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第二次会谈记录(节录)(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要巩固民族独立,就要取得经济独立。当然这不是一天能够实现的,而是要很长的时间,做很多的工作。我们希望听取阁下在铁路问题上的意见。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适时作出调整工商业的重大决策,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城乡交流和国内贸易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回顾和总结我党执政初期利用城乡市场活跃和发展经济的历史经验,本刊特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选取一组相关文献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周、陈云、薄一波、刘、朱、任㈦:我认为华北局的意见是正确的,请陈薄即根据华北局所提各项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拟出具体方案,于数日内向中央报告一次,并迅即推行。此事极为重要,不能久延不决。
为什么我们对这个问题。这样重视呢?在我们一年半的工作中,证明这一条非常重要。在去年三月,我们实行了财经统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和物价平稳。这样作了以后,出现了一种局面:在去年的三、四、五月,整个市场陷于停顿,生产品卖不出来。
“改革”具有多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革命”,属于宏观层次的改革,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第二层含义是“改进”、“完善”、“改良”,属于中观层次的改革,主要指通过改变、改正错误或消除缺点来使体制机制变得更好,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层含义指“改造”、“改变”、“重组”、“重建”、“革新”等,属于微观层次的改革,针对的是具体的方针政策,旨在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第一层次的改革,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2011年11月,胡锦涛在美国夏威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提出:“要加强环境技术传播和合作,帮助发展中成员发展环境产业,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努力实现环境、贸易、发展共赢。”2012年6月,他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时又指出:“我们应该加强有利于绿色增长的国际技术传播和合作,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不仅通过了新的党章,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党旗、党歌委员会,对党旗设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征集和展览活动。
刘少奇:请总统阁下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予以考虑。如果我们有困难,我们就直率地说明。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坚决支持中、南部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共中央、中国政府经过慎重研究,作出援助修建非洲坦赞铁路的重大决策。坦赞铁路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援助项目,也是战后非洲修筑的最长铁路,是迄今非洲大陆上最大的工程之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签订45周年,本刊特选发一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关于援建非洲坦赞铁路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周恩来:对赞比亚来说,关键是交通问题。不论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需要便利的运输条件,而且你们还要进口设备发展初步的工业,建立加工业,这也需要交通便利。谈到交通问题,主要是同坦桑尼亚的交通问题,如阁下知道,尼雷尔总统曾委托我们勘测了从基达杜到赞比亚边境屯图马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