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亨利·劳森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是以写丛林小说闻名于世,对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劳森对澳大利亚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入的洞察,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用一系列的现实手法进行创作,对社会的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小说《他父亲的伙伴》是劳森的重要代表,因此,本文将对小说中塑造的一对父子形象进行赏析,从而理解劳森作为一名作家所反映出的一种责任感和现实感。
关键词:亨利·劳森 现实主义 《他父亲的伙伴》 父子形象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亨利·劳森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伟大的作家,对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因其独特的文学现实手法,劳森的文学作品被尊称为“澳大利亚的声音”。劳森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一直处在社会的最下层,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劳苦大众的生存状况有着很好的掌握。在劳森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丛林下层人民的生活,比如淘金工,丛林流浪汉等,正是由于劳森对于这些最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描述和刻画,劳森的文学作品才被澳大利亚的人们所推崇和尊敬。
一、有关小说《他父亲的伙伴》的总体概述
《他父亲的伙伴》是亨利·劳森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于1888年发表,当时数以万计的欧洲人抱着发财的梦想来澳大利亚挖金。小说《他父亲的伙伴》正是以澳大利亚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状况为背景,向读者讲述了淘金者的悲惨经历:父亲汤姆·梅森像其他狂热的欧洲人一样,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来到了澳大利亚,只是为了可以一夜暴发,希望可以在这块新大陆上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天公不作美,梅森到达澳大利亚以后的生活不但没有质量上的提高,而且是充满了艰辛和痛苦。接二连三不幸事情的发生沉重打击了劳森,先是自己的弟弟和大儿子因为犯法而先后被警察带走,紧接着妻子因为这些事情终日郁郁寡欢,最后也愤愤而死,只剩下了和梅森相依为命的小儿子——小岛儿,但是小岛儿在帮别人干活的时候,因为体力不支而坠入矿井死亡。心力憔悴的劳森最后在困难和病痛双重折磨的孤独凄凉中撒手人寰。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劳森通过父亲汤姆·梅森对在矿井下的生活进行生动的回忆,表现了梅森在困难面前永不妥协,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早期移民澳大利亚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制度,正是作者劳森对于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再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加充实了。
二、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父亲的形象刻画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根据劳森的描述,汤姆·梅森是一个大概六十多岁的老头,身材高大,长着罗圈胡子,虽然历尽艰辛,饱尝生活的磨难,生活的不易已经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但是梅森性格并非是天生就是这样的,对于美好的生活他曾经也怀揣着梦想,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可以在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大陆上有所收获,从而可以让全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想象中的黄金还没有找到,倒是来了两个威武的警察上门,带走了自己的亲弟弟,原因是自己的弟弟参与了一件谋杀案件,顿时就少了一个亲密的淘金伙伴,但是苦难的梦想生活还得继续,梅森就跟随者淘金队伍在各地打转,终于在十年以后,生活状况得到了稍微的改善,最后在新南威尔士定居下来了。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梅森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已经稳定下来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还是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自选地,“农舍四周满是藤萝和果树,成群的蜜蜂在树荫里忙个不停,山坡上一片麦子快要成熟。”因此,淘金的生活也让他的人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一天早上,当梅森和自己的大儿子一块在马场进行清理工作的时候,梅森正在用铁锹挖树根,很远就听到了马蹄的声音,隐隐约约看到是一群身穿警服的警察,土才刚刚挖了一半,就看见这些警察粗暴地将自己的大儿子带回到屋里,从屋子里搜出了许多衣物,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大儿子被带走了。警察的粗暴行为让梅森的妻子哭天喊地,儿子突然被抓走,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将梅森变得麻木不堪,所以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是用力地用惩罚式的体力活挖着树根,他一锹又一锹拼命地使劲挖着,企图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精神上的苦痛。
好男儿有泪不轻弹,艰辛的生活让梅森学会了将眼泪留在心里。多年险恶的自然环境求生经历磨练了梅森高于常人的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威胁以后他变得更加无奈,无奈到了一种束手无策的地步,这也就让他的内心犹如一口枯井。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梅森被比喻成了一片大海,同时也是一片内心沉默、波澜不惊的大海。梅森的内心世界就是一片沉默的海洋,生活的苦难让他一言不发,苦难的生活也让他拥有了海一样的胸襟。当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的时候,梅森别无选择,只有默默地承受着。
