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这里与大家谈谈近年来临床上日趋多见的老年人的误吸现象及误吸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误吸的流行病学资料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10年为1.76亿,在2015年为2.22亿。据预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6.6%;2030年约占总人口的23.3%,到2050年将上升达30.0%。
据调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7l%存在隐性吸入,有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吸人性肺炎患病率达60%~90%;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年龄每增长1岁,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增高2%。在ICU的肺炎患者中,有70%与吸入有关。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达40%~60%。
什么是误吸以及造成哪些危害
误吸是指口咽部异物(包括口咽部分泌物、食物、药物、反流的胃内物和病原微生物等)经声门进入下呼吸道的过程。口咽部异物(吸入物)有三个来源,即饮食物、胃食管反流的胃内容物、口咽部的分泌物(包括唾液、口腔内的病原微生物、食物残渣)。
吸入物对健康有五个方面影响,即食物对气道的物理性机械刺激和堵塞;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气道和肺的化学性腐蚀和刺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吸入物可能引起的变态反应;长期反复误吸引起心理的进食恐惧。
误吸主要造成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由于异物进入了呼吸系统,引起吸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并影响呼吸功能(如呼吸困难、类似哮喘样的喘息发作、呼吸衰竭、窒息等)。二是因误吸带来明显的不适感而使老年人畏惧饮食,饮食逐渐或急剧减少,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脱水、肾功能损害,如尿少、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营养不良,如不明原因的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性贫血等。三是受前面两方面因素的長期困扰而引起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神经精神异常。
根据误吸造成危害的快慢,分为急性误吸危害和慢性误吸危害。急性误吸危害是指短时间内由于吸入较多的异物造成的吸人性肺炎、呼吸困难(包括类哮喘样的喘息发作)、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或由于害怕误吸引起而造成饮食极少或拒绝饮食,发生严重的急性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误吸危害是指由反复少量误吸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如肺纤维化等),或因惧怕进食时的不适感,造成长期饮食减少,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贫血、慢性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异常。
哪些老年人容易发生误吸及为什么容易发生误吸
一般来说,有下列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误吸。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脑梗死、脑出血、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和脑部肿瘤等。
2.食管、胃疾病。食管癌、胃食管反流、幽门梗阻等。
3.声门闭合不全相关疾病。引起一侧或双侧声带麻痹的疾病、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等。
4.其他疾病。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食管气管瘘、多发性硬化、肌炎等。
有上述疾病的老年人,由于咽喉部感觉功能和吞咽功能减退、胃食管反流、食管或幽门梗阻、声门闭合不全等原因,不能及时清除咽部食物、胃食管反流物和口咽部分泌物,容易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
误吸发生时和反复误吸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误吸产生的临床表现,与老年人咽部感觉和吞咽功能减退程度有关,与老年人咳嗽能力和对误吸的耐受性有关,与老年人肺功能的基础状态和气道反应性高低有关,与吸入物进入气道的速度和量有关,与反复误吸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误吸突发加重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1.误吸时的典型症状表现。进食时呛咳、咳嗽;进食时咳嗽、咳痰;进食时或进食后出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或其加重;进食时感到不适或稍停止后继续进食(即有“噎、卡、梗”的感觉)。如果上述症状反复发生,说明误吸现象比较严重。
2.有下述症状时间接提示可能存在误吸。恐惧进食或厌食;进食量较平常突然或逐渐减少;无其他原因的进行性消瘦;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者,痰量较平时明显增多且量稳定;肺炎、肺脓肿等肺部感染患者在有效治疗后痰量未减少;反复误吸可以使得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迁延不癔,或反复加重,不明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少数患者在睡眠时可间断地(时间长短不一)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并伴有剧烈咳嗽、咳痰;部分老年人能清楚表述“肚子很饿或很想吃饭”,但在进食时,却因咽部梗阻感或卡住感而吃不下。
