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行者有时候是孤独的。不论是广视角面板,还是白光LED背光,单独应用在LCD上都不是新鲜玩意儿,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产品,在2010年只有明基VW2420H。但也正是这款产品,为我们贡献了当年主流显示器市场中最为出色的性能表现。于是,这让我们对白光LED背光与广视角面板这对组合有了更多的期待。可惜在2010年,也只有明基推出了这样的产品。但这样的遗憾在2011年将不会继续,因为刚一开年,一款采用“白光LED背光 广视角面板”的组合,但又区别于明基的产品诞生了这就是来自AOC的i2340Ve。
AOC在广视角LCD的推广上是尝到了甜头的。通过与LG Display的合作,AOC在去年推出了两款平价广视角LCD。而凭借与同尺寸采用TN面板的LCD几乎差不多的价格,它们成为了2010年消费者关注最多、销量最佳的广视角LCD之一。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AOC此次紧跟在明基之后,推出“白光LED背光 广视角面板”组合的LCD也就顺理成章了。
面板有了哪些改变?
明基在推广VW2420H时,是以黑锐丽屏来称呼它所采用的面板,其实本质上它就是白光LED背光和AMVA面板的组合。而在i2340Ve上,LED背光自然还是白光,而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视角面板,它是采用的哪类面板?毕竟除TAMVA,目前主流市场中还有C—PVA、IPS等多种类型的广视角面板。要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借助了i2340Ve的工程模式。在它的工程模式中,面板的真面目曝光了——型号为LM230WF3的面板。从型号来看,这是一块来自LG Display的IPS面板,不过目前在LG DispIay的官方网站上,还没有该面板的详细规格。不过通过查看i2340Ve的前辈,AOC上一款23英寸广视角LCD iF23的面板,我们发现iF23采用的LM230WF2与LM230WF3仅一字之差,所以我们估计LM230WF3在规格上相比LM230WF2的变化主要是在背光源上。而根据i2340Ve的参数规格,我们也能推断出LM230WF3的大致规格,下面将两款面板的规格进行一个对比。(LM230WF3的规格是根据i2340Ve推断而得,仅供参考,实际面板规格以LGDisplay公布为准。)
造型典雅e—Sensor是亮点
i2340Ve延续TAOC“绿活”系列的外观设计,底座和背部的雕花纹理是其设计中的亮点。由于花纹被处理成阴刻的形式而非简单地印刷在机身上,所以花纹的立体效果不错,质感较强。i2340Ve的五个控制按键在底边框中央靠右位置一字排开,为隐藏式设计,同时面板上的功能标识也为了外观的统一而采用了与黑色面板相近的深灰色。外在的美观有了保证,却带来了不算方便的操作体验。因为即使在明亮的办公环境下,功能标识也需凑近才能看清,如果环境光线较暗,那么操作按键就只能靠摸了,这就提高了操作中误操作的可能。其实与AOC九宫格式的主菜单搭配最好的还是蓝晶系列的五维圆形按键,操作直观且容易上手,盲操作也没问题。AOC不妨考虑在更多的产品上采用这类按键,以提高产品的操作体验。
i2340Ve上最具特色的功能是e—Sensor(自动感应节能功能)。按下第二个OSD按键(从左开始),e—Sensor菜单就会出现。它的作用是通过内置于前面板的红外感应器来感应用户是否在显示器前,并作出是否降低显示器亮度的判断。测试前,我们先将i2340Ve恢复至默认设置,此时i2340Ve~E常工作时的功耗为31.43Wo当我们离开座位后,不到5秒e—Sensor便感应到用户的离开并降低了显示屏的亮度,此时显示器的功耗为9.11W,前后功耗相差22.32W,降幅超过70%,省电效果明显。同时,在设置菜单中我们还可以设置当e—Sensor激活后,多少分钟后关闭显示器。具体设置上,我们建议将“检测范围”设置为“平均”,因为如果设置为”远”,在一些隔断较近的办公环境下,可能会干扰e-Sensor的判断。
正面对抗VW2420H
在外观、功能之外,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i2340Ve的性能,毕竟它是首款IPS面板与白光LED背光结合后的产物。同时,它的出现也让原本“孤身一人”的明基VW2420H有了可比较的对象。“IPS 白光LED背光”VS.“AMVA 白光LED背光”,让我们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了解i2340Ve的性能。
