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应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营造的浓郁劳动环境中浸润,在自主研发的劳动校本教材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劳动意识;紧抓校内劳动教育阵地,通过校园日常劳动、社团活动、主题区劳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形成资源互补、效益倍增的劳动育人合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课程;校内劳动阵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同时,他还强调:“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动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学校教育应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不断扎实推进,促进劳动教育落地。
一、在劳动课程中浸润
1.营造劳动环境
热爱劳动、愿意劳动、积极劳动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显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孩子。利用学校LED屏、电子班牌及班队会大力宣传学校“劳动浇灌幸福花”的劳动育人理念,在宣传学习中让学生明白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请劳模进校园,讲授他们的成长故事,或者组织观看劳模事迹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的示范和引领,可以对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情感起到熏陶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形态和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种庄稼、养殖是劳动,工人盖房子、修路是劳动,作家写作,科学家研究,企业家创业,艺术家表演等都是劳动。扩大课程范畴,将学校一切动手动脑类如搞卫生,帮助老师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图书,擦黑板,开关多媒体设备等活动均纳入学校劳动课程,进行课程化管理。
2.研发劳动教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研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校本教材系列读本。1-2年级学生读本主要选编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让学生在散发着劳动精神光芒的神话传说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执着的传统美德。3-4年级学生读本主要选编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张衡发明地动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等发明创造的劳动故事,让学生明白是伟大的劳动创造精神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3-6年级读本主要选编了各行各业的劳模故事,引导学生向劳模学习,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学习、生活的精神力量,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依托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渗透劳动教育。如在学习了《爬山虎》一课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种豆子,栽蒜,养花,带领学生开展种植体验,让学生在观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将手工与数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在丰富的数学体验中感受创造之美、劳动之乐;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课后,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画图工具画出各种天气符号。跨学科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也掌握了电脑画图技术,体会到劳动成长的乐趣。
二、在校内劳动阵地中培育
1.劳动区域划片包干
在校园里设计和建立劳动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劳动活动之中,体验校园里各种事务性劳动的繁杂性、琐碎性、辛苦性,感受和尊重校园内的各种劳动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让学生懂得责任与担当。
包干区域是各班级最基本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由学校统一划片。低年级学生主要负责本班教室卫生保洁;高年级学生除本班教室外,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卫生大扫除时,高年级承担帮扶低年级劳动任务。学校花圃、绿地的杂草、枯枝败叶等也由高年级学生负责,在统一时间清理、修整。卫生委员制作值日表,学生按卫生要求清洁包干区域,并且整理、清洁本班图书柜、卫生柜,将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学生在清洁过程中,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并逐渐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社团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分级分层在学生中组建开展不同的劳动实践社团,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在低年级开设创意手工、趣味美术、七巧板,中年级开设黏土制作、陶艺、钻石绣、能力风暴,高年级开展烹饪、剪纸、香包制作、皮影雕刻、电脑制作、创客工坊、航模、车模、机器人、3D打印等社团,将劳动教育寓于各类特色社团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动手操作、动脑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本领。学生的劳动成果由学校面向家长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我校对口帮扶小学家庭困难、需要救助的孩子,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价值。
3.建设劳动家园
劳动家园是学校集中进行劳动实践的综合训练基地。建设以“劳动浇灌幸福花”为主题的劳动家园,劳动家园设花卉区、养殖区、种植区及创新主题区。花卉区有学生养的多肉、吊兰、绿萝等鲜花,也有学生自己插的干花。养殖区有孔雀这样体积较大的动物,也有小兔子、雉鸡、鹦鹉等体积小点的动物。种植区主要栽种辣椒、西红柿、萝卜等当季蔬菜,蔬菜成熟后,举行基地开放日,老师带领学生采摘蔬菜,组织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和学生社团劳动作品拍卖所得一起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创新主题区主要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创新作品,有废旧利用制作的服装、生活用品、装饰品,也有学生的如机器人、组装飞机、赛车、轮船等作品,还有学生自制的秋千架、桌子、凳子等木工作品。劳动家园的发展规划、门牌制作、卫生清洁及日常管理、解说全部由高年级学生参与规划或直接承担任务,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读书沙龙的开展也安排在这里举行,学生在劳动家园里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崇尚劳动、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懂得了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去创造的道理,不断在创造中劳动,在劳动中增长才干。 