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新疆的中小企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有利于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關键词:中小企业SWOT分析建议与对策
1 新疆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
1.1 新疆中小企业的优势 首先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营灵活。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装备简单、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投入量较小,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比较敏锐和迅速,能够随时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调整经营策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其次,容易管理。中小企业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信息沟通快,信息处理反应能力较强,管理成本低、效率高。第三,富于活力。中小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约束力强,因此,有较强的创新激励,刺激中小企业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为中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地域辽阔,造成新疆运输成本较高,全区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差异较大,各种资源分布不均,并各具特色。人口集中于相对孤立的绿洲,绿洲之间运距长,各地资源分布差异较大是新疆资源和人口分布的重要特点。而生产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接近消费市场、可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适应这些特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1.2 新疆中小企业的劣势 第一,资金不足,筹措困难。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金融机构缺失;二是政策上的歧视与偏见;三是担保体系不健全。第二,风险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产品品种少,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一旦遇到市场需求转变或技术变革,就会遭受较大损失。二是承担风险的能力差。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获利能力相对较弱,当遇到风险时企业很难抵挡。第三,新疆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能为中小企业所用的人才更少,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能力较弱。第四,新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落后,普遍缺乏战略管理的思想。
1.3 新疆中小企业的机会 首先,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偏好及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走势明显。这无疑扩大了差异性产品的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第二,计算机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手段和契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新疆边远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也弥补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发挥其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势。第三,政府部门加强了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商机。
1.4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销售不畅,市场不景气,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第二,消费档次提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使以中低档商品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第三,加入WTO以后,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强烈的竞争。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成本高,竞争力相对较差,既要面对来自国内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又要面对外来企业的冲击,形势相当严峻。
在行业分布上,新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领域。其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已占据主体地位。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例,以上三大领域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占全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比重已达88.7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比重占到了46.5%。其次是工业占28.8%,再次是服务业13.4%,而农业单位的比重仅为1.6%。从地区分布看,新疆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疆地区,而广大的南疆地区发展明显滞后。
2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2.1 构建新疆中小企业新的管理体制 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看,新疆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应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2.1.1 立宪性层次———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对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进行立规建制,把中小企业纳入新疆经济发展的既定轨道。
2.1.2 行政性层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建议把各行业、各部门中行使中小企业管理职能的单位合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统一负责对全疆所有中小企业的调控和扶持。
2.1.3 民间服务层次———建立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坚持市场化原则,把政府推动指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和对外合作六大功能。
2.2 构筑中小企业发展的七大政策支持平台
2.2.1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平台。要通过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等吸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进入;对创办中小企业要简化手续、减免费用、提高效率、提供便利,美国规定创办手续不超过24小时的政策很值得借鉴。
2.2.2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平台。要加快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步伐,要尽快成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投资公用事业的小型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固定资产长期贷款要求。
2.2.3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还未完善之前,新疆可先行出台一个支持担保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再担保资金筹集运作管理办法,以指导、规范担保业,使其健康发展。
2.2.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政府应将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技术进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税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试办中小企业工业园;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和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对创办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实施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
2.2.5 中小企业法律保障平台。一方面应尽快出台新的既符合实际,又能反映少数民族经营特点,还能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配套性政策法规条例。另一方面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议在新疆自治区政府建立常设性的投诉机构,以优化政务、法制环境,真正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利。
2.3 目前应抓紧推进的几项工作
2.3.1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上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经济管理转变为宏观经济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变为对全社会的管理。
2.3.2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二次”制度创新。目前,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更要推进以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二次”制度创新。
2.3.3 降低准入门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要宽松市场准入,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创业,新疆自治区政府应尽快公布民营企业准入目录,并给予同等待遇。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要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制止恶性竞争。
2.3.4 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新疆中小企业要树立信用意识,要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要积极寻求联合协作,参与社会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各种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群,发挥出1+1>2的效应。同时,可选择“产业空隙”,采取跟随或补缺战略,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生产部件、提供维护和其他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晓晖.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孙淑萍.新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05.(03).