首先看到的是它们的常规性能测试结果。虽然同样标称250cd/m2,但两者的实测成绩还是体现出了差距。i2340Ve略低于标称值,但在正常范围内,而VW2420H则高出标称值一些,总体而言差距不大。但在对比度的成绩上,它们的差异就很明显了,AMVA面板在静态对比度上有明显的优势,而IPS面板虽然换成了LED背光,但静态对比度依旧保持在1000:1的主流水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采用TN面板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NTSC色域范围大多在68%~70%之间,低于采用CCFL背光的产品72%~75%的水平,但从这两款应用了LED背光的广视角LCD上,我们发现它们的色域范围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保持在72%~75%区间范围内。
其实当广视角LCD迈人16:9时代后,其功耗相比16:10的同类产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不过当白光LED背光取代CCFL,与广视角结合后,广视角LCD的功耗进一步降低。从测试结果来看,由于i2340Ve的屏幕要小于VW2420H,所以它在各亮度水平下功耗更低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如果把它们的功耗与去年新推出的一些采用CCFL背光的同类广视角LCD相比,它们的下降幅度也在7%~21%不等,总体降幅还是比较可观的。可见在引入白光LED背光后,广视角LCD今后也将彻底摘掉高功耗的帽子。
既然同为广视角LCD,两款产品的可视角度也是大家关心的。白光LED背光的引入是否会对产品的可视角度造成影响?标称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8度的两款产品在实际测试中的表现又是如何?从最终的结果来看,i2340Ve在不同偏转角度下的对比度要高过VW2420H,而在偏转角度大于70度后,两者的差距则逐渐缩小。就实际观看的感受而言,在同样偏转角度下的i2340Ve画面要更亮一些,色彩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至于白光LED背光对IPS面板的可视角度是否带来影响这一问题,我们也把i2340Ve与此前测试过的同样采用IPS面板,但背光源为CCFL的AOC iF23的成绩做了比较,发现两者的成绩差异在误差范围内。
最后,我们将两台显示器通过DVI接口连接在同一主机上,画面输出模式设置为复制模式,同时将它们恢复到默认设置。然后,我们通过测试软件上的灰阶、纯色以及高清图片的回放,来考察它们的实际画面表现。i2340Ve画面的亮度不及VW2420H,而且不论是亮部细节还是暗部细节,VW2420H都要更胜一筹。不过在色彩方面,i2340Ve的画面更加浓郁,又特别是在表现红色和绿色时给人的感觉最为明显,VW2420H的色彩相比之下要淡一些,不过在蓝色上的表现两者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i2340Ve的画面在色彩方面比较讨喜,而VW2420H在灰阶和亮度上有优势,更适合游戏以及电影等多媒体应用。
写在最后
通过将i2340Ve与VW2420H进行对比测试,我们多少能一窥目前市场中新兴的“白光LED背光 广视角面板”这一类型产品的状况。至少从目前来看,白光LED背光的引入,从性能方面并没有打破不同类别广视角面板间的差异。而它带给广视角LCD的,更多还是更低的功耗、更环保的工艺以及外观上更大的设计空间。回溯到上游,随着友达、LG DisplayNj-家重量级面板厂推出这类面板,一方面很可能刺激三星推出采用白光LED背光的C-PVA面板,从而在白光LED背光这一大背景下继续广视角面板三足鼎立的局面。另—方面,在上游面板厂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很有机会加入到这一战场中。2011年的广视角LCD市场,或许真要离不开白光LED这一大背景了。
回到i2340Ve这款产品上,上一段提到的白光LED带给广视角LCD的好处,就在i2340Ve上有了很好的体现。相比自家的上一代IPS产品iF23,i2340Ve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机身厚度,乃至功耗都有明显进步。同时它所具有的e—Sensor特色功能以及接口向外等易用性方面的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卖点。当然,AOC产品一贯平易近人的价格在i2340Ve上得到了延续,1599元的媒体报价相比VW2420H便宜了五六百元。与其他品牌采用IPS面板,但仍是CCFL背光的产品价格相当。当然与iF23仅一千元出头的价格相比,i2340Ve并没有明显优势,是否要为前述的进步多付出三四百元,还得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AOC在广视角LCD的推广上是尝到了甜头的。通过与LG Display的合作,AOC在去年推出了两款平价广视角LCD。而凭借与同尺寸采用TN面板的LCD几乎差不多的价格,它们成为了2010年消费者关注最多、销量最佳的广视角LCD之一。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AOC此次紧跟在明基之后,推出“白光LED背光 广视角面板”组合的LCD也就顺理成章了。
面板有了哪些改变?
