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职责内容之一。在流行文化发达、娱乐资讯爆炸、社会文化发展良莠不齐的背景下,文化馆如何改变社会对文化馆的刻板印象,吸引青少年群体的眼球,强化青少年教育功能,是完善和提升文化馆职能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以东莞市文化馆“青少年艺术季”项目为例进行论述,就如何强化文化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 青少年 社会教育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7年7月15日,2017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在东莞市民艺术中心拉开序幕。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是东莞市文化馆2016年推出的一项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品牌活动项目,于每年暑假期间举办。该项目以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素养为宗旨,以东莞市文化馆为主阵地,策划推出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尚流行与传统文化元素并存。项目自推出以来,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参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的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已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充分说明了文化艺术在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东莞市应时而动,在大力贯彻全民艺术普及使命的同时,进一步细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群体,为东莞青少年策划打造了一个专属的暑期文化艺术盛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该项目的推出,开启了东莞市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的新篇章,重新树立了文化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上的有为形象。经过第一年的探索和第二年的完善,项目在目标定位、内容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已相对成熟,并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特色和经验。
二、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主要做法
(一)精细化定位,覆盖广大青少年
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推出,是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填补了文化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青少年艺术季,顾名思义,以青少年群体为服务对象。活动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充实了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同时为青少年参与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2016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推出10大主题50多项活动。2017年,该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出15大主题100多场次活动,参与名额和活动数量均翻了一番。
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为进一步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项目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活动策划的时尚度,注重与优秀的流行文化相结合。例如延续了两届的精品项目“小诗人沙龙”是以普及传统诗歌文学为主。而街舞大赛、微电影展等,则将重点放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流行文化上。项目在策划时,分别从艺术形式、活动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对青少年群体作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喜好、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艺术季系列活动涵盖了夏令营、培训、演出、展览、赛事等活动形式,涉及心灵成长教育、自然教育、摄影、电影、音乐、舞蹈、诗歌、语言艺术等艺术类型。受益群体方面,既有针对幼儿的少儿才艺大赛、少儿超模大赛、绘本分享等,也有为青年朋友打造的DG青年说、爆米花音乐节、天台音乐趴等,更有为青少年家庭及父母设计的亲子教育活动。整个青少年艺术季在覆盖广大青少年之余,也延伸到对家庭成员、家长等进行艺术熏陶,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二)整合资源,社会多元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多元供给,是连续两屆青少年艺术季得以成功举办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社会投入,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节省了政府资源,培育了社会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青少年艺术季项目之一“2017广东省少儿才艺大赛东莞分赛”,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与东莞市千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优化整合了双方资源,并对接省级赛事,通过比赛评选出的金银铜奖将直接进入广东省决赛,为拥有优秀才艺的少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据统计,2016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以40多万的财政预算撬动社会资金150万,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参加,受益市民10余万人次。2017年青少年艺术季,则整合了相关文艺协会、慈善组织、文化企业等社会组织机构近50家,40万的财政预算,预计将撬动社会资金达200-300万元。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经验充分说明,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激发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创意和活力,扩大了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三)携手文化名人,强化社会教育
名人是青少年崇拜学习的对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携手文化名人开展青少年艺术普及工作,能有效提升文化馆的社会教育效能。有鉴于此,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在活动策划时,注重联手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共同引导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中,主办方邀请了国学泰斗饶宗颐,举办了其作品展览;邀请了韩国国宝级乐手和钢琴演奏家,举办音乐大师工作坊;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戴珩,举办大师工作坊等;2017年邀请了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到东莞,举办个人电影展及电影交流会;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百精、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著名芭蕾舞演员周晓等文化名人亲临文化馆,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据统计,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项目之一“吾粤风光——饶宗颐教授广东风物绘画展”,为期仅仅半个月就吸引了一万多名青少年观众参观。文化名人的参与,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高度和整体质量,从而让活动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关注特殊群体,保证均等受惠
