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村委门口,望着眼前的九朵莲花山,山风送爽,暑气全无,一年来的扶贫工作在脑海翻腾。
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是省级贫困村,又是省级生态村,全村有287户1138口人,列为贫困户的有85户290人。全村耕地有1024亩,以沙土地为主,土壤贫瘠,虽有两个小水库,但每年干旱时仍然缺水,村集体没有收入,散户养殖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初到崔坪村,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好清新啊,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兴奋归兴奋,压力也随之而来,这么好的地方,不能因发展而被污染了,但本村的自然条件又制约着发展,怎么带领群众脱贫呢?
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单位派我来担任第一书记,让贫困群众脱贫是我的首要任务,但如何脱贫呢?脱贫以后会不会因为别的原因又成为贫困户呢?现在不贫困的会不会将来贫困呢?不会,为什么不会?会,那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我无法准确回答,脑海中混混沌沌,只能按照上级要求亦步亦趋地工作着。但我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两年,否则,就对不起对我抱有希望的群众,对不起组织对我的锻炼,对不起一个党员的称号。我常对自己说: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现在有机会服务农村,反哺农民,就是在给过去的我和我的家人工作,如果干不好,那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背叛。我要做的,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让贫困现象再也不会在这个村庄出现!
我和村两委人员以及镇里的包村干部,对全村人员进行精准识别,确实贫困的务必进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我和本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交谈;在村委院子,和党员代表沟通。慢慢的,我理出了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计划,就是“把脉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把脉精准扶贫”就是紧扣“精准扶贫”这个基点,做到人员精准,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贫困户要精准;原因精准,什么原因导致了贫困要精准;措施精准,用什么帮扶措施能够脱贫要精准。同样的自然条件为什么有人不贫困,有人贫困呢?我和村干部走街入户,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因病致贫的,得了什么病什么时间得的病,花了多少钱;因学致贫的,有多少孩子在上学,在哪里上学,学费、生活费多少钱;因灾致贫的,哪一年什么自然灾害,受灾到什么程度;因事故致贫的,什么事故,结果怎样;因残致贫的,先天还是后天,残疾程度等等全部落实清楚。最后,发现还有一种贫困现象,虽然人数不多,但确实存在,可以归结为因人致贫,有个别的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了钱就是打牌喝酒,自己有劳动能力就是不务正业,家庭条件较差。这种类型的贫困户要求直接从名单中退出,我们扶贫但不养懒,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生活的改善。
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16 户,占39%;因残致贫的6户,占14.6 %;因学致贫的6户,占14.6%;缺劳动力致贫的3户,占7.3 %;缺技能、资金、缺就业门路致贫的10户,占24.3%。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的,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外,还组织医疗专家和有关爱心企业进行医疗保健和定向捐助,送來医物等用品4万余元。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围绕郑州、洛阳两个城市开发城市近郊游。特别是郑少洛高速崔坪处互通式立交,被列为郑州市“十三五”七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登封市拟于年底前启动旅游公路升级改造计划,郑登洛快速通道向西南延伸,在崔坪村形成路网交汇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游客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选取了多个乡村旅游的版本学习参考,后来经朋友推荐,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模式引起了我们的巨大关注,去年10月1日前组织全村27名党员代表,到袁家村考察学习。
袁家村旅游业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切入点,汇聚关中民俗风情,突出手工作坊,打造绿色美食,让游客看得见加工,吃起来放心,玩起来开心,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乡村”,仅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我们准备以袁家村为榜样,打造“袁家村”2.0升级版,集“吃、住、行、游、购、娱、悟、乐、修”为一体的中原特色体验地,把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宗教、文化与科技融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产业化,形成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收益、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发展的共赢格局,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发展之路,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听得清鸡鸣蛙叫。
但是,也并非所有群众上下一心,有个别村干部为一己私利,吃了老板的饭,拿了老板的钱,就想方设法把村组土地给了他们,而不问老板来这里是想干什么、为了什么,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置于不顾,把“4+2”工作法抛于脑后,不懂政治、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按程序来,不按制度办,纪律和法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纸空文。在本村水库东边的山坡上,就有村干部在老板的指使下,带人将2亩多林地砍伐殆尽,并对土地进行平整,拟用于商业开发,对这种干部,我们就是要让他记住法律,懂得纪律,程序和制度绝对不是摆设。
