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勾勒了21世纪以来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的轨迹,通过全方位比较分析揭示其演变特征,指出:广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本省人均GDP比例衔接不协调,广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应建立使工资随经济效益提高并与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相应协调的健全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
关键词:工资增长;在岗职工工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日内瓦发布《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工资增速“引涨”全球,超欧美国家达5倍之多。但是这个数据并没有得到中国民间的认同,老百姓对工资是否增长并没有什么感觉, 倒是对物价飞涨带来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苹什么”等印象颇深。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三十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工资增长水平却总体落后。从2009年开始沿海地区频繁爆发集体劳资纠纷,而纠纷的导火线都集中为工资薪酬水平过低引发。因此,比较分析广东职工工资增长现状和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对全国的工资增长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21世纪以来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轨迹
1.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年平均工资的增长轨迹。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呈显著增长态势,工资总额从2001年的1 146.1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 363.82亿元,实际增长3.9倍,而年平均工资从2001年的15 682元增长到2010年的40 358元,实际增长2.6倍。10年来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轨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态势基本一致,2001年~2005年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几乎一致,从2006年起,两者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第二,从2006年~2010年,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速都高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这5年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实际增长80.8%,年平均增长16.2%,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4.1%,年平均增长10.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比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高5.4%。
2. 在岗职工工资与本省GDP增长轨迹比较。从总量来看,近5年广东省GDP总额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轨迹相比呈现以下特点:第一, 2006年~2010年广东省GDP增长与本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大体呈同升降态势;第二,从2006年~2008年这三年来看,广东省GDP的增长速度略比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高,但增长速度的差距逐年缩小;第三,自2007年以后,经历金融危机,两者的增速都呈下降趋势;第四,2008年~2010年,工资总额的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一是经济受金融海啸冲击持续疲软,二是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显著下降导致工资成本持续上升。
从人均来看,广东近五年人均GDP以及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增长轨迹相比呈现以下特点(见图1):第一,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与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的呈同升降态势;第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基本大于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但差距逐年缩小;第三,2009年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为9.8%,首次高于本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第四,到2010年,广东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又再次超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差距为2.4%。
自2006年~2010年五年来广东省的GDP和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与人均额增长轨迹基本同步,但2010年例外,2010年的广东省GDP的增长速度是低于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但是这一年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这与近年来广东出现的“用工荒”密切相关,广东在岗职工的人数不断减少,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人数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均GDP得到提高,所以出现了人均GDP超过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的现象。
二、 广东省与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横向比较
1. 广东省及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比较。2006年,全国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 001元,广东为26 186元, 是全国水平的1.2倍。2007年~2010年,广东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大约都是全国水平的1.1倍,到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超过40 000元,而全国水平只有36 539元。但结合两者的增长轨迹图(见图2)来看,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达到14.4%,而广东水平只有9.3%,差距达到5.1%,2007年,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更是达到18.7%,而广东水平只有12.4%,差距达到6.3%,是5年来差距最大的一年。自2007年后,两者的增速差距不断缩小,到2010年,两者的差距只有0.6%,但绝对值来看,广东省在岗职工与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速都呈下降的趋势,这个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2. 广东省平均工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广东省平均工资的相关影响指标不尽合理(见表1)。
(1)广东省人均GDP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落后于全国增长水平。人均GDP从2006年~2010年,我国GDP增长0.9倍(净增184 888亿元),我国人均GDP增长80%(净增13 492元),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0%(净增938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0%(净增262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6年上涨13.8%。相同条件下,广东省的GDP从2006年~2010年五年间只增长了70%(净增19 425亿元),比全国水平低20%,人均GDP增长了60%(净增16 202元),比全国水平低20%,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0%(净增886元),比全国水平低10%,扣除价格因素后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只增长40%(净增370元),与全国水平的增长持平,广东省五年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9.6%,低于全国水平13.8%。 (2)广东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比例过高。2006年~2010年全国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的比例由41.7%下降到36.9%,5年来人均消费性支出占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下降了4.8%;而2006年~2010年广东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的比例分别是47.5%、48.7%、46.9%、46.4%、45.8%,五年来只下降了1.7%,远远落后于全国。五年来,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净增938元,广东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净增886元,而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净增262元,广东城镇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净增达到370元,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大,但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偏大,高于全国水平。
可见,广东省得工资增长情况的国内横向比较结果并不理想,工资增长幅度和速度都显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准,工资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 对于广东省工资增长问题的总结与建议
1. 总结。
(1)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跟不上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都逐年增长,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且差距逐年拉大,这说明在岗职工人数增长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的贡献大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的贡献。
(2)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与人均GDP比例衔接不协调。从2006年~2010年5年看来,在绝对数上广东省人均GDP一直高于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广东经济严重下滑,大大拉低了人均GDP的增速之外,其余年份广东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年平均工资;从比例系数来看,两者的比例系数都低于1,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只占人均GDP90%左右。这可以看出,广东职工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大于自己所得到的报酬,政府应该实行措施让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跟上人均GDP的步伐,除了从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资指导线标准两方面入手外,还应该缩小贫富差异,优化税率结构等方面下工夫。