开发和提供适合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明确要求,是推动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并为其量身打造服务项目,是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亮点之一。东莞市外来人口数量占东莞人口总量的比例达70%以上,考虑到城市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每年的青少年艺术季都会为来莞度假的“小候鸟”预留20%的名额,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权益,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2017年主办方还专门为“小候鸟”策划了“2017年东莞市小候鸟艺术成长计划”,通过计划选拨50-60名小候鸟进行为期15天的艺术培训,并组织优秀节目进行汇报展演。2017年艺术季还特别策划了“星星夏季体验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的兴趣培训,并邀请相关教育专家针对老师、家长、志愿者等举办辅导和分享会,进一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文化服务效能。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在活动策划方面,重点向青少年群体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自闭症儿童倾斜,有效提升了项目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由于其在项目立意上的创新,在项目执行上的高效,活动社会反响之热烈,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参加,受益市民达10万余人次,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刊发相关报道共375条,营造了全民关注的热烈氛围。在2016年良好口碑的基础上,2017年青少年艺术季各项活动引起市民争相报名参与,大量演出、讲座、体验等活动名额刚推出便被预定完毕。东莞青少年艺术季让东莞市文化馆成为当地群众的暑期关注焦点。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莞市文化馆通过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当地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在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之外,充分发挥了文化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文化馆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艺术教育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项目推出时间较短,活动实践经验不足,项目在活动板块设置、组织开展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覆盖面仍有待进一步扩展。活动数量供给——尤其是培训类、体验类等有名额限制的项目,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活动的基层普惠度有待提升。从青少年艺术季前两年的举办情况来看,大部分活动集中在东莞市文化馆或东莞市区范围内,各镇街的青少年参与的便利度、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相关建议或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在资金投入、活动策划执行、场馆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多路径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突破文化馆在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扩大活动规模,拓宽活动受益面,让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办成全东莞青少年朋友的文化艺术暑期盛宴。
二是进一步加强市镇联动。在前两年举办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青少年艺术季向基层复制、延伸、扩展的模式,进一步整合市镇两级资源,探索设立镇街的分会场,考虑向基层配送精品活动,鼓励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相关活动,从而缩短基层青少年参与的距离,提高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东莞数字文化馆的功能,将精品活动转化为数字资源,将线上线下互动在宣传、预约等現有方式的基础上扩展,进一步通过中央课堂、网络电视、数字资源库等途径,突破活动的时空限制,让东莞青少年随时随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作者简介:张见玲,本科,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
关键词:文化馆 青少年 社会教育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7年7月15日,2017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在东莞市民艺术中心拉开序幕。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是东莞市文化馆2016年推出的一项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品牌活动项目,于每年暑假期间举办。该项目以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艺术素养为宗旨,以东莞市文化馆为主阵地,策划推出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尚流行与传统文化元素并存。项目自推出以来,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参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法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的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已上升到法律层面。这充分说明了文化艺术在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东莞市应时而动,在大力贯彻全民艺术普及使命的同时,进一步细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群体,为东莞青少年策划打造了一个专属的暑期文化艺术盛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该项目的推出,开启了东莞市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的新篇章,重新树立了文化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上的有为形象。经过第一年的探索和第二年的完善,项目在目标定位、内容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已相对成熟,并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特色和经验。
二、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主要做法
(一)精细化定位,覆盖广大青少年
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推出,是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填补了文化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青少年艺术季,顾名思义,以青少年群体为服务对象。活动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充实了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同时为青少年参与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2016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推出10大主题50多项活动。2017年,该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出15大主题100多场次活动,参与名额和活动数量均翻了一番。