三、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中提升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与学校资源互补,形成效益倍增的合力,才能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联动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劳动,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体验和感受劳动的快乐。走进蔬菜大棚、玉米地,观察农民伯伯劳作过程,帮助采摘蔬菜、掰玉米;走进福利院,帮助福利院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和儿童;走进污水处理厂、博物馆、消防支队、民俗文化展览馆、陇东学院生物标本室等地,开展关于居民生活用水、垃圾分类、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本地资源状况、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并用照片、图画、录音、摄影、方案、构想、策划等展示自己的成果,增进对区域形式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认识及正确理解,增强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光荣感,增强热爱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组织志愿服务劳动
劳动教育内容不仅是为了自己,还需要服务他人和社会。服务意识和技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社会,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学校附近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归置图书,为读者提供借书服务;可以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组织学生到附近景区进行“小导游”讲解活动,服务他人,享受劳动的价值;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安全志愿者、社区环保志愿者等公益活动,这是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3.家庭融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贴切生动地说明了生活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劳动教育可从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入手,满足基本的个人生存需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家长良好的示范和榜样引领,是浸润学生参与劳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家长要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引导孩子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校给家长建议性的劳动任务清单,低年级孩子以自我服务类为主,如摆碗筷、叠被子、系鞋带、擦桌子、收拾餐桌、整理书包等;中年级以生活技能类为主,如洗碗筷、洗小件衣物、整理房间、垃圾分类、超市购物等;高年级以价值创造类为主,如简单的烹饪、编制、修理等,家长引导、督促孩子完成。
总之,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持续坚持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美好品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劳动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孙福胜,杨晓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04).
吴颖惠.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0(03):7-12.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课程;校内劳动阵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同时,他还强调:“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动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学校教育应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不断扎实推进,促进劳动教育落地。
一、在劳动课程中浸润
1.营造劳动环境
热爱劳动、愿意劳动、积极劳动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的显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孩子。利用学校LED屏、电子班牌及班队会大力宣传学校“劳动浇灌幸福花”的劳动育人理念,在宣传学习中让学生明白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幸福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请劳模进校园,讲授他们的成长故事,或者组织观看劳模事迹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的示范和引领,可以对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情感起到熏陶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形态和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种庄稼、养殖是劳动,工人盖房子、修路是劳动,作家写作,科学家研究,企业家创业,艺术家表演等都是劳动。扩大课程范畴,将学校一切动手动脑类如搞卫生,帮助老师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图书,擦黑板,开关多媒体设备等活动均纳入学校劳动课程,进行课程化管理。
2.研发劳动教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研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校本教材系列读本。1-2年级学生读本主要选编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让学生在散发着劳动精神光芒的神话传说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执着的传统美德。3-4年级学生读本主要选编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张衡发明地动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等发明创造的劳动故事,让学生明白是伟大的劳动创造精神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3-6年级读本主要选编了各行各业的劳模故事,引导学生向劳模学习,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学习、生活的精神力量,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依托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渗透劳动教育。如在学习了《爬山虎》一课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种豆子,栽蒜,养花,带领学生开展种植体验,让学生在观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将手工与数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在丰富的数学体验中感受创造之美、劳动之乐;学习了《看云识天气》一课后,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画图工具画出各种天气符号。跨学科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也掌握了电脑画图技术,体会到劳动成长的乐趣。