尚有研究者通过电视透视已经证实,明确存在误吸的老年人中,约有50%在发生误吸时无明显不适感,也叫隐性误吸。
3.不同身体状态和进食不同性状的食物时发生误吸的表现可能不同。平时身体健康没有误吸的老年人,在受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时,可能会发生误吸;而平时已经有误吸表现的老年人,此时误吸发生频率会明显增加。进食干性食物或稠糊状食物不发生误吸的老年人,在饮水、喝汤、喝牛奶等流质饮食时可能会出现误吸;在小口缓慢进食时不发生误吸的老年人,在大口快速进食时可能会出现误吸。
误吸发生的早晚与食物性状有密切关系,一般最容易和最早的是流质饮食,随后是干性食物,最后是较稠的糊状食物。
确诊误吸的检查有哪些
电视透视检查是让患者口服泛影葡铵或碘佛醇造影剂,在电视透视下记录受检者完整的吞咽过程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正常情况下,造影剂完全被吞入食管,进入胃肠。有误吸者可以看到造影剂进入气管和肺内。但造影剂进入肺后会滞留一段时间,对肺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饮水试验给受试者吞饮5~10毫升水,若吞饮过程中有呛咳、咳嗽、咳痰等吞咽过程中断的现象,即有误吸(试验结果为阳性“+”),否则,就没有误吸(试验结果为阴性“-”)。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有近30%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肺泡灌洗液分析检查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通过支气管镜向肺内注入一定量的注射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再回抽并留取灌洗液,分析其中成分
咳嗽功能的检查此方法是检查受检者将气道内的异物咳出清除的能力。不属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误吸的方法。
这些检查均有一定缺陷,或因对肺部有一定损害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或因操作复杂且较片面而不常被采用。饮水试验虽然简单易行,但漏诊较多,尤其是受检者的身体状态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因此,这些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如结果为阳性“+”,可以确定存在误吸;如结果为阴性“-”,不能肯定不存在误吸。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误吸
1.有前述典型的误吸时的临床表现,即可以明确诊断。
2.有前述可能存在误吸的症状时,要进行饮水试验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误吸。尤其是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除了可以提供误吸的客观证据外,还可以发现饮水试验不能发现的隐性误吸。但需要用碘番酸或碘佛醇作为造影剂。
老年人误吸的流行病学资料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2010年为1.76亿,在2015年为2.22亿。据预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6.6%;2030年约占总人口的23.3%,到2050年将上升达30.0%。
据调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有7l%存在隐性吸入,有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吸人性肺炎患病率达60%~90%;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年龄每增长1岁,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增高2%。在ICU的肺炎患者中,有70%与吸入有关。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达40%~60%。
什么是误吸以及造成哪些危害
误吸是指口咽部异物(包括口咽部分泌物、食物、药物、反流的胃内物和病原微生物等)经声门进入下呼吸道的过程。口咽部异物(吸入物)有三个来源,即饮食物、胃食管反流的胃内容物、口咽部的分泌物(包括唾液、口腔内的病原微生物、食物残渣)。
吸入物对健康有五个方面影响,即食物对气道的物理性机械刺激和堵塞;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气道和肺的化学性腐蚀和刺激;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吸入物可能引起的变态反应;长期反复误吸引起心理的进食恐惧。
误吸主要造成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由于异物进入了呼吸系统,引起吸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并影响呼吸功能(如呼吸困难、类似哮喘样的喘息发作、呼吸衰竭、窒息等)。二是因误吸带来明显的不适感而使老年人畏惧饮食,饮食逐渐或急剧减少,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脱水、肾功能损害,如尿少、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营养不良,如不明原因的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性贫血等。三是受前面两方面因素的長期困扰而引起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神经精神异常。
