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写作 策略
在新课改前提下,语文教学思路必须紧跟新形势,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加突出。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多角度思维——创新的立意
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层面、方面、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面对夕阳,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毛泽东“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因此,人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多角度、多侧面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符合题目或材料的重点,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了新意。
二、多方选材——创新的内容
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新材料。怎样使材料新颖呢?筛去那些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材料,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的典型材料。因为人们都喜欢新颖别致的东西,毫无新意的材料人们是不屑一顾的,而新的例证、别人尚未分析过的材料,往往使入耳目一新。例如,谈“改革需要勇气”,一般人往往引出古今中外的改革家作例证,而有个作者却偏偏不用这些,而以西红柿为可食用之佳果的发展过程来说明以上的道理: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秘鲁的森林里,被人称为“狼桃”,只因为它成熟时色泽娇艳,人们对它分外警惕,把它当作观赏植物,谁也不敢咬上一口。十六世纪,英国有个公爵去南美洲游历,带回了一个回英国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从此,英国人把它称为“禁果”,种在花园里,仍无人敢吃。又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才有一位法国画家,冒着生命危险品尝一个,它才冲出花园,跳进菜园,上了餐桌。要想有新的材料,必须要关注时代生活、博览课外读物。因此,要想有新材料、新内容,一定要关心时人时事,了解时尚时弊,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时文英华,广泛涉猎,勤勤恳恳地积累材料。
三、多种手法——创新的表现形式
有了新立意和新材料,还要有新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准确鲜明形象的语言,自然贴切布局技巧来表现文章的内容,从而写出既思想深刻,又艺术精美的文章。
(1)首先谈语言。生动形象、有文彩、个性化的语言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应该使用极富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运用一些创造性的修辞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请看一段谈“羡慕”的作文片断:“有的人虽存羡慕,但心中并没有撒上尘土、升起无名妒火,而是找出自己的不足,把羡慕当作力,当作帆,当作奋斗向前的旗帜。在他们心目中,羡慕等于奋斗。因为它带来的是二月的杏花,七月的盛夏,九月的丰收,有的是朝气、希望,而没有颓唐和沉沦。”一连串创造性比喻的运用,不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而且也使得文章新鲜活泼起来。
(2)其次谈文体。近些年高考作文都不限制文体,因此也要突出个性。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擅长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文学体裁样式: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擅长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甚或夹叙夹议的杂文形式;感情充沛,文句优美的同学可选择抒情性的散文;一些应用文体,如书信、日记等也可根据情况灵活使用。
(3)谈文章的整体布局。应追求多样化的布局技巧,以求匠心独运:或先抑后扬,或欲擒故纵,或尺水兴波,或悬念层叠,或撷取画面,惑一线穿珠,或众星拱月,或烘云托月或回环反复。或一字立骨,或虚实结合等等。
(4)讲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要像“风头”,必须漂亮、俊秀。既要接触主题,简洁明确,还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卷帘而望庐山,香炉峰之雪”那样突兀、峥嵘,引人人胜。记叙文的开头有描写式、交待式、倒叙式、悬念式、抑扬式等;议论文开头有解释题意、论据先行、正反对比、激发、释字析义等;说明文则有定义式、导入式、溯源式、故事式、描写式等等。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要善于独创。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完成文章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果。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无定格,贵在独创,文章千变万化。结尾也应该有种种不同:记叙文有以情传理、含蓄蕴藉、出人意料、景物衬托、饱含哲理等等;议论文有提出希望、强烈抒情、反问作结、戛然而止、瞻望前景等等:说明文有预测式、描写式、比喻式、对比式、补充式等等,不一而足,文章结尾要力求结出新意。
(5)分享成功是作文的最大奥秘。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写作 策略
在新课改前提下,语文教学思路必须紧跟新形势,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加突出。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多角度思维——创新的立意
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从不同的层面、方面、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是面对夕阳,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毛泽东“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因此,人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多角度、多侧面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符合题目或材料的重点,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了新意。
二、多方选材——创新的内容
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新材料。怎样使材料新颖呢?筛去那些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材料,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的典型材料。因为人们都喜欢新颖别致的东西,毫无新意的材料人们是不屑一顾的,而新的例证、别人尚未分析过的材料,往往使入耳目一新。例如,谈“改革需要勇气”,一般人往往引出古今中外的改革家作例证,而有个作者却偏偏不用这些,而以西红柿为可食用之佳果的发展过程来说明以上的道理: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秘鲁的森林里,被人称为“狼桃”,只因为它成熟时色泽娇艳,人们对它分外警惕,把它当作观赏植物,谁也不敢咬上一口。十六世纪,英国有个公爵去南美洲游历,带回了一个回英国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王。从此,英国人把它称为“禁果”,种在花园里,仍无人敢吃。又过了差不多两个世纪,才有一位法国画家,冒着生命危险品尝一个,它才冲出花园,跳进菜园,上了餐桌。要想有新的材料,必须要关注时代生活、博览课外读物。因此,要想有新材料、新内容,一定要关心时人时事,了解时尚时弊,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时文英华,广泛涉猎,勤勤恳恳地积累材料。
三、多种手法——创新的表现形式
有了新立意和新材料,还要有新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准确鲜明形象的语言,自然贴切布局技巧来表现文章的内容,从而写出既思想深刻,又艺术精美的文章。
(1)首先谈语言。生动形象、有文彩、个性化的语言最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应该使用极富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运用一些创造性的修辞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请看一段谈“羡慕”的作文片断:“有的人虽存羡慕,但心中并没有撒上尘土、升起无名妒火,而是找出自己的不足,把羡慕当作力,当作帆,当作奋斗向前的旗帜。在他们心目中,羡慕等于奋斗。因为它带来的是二月的杏花,七月的盛夏,九月的丰收,有的是朝气、希望,而没有颓唐和沉沦。”一连串创造性比喻的运用,不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而且也使得文章新鲜活泼起来。
(2)其次谈文体。近些年高考作文都不限制文体,因此也要突出个性。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擅长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文学体裁样式: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擅长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甚或夹叙夹议的杂文形式;感情充沛,文句优美的同学可选择抒情性的散文;一些应用文体,如书信、日记等也可根据情况灵活使用。
(3)谈文章的整体布局。应追求多样化的布局技巧,以求匠心独运:或先抑后扬,或欲擒故纵,或尺水兴波,或悬念层叠,或撷取画面,惑一线穿珠,或众星拱月,或烘云托月或回环反复。或一字立骨,或虚实结合等等。
(4)讲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要像“风头”,必须漂亮、俊秀。既要接触主题,简洁明确,还要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卷帘而望庐山,香炉峰之雪”那样突兀、峥嵘,引人人胜。记叙文的开头有描写式、交待式、倒叙式、悬念式、抑扬式等;议论文开头有解释题意、论据先行、正反对比、激发、释字析义等;说明文则有定义式、导入式、溯源式、故事式、描写式等等。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要善于独创。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不仅要完成文章主旨,言简意赅,明确有力,还要令人回味,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之效果。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无定格,贵在独创,文章千变万化。结尾也应该有种种不同:记叙文有以情传理、含蓄蕴藉、出人意料、景物衬托、饱含哲理等等;议论文有提出希望、强烈抒情、反问作结、戛然而止、瞻望前景等等:说明文有预测式、描写式、比喻式、对比式、补充式等等,不一而足,文章结尾要力求结出新意。
(5)分享成功是作文的最大奥秘。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