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产城融合相关问题,并分析其内涵,包括结构的匹配和城市产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人本导向作用等,作者认为当一个城市发展至某一特定水平时产城融合就会出现,需分析地区发展的特征,提出问题并解决,结合实践规划方针认清城市发展状况,优化城市设施以提高城市活力。
【关键词】产城融合;内涵;规划;活力
自“十二五”后产城融合概念被各地政府提出,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以“产城融合”作为关键检索词得出,2012年产城融合相关文献为213篇,2013年相关文献为546篇,而2014年仅1月-3月间与产城融合相关联的文献数量就高达173篇之多,可见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渠道,产城融合内涵不仅囊括了城市空间,同时也脱离不了产业,城市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被产业发展所影响与带动,可以说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为何近年来产城融合概念在城市发展中异军突起,下面笔者就从其内涵说起: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
在国家开展转型升级活动后,产城分离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被广泛熟知,其要求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完美融合,要求产、城空间的整合,以城市产业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的兴起,在两者融合的背景下,不仅城市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城市也愈加高端。产业化与城市化必须有其对应的契合值,决不可出现产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城的融合更有利于全面解析城市规划意图,笔者就以工作实践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产城融合的内涵:
(一)结构匹配
产城融合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促进城市居民就业率和居住率,简单来说就是为匹配城市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结构。产业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就业,就业与否和城市居住率情况是否吻合是城市匹配值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产城融合的关键所在。产业与就业紧密关联,随着市民平均收入的增长,各产业间的劳动力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持续减少而二、三产业急剧增加,但工业发展一旦饱和,那么第二产业就很难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相比于第二產业而言,第三产业更具吸附劳动力的能力。就贵阳市近年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情况可知,不同的产业其就业弹性差异较大,统计过程中以万为产值吸纳标准得出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所需就业人数最多,因此,如何匹配人口与就业恒定比是促使产城融合的关键。
(二)功能融合
近年来贵州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自然资源的匮乏使得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在此时期产业发展压力增大,如何促使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产城融合的主要问题。就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而言,迥异的产业类型所需的空间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对空间要求较大,并且其使用的空间规模必须具备高度的完整性,信息产业所需人力较多,但人均收入过低,高新产业对空间的需求较小,但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由此可知,要想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空间分配问题,使城市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为产城空间融合和功能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本导向
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它是于空间上的表征反应,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为寻求新空间而诞生的产物,它是资本发展过程中人的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然需求。
二、产城融合规划方式分析
分析城市发展历程,当城市发展至某一特定水平时产城融合问题就会出现,其体现出城市的人本导向原则,同时也证明了城市功能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产业与城市的契合和居住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当前面对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需求,相关人员必须明确了解贵阳市的经济建设程度与发展结构,如此才能提出合理建议解决产城融合的规划问题。
(一)了解城市发展现状
目前贵阳市仍处于经济起步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在产城融合背景下首先应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在推进产业与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时序原则,杜绝开发人气不旺的空城。2012年贵阳市组建国家高新区工业园区产城互动示范工程,解决了地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难问题,产城互动示范工程配备了娱乐、休闲、生活和居住等设施,为地区职工的基础性生活带来了保障,同时园区配备有大型商超、医院、通讯服务、药房等便民服务机构,满足了职工日常生活的一切所需,同时还在园区内引进了特色餐厅、银行及商务会所等公共类服务场所,不仅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便利,使该地区企业都能更加专注于经济开发,同时也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是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值得学习与推广。
(二)产城融合应搞好联动发展工作
近年来由于贵阳市的人均GDP上涨迅速,城市与周边地带的联动交互关系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区域一体化方针落实后,贵阳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形成了共享的服务圈,同时也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共享体系,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例如贵阳市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较好,极利于休闲度假,而因贵阳周边区域的科技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贵阳市领导班子决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贵阳市现代化的服务产业较为密集,拥有良好的技术优势,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好,拥有良好的环境优势,因此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使得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将各自地区的优势极大的突显出来,也是未来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城结构
要想加快城市空间与产业的融合速度,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城市发展构架,特别是应对城市就业人口有一个细致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规划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尽可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的活跃,如何解决就业人口的住房难问题是相关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建议应调整就业人口结构,解决就业人口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匮乏问题,首先应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规划重点工业区的便民设施,同时应在重点工业园区设置公园、公交站点和教育机构等公共服务,以满足就业人群的生活需求,在此问题上相关部门仍可以借鉴高新区工业园区产城互动示范工程。
三、结束语
产城融合问题需根据城市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差异提出,解决问题应深入剖析产城融合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城市建设较易,但引入和城市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却极难,产城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为更好的融合城市空间与城市产业而设定的一项战略目标,推动城市经济从单一生产型向集消费、服务、生产和娱乐为一体的模式发展,从而促使创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城市活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杰.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J]. 经济师,2012,10:43-44
[2]李文彬,陈浩.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3]沈永明,陈晓华,储金龙. 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我国产城融合研究述评[J]. 池州学院学报,2013,06:77-80.
