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都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马云)
②你大概误会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开启顺风顺水之门,这并不正确。读书的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亦舒)
③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梁启超)
④大学生花了四年的学费,换回了一张长得像文凭一样的发票,并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但是社会不认这张发票。(周立波)
⑤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台词)
⑥大学教育好像买一个火车月台票,只是给你有机会进月台,但是上哪班车,去哪个方向,到哪一站下车,那完全就要靠你自己。(俞敏洪)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以“我看大学”或“我的大学”为副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模仿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全国新课标卷Ⅲ命制,既借鉴了卷Ⅱ多句名句组合立意的形式,也融入了卷Ⅲ以副标题暗示文体的命题指向,这使写作在立意、立论上有了多元深广的角度,同时在文体上也有开拓和尝试的空间。要写好此题,首先应准确把握每句话的内涵,更为关键的是,应思考各句话间的有机联系,将六句话“分组配对”,以确定立意角度,并提炼出综合了两三句话内涵的中心观点。以下就写作构思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每句话的内涵
①句马云的话强调尊己与尊人。不管是否考入大学,人应始终对自己自信、自赏。由此来看,大学并非人生唯一的锻造之地,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是建构强大自我的法門。但马云在自赏之外更看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对他人的欣赏与尊重,这暗示名牌大学的身份并不具有光环和优越感,欣赏与尊重他人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②句亦舒的话强调上大学的目的。上大学并非是为获得文凭,以谋求上升的通道,而是为非功利地增长学问、开拓襟怀。
③句梁启超的话强调大学存在的正面意义。大学重在高深、专门学问的研究,是知识和学问的殿堂。
④句周立波的话否定大学文凭的价值。上大学如若只为谋求一纸文凭,结果必反受其害,因而读大学不应以获取文凭为目的。
⑤句《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台词关注大学学习的方法。大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增长真才干、真能力,以应对毕业后的生活。
⑥句俞敏洪的话关注读大学应注意的问题。大学只是提供了平台,而将来如何抉择与应对却需要自己的思虑与考量。
二、语句间的关联及立意参考
题中六句话虽各有侧重,但各句间的关联却不难发现。如②③句强调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⑤⑥句关注如何渡过大学生活;②④句否定读大学的功利主义取向;①⑥句关注大学与自我成长的关系;②③④句从正反两方面关照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以下试举几种组合与立意。
② ③句:大学之道在增长学问、求得真知;① ②句:大学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阶段,成长与成才关键在欣赏自己、把握自己;⑤ ⑥句:大学生活应明确选择与方向,而不是在死记硬背或随波逐流中浑浑噩噩;③ ④句:大学求学的目的不在文凭,而在学问。
三、关于文体
本题如以“我看大学”为副标题,宜写作议论文,偏重谈对大学的认识、理解、思考等;而以“我的大学”为题,宜写作记叙文,可充分展望和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编织自己的经历、体会、感受等。
佳作展评
大在格局,学贵自主
——我看大学
文/ 林 赫
王国维在《读书的三重境界》中有云:“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依我看来,此三种境界亦适用于求学深造,尤其于我所将拥抱的大学生活而言,更是良训箴言。大学之“大”,大在格局,要对自己的大学修行有清醒的认知;大学之“学”,贵在自主,明确方向,潜心学问,方不为外界所惑,而终有所得。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我观之,当今的大学,不缺大师,缺的却是学生的“大格局”。所谓“格局”,乃是对大学有清醒的定位和认知,并于其中不断修行,以拓宽人生的境界。当下的许多学生,将大学视为敲门砖、垫脚石,为一纸文凭随波逐流,为一己之利蝇营狗苟。君不见,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学术能力的锻造、人格品质的修行都应放在一生的时间长度中,而非希冀在四年中求得功成名就、一世舒心。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曾说,当下的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当下的大学生之所以变成这样,与其狭隘的格局不无关联。他们以为“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只要考进了名牌大学就目中无人,他们毫无方向,只会死记硬背……暂且不问过往吧,只愿春秋鼎盛的我们上了大学后,能始终不忘提升人生的境界和格局!
曾有人把中国传统教育概括为:小学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经过中小学的规训,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挣脱了束缚的感觉,在知识的“洗礼”下,没有沉潜学问,却渐成“迷惘的一代”。归结而言,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许多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规划的能力以及自立静心的矜持。大学很大,但不是大在校园之规模、交往之多元,而是大在学问之深广、真知之难求。因而,理想的大学生活应是在清晰的自我规划中,自主地去贴近那些让人欣喜的学问,亦在求知、求学中去探寻自我发展的人生正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在大学之“大”中,看到个人之“小”,学知无涯、诱惑良多,唯有始终自主、自省,方能以小见大,在四年生活中真正学有所得。
有人说,我们用高中三年去憧憬大学四年,却用大学四年去怀念中学六年。于我看来,中学也好,大学也罢,怀念青春尚可,而若有大之格局、学之自主,人只会关注当下,而不会被过往羁绊,被未知束缚!