三、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儿子形象的刻画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梅森小儿子小岛儿就显得特别聪明伶俐,对于小说主题的阐述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岛儿虽然也是一名淘金工,但是没有父辈们的那种背井离乡的感受,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虽然岛上的淘金生活无聊乏味,但是还是可以忍受的,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对于未来美好生活还是抱着希望。小岛儿也有着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那时候妈妈还活着,淘金的大队伍还没有离开。小岛儿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经常都是一个人在大早上跑到空旷的森林中,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天真活泼的小岛儿才给父亲他们泛然无味的淘金生活带来了一丝丝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生存的压力下,成为了父亲伙伴的他,不得不每天也在废矿上帮助父亲干活,父亲在井底下挖土,小岛儿就用辘轳把土往上运,虽然是在辛苦工作,小岛儿也没有忘记对于知识的渴望,在空闲的时候就在土堆上学着写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年纪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和父亲一直是相依为命。小岛儿的名字有着深刻的寓意:他就是父母亲这两片海洋中的一块小岛,海洋是流动不停的,这就说明小岛儿跟着父亲的淘金队伍四处漂泊;但是小岛却是永恒常驻的,这也说明为了小岛儿,父亲梅森开始不再漂泊,他就是父母希望的岛屿。小岛儿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而掉进矿井中离开了,所以父母的希望小岛也就沉默了。这样的一个小说结局表现了劳森对于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辛辣讽刺和痛斥。
四、结语
劳森的小说《他父亲的伙伴》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开创了澳洲现实主义写法的先河。文学的创作就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是文学的表达还应该高于生活,劳森通过对殖民下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描述,表达了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是对殖民统治和资本阶级制度的一种严重批判,具有双重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力以.澳大利亚大众文学奠基人劳森和他的作品[J].读书,1981(11).
[2]张雯.人与自然的较量---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初探[J].名作欣赏,2007(10).
[3]张雯,卢志宏.微妙的两性关系---再论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J].名作欣赏,2007(18).
[4]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5]钟华. 亨利·劳森与丛林生活——读劳森短篇小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4).
[6]蒋虹丁.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两篇[J].当代外国文学,1984(03).
关键词:亨利·劳森 现实主义 《他父亲的伙伴》 父子形象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亨利·劳森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伟大的作家,对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因其独特的文学现实手法,劳森的文学作品被尊称为“澳大利亚的声音”。劳森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一直处在社会的最下层,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劳苦大众的生存状况有着很好的掌握。在劳森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丛林下层人民的生活,比如淘金工,丛林流浪汉等,正是由于劳森对于这些最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描述和刻画,劳森的文学作品才被澳大利亚的人们所推崇和尊敬。
一、有关小说《他父亲的伙伴》的总体概述
《他父亲的伙伴》是亨利·劳森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于1888年发表,当时数以万计的欧洲人抱着发财的梦想来澳大利亚挖金。小说《他父亲的伙伴》正是以澳大利亚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状况为背景,向读者讲述了淘金者的悲惨经历:父亲汤姆·梅森像其他狂热的欧洲人一样,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来到了澳大利亚,只是为了可以一夜暴发,希望可以在这块新大陆上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天公不作美,梅森到达澳大利亚以后的生活不但没有质量上的提高,而且是充满了艰辛和痛苦。接二连三不幸事情的发生沉重打击了劳森,先是自己的弟弟和大儿子因为犯法而先后被警察带走,紧接着妻子因为这些事情终日郁郁寡欢,最后也愤愤而死,只剩下了和梅森相依为命的小儿子——小岛儿,但是小岛儿在帮别人干活的时候,因为体力不支而坠入矿井死亡。心力憔悴的劳森最后在困难和病痛双重折磨的孤独凄凉中撒手人寰。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劳森通过父亲汤姆·梅森对在矿井下的生活进行生动的回忆,表现了梅森在困难面前永不妥协,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早期移民澳大利亚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制度,正是作者劳森对于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再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加充实了。