(3)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总体偏低。从2006年~2010年,从绝对数来看,全国的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于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从增长速度来看,广东省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并且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逐年降低的。我省是经济大省,每年的GDP都名列前茅,但是工资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省在岗职工的工资标准还不够合理,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是必要的。
(4)广东在岗职工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2006年~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平均比例为47%,而全国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平均比例为39%,两者的差距达到8%,这是一个足以引起重视的数字。5年来,广东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在不断增加,虽然在岗职工的月实际工资也在不断增加,但并没有赶上消费性支出的增幅,两者不成比例,严重影响了广东在岗职工的生活质量。在物价高昂的今天,我们只有提高广东在岗职工的实际工资,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建议:加快建立健全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于人均GDP,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并且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在岗职工实际工资的比例达到50%,尽管每年广东省政府都出台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工资的缓慢提高令在岗职工难于分享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针对这种现状,广东省应建立一个使在岗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提高并与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相应协调、合理、持续增长的健全的工资增长机制,才能让更广大的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
(1)要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时候,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十分有必要。应将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作为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要完善、推广工资指导线制度。2006年以来,广东省每年都有设定工资指导线,但效果不甚明显。广东省可设定职工工资增长与本省GDP增长挂钩的办法,制定一定的增长比例,并且广东省还应设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全国工资增长幅度相一致,缩小差距。同时,除发布地区性工资增长指导标准外,还应发布行业工资增长指导标准,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
(3)要合理制定并及时发布广东省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线,加快建立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由广东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比较集中的建筑业、餐饮业等行业,出台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将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韩兆洲等著.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广东最低工资调研与统计测算模型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韩兆洲,魏章进.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模型及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0,(24).
3. 李艳,韩兆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广州、佛山、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比较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
4. 李立春,董丽.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分析.经济师,2008,(12).
5. 张长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职工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增长研析.南方经济,2009,(1).
6. 黄桂田,尹志峰.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财贸经济,2009,(9).
7. 屈曙光,彭璧玉.工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评论,2010,(4).
8. 关于完善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对策思考.岭南学刊,2011,(2).
9. 刘丽,任宝平.工资、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低工资标准问题研究”(项目号:08BJY046),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统计测算与调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项目号:08JA910002),广州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工资增长机制与劳动关系互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项目号:11Q28)。
作者简介:李艳,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暨南大学博士生;郭张媚,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2008级本科生。
收稿日期:2012-06-20。
关键词:工资增长;在岗职工工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日内瓦发布《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工资增速“引涨”全球,超欧美国家达5倍之多。但是这个数据并没有得到中国民间的认同,老百姓对工资是否增长并没有什么感觉, 倒是对物价飞涨带来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苹什么”等印象颇深。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三十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工资增长水平却总体落后。从2009年开始沿海地区频繁爆发集体劳资纠纷,而纠纷的导火线都集中为工资薪酬水平过低引发。因此,比较分析广东职工工资增长现状和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对全国的工资增长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21世纪以来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轨迹
1.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年平均工资的增长轨迹。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呈显著增长态势,工资总额从2001年的1 146.1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 363.82亿元,实际增长3.9倍,而年平均工资从2001年的15 682元增长到2010年的40 358元,实际增长2.6倍。10年来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轨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态势基本一致,2001年~2005年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几乎一致,从2006年起,两者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第二,从2006年~2010年,广东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速都高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速,这5年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实际增长80.8%,年平均增长16.2%,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4.1%,年平均增长10.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比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高5.4%。
2. 在岗职工工资与本省GDP增长轨迹比较。从总量来看,近5年广东省GDP总额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轨迹相比呈现以下特点:第一, 2006年~2010年广东省GDP增长与本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大体呈同升降态势;第二,从2006年~2008年这三年来看,广东省GDP的增长速度略比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高,但增长速度的差距逐年缩小;第三,自2007年以后,经历金融危机,两者的增速都呈下降趋势;第四,2008年~2010年,工资总额的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一是经济受金融海啸冲击持续疲软,二是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显著下降导致工资成本持续上升。
从人均来看,广东近五年人均GDP以及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增长轨迹相比呈现以下特点(见图1):第一,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与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的呈同升降态势;第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基本大于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但差距逐年缩小;第三,2009年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为9.8%,首次高于本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第四,到2010年,广东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又再次超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差距为2.4%。
自2006年~2010年五年来广东省的GDP和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与人均额增长轨迹基本同步,但2010年例外,2010年的广东省GDP的增长速度是低于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但是这一年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的。这与近年来广东出现的“用工荒”密切相关,广东在岗职工的人数不断减少,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人数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均GDP得到提高,所以出现了人均GDP超过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的现象。
二、 广东省与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的横向比较