【关键词】产城融合;内涵;规划;活力
自“十二五”后产城融合概念被各地政府提出,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以“产城融合”作为关键检索词得出,2012年产城融合相关文献为213篇,2013年相关文献为546篇,而2014年仅1月-3月间与产城融合相关联的文献数量就高达173篇之多,可见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渠道,产城融合内涵不仅囊括了城市空间,同时也脱离不了产业,城市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被产业发展所影响与带动,可以说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为何近年来产城融合概念在城市发展中异军突起,下面笔者就从其内涵说起: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
在国家开展转型升级活动后,产城分离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被广泛熟知,其要求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完美融合,要求产、城空间的整合,以城市产业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的兴起,在两者融合的背景下,不仅城市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城市也愈加高端。产业化与城市化必须有其对应的契合值,决不可出现产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城的融合更有利于全面解析城市规划意图,笔者就以工作实践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产城融合的内涵:
(一)结构匹配
产城融合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促进城市居民就业率和居住率,简单来说就是为匹配城市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结构。产业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就业,就业与否和城市居住率情况是否吻合是城市匹配值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产城融合的关键所在。产业与就业紧密关联,随着市民平均收入的增长,各产业间的劳动力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持续减少而二、三产业急剧增加,但工业发展一旦饱和,那么第二产业就很难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相比于第二產业而言,第三产业更具吸附劳动力的能力。就贵阳市近年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情况可知,不同的产业其就业弹性差异较大,统计过程中以万为产值吸纳标准得出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所需就业人数最多,因此,如何匹配人口与就业恒定比是促使产城融合的关键。
(二)功能融合
近年来贵州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自然资源的匮乏使得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在此时期产业发展压力增大,如何促使产业升级转型成为产城融合的主要问题。就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而言,迥异的产业类型所需的空间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对空间要求较大,并且其使用的空间规模必须具备高度的完整性,信息产业所需人力较多,但人均收入过低,高新产业对空间的需求较小,但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由此可知,要想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空间分配问题,使城市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为产城空间融合和功能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本导向
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它是于空间上的表征反应,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为寻求新空间而诞生的产物,它是资本发展过程中人的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然需求。
二、产城融合规划方式分析
分析城市发展历程,当城市发展至某一特定水平时产城融合问题就会出现,其体现出城市的人本导向原则,同时也证明了城市功能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产业与城市的契合和居住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当前面对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需求,相关人员必须明确了解贵阳市的经济建设程度与发展结构,如此才能提出合理建议解决产城融合的规划问题。
(一)了解城市发展现状
目前贵阳市仍处于经济起步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在产城融合背景下首先应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在推进产业与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时序原则,杜绝开发人气不旺的空城。2012年贵阳市组建国家高新区工业园区产城互动示范工程,解决了地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难问题,产城互动示范工程配备了娱乐、休闲、生活和居住等设施,为地区职工的基础性生活带来了保障,同时园区配备有大型商超、医院、通讯服务、药房等便民服务机构,满足了职工日常生活的一切所需,同时还在园区内引进了特色餐厅、银行及商务会所等公共类服务场所,不仅为企业经营提供了便利,使该地区企业都能更加专注于经济开发,同时也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是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值得学习与推广。
(二)产城融合应搞好联动发展工作
近年来由于贵阳市的人均GDP上涨迅速,城市与周边地带的联动交互关系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区域一体化方针落实后,贵阳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形成了共享的服务圈,同时也建立了平等合作的共享体系,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例如贵阳市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较好,极利于休闲度假,而因贵阳周边区域的科技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贵阳市领导班子决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贵阳市现代化的服务产业较为密集,拥有良好的技术优势,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好,拥有良好的环境优势,因此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使得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将各自地区的优势极大的突显出来,也是未来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城结构
要想加快城市空间与产业的融合速度,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城市发展构架,特别是应对城市就业人口有一个细致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规划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尽可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的活跃,如何解决就业人口的住房难问题是相关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建议应调整就业人口结构,解决就业人口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匮乏问题,首先应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规划重点工业区的便民设施,同时应在重点工业园区设置公园、公交站点和教育机构等公共服务,以满足就业人群的生活需求,在此问题上相关部门仍可以借鉴高新区工业园区产城互动示范工程。
三、结束语
产城融合问题需根据城市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差异提出,解决问题应深入剖析产城融合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城市建设较易,但引入和城市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却极难,产城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为更好的融合城市空间与城市产业而设定的一项战略目标,推动城市经济从单一生产型向集消费、服务、生产和娱乐为一体的模式发展,从而促使创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城市活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学杰.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J]. 经济师,2012,10:43-44
[2]李文彬,陈浩.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3]沈永明,陈晓华,储金龙. 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我国产城融合研究述评[J]. 池州学院学报,2013,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