明基在推广VW2420H时,是以黑锐丽屏来称呼它所采用的面板,其实本质上它就是白光LED背光和AMVA面板的组合。而在i2340Ve上,LED背光自然还是白光,而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视角面板,它是采用的哪类面板?毕竟除TAMVA,目前主流市场中还有C—PVA、IPS等多种类型的广视角面板。要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借助了i2340Ve的工程模式。在它的工程模式中,面板的真面目曝光了——型号为LM230WF3的面板。从型号来看,这是一块来自LG Display的IPS面板,不过目前在LG DispIay的官方网站上,还没有该面板的详细规格。不过通过查看i2340Ve的前辈,AOC上一款23英寸广视角LCD iF23的面板,我们发现iF23采用的LM230WF2与LM230WF3仅一字之差,所以我们估计LM230WF3在规格上相比LM230WF2的变化主要是在背光源上。而根据i2340Ve的参数规格,我们也能推断出LM230WF3的大致规格,下面将两款面板的规格进行一个对比。(LM230WF3的规格是根据i2340Ve推断而得,仅供参考,实际面板规格以LGDisplay公布为准。)
造型典雅e—Sensor是亮点
i2340Ve延续TAOC“绿活”系列的外观设计,底座和背部的雕花纹理是其设计中的亮点。由于花纹被处理成阴刻的形式而非简单地印刷在机身上,所以花纹的立体效果不错,质感较强。i2340Ve的五个控制按键在底边框中央靠右位置一字排开,为隐藏式设计,同时面板上的功能标识也为了外观的统一而采用了与黑色面板相近的深灰色。外在的美观有了保证,却带来了不算方便的操作体验。因为即使在明亮的办公环境下,功能标识也需凑近才能看清,如果环境光线较暗,那么操作按键就只能靠摸了,这就提高了操作中误操作的可能。其实与AOC九宫格式的主菜单搭配最好的还是蓝晶系列的五维圆形按键,操作直观且容易上手,盲操作也没问题。AOC不妨考虑在更多的产品上采用这类按键,以提高产品的操作体验。
i2340Ve上最具特色的功能是e—Sensor(自动感应节能功能)。按下第二个OSD按键(从左开始),e—Sensor菜单就会出现。它的作用是通过内置于前面板的红外感应器来感应用户是否在显示器前,并作出是否降低显示器亮度的判断。测试前,我们先将i2340Ve恢复至默认设置,此时i2340Ve~E常工作时的功耗为31.43Wo当我们离开座位后,不到5秒e—Sensor便感应到用户的离开并降低了显示屏的亮度,此时显示器的功耗为9.11W,前后功耗相差22.32W,降幅超过70%,省电效果明显。同时,在设置菜单中我们还可以设置当e—Sensor激活后,多少分钟后关闭显示器。具体设置上,我们建议将“检测范围”设置为“平均”,因为如果设置为”远”,在一些隔断较近的办公环境下,可能会干扰e-Sensor的判断。
正面对抗VW2420H
在外观、功能之外,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i2340Ve的性能,毕竟它是首款IPS面板与白光LED背光结合后的产物。同时,它的出现也让原本“孤身一人”的明基VW2420H有了可比较的对象。“IPS 白光LED背光”VS.“AMVA 白光LED背光”,让我们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了解i2340Ve的性能。
首先看到的是它们的常规性能测试结果。虽然同样标称250cd/m2,但两者的实测成绩还是体现出了差距。i2340Ve略低于标称值,但在正常范围内,而VW2420H则高出标称值一些,总体而言差距不大。但在对比度的成绩上,它们的差异就很明显了,AMVA面板在静态对比度上有明显的优势,而IPS面板虽然换成了LED背光,但静态对比度依旧保持在1000:1的主流水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采用TN面板的白光LED背光显示器,NTSC色域范围大多在68%~70%之间,低于采用CCFL背光的产品72%~75%的水平,但从这两款应用了LED背光的广视角LCD上,我们发现它们的色域范围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保持在72%~75%区间范围内。
