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如何让这些最脆弱的鲜花幸福绽放,陶行知的理论给出了启示。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是的,正如他说的那样,教师只有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关键词:关爱;特殊生;教育
一、呵护,量“身”定“做”
我班的小婕(化名)同学是一个学习方面极其困难的孩子,和她说话,她瞪着你半天不说一个字;写起字来,比较用力,写一个字花很多时间,看上去十分吃力。
每次看着她那认真而又吃力的样子,我就隐隐心疼。如果让这样一个孩子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同样的内容,掌握同样的知识,那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就此放弃她,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真是有点可惜。
于是,我决定对她的学习放低要求,给她制订了较低的学习目标:(1)能在课堂上回答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生词即可。(3)基本读通课文。(4)考试时,挑选一些简单容易地做。她乐意地接受了。为了让同学们不再取笑他,我常常在晨会课、班会课上给他们讲述她的点滴进步,并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教育他们摘掉有色镜,与她一起玩耍、游戏,给她带去快乐。我又给她安排了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桌,在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给她帮助。
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快乐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我想:对于这些学习基础差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把更多的关爱洒向他们:课堂上多关注,既让她能开动脑筋,又让她知道,老师很看重她,常常在关心她,让她充满自信。在作业上多关注,给她减负,让她在轻松的学习中能有一些收获。课后多关注,给予恰当的辅导。如果教师呵护多多,爱心多多,给这些后进孩子量“身”定“做”,相信这些孩子定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
二、合作,对症下“药”
小杰(化名),可以说是全校的“风云人物”,接触下来发现他很聪明能干,但多动是他的特点。不管上什么课,他的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每次老师提醒他不到一分钟,他就又开始做小动作。一张纸、一把尺、一块橡皮,他都能给你倒腾出许多新鲜玩法。一下课,他更活泼好动。在教室里,你别想找到他的身影。一会儿,就有学生来告诉我:“小杰在厕所里小便到别的同学身上了。”一会儿来告状说,他欺负小同学,还妄图从他那里抢钱之类。接连不断的事件真让人每天都为他提心吊胆,学习更是在班中垫底。
他的母亲一脸无奈地告诉我:自小孩子在家做错了事,爷爷奶奶就护着,父亲要么不管,要么就是棍棒教育。在家里每次做作业,母亲都得坐在旁边看着,即使这样盯着他,他还是想出招来玩,而且一折腾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静下心来,我与孩子的母亲约法几章,决定对症下“药”,让孩子有所改变,我要求孩子的家长努力这样去做:(1)要有耐心,让孩子树立自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宽容一点,绝不能用棍棒教育,还应该用放大镜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鼓起孩子学习的自信。(2)多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一定要给予赞扬,鼓励。如孩子无心完成作业,不妨来个美丽的约定,快点完成作业,完成得既好又快,让你出去玩耍等等。
从此,我与他的母亲都努力去对症下“药”。在学校里,我给他重新安排了座位,从最后一张调到了第一张,随时辅导督促他,课上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当他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极力赞扬。
在我与家长的合作下,小杰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也慢慢集中起来,作业也认真多了,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关于他的小报告也少了。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考到了90.5,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特殊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家长强有力的支持。当教师了解到家长看到学生成绩差,棍棒教育缺乏管理方法时,作为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和家长一起合作,对症下“药”,教育管理好孩子。
三、爱心,开启心扉
小玲(化名)同学在我班上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父母在几年前就离了婚,跟随父亲生活。有时短暂的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更让她感觉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父亲再婚,令孩子滋生叛逆,听她奶奶说,她在家常干些破坏性事件,使她和家人关系比较紧张。特殊的家庭,造就了特殊的孩子。在学校,她表现得尤其内向敏感,对周围的人怀着一种敌对情绪。同学间玩笑的话语,有时在她听来却是挖苦,因此,她经常冲同学发脾气,导致好几个同学都不愿做她同桌。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对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去疏导。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师的爱更应该去关注这些内向、不善言谈的特殊孩子,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锁,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享受到无私的师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特殊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参考文献:
童登萍.让真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感悟[J].科学咨询,2014(19).
