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城市的“血管”,地下供水、供气、供电管道和通讯线路,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与保障。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设施频遭野蛮施工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转,导致资源极大浪费,甚至发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如何减少野蛮施工破坏频率,降低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城市公共事业企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深圳创新性地运用社会责任思维,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有效破解了地下管网第三方破坏困局。
【探因】管理不足 缺乏沟通
让城市地下管线很受伤的原因主要在于各方管理水平不足,同时缺乏有效沟通。总体来说有三点原因:
一是基础管理水平不够,特别是档案管理水平。深圳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但企业管理水平未能跟上发展速度,特别是早期的档案管理水平较低,造成许多管线档案资料在早期并未归档,或管线早已变更,但并未到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二是九龙治水多头管理,难以集中力量解决难题。由于地下管线涉及到电力、水务、有线电视、电讯、燃气等十几个单位,市政施工在备案过程中主管部门往往只能尽告知义务。一旦在施工中发生问题,责任人缺失、取证难、处理周期长、推诿扯皮的现象时常存在。
三是施工管理不到位,野蛮施工时有发生。因市政设施建设工期紧,在实际操作中施工方往往明知地下埋有管线,在不清楚详细位置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依旧施工,造成管线被挖断的现象时有发生。
【破题】共享价值 创新思路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战略型社会责任以及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给我们以新的启发。共享价值追求的是扩大经济与社会总价值,成为看待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视角。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这一视角,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开展跨界合作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途径。
深圳供电局(下文简称深供)承担着深圳市1952.8平方公里295.4万户的供电任务,拥有地下管理线26747公里。为防止外力破坏,深供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安排巡视人员分片区分周期巡视,在施工开挖现场对施工方、建筑方、监理等进行安全交底,悬挂警示牌等。但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深供”发生外力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共89起,造成的停电时户数达2225时户,涉案金额高达273万元。
过往大量外力破坏数据显示,供电、供水、燃气、电信……大部分单位都曾经既是管线被挖断的受害方,有时也会作为“野蛮施工队”的“雇主”在铺设新管线时“伤害”到其他单位。如果建立一个地下管线的“朋友圈”,促使大家共享遵守地下管线的保护原则,共享管线信息、动态反馈施工信息,从而解决管线资料缺失、找不到责任人及施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深供在不断探索防外力破坏措施、制订完善巡视方案的基础上,借用“共享价值理论”这一全新视角,推动深圳市政府牵头联合了深圳市经信委、燃气、水务、通信等利益相关方搭建“地下管线联盟”(下文简称联盟),成功破解了“施工中的地下管线保护”这一困扰城市建设多年的难题。
【解决】地下联盟 破解难题
地处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区共有6000余段电缆,总长约2800公里,电缆化率达到99.998%。2014年因外力破坏发生的停电事件共有111起,地下管线的保护对福田区这样高电缆化率的中心城区尤为重要。 深圳市先以福田供电局(下文简称福田局)为试点,率先建立福田区“地下管线联盟”,而后在试点运作顺畅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全市推广。
福田局梳理了福田区主要地下管线的相关单位,并一一走访,与地下管线的利益相关方达成了一致意向。2015年11月,福田局联合了深圳水务集团工程公司、深圳市灯光管理中心、深圳市信息管线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等5家单位,共同签订“地下管线互保”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各单位的共同职责、3类成员各自的职责共8条,包括随时发布施工工地中地下管线的潜在风险,每周每日定时发布外力破坏黑点名单、辖区内施工清单等。该联盟搭建了微信群“福田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规定微信群里必须有各联盟单位工程归口负责人、各联盟单位下属施工项目负责人、各联盟单位指定联络人3类成员。经过近4个月运作,“福田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已有9家单位共38名群成员。
2016年3月,在总结福田“联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由深圳市经贸委、市公安局“三电办”、市护电办牵头组建了深圳市“联盟”。该“联盟”包含了供电、信息管线、地铁集团、电信、移动、联通、水务、燃气、有线电视等9家与地下管线管理关系密切的单位。各单位以签订“地下管线互作协议书”的形式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施工前的告知、施工过程中的管线保护、管线被破坏后的行动等全过程。该“联盟”通过1+10的“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的微信群协同运作。截至2016年8月,深圳市层面共有128名成员,在罗湖、福田等10个片区群共238名成员。
实践证明,“联盟”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将“地下管线”的利益相关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拧成了一个紧密的工作链条,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有效保护了深圳市的各类地下管线。如今,各单位已经逐步形成了工作默契:施工会先到群里吼一吼:具体涉及到哪些单位,并商请对方提供具体管线分布情况;看到隐患转一转:看到路面开挖或存在安全隐患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产权都会主动到群里“报料”,提醒伙伴们提前介入;遇到难题问一问:当地下管线遭受损失时发个定位图到微信群里问,总会有人迅速回应,并主动停止施工。根据统计,截至8月4日,在短短4个月内该工作群共沟通协调了64类问题,其中既有“水务施工挖断联通光缆”问题的解决,也有“沿江高速出口处污水井有电缆穿过”的现场“报料”。
【展望】持续完善 走向更好
任何一个优秀的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都需要不断修正完善,“联盟”正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一是把更多利益相关方纳入视野,互保工作群里陆续加入了如深圳市规土委、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建筑工务署等政府主管部门,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对恶意破坏地下管线的野蛮施工方,将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黑名单,并记入相关的征信记录。二是加强信息保密,在微信群里加强信息安全及沟通技巧教育,提醒群成员注意举报人信息保护。三是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如福田局在工作中发现,地铁施工中的外力破坏是该区域地下管线受损的重要原因,福田局针对每条即将开工的地铁线又邀请地铁集团、施工单位、监理方、电力改迁单位,建立地铁施工管线保护微信群。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作者单位:深圳供电局
