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光唇裂腹鱼仔29 800尾,在有微流水、充气装置的室内苗种车间,水温在17.00~23.93 ℃的条件下,用直径为1.07 m和1.98 m、体积为0.66 m3和2.56 m3的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培育鱼苗;初孵仔鱼全长8.5 mm,呈金黄色,卵黄囊很大,经64 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45 mm的鱼种28 500尾,鱼种成活率为95.6%。
关键词 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53-01
光唇裂腹鱼,又称细鳞鱼,分布于澜沧江中上游、元江、南盘江上游[1],栖息于江河干、支流的底层水域,为产地常见的冷水性野生土著鱼类。有关光唇裂腹鱼的研究仅见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研究[2]、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3]及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研究[4],未见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方面的相关报道。本文在对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光唇裂腹鱼子一代的增殖放流。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源条件
水源系山泉水,四季水质清新,水温冷凉,年平均水温15.39 ℃,最低月(1月)、最高月(7月)平均水温分别为9.66、22.3 ℃。研究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6.63~21.45 ℃,最高水温为23.93 ℃,最低水温为17.00 ℃。
1.2 苗种培育车间条件
开口苗培育车间由3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72 m,水体积0.66 m3,3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9.8 m3;鱼苗培育车间由4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83 m,水体积2.56 m3,4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02.26 m3。每口水槽均设有独立的上进水、下排水及充气装置,形成微流水;车间配有水处理装置,可循环使用,加注新水方便。
1.3 研究鱼来源
2013年4月,利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培育的光唇裂腹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2-4],至4月18日共孵化出全长8.5 mm的初孵仔鱼29 800尾。
1.4 初孵仔鱼的早期发育
受精卵(2.20±0.13)mm,吸水后达(3.20±0.21)mm。水温在15~17 ℃时,个别胚体、半数以上胚体、全部胚体的出膜时间分别在受精后136.86、174.28、189.59 h。整个孵化期耗时52.73 h。初孵仔鱼全长平均为8.5 mm,肛前长6.00 mm,金黄色的卵黄囊很大(2.8 mm×1.7 mm),与头部夹角为30°。初孵仔鱼较少活动,一般集群侧卧于尤先科孵化器底部[2-4]。
1.5 初孵仔鱼的培育
初孵仔鱼经过1周的培育,全长达14.25 mm左右,卵黃囊吸收约2/3。此时处于混合营养期,部分鱼苗开始从孵化箱的底部上浮。选用超鹰牌丰年虫卵,在孵化桶中配制20‰的盐溶液,pH值7.8~8.5,每1 L溶液中加入2.5 g丰年虫卵,将气石放入孵化桶底部连续充气,放入加热棒,使温度控制在26 ℃,用强光照射,24 h后用浮游生物网过滤,清水冲洗后即可投喂。6 d后,可以直接在尤先科孵化器孵中投喂丰年虫,日投4 次,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10~2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30、15:00和20:00[5-6]。
1.6 幼鱼培育
仔鱼在出膜后约2周卵黄囊全部吸收完,出膜20 d后可转食丰年虫。转食前先将鱼苗从孵化器转入开口苗玻璃钢中,放养量为0.3万尾/m3。鱼苗全长在25 mm以下时,投喂丰年虫,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30~7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全长达35 mm时将幼鱼从开口苗玻璃钢中转入鱼苗车间玻璃钢中,放养量为0.12万尾/m3。投食饲料选用丰年虫加通威牌111鲤鱼种料混合投喂的方法。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40~5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及80~100 g破碎机破碎的适口饲料。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30、15:00和20:00。
1.7 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四定”原则,不投喂变质饲料,不随意改变饲料的品质。初孵仔鱼用虹吸管,35 mm以上幼鱼用吸污机,每天1次清除玻璃钢中的污物、残饵、鱼粪便等。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进行检查。投喂饲料前关闭玻璃钢进水口,投喂30 min后再开玻璃钢进水口,以确保饲料不被冲走。每次投饲1 h后要检查饲料的残余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天睡前检查玻璃钢中的进排水口是否有异常[2-4]。
1.8 病害防治
苗种培育期间没有鱼病发生,主要采取的鱼病防治措施如下。
1.8.1 水霉病防治。分缸时间安排在上午,头天晚上停食1次,所有操作均为带水操作,这样不会使鱼苗有太大的损伤。分缸后用4 mg/m3食盐与小苏打(1∶1)合剂浸泡20 min,可有效抑制水霉病的发生或发展。
1.8.2 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防治。每隔15 d用0.04 mL/m3伊维菌素或10 m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min,可有效防治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4月18日,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光唇裂腹鱼初孵仔鱼为29 800尾,经64 d的分级培育,2013年6月20日增殖放流时,按5%的比例进行抽测统计,通过称重记数,获全长平均45 mm的鱼种28 500尾,鱼种成活率为95.6%。