点评
这篇考场高分作文妙在思之深入、论之有理,旁征博引、见地非凡。文章开篇巧妙地以王国维之语引出观点,将“大学”一词分而释之,阐述了大学之“大”和“学”的内涵。“大在格局、学贵自主”的中心论点体现了作者综合材料立意后,对大学的独到认识和思考。围绕中心论点,文章分而论之,在贴切的引用、巧妙的化用、精密的论证、生动的表达中将大学的“大”和“学”论说得周到严密,形象具体。可以说,文章胜在思想深刻,但在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亦有颇多亮色,值得细读咂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都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马云)
②你大概误会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开启顺风顺水之门,这并不正确。读书的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亦舒)
③夫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问,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生命之所在,而可视之为一学问之国家者也。(梁启超)
④大学生花了四年的学费,换回了一张长得像文凭一样的发票,并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但是社会不认这张发票。(周立波)
⑤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台词)
⑥大学教育好像买一个火车月台票,只是给你有机会进月台,但是上哪班车,去哪个方向,到哪一站下车,那完全就要靠你自己。(俞敏洪)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以“我看大学”或“我的大学”为副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模仿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全国新课标卷Ⅲ命制,既借鉴了卷Ⅱ多句名句组合立意的形式,也融入了卷Ⅲ以副标题暗示文体的命题指向,这使写作在立意、立论上有了多元深广的角度,同时在文体上也有开拓和尝试的空间。要写好此题,首先应准确把握每句话的内涵,更为关键的是,应思考各句话间的有机联系,将六句话“分组配对”,以确定立意角度,并提炼出综合了两三句话内涵的中心观点。以下就写作构思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每句话的内涵
①句马云的话强调尊己与尊人。不管是否考入大学,人应始终对自己自信、自赏。由此来看,大学并非人生唯一的锻造之地,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是建构强大自我的法門。但马云在自赏之外更看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对他人的欣赏与尊重,这暗示名牌大学的身份并不具有光环和优越感,欣赏与尊重他人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②句亦舒的话强调上大学的目的。上大学并非是为获得文凭,以谋求上升的通道,而是为非功利地增长学问、开拓襟怀。
③句梁启超的话强调大学存在的正面意义。大学重在高深、专门学问的研究,是知识和学问的殿堂。
④句周立波的话否定大学文凭的价值。上大学如若只为谋求一纸文凭,结果必反受其害,因而读大学不应以获取文凭为目的。
⑤句《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台词关注大学学习的方法。大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增长真才干、真能力,以应对毕业后的生活。
⑥句俞敏洪的话关注读大学应注意的问题。大学只是提供了平台,而将来如何抉择与应对却需要自己的思虑与考量。
二、语句间的关联及立意参考
题中六句话虽各有侧重,但各句间的关联却不难发现。如②③句强调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⑤⑥句关注如何渡过大学生活;②④句否定读大学的功利主义取向;①⑥句关注大学与自我成长的关系;②③④句从正反两方面关照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以下试举几种组合与立意。
② ③句:大学之道在增长学问、求得真知;① ②句:大学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阶段,成长与成才关键在欣赏自己、把握自己;⑤ ⑥句:大学生活应明确选择与方向,而不是在死记硬背或随波逐流中浑浑噩噩;③ ④句:大学求学的目的不在文凭,而在学问。
三、关于文体
本题如以“我看大学”为副标题,宜写作议论文,偏重谈对大学的认识、理解、思考等;而以“我的大学”为题,宜写作记叙文,可充分展望和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编织自己的经历、体会、感受等。
佳作展评
大在格局,学贵自主
——我看大学
文/ 林 赫
王国维在《读书的三重境界》中有云:“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依我看来,此三种境界亦适用于求学深造,尤其于我所将拥抱的大学生活而言,更是良训箴言。大学之“大”,大在格局,要对自己的大学修行有清醒的认知;大学之“学”,贵在自主,明确方向,潜心学问,方不为外界所惑,而终有所得。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我观之,当今的大学,不缺大师,缺的却是学生的“大格局”。所谓“格局”,乃是对大学有清醒的定位和认知,并于其中不断修行,以拓宽人生的境界。当下的许多学生,将大学视为敲门砖、垫脚石,为一纸文凭随波逐流,为一己之利蝇营狗苟。君不见,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学术能力的锻造、人格品质的修行都应放在一生的时间长度中,而非希冀在四年中求得功成名就、一世舒心。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曾说,当下的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当下的大学生之所以变成这样,与其狭隘的格局不无关联。他们以为“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只要考进了名牌大学就目中无人,他们毫无方向,只会死记硬背……暂且不问过往吧,只愿春秋鼎盛的我们上了大学后,能始终不忘提升人生的境界和格局!
曾有人把中国传统教育概括为:小学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经过中小学的规训,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挣脱了束缚的感觉,在知识的“洗礼”下,没有沉潜学问,却渐成“迷惘的一代”。归结而言,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许多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规划的能力以及自立静心的矜持。大学很大,但不是大在校园之规模、交往之多元,而是大在学问之深广、真知之难求。因而,理想的大学生活应是在清晰的自我规划中,自主地去贴近那些让人欣喜的学问,亦在求知、求学中去探寻自我发展的人生正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在大学之“大”中,看到个人之“小”,学知无涯、诱惑良多,唯有始终自主、自省,方能以小见大,在四年生活中真正学有所得。
有人说,我们用高中三年去憧憬大学四年,却用大学四年去怀念中学六年。于我看来,中学也好,大学也罢,怀念青春尚可,而若有大之格局、学之自主,人只会关注当下,而不会被过往羁绊,被未知束缚!
点评
这篇考场高分作文妙在思之深入、论之有理,旁征博引、见地非凡。文章开篇巧妙地以王国维之语引出观点,将“大学”一词分而释之,阐述了大学之“大”和“学”的内涵。“大在格局、学贵自主”的中心论点体现了作者综合材料立意后,对大学的独到认识和思考。围绕中心论点,文章分而论之,在贴切的引用、巧妙的化用、精密的论证、生动的表达中将大学的“大”和“学”论说得周到严密,形象具体。可以说,文章胜在思想深刻,但在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亦有颇多亮色,值得细读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