二、在校内劳动阵地中培育
1.劳动区域划片包干
在校园里设计和建立劳动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劳动活动之中,体验校园里各种事务性劳动的繁杂性、琐碎性、辛苦性,感受和尊重校园内的各种劳动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让学生懂得责任与担当。
包干区域是各班级最基本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学期由学校统一划片。低年级学生主要负责本班教室卫生保洁;高年级学生除本班教室外,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卫生大扫除时,高年级承担帮扶低年级劳动任务。学校花圃、绿地的杂草、枯枝败叶等也由高年级学生负责,在统一时间清理、修整。卫生委员制作值日表,学生按卫生要求清洁包干区域,并且整理、清洁本班图书柜、卫生柜,将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学生在清洁过程中,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并逐渐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社团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分级分层在学生中组建开展不同的劳动实践社团,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在低年级开设创意手工、趣味美术、七巧板,中年级开设黏土制作、陶艺、钻石绣、能力风暴,高年级开展烹饪、剪纸、香包制作、皮影雕刻、电脑制作、创客工坊、航模、车模、机器人、3D打印等社团,将劳动教育寓于各类特色社团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动手操作、动脑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本领。学生的劳动成果由学校面向家长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我校对口帮扶小学家庭困难、需要救助的孩子,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价值。
3.建设劳动家园
劳动家园是学校集中进行劳动实践的综合训练基地。建设以“劳动浇灌幸福花”为主题的劳动家园,劳动家园设花卉区、养殖区、种植区及创新主题区。花卉区有学生养的多肉、吊兰、绿萝等鲜花,也有学生自己插的干花。养殖区有孔雀这样体积较大的动物,也有小兔子、雉鸡、鹦鹉等体积小点的动物。种植区主要栽种辣椒、西红柿、萝卜等当季蔬菜,蔬菜成熟后,举行基地开放日,老师带领学生采摘蔬菜,组织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和学生社团劳动作品拍卖所得一起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创新主题区主要是学生个性化的劳动创新作品,有废旧利用制作的服装、生活用品、装饰品,也有学生的如机器人、组装飞机、赛车、轮船等作品,还有学生自制的秋千架、桌子、凳子等木工作品。劳动家园的发展规划、门牌制作、卫生清洁及日常管理、解说全部由高年级学生参与规划或直接承担任务,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读书沙龙的开展也安排在这里举行,学生在劳动家园里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崇尚劳动、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懂得了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去创造的道理,不断在创造中劳动,在劳动中增长才干。 三、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中提升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与学校资源互补,形成效益倍增的合力,才能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联动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劳动,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体验和感受劳动的快乐。走进蔬菜大棚、玉米地,观察农民伯伯劳作过程,帮助采摘蔬菜、掰玉米;走进福利院,帮助福利院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和儿童;走进污水处理厂、博物馆、消防支队、民俗文化展览馆、陇东学院生物标本室等地,开展关于居民生活用水、垃圾分类、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本地资源状况、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并用照片、图画、录音、摄影、方案、构想、策划等展示自己的成果,增进对区域形式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认识及正确理解,增强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光荣感,增强热爱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组织志愿服务劳动
劳动教育内容不仅是为了自己,还需要服务他人和社会。服务意识和技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社会,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学校附近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归置图书,为读者提供借书服务;可以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组织学生到附近景区进行“小导游”讲解活动,服务他人,享受劳动的价值;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安全志愿者、社区环保志愿者等公益活动,这是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3.家庭融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贴切生动地说明了生活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劳动教育可从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入手,满足基本的个人生存需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家长良好的示范和榜样引领,是浸润学生参与劳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家长要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引导孩子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校给家长建议性的劳动任务清单,低年级孩子以自我服务类为主,如摆碗筷、叠被子、系鞋带、擦桌子、收拾餐桌、整理书包等;中年级以生活技能类为主,如洗碗筷、洗小件衣物、整理房间、垃圾分类、超市购物等;高年级以价值创造类为主,如简单的烹饪、编制、修理等,家长引导、督促孩子完成。
总之,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持续坚持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美好品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劳动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孙福胜,杨晓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04).
吴颖惠.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20(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