關键词:中小企业SWOT分析建议与对策
1 新疆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
1.1 新疆中小企业的优势 首先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营灵活。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装备简单、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投入量较小,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比较敏锐和迅速,能够随时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调整经营策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其次,容易管理。中小企业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信息沟通快,信息处理反应能力较强,管理成本低、效率高。第三,富于活力。中小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约束力强,因此,有较强的创新激励,刺激中小企业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为中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地域辽阔,造成新疆运输成本较高,全区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差异较大,各种资源分布不均,并各具特色。人口集中于相对孤立的绿洲,绿洲之间运距长,各地资源分布差异较大是新疆资源和人口分布的重要特点。而生产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接近消费市场、可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适应这些特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1.2 新疆中小企业的劣势 第一,资金不足,筹措困难。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金融机构缺失;二是政策上的歧视与偏见;三是担保体系不健全。第二,风险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产品品种少,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实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一旦遇到市场需求转变或技术变革,就会遭受较大损失。二是承担风险的能力差。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获利能力相对较弱,当遇到风险时企业很难抵挡。第三,新疆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能为中小企业所用的人才更少,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能力较弱。第四,新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落后,普遍缺乏战略管理的思想。
1.3 新疆中小企业的机会 首先,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偏好及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走势明显。这无疑扩大了差异性产品的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第二,计算机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手段和契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新疆边远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也弥补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发挥其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势。第三,政府部门加强了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商机。
1.4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销售不畅,市场不景气,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第二,消费档次提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使以中低档商品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第三,加入WTO以后,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强烈的竞争。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成本高,竞争力相对较差,既要面对来自国内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又要面对外来企业的冲击,形势相当严峻。
在行业分布上,新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领域。其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已占据主体地位。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例,以上三大领域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占全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比重已达88.7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比重占到了46.5%。其次是工业占28.8%,再次是服务业13.4%,而农业单位的比重仅为1.6%。从地区分布看,新疆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疆地区,而广大的南疆地区发展明显滞后。
2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2.1 构建新疆中小企业新的管理体制 从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看,新疆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应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2.1.1 立宪性层次———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对新疆中小企业发展进行立规建制,把中小企业纳入新疆经济发展的既定轨道。
2.1.2 行政性层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建议把各行业、各部门中行使中小企业管理职能的单位合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统一负责对全疆所有中小企业的调控和扶持。
2.1.3 民间服务层次———建立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坚持市场化原则,把政府推动指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和对外合作六大功能。
2.2 构筑中小企业发展的七大政策支持平台
2.2.1 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平台。要通过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等吸引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进入;对创办中小企业要简化手续、减免费用、提高效率、提供便利,美国规定创办手续不超过24小时的政策很值得借鉴。
2.2.2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平台。要加快发展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步伐,要尽快成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投资公用事业的小型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固定资产长期贷款要求。
2.2.3 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还未完善之前,新疆可先行出台一个支持担保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再担保资金筹集运作管理办法,以指导、规范担保业,使其健康发展。
2.2.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政府应将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技术进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税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试办中小企业工业园;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和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对创办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实施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
2.2.5 中小企业法律保障平台。一方面应尽快出台新的既符合实际,又能反映少数民族经营特点,还能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配套性政策法规条例。另一方面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议在新疆自治区政府建立常设性的投诉机构,以优化政务、法制环境,真正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利。
2.3 目前应抓紧推进的几项工作
2.3.1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在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上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经济管理转变为宏观经济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变为对全社会的管理。
2.3.2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二次”制度创新。目前,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更要推进以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二次”制度创新。
2.3.3 降低准入门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要宽松市场准入,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创业,新疆自治区政府应尽快公布民营企业准入目录,并给予同等待遇。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要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制止恶性竞争。
2.3.4 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新疆中小企业要树立信用意识,要具有将信用作为无形资产来经营的理念。要积极寻求联合协作,参与社会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各种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群,发挥出1+1>2的效应。同时,可选择“产业空隙”,采取跟随或补缺战略,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生产部件、提供维护和其他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晓晖.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孙淑萍.新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