3 讨论
3.1 水温
光唇裂腹鱼最适生长水温为13~20 ℃。当水温达到22 ℃时,摄食量减少;水温达到23 ℃时,很少摄食;水温达到24 ℃时,停止摄食;水温达到25 ℃以上时,表现出急躁不安、四处乱游、病害增多等异常现象[2-4]。本次鱼苗培育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6.63~21.45 ℃,最高水温为23.93 ℃,最低水温为17.00 ℃。根据水温记录,在64 d的苗种培育期间,多数时间为光唇裂腹鱼最适生长水温期,水温达到23 ℃以上仅有4 d。
3.2 成活率
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很高,达95.6%,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苗种培育期间的水温比较适宜;二是投喂丰年虫很好地解决了苗种的适口性,减少了残饵污染水体和鱼病发生的机率;三是操作认真、科学,分缸及时,没有损伤鱼苗,及时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鱼病的发生是取得高成活率的关键。
3.3 生长
光唇裂腹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从8.5 mm,经64 d的培育增长至45 mm,增长36.5 mm,增长429%,增长4.29倍。而齐口裂腹鱼[5]经过90 d的培育,体长长至约30 mm。两者相比,光唇裂腹鱼鱼苗比齐口裂腹鱼鱼苗生长要快得多。
3.4 食性
光唇裂腹鱼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浮游动物或者以附着在水底石头表面的附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为食。人工驯养条件下,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活体高蛋白饵料等[2-4]。以丰年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的方式培育光唇裂腹鱼苗种,优点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污染水质少,鱼病少,缺点是成本较高。
3.5 用药
光唇裂腹鱼鱼苗对药物的耐受力低,因此要用较低的剂量进行鱼病防治。且药期间一般不摄食,用药1 d后才逐渐恢复摄食[2-4]。
4 参考文献
[1]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96-297.
[2] 刘跃天,吴敬东,李光华,等.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5):123-126.
[3] 申安华,李光华,赵树海,等.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6):76-80.
[4] 刘跃天,吴敬东,李光华,等.光唇裂腹鱼的人工驯养研究[J].水产养殖,2013(2):3-4.
[5] 董艳珍,邓思红.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J].水产科学,2011,30(10):52-54.
[6] 徐伟毅,冷云,刘跃天,等.小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试验[J].淡水渔业,2004,34(5):39-41.
关键词 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53-01
光唇裂腹鱼,又称细鳞鱼,分布于澜沧江中上游、元江、南盘江上游[1],栖息于江河干、支流的底层水域,为产地常见的冷水性野生土著鱼类。有关光唇裂腹鱼的研究仅见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研究[2]、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3]及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研究[4],未见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方面的相关报道。本文在对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光唇裂腹鱼子一代的增殖放流。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源条件
水源系山泉水,四季水质清新,水温冷凉,年平均水温15.39 ℃,最低月(1月)、最高月(7月)平均水温分别为9.66、22.3 ℃。研究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6.63~21.45 ℃,最高水温为23.93 ℃,最低水温为17.00 ℃。
1.2 苗种培育车间条件
开口苗培育车间由3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72 m,水体积0.66 m3,3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9.8 m3;鱼苗培育车间由4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83 m,水体积2.56 m3,4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02.26 m3。每口水槽均设有独立的上进水、下排水及充气装置,形成微流水;车间配有水处理装置,可循环使用,加注新水方便。
1.3 研究鱼来源
2013年4月,利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培育的光唇裂腹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2-4],至4月18日共孵化出全长8.5 mm的初孵仔鱼29 800尾。
1.4 初孵仔鱼的早期发育
受精卵(2.20±0.13)mm,吸水后达(3.20±0.21)mm。水温在15~17 ℃时,个别胚体、半数以上胚体、全部胚体的出膜时间分别在受精后136.86、174.28、189.59 h。整个孵化期耗时52.73 h。初孵仔鱼全长平均为8.5 mm,肛前长6.00 mm,金黄色的卵黄囊很大(2.8 mm×1.7 mm),与头部夹角为30°。初孵仔鱼较少活动,一般集群侧卧于尤先科孵化器底部[2-4]。
1.5 初孵仔鱼的培育
