。可以看出,这类电视节目的电视传播符号表意方式主要是转喻模式。
2、电视剧
电视剧作为电视荧幕上播映的一种演剧形式,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诸多因素,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更离不开隐喻与转喻在不同程度上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渗透,尽管有时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电视剧,特别是电视连续剧讲究故事情节的前后联系,因此,电视符号的运作首先表现在按照时间顺序即历时性的横组合,即转喻模式。
这里以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为例做简要分析。从社会意义层次来说,这部电视剧中的“武则天母女”作为一个符号,具有深刻的转喻含义,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这两个人的命运折射一个社会的缩影。剧中的武则天、太平公主、薛绍、奶娘春、李隆基等典型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万民仰慕的帝王之家爱情、亲情与权力争斗间激烈较量的转喻。
同时,《大明宫词》中大量具有象征意味的电视符号用隐喻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剧中反复出现的,武则天傲然而立、目视前方、双手平伸或左右伸展的动作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表现手法。“它把唐帝国那种宏大的气势、博大宽广的心襟展示无遗,俨然是唐帝国气象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代女皇坚强有力的手腕和博大心襟的象征,它使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的原因得到了形象化的诠释。”⑦
除此之外,《大明宫词》也成功运用独特的光影和色彩两种符号来创造意境。在《大明宫词》中,光影和色彩变幻多端,冷暖色调在交替变更中形成鲜明的反衬与对比,将繁华的宫廷盛景、皇室权利争斗的世事沧桑,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可以说,《大明宫词》成功地运用了隐喻与转喻两种模式,对画面、光影、色彩、音乐等电视特有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更好的表达。
3、电视广告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但离不开对各种电视符号的有效组合和利用,其方式也表现在隐喻和转喻的二元对立。
以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又可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例,这部立意独特且内涵丰富的广告成功运用了转喻与隐喻两种模式,2007年在央视播映后好评如潮。该片沿着线性的横组合方式展开的叙述,镜头首先转喻了这位女性作为女儿或是儿媳的责任:照顾老人;进一步隐喻出另一层含义,即母亲在无言中感染教育孩子,寓教育于有行,孩子耳濡目染,进而也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整个广告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起到传承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美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雅各布森·哈利:《语言的基本原则》[M].海牙,摩顿,1956:75
②特伦斯·霍克斯 著,瞿铁鹏 译:《结构主义与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7
③张讴:《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24-26
④唐建军:《三维关系建构下电视传播符号意义解读》[D].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4:61
⑤安德鲁·古德温 等:《电视的真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
⑥张君昌:《电视新闻》[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21
⑦郑云霞,《精致唯美、诗意风格的镜像呈示—李少红电视剧创作的视觉造型特色探微》[J].《电影评介》,2008(6):5-7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