作者简介:郑志英,女,1974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学生、班级管理。
关键词:关爱;特殊生;教育
一、呵护,量“身”定“做”
我班的小婕(化名)同学是一个学习方面极其困难的孩子,和她说话,她瞪着你半天不说一个字;写起字来,比较用力,写一个字花很多时间,看上去十分吃力。
每次看着她那认真而又吃力的样子,我就隐隐心疼。如果让这样一个孩子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同样的内容,掌握同样的知识,那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就此放弃她,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真是有点可惜。
于是,我决定对她的学习放低要求,给她制订了较低的学习目标:(1)能在课堂上回答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生词即可。(3)基本读通课文。(4)考试时,挑选一些简单容易地做。她乐意地接受了。为了让同学们不再取笑他,我常常在晨会课、班会课上给他们讲述她的点滴进步,并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教育他们摘掉有色镜,与她一起玩耍、游戏,给她带去快乐。我又给她安排了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桌,在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给她帮助。
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快乐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我想:对于这些学习基础差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把更多的关爱洒向他们:课堂上多关注,既让她能开动脑筋,又让她知道,老师很看重她,常常在关心她,让她充满自信。在作业上多关注,给她减负,让她在轻松的学习中能有一些收获。课后多关注,给予恰当的辅导。如果教师呵护多多,爱心多多,给这些后进孩子量“身”定“做”,相信这些孩子定能充满自信,快乐成长。
二、合作,对症下“药”
小杰(化名),可以说是全校的“风云人物”,接触下来发现他很聪明能干,但多动是他的特点。不管上什么课,他的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每次老师提醒他不到一分钟,他就又开始做小动作。一张纸、一把尺、一块橡皮,他都能给你倒腾出许多新鲜玩法。一下课,他更活泼好动。在教室里,你别想找到他的身影。一会儿,就有学生来告诉我:“小杰在厕所里小便到别的同学身上了。”一会儿来告状说,他欺负小同学,还妄图从他那里抢钱之类。接连不断的事件真让人每天都为他提心吊胆,学习更是在班中垫底。
他的母亲一脸无奈地告诉我:自小孩子在家做错了事,爷爷奶奶就护着,父亲要么不管,要么就是棍棒教育。在家里每次做作业,母亲都得坐在旁边看着,即使这样盯着他,他还是想出招来玩,而且一折腾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静下心来,我与孩子的母亲约法几章,决定对症下“药”,让孩子有所改变,我要求孩子的家长努力这样去做:(1)要有耐心,让孩子树立自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宽容一点,绝不能用棍棒教育,还应该用放大镜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鼓起孩子学习的自信。(2)多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一定要给予赞扬,鼓励。如孩子无心完成作业,不妨来个美丽的约定,快点完成作业,完成得既好又快,让你出去玩耍等等。
从此,我与他的母亲都努力去对症下“药”。在学校里,我给他重新安排了座位,从最后一张调到了第一张,随时辅导督促他,课上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当他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极力赞扬。
在我与家长的合作下,小杰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也慢慢集中起来,作业也认真多了,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关于他的小报告也少了。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考到了90.5,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要和学生家庭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特殊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家长强有力的支持。当教师了解到家长看到学生成绩差,棍棒教育缺乏管理方法时,作为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耐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和家长一起合作,对症下“药”,教育管理好孩子。
三、爱心,开启心扉
小玲(化名)同学在我班上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父母在几年前就离了婚,跟随父亲生活。有时短暂的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更让她感觉一个完整家庭的重要。父亲再婚,令孩子滋生叛逆,听她奶奶说,她在家常干些破坏性事件,使她和家人关系比较紧张。特殊的家庭,造就了特殊的孩子。在学校,她表现得尤其内向敏感,对周围的人怀着一种敌对情绪。同学间玩笑的话语,有时在她听来却是挖苦,因此,她经常冲同学发脾气,导致好几个同学都不愿做她同桌。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对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去疏导。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师的爱更应该去关注这些内向、不善言谈的特殊孩子,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锁,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享受到无私的师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特殊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参考文献:
童登萍.让真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感悟[J].科学咨询,2014(19).
作者简介:郑志英,女,1974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学生、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