【探因】管理不足 缺乏沟通
让城市地下管线很受伤的原因主要在于各方管理水平不足,同时缺乏有效沟通。总体来说有三点原因:
一是基础管理水平不够,特别是档案管理水平。深圳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但企业管理水平未能跟上发展速度,特别是早期的档案管理水平较低,造成许多管线档案资料在早期并未归档,或管线早已变更,但并未到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二是九龙治水多头管理,难以集中力量解决难题。由于地下管线涉及到电力、水务、有线电视、电讯、燃气等十几个单位,市政施工在备案过程中主管部门往往只能尽告知义务。一旦在施工中发生问题,责任人缺失、取证难、处理周期长、推诿扯皮的现象时常存在。
三是施工管理不到位,野蛮施工时有发生。因市政设施建设工期紧,在实际操作中施工方往往明知地下埋有管线,在不清楚详细位置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依旧施工,造成管线被挖断的现象时有发生。
【破题】共享价值 创新思路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战略型社会责任以及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给我们以新的启发。共享价值追求的是扩大经济与社会总价值,成为看待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视角。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这一视角,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开展跨界合作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途径。
深圳供电局(下文简称深供)承担着深圳市1952.8平方公里295.4万户的供电任务,拥有地下管理线26747公里。为防止外力破坏,深供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安排巡视人员分片区分周期巡视,在施工开挖现场对施工方、建筑方、监理等进行安全交底,悬挂警示牌等。但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深供”发生外力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共89起,造成的停电时户数达2225时户,涉案金额高达273万元。
过往大量外力破坏数据显示,供电、供水、燃气、电信……大部分单位都曾经既是管线被挖断的受害方,有时也会作为“野蛮施工队”的“雇主”在铺设新管线时“伤害”到其他单位。如果建立一个地下管线的“朋友圈”,促使大家共享遵守地下管线的保护原则,共享管线信息、动态反馈施工信息,从而解决管线资料缺失、找不到责任人及施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深供在不断探索防外力破坏措施、制订完善巡视方案的基础上,借用“共享价值理论”这一全新视角,推动深圳市政府牵头联合了深圳市经信委、燃气、水务、通信等利益相关方搭建“地下管线联盟”(下文简称联盟),成功破解了“施工中的地下管线保护”这一困扰城市建设多年的难题。
【解决】地下联盟 破解难题
地处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区共有6000余段电缆,总长约2800公里,电缆化率达到99.998%。2014年因外力破坏发生的停电事件共有111起,地下管线的保护对福田区这样高电缆化率的中心城区尤为重要。 深圳市先以福田供电局(下文简称福田局)为试点,率先建立福田区“地下管线联盟”,而后在试点运作顺畅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全市推广。
福田局梳理了福田区主要地下管线的相关单位,并一一走访,与地下管线的利益相关方达成了一致意向。2015年11月,福田局联合了深圳水务集团工程公司、深圳市灯光管理中心、深圳市信息管线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等5家单位,共同签订“地下管线互保”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各单位的共同职责、3类成员各自的职责共8条,包括随时发布施工工地中地下管线的潜在风险,每周每日定时发布外力破坏黑点名单、辖区内施工清单等。该联盟搭建了微信群“福田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规定微信群里必须有各联盟单位工程归口负责人、各联盟单位下属施工项目负责人、各联盟单位指定联络人3类成员。经过近4个月运作,“福田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已有9家单位共38名群成员。
2016年3月,在总结福田“联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由深圳市经贸委、市公安局“三电办”、市护电办牵头组建了深圳市“联盟”。该“联盟”包含了供电、信息管线、地铁集团、电信、移动、联通、水务、燃气、有线电视等9家与地下管线管理关系密切的单位。各单位以签订“地下管线互作协议书”的形式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施工前的告知、施工过程中的管线保护、管线被破坏后的行动等全过程。该“联盟”通过1+10的“地下管线互保工作群”的微信群协同运作。截至2016年8月,深圳市层面共有128名成员,在罗湖、福田等10个片区群共238名成员。
实践证明,“联盟”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将“地下管线”的利益相关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拧成了一个紧密的工作链条,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有效保护了深圳市的各类地下管线。如今,各单位已经逐步形成了工作默契:施工会先到群里吼一吼:具体涉及到哪些单位,并商请对方提供具体管线分布情况;看到隐患转一转:看到路面开挖或存在安全隐患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产权都会主动到群里“报料”,提醒伙伴们提前介入;遇到难题问一问:当地下管线遭受损失时发个定位图到微信群里问,总会有人迅速回应,并主动停止施工。根据统计,截至8月4日,在短短4个月内该工作群共沟通协调了64类问题,其中既有“水务施工挖断联通光缆”问题的解决,也有“沿江高速出口处污水井有电缆穿过”的现场“报料”。
【展望】持续完善 走向更好
任何一个优秀的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都需要不断修正完善,“联盟”正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一是把更多利益相关方纳入视野,互保工作群里陆续加入了如深圳市规土委、交通运输委、水务局、建筑工务署等政府主管部门,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对恶意破坏地下管线的野蛮施工方,将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的黑名单,并记入相关的征信记录。二是加强信息保密,在微信群里加强信息安全及沟通技巧教育,提醒群成员注意举报人信息保护。三是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如福田局在工作中发现,地铁施工中的外力破坏是该区域地下管线受损的重要原因,福田局针对每条即将开工的地铁线又邀请地铁集团、施工单位、监理方、电力改迁单位,建立地铁施工管线保护微信群。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作者单位:深圳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