二、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父亲的形象刻画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根据劳森的描述,汤姆·梅森是一个大概六十多岁的老头,身材高大,长着罗圈胡子,虽然历尽艰辛,饱尝生活的磨难,生活的不易已经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但是梅森性格并非是天生就是这样的,对于美好的生活他曾经也怀揣着梦想,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可以在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大陆上有所收获,从而可以让全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想象中的黄金还没有找到,倒是来了两个威武的警察上门,带走了自己的亲弟弟,原因是自己的弟弟参与了一件谋杀案件,顿时就少了一个亲密的淘金伙伴,但是苦难的梦想生活还得继续,梅森就跟随者淘金队伍在各地打转,终于在十年以后,生活状况得到了稍微的改善,最后在新南威尔士定居下来了。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梅森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已经稳定下来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还是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自选地,“农舍四周满是藤萝和果树,成群的蜜蜂在树荫里忙个不停,山坡上一片麦子快要成熟。”因此,淘金的生活也让他的人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一天早上,当梅森和自己的大儿子一块在马场进行清理工作的时候,梅森正在用铁锹挖树根,很远就听到了马蹄的声音,隐隐约约看到是一群身穿警服的警察,土才刚刚挖了一半,就看见这些警察粗暴地将自己的大儿子带回到屋里,从屋子里搜出了许多衣物,然后就眼睁睁看着大儿子被带走了。警察的粗暴行为让梅森的妻子哭天喊地,儿子突然被抓走,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将梅森变得麻木不堪,所以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是用力地用惩罚式的体力活挖着树根,他一锹又一锹拼命地使劲挖着,企图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精神上的苦痛。
好男儿有泪不轻弹,艰辛的生活让梅森学会了将眼泪留在心里。多年险恶的自然环境求生经历磨练了梅森高于常人的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威胁以后他变得更加无奈,无奈到了一种束手无策的地步,这也就让他的内心犹如一口枯井。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梅森被比喻成了一片大海,同时也是一片内心沉默、波澜不惊的大海。梅森的内心世界就是一片沉默的海洋,生活的苦难让他一言不发,苦难的生活也让他拥有了海一样的胸襟。当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的时候,梅森别无选择,只有默默地承受着。
三、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儿子形象的刻画
在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梅森小儿子小岛儿就显得特别聪明伶俐,对于小说主题的阐述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岛儿虽然也是一名淘金工,但是没有父辈们的那种背井离乡的感受,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虽然岛上的淘金生活无聊乏味,但是还是可以忍受的,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对于未来美好生活还是抱着希望。小岛儿也有着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那时候妈妈还活着,淘金的大队伍还没有离开。小岛儿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经常都是一个人在大早上跑到空旷的森林中,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天真活泼的小岛儿才给父亲他们泛然无味的淘金生活带来了一丝丝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生存的压力下,成为了父亲伙伴的他,不得不每天也在废矿上帮助父亲干活,父亲在井底下挖土,小岛儿就用辘轳把土往上运,虽然是在辛苦工作,小岛儿也没有忘记对于知识的渴望,在空闲的时候就在土堆上学着写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年纪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和父亲一直是相依为命。小岛儿的名字有着深刻的寓意:他就是父母亲这两片海洋中的一块小岛,海洋是流动不停的,这就说明小岛儿跟着父亲的淘金队伍四处漂泊;但是小岛却是永恒常驻的,这也说明为了小岛儿,父亲梅森开始不再漂泊,他就是父母希望的岛屿。小岛儿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而掉进矿井中离开了,所以父母的希望小岛也就沉默了。这样的一个小说结局表现了劳森对于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辛辣讽刺和痛斥。
四、结语
劳森的小说《他父亲的伙伴》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开创了澳洲现实主义写法的先河。文学的创作就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是文学的表达还应该高于生活,劳森通过对殖民下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描述,表达了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是对殖民统治和资本阶级制度的一种严重批判,具有双重的文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力以.澳大利亚大众文学奠基人劳森和他的作品[J].读书,1981(11).
[2]张雯.人与自然的较量---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初探[J].名作欣赏,2007(10).
[3]张雯,卢志宏.微妙的两性关系---再论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J].名作欣赏,2007(18).
[4]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5]钟华. 亨利·劳森与丛林生活——读劳森短篇小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4).
[6]蒋虹丁.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两篇[J].当代外国文学,1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