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为进一步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项目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活动策划的时尚度,注重与优秀的流行文化相结合。例如延续了两届的精品项目“小诗人沙龙”是以普及传统诗歌文学为主。而街舞大赛、微电影展等,则将重点放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流行文化上。项目在策划时,分别从艺术形式、活动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对青少年群体作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喜好、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艺术季系列活动涵盖了夏令营、培训、演出、展览、赛事等活动形式,涉及心灵成长教育、自然教育、摄影、电影、音乐、舞蹈、诗歌、语言艺术等艺术类型。受益群体方面,既有针对幼儿的少儿才艺大赛、少儿超模大赛、绘本分享等,也有为青年朋友打造的DG青年说、爆米花音乐节、天台音乐趴等,更有为青少年家庭及父母设计的亲子教育活动。整个青少年艺术季在覆盖广大青少年之余,也延伸到对家庭成员、家长等进行艺术熏陶,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二)整合资源,社会多元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多元供给,是连续两屆青少年艺术季得以成功举办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社会投入,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节省了政府资源,培育了社会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青少年艺术季项目之一“2017广东省少儿才艺大赛东莞分赛”,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与东莞市千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优化整合了双方资源,并对接省级赛事,通过比赛评选出的金银铜奖将直接进入广东省决赛,为拥有优秀才艺的少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据统计,2016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以40多万的财政预算撬动社会资金150万,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参加,受益市民10余万人次。2017年青少年艺术季,则整合了相关文艺协会、慈善组织、文化企业等社会组织机构近50家,40万的财政预算,预计将撬动社会资金达200-300万元。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经验充分说明,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激发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创意和活力,扩大了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三)携手文化名人,强化社会教育
名人是青少年崇拜学习的对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携手文化名人开展青少年艺术普及工作,能有效提升文化馆的社会教育效能。有鉴于此,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在活动策划时,注重联手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共同引导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中,主办方邀请了国学泰斗饶宗颐,举办了其作品展览;邀请了韩国国宝级乐手和钢琴演奏家,举办音乐大师工作坊;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戴珩,举办大师工作坊等;2017年邀请了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到东莞,举办个人电影展及电影交流会;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百精、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著名芭蕾舞演员周晓等文化名人亲临文化馆,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据统计,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项目之一“吾粤风光——饶宗颐教授广东风物绘画展”,为期仅仅半个月就吸引了一万多名青少年观众参观。文化名人的参与,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高度和整体质量,从而让活动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关注特殊群体,保证均等受惠
开发和提供适合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明确要求,是推动和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并为其量身打造服务项目,是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亮点之一。东莞市外来人口数量占东莞人口总量的比例达70%以上,考虑到城市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每年的青少年艺术季都会为来莞度假的“小候鸟”预留20%的名额,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权益,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2017年主办方还专门为“小候鸟”策划了“2017年东莞市小候鸟艺术成长计划”,通过计划选拨50-60名小候鸟进行为期15天的艺术培训,并组织优秀节目进行汇报展演。2017年艺术季还特别策划了“星星夏季体验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的兴趣培训,并邀请相关教育专家针对老师、家长、志愿者等举办辅导和分享会,进一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文化服务效能。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在活动策划方面,重点向青少年群体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自闭症儿童倾斜,有效提升了项目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由于其在项目立意上的创新,在项目执行上的高效,活动社会反响之热烈,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16年青少年艺术季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参加,受益市民达10万余人次,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刊发相关报道共375条,营造了全民关注的热烈氛围。在2016年良好口碑的基础上,2017年青少年艺术季各项活动引起市民争相报名参与,大量演出、讲座、体验等活动名额刚推出便被预定完毕。东莞青少年艺术季让东莞市文化馆成为当地群众的暑期关注焦点。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莞市文化馆通过东莞青少年艺术季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当地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在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之外,充分发挥了文化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文化馆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艺术教育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项目推出时间较短,活动实践经验不足,项目在活动板块设置、组织开展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东莞青少年艺术季的覆盖面仍有待进一步扩展。活动数量供给——尤其是培训类、体验类等有名额限制的项目,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活动的基层普惠度有待提升。从青少年艺术季前两年的举办情况来看,大部分活动集中在东莞市文化馆或东莞市区范围内,各镇街的青少年参与的便利度、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二)相关建议或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在资金投入、活动策划执行、场馆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多路径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突破文化馆在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扩大活动规模,拓宽活动受益面,让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办成全东莞青少年朋友的文化艺术暑期盛宴。
二是进一步加强市镇联动。在前两年举办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青少年艺术季向基层复制、延伸、扩展的模式,进一步整合市镇两级资源,探索设立镇街的分会场,考虑向基层配送精品活动,鼓励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相关活动,从而缩短基层青少年参与的距离,提高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东莞数字文化馆的功能,将精品活动转化为数字资源,将线上线下互动在宣传、预约等現有方式的基础上扩展,进一步通过中央课堂、网络电视、数字资源库等途径,突破活动的时空限制,让东莞青少年随时随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作者简介:张见玲,本科,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