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27-02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小学生们刚刚步入人生的舞台,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我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学生因生活条件、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和个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下面我就对我校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研究进行一下阐述。
一、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力度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升学率,而牺牲了学生本该重点予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或者没有相关课程、缺乏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师资,或者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列为学校发展的重点。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够科学。很多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分数作为教育目标,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多中小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如学习兴趣、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
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虚荣妒忌心理 、猜疑心理 、对立心理、自卑孤僻心理、厌学心理、贪图享受心理、盲目从众心理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
通过调查表明,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
1.周围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处,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也有意把孩子培养成才,但打骂教育还是存在。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网吧、电子游戏机室、黄色录像厅的存在也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恶化,以致于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里,有老人抚养,老人对孩子过度的溺爱,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论现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数在老师、家长、社会中的地位还是至上的,因此,求高分是当代学生的主流,它使孩子们长期处在紧张气氛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4.个人心理的先天因素。学生上学早,年龄偏小,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低,应对能力差,知识面狭窄面对挫折和诱惑没有抵抗力。如果缺乏社会和教育的支持,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针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是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的,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对学校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4.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人格。
5.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和家长配合,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家长,并邀请有关专家讲课,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
总之,心理健康作为现代人立身之本,是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应创造一切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实现成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待自己的人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小学生们刚刚步入人生的舞台,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我校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学生因生活条件、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和个人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下面我就对我校学生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研究进行一下阐述。
一、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力度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升学率,而牺牲了学生本该重点予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或者没有相关课程、缺乏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师资,或者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列为学校发展的重点。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够科学。很多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分数作为教育目标,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多中小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如学习兴趣、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
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虚荣妒忌心理 、猜疑心理 、对立心理、自卑孤僻心理、厌学心理、贪图享受心理、盲目从众心理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
通过调查表明,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
1.周围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处,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也有意把孩子培养成才,但打骂教育还是存在。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网吧、电子游戏机室、黄色录像厅的存在也造成了文化环境的恶化,以致于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生活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家庭”里,有老人抚养,老人对孩子过度的溺爱,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论现在教育如何改革,分数在老师、家长、社会中的地位还是至上的,因此,求高分是当代学生的主流,它使孩子们长期处在紧张气氛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4.个人心理的先天因素。学生上学早,年龄偏小,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低,应对能力差,知识面狭窄面对挫折和诱惑没有抵抗力。如果缺乏社会和教育的支持,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针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是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的,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对学校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4.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人格。
5.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和家长配合,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家长,并邀请有关专家讲课,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误区。
总之,心理健康作为现代人立身之本,是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应创造一切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实现成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待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