其实当广视角LCD迈人16:9时代后,其功耗相比16:10的同类产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不过当白光LED背光取代CCFL,与广视角结合后,广视角LCD的功耗进一步降低。从测试结果来看,由于i2340Ve的屏幕要小于VW2420H,所以它在各亮度水平下功耗更低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如果把它们的功耗与去年新推出的一些采用CCFL背光的同类广视角LCD相比,它们的下降幅度也在7%~21%不等,总体降幅还是比较可观的。可见在引入白光LED背光后,广视角LCD今后也将彻底摘掉高功耗的帽子。
既然同为广视角LCD,两款产品的可视角度也是大家关心的。白光LED背光的引入是否会对产品的可视角度造成影响?标称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8度的两款产品在实际测试中的表现又是如何?从最终的结果来看,i2340Ve在不同偏转角度下的对比度要高过VW2420H,而在偏转角度大于70度后,两者的差距则逐渐缩小。就实际观看的感受而言,在同样偏转角度下的i2340Ve画面要更亮一些,色彩方面的差异则不明显。至于白光LED背光对IPS面板的可视角度是否带来影响这一问题,我们也把i2340Ve与此前测试过的同样采用IPS面板,但背光源为CCFL的AOC iF23的成绩做了比较,发现两者的成绩差异在误差范围内。
最后,我们将两台显示器通过DVI接口连接在同一主机上,画面输出模式设置为复制模式,同时将它们恢复到默认设置。然后,我们通过测试软件上的灰阶、纯色以及高清图片的回放,来考察它们的实际画面表现。i2340Ve画面的亮度不及VW2420H,而且不论是亮部细节还是暗部细节,VW2420H都要更胜一筹。不过在色彩方面,i2340Ve的画面更加浓郁,又特别是在表现红色和绿色时给人的感觉最为明显,VW2420H的色彩相比之下要淡一些,不过在蓝色上的表现两者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i2340Ve的画面在色彩方面比较讨喜,而VW2420H在灰阶和亮度上有优势,更适合游戏以及电影等多媒体应用。
写在最后
通过将i2340Ve与VW2420H进行对比测试,我们多少能一窥目前市场中新兴的“白光LED背光 广视角面板”这一类型产品的状况。至少从目前来看,白光LED背光的引入,从性能方面并没有打破不同类别广视角面板间的差异。而它带给广视角LCD的,更多还是更低的功耗、更环保的工艺以及外观上更大的设计空间。回溯到上游,随着友达、LG DisplayNj-家重量级面板厂推出这类面板,一方面很可能刺激三星推出采用白光LED背光的C-PVA面板,从而在白光LED背光这一大背景下继续广视角面板三足鼎立的局面。另—方面,在上游面板厂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很有机会加入到这一战场中。2011年的广视角LCD市场,或许真要离不开白光LED这一大背景了。
回到i2340Ve这款产品上,上一段提到的白光LED带给广视角LCD的好处,就在i2340Ve上有了很好的体现。相比自家的上一代IPS产品iF23,i2340Ve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机身厚度,乃至功耗都有明显进步。同时它所具有的e—Sensor特色功能以及接口向外等易用性方面的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卖点。当然,AOC产品一贯平易近人的价格在i2340Ve上得到了延续,1599元的媒体报价相比VW2420H便宜了五六百元。与其他品牌采用IPS面板,但仍是CCFL背光的产品价格相当。当然与iF23仅一千元出头的价格相比,i2340Ve并没有明显优势,是否要为前述的进步多付出三四百元,还得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