初孵仔鱼经过1周的培育,全长达14.25 mm左右,卵黃囊吸收约2/3。此时处于混合营养期,部分鱼苗开始从孵化箱的底部上浮。选用超鹰牌丰年虫卵,在孵化桶中配制20‰的盐溶液,pH值7.8~8.5,每1 L溶液中加入2.5 g丰年虫卵,将气石放入孵化桶底部连续充气,放入加热棒,使温度控制在26 ℃,用强光照射,24 h后用浮游生物网过滤,清水冲洗后即可投喂。6 d后,可以直接在尤先科孵化器孵中投喂丰年虫,日投4 次,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10~2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30、15:00和20:00[5-6]。
1.6 幼鱼培育
仔鱼在出膜后约2周卵黄囊全部吸收完,出膜20 d后可转食丰年虫。转食前先将鱼苗从孵化器转入开口苗玻璃钢中,放养量为0.3万尾/m3。鱼苗全长在25 mm以下时,投喂丰年虫,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30~7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全长达35 mm时将幼鱼从开口苗玻璃钢中转入鱼苗车间玻璃钢中,放养量为0.12万尾/m3。投食饲料选用丰年虫加通威牌111鲤鱼种料混合投喂的方法。日投喂量为:每万尾投喂40~5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及80~100 g破碎机破碎的适口饲料。投喂时间分别为9:00、11:30、15:00和20:00。
1.7 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四定”原则,不投喂变质饲料,不随意改变饲料的品质。初孵仔鱼用虹吸管,35 mm以上幼鱼用吸污机,每天1次清除玻璃钢中的污物、残饵、鱼粪便等。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进行检查。投喂饲料前关闭玻璃钢进水口,投喂30 min后再开玻璃钢进水口,以确保饲料不被冲走。每次投饲1 h后要检查饲料的残余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天睡前检查玻璃钢中的进排水口是否有异常[2-4]。
1.8 病害防治
苗种培育期间没有鱼病发生,主要采取的鱼病防治措施如下。
1.8.1 水霉病防治。分缸时间安排在上午,头天晚上停食1次,所有操作均为带水操作,这样不会使鱼苗有太大的损伤。分缸后用4 mg/m3食盐与小苏打(1∶1)合剂浸泡20 min,可有效抑制水霉病的发生或发展。
1.8.2 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防治。每隔15 d用0.04 mL/m3伊维菌素或10 m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min,可有效防治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发生。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4月18日,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光唇裂腹鱼初孵仔鱼为29 800尾,经64 d的分级培育,2013年6月20日增殖放流时,按5%的比例进行抽测统计,通过称重记数,获全长平均45 mm的鱼种28 500尾,鱼种成活率为95.6%。
3 讨论
3.1 水温
光唇裂腹鱼最适生长水温为13~20 ℃。当水温达到22 ℃时,摄食量减少;水温达到23 ℃时,很少摄食;水温达到24 ℃时,停止摄食;水温达到25 ℃以上时,表现出急躁不安、四处乱游、病害增多等异常现象[2-4]。本次鱼苗培育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6.63~21.45 ℃,最高水温为23.93 ℃,最低水温为17.00 ℃。根据水温记录,在64 d的苗种培育期间,多数时间为光唇裂腹鱼最适生长水温期,水温达到23 ℃以上仅有4 d。
3.2 成活率
光唇裂腹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很高,达95.6%,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苗种培育期间的水温比较适宜;二是投喂丰年虫很好地解决了苗种的适口性,减少了残饵污染水体和鱼病发生的机率;三是操作认真、科学,分缸及时,没有损伤鱼苗,及时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鱼病的发生是取得高成活率的关键。
3.3 生长
光唇裂腹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从8.5 mm,经64 d的培育增长至45 mm,增长36.5 mm,增长429%,增长4.29倍。而齐口裂腹鱼[5]经过90 d的培育,体长长至约30 mm。两者相比,光唇裂腹鱼鱼苗比齐口裂腹鱼鱼苗生长要快得多。
3.4 食性
光唇裂腹鱼为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浮游动物或者以附着在水底石头表面的附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为食。人工驯养条件下,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活体高蛋白饵料等[2-4]。以丰年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的方式培育光唇裂腹鱼苗种,优点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污染水质少,鱼病少,缺点是成本较高。
3.5 用药
光唇裂腹鱼鱼苗对药物的耐受力低,因此要用较低的剂量进行鱼病防治。且药期间一般不摄食,用药1 d后才逐渐恢复摄食[2-4]。
4 参考文献
[1]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96-297.
[2] 刘跃天,吴敬东,李光华,等.光唇裂腹鱼人工驯养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5):123-126.
[3] 申安华,李光华,赵树海,等.光唇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6):76-80.
[4] 刘跃天,吴敬东,李光华,等.光唇裂腹鱼的人工驯养研究[J].水产养殖,2013(2):3-4.
[5] 董艳珍,邓思红.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J].水产科学,2011,30(10):52-54.
[6] 徐伟毅,冷云,刘跃天,等.小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试验[J].淡水渔业,2004,34(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