1. 广东省及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比较。2006年,全国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 001元,广东为26 186元, 是全国水平的1.2倍。2007年~2010年,广东省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大约都是全国水平的1.1倍,到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超过40 000元,而全国水平只有36 539元。但结合两者的增长轨迹图(见图2)来看,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达到14.4%,而广东水平只有9.3%,差距达到5.1%,2007年,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更是达到18.7%,而广东水平只有12.4%,差距达到6.3%,是5年来差距最大的一年。自2007年后,两者的增速差距不断缩小,到2010年,两者的差距只有0.6%,但绝对值来看,广东省在岗职工与全国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速都呈下降的趋势,这个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2. 广东省平均工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广东省平均工资的相关影响指标不尽合理(见表1)。
(1)广东省人均GDP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落后于全国增长水平。人均GDP从2006年~2010年,我国GDP增长0.9倍(净增184 888亿元),我国人均GDP增长80%(净增13 492元),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0%(净增938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0%(净增262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6年上涨13.8%。相同条件下,广东省的GDP从2006年~2010年五年间只增长了70%(净增19 425亿元),比全国水平低20%,人均GDP增长了60%(净增16 202元),比全国水平低20%,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0%(净增886元),比全国水平低10%,扣除价格因素后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只增长40%(净增370元),与全国水平的增长持平,广东省五年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9.6%,低于全国水平13.8%。 (2)广东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比例过高。2006年~2010年全国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的比例由41.7%下降到36.9%,5年来人均消费性支出占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下降了4.8%;而2006年~2010年广东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居民月平均工资的比例分别是47.5%、48.7%、46.9%、46.4%、45.8%,五年来只下降了1.7%,远远落后于全国。五年来,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净增938元,广东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净增886元,而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净增262元,广东城镇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净增达到370元,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大,但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偏大,高于全国水平。
可见,广东省得工资增长情况的国内横向比较结果并不理想,工资增长幅度和速度都显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准,工资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 对于广东省工资增长问题的总结与建议
1. 总结。
(1)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跟不上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都逐年增长,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且差距逐年拉大,这说明在岗职工人数增长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的贡献大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的贡献。
(2)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与人均GDP比例衔接不协调。从2006年~2010年5年看来,在绝对数上广东省人均GDP一直高于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广东经济严重下滑,大大拉低了人均GDP的增速之外,其余年份广东的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年平均工资;从比例系数来看,两者的比例系数都低于1,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只占人均GDP90%左右。这可以看出,广东职工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大于自己所得到的报酬,政府应该实行措施让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跟上人均GDP的步伐,除了从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资指导线标准两方面入手外,还应该缩小贫富差异,优化税率结构等方面下工夫。
(3)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总体偏低。从2006年~2010年,从绝对数来看,全国的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于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从增长速度来看,广东省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并且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逐年降低的。我省是经济大省,每年的GDP都名列前茅,但是工资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我省在岗职工的工资标准还不够合理,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是必要的。
(4)广东在岗职工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2006年~2010年广东省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平均比例为47%,而全国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平均比例为39%,两者的差距达到8%,这是一个足以引起重视的数字。5年来,广东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在不断增加,虽然在岗职工的月实际工资也在不断增加,但并没有赶上消费性支出的增幅,两者不成比例,严重影响了广东在岗职工的生活质量。在物价高昂的今天,我们只有提高广东在岗职工的实际工资,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建议:加快建立健全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广东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于人均GDP,其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并且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在岗职工实际工资的比例达到50%,尽管每年广东省政府都出台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工资的缓慢提高令在岗职工难于分享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针对这种现状,广东省应建立一个使在岗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提高并与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相应协调、合理、持续增长的健全的工资增长机制,才能让更广大的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
(1)要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时候,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十分有必要。应将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作为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要完善、推广工资指导线制度。2006年以来,广东省每年都有设定工资指导线,但效果不甚明显。广东省可设定职工工资增长与本省GDP增长挂钩的办法,制定一定的增长比例,并且广东省还应设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全国工资增长幅度相一致,缩小差距。同时,除发布地区性工资增长指导标准外,还应发布行业工资增长指导标准,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
(3)要合理制定并及时发布广东省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线,加快建立行业最低工资标准。由广东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比较集中的建筑业、餐饮业等行业,出台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将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韩兆洲等著.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广东最低工资调研与统计测算模型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韩兆洲,魏章进.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模型及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0,(24).
3. 李艳,韩兆洲: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广州、佛山、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比较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
4. 李立春,董丽.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分析.经济师,2008,(12).
5. 张长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职工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增长研析.南方经济,2009,(1).
6. 黄桂田,尹志峰.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财贸经济,2009,(9).
7. 屈曙光,彭璧玉.工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评论,2010,(4).
8. 关于完善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对策思考.岭南学刊,2011,(2).
9. 刘丽,任宝平.工资、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低工资标准问题研究”(项目号:08BJY046),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统计测算与调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项目号:08JA910002),广州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工资增长机制与劳动关系互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项目号:11Q28)。
作者简介:李艳,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暨南大学博士生;郭张媚,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2008级本科生。
收稿日期: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