根据误吸造成危害的快慢,分为急性误吸危害和慢性误吸危害。急性误吸危害是指短时间内由于吸入较多的异物造成的吸人性肺炎、呼吸困难(包括类哮喘样的喘息发作)、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或由于害怕误吸引起而造成饮食极少或拒绝饮食,发生严重的急性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误吸危害是指由反复少量误吸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如肺纤维化等),或因惧怕进食时的不适感,造成长期饮食减少,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贫血、慢性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异常。
哪些老年人容易发生误吸及为什么容易发生误吸
一般来说,有下列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误吸。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脑梗死、脑出血、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和脑部肿瘤等。
2.食管、胃疾病。食管癌、胃食管反流、幽门梗阻等。
3.声门闭合不全相关疾病。引起一侧或双侧声带麻痹的疾病、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等。
4.其他疾病。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食管气管瘘、多发性硬化、肌炎等。
有上述疾病的老年人,由于咽喉部感觉功能和吞咽功能减退、胃食管反流、食管或幽门梗阻、声门闭合不全等原因,不能及时清除咽部食物、胃食管反流物和口咽部分泌物,容易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
误吸发生时和反复误吸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误吸产生的临床表现,与老年人咽部感觉和吞咽功能减退程度有关,与老年人咳嗽能力和对误吸的耐受性有关,与老年人肺功能的基础状态和气道反应性高低有关,与吸入物进入气道的速度和量有关,与反复误吸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误吸突发加重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1.误吸时的典型症状表现。进食时呛咳、咳嗽;进食时咳嗽、咳痰;进食时或进食后出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或其加重;进食时感到不适或稍停止后继续进食(即有“噎、卡、梗”的感觉)。如果上述症状反复发生,说明误吸现象比较严重。
2.有下述症状时间接提示可能存在误吸。恐惧进食或厌食;进食量较平常突然或逐渐减少;无其他原因的进行性消瘦;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者,痰量较平时明显增多且量稳定;肺炎、肺脓肿等肺部感染患者在有效治疗后痰量未减少;反复误吸可以使得发热、支气管炎、肺炎迁延不癔,或反复加重,不明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少数患者在睡眠时可间断地(时间长短不一)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并伴有剧烈咳嗽、咳痰;部分老年人能清楚表述“肚子很饿或很想吃饭”,但在进食时,却因咽部梗阻感或卡住感而吃不下。
尚有研究者通过电视透视已经证实,明确存在误吸的老年人中,约有50%在发生误吸时无明显不适感,也叫隐性误吸。
3.不同身体状态和进食不同性状的食物时发生误吸的表现可能不同。平时身体健康没有误吸的老年人,在受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时,可能会发生误吸;而平时已经有误吸表现的老年人,此时误吸发生频率会明显增加。进食干性食物或稠糊状食物不发生误吸的老年人,在饮水、喝汤、喝牛奶等流质饮食时可能会出现误吸;在小口缓慢进食时不发生误吸的老年人,在大口快速进食时可能会出现误吸。
误吸发生的早晚与食物性状有密切关系,一般最容易和最早的是流质饮食,随后是干性食物,最后是较稠的糊状食物。
确诊误吸的检查有哪些
电视透视检查是让患者口服泛影葡铵或碘佛醇造影剂,在电视透视下记录受检者完整的吞咽过程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正常情况下,造影剂完全被吞入食管,进入胃肠。有误吸者可以看到造影剂进入气管和肺内。但造影剂进入肺后会滞留一段时间,对肺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饮水试验给受试者吞饮5~10毫升水,若吞饮过程中有呛咳、咳嗽、咳痰等吞咽过程中断的现象,即有误吸(试验结果为阳性“+”),否则,就没有误吸(试验结果为阴性“-”)。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有近30%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肺泡灌洗液分析检查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通过支气管镜向肺内注入一定量的注射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再回抽并留取灌洗液,分析其中成分
咳嗽功能的检查此方法是检查受检者将气道内的异物咳出清除的能力。不属于判断是否发生了误吸的方法。
这些检查均有一定缺陷,或因对肺部有一定损害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或因操作复杂且较片面而不常被采用。饮水试验虽然简单易行,但漏诊较多,尤其是受检者的身体状态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因此,这些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如结果为阳性“+”,可以确定存在误吸;如结果为阴性“-”,不能肯定不存在误吸。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误吸
1.有前述典型的误吸时的临床表现,即可以明确诊断。
2.有前述可能存在误吸的症状时,要进行饮水试验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误吸。尤其是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除了可以提供误吸的客观证据外,还可以发现饮水试验不能发现的隐性误吸。但需要用碘番酸或碘佛醇作为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