“壮大集体经济”就是要让村组织有钱为群众做公益性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现在的崔坪村账户上空无一文,群众抽水的电机坏了,村集体就无钱修理,蓄水的水囤漏水,村集体也无力整修,村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为学费四处筹款,村集体无力分担,所有这一切,虽然都解决了,但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村集体没钱,让村民兑钱又收不上来,以致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去年因为水囤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在9月和10月,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就无水可吃,只能到别处拉水使用。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每次都依靠政府,依靠别人的资助,只有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是解决村组公共生活和改善群居环境的可靠方法。我组织和协调村里成立两个合作社,一个发展应用光伏产业,一个开展大棚种植无土栽培项目;同时,促成村集体入股乡村旅游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持续性的分红收入,就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上班,既有稳定收入,又解除了照顾老人、小孩儿、病人等后顾之忧,以发展来解决村集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集体经济发展后,组建戏曲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小队,把群众从牌桌上拉起来,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兼顾娱乐性、互动性、趣味性,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扶贫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脱贫仅仅是完成了初级任务,富裕且共同富裕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努力去追求的。本村近几年来先后有十来人得了癌症,因为治疗,原本吃喝不愁的家庭成为了贫困户,村民峰身患食道癌,去年做过手术后,每月还要花费近千元,靠吃药控制病情;崔旦虽然在几年前就已经做过了癌症手术,但70岁左右的他还要和身体不太好的老伴儿辛勤劳作,因为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孙子正在上大学。所有这一切,需要我想办法,依靠组织,依靠派出单位,让他们甩掉贫困,走向富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中央的关怀、各级的关心、政策的支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而尽一个共产党员所能尽的力量。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村民精准扶贫和村组整体摘帽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先后为崔坪村安装路灯价值40万余元,体育器材价值20万余元,修建漫水桥一座,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送衣物2万余元。培训农民80余人次,推荐就业30余人,引进企业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100余万元。目前,崔坪村已有42户贫困户脱贫。
登封市大金店镇崔坪村,是省级贫困村,又是省级生态村,全村有287户1138口人,列为贫困户的有85户290人。全村耕地有1024亩,以沙土地为主,土壤贫瘠,虽有两个小水库,但每年干旱时仍然缺水,村集体没有收入,散户养殖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初到崔坪村,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好清新啊,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兴奋归兴奋,压力也随之而来,这么好的地方,不能因发展而被污染了,但本村的自然条件又制约着发展,怎么带领群众脱贫呢?
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单位派我来担任第一书记,让贫困群众脱贫是我的首要任务,但如何脱贫呢?脱贫以后会不会因为别的原因又成为贫困户呢?现在不贫困的会不会将来贫困呢?不会,为什么不会?会,那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我无法准确回答,脑海中混混沌沌,只能按照上级要求亦步亦趋地工作着。但我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两年,否则,就对不起对我抱有希望的群众,对不起组织对我的锻炼,对不起一个党员的称号。我常对自己说: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现在有机会服务农村,反哺农民,就是在给过去的我和我的家人工作,如果干不好,那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背叛。我要做的,不仅是让贫困户脱贫,更要带领全村人致富,让贫困现象再也不会在这个村庄出现!
我和村两委人员以及镇里的包村干部,对全村人员进行精准识别,确实贫困的务必进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我和本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和群众交谈;在村委院子,和党员代表沟通。慢慢的,我理出了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计划,就是“把脉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把脉精准扶贫”就是紧扣“精准扶贫”这个基点,做到人员精准,谁是贫困户谁不是贫困户要精准;原因精准,什么原因导致了贫困要精准;措施精准,用什么帮扶措施能够脱贫要精准。同样的自然条件为什么有人不贫困,有人贫困呢?我和村干部走街入户,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因病致贫的,得了什么病什么时间得的病,花了多少钱;因学致贫的,有多少孩子在上学,在哪里上学,学费、生活费多少钱;因灾致贫的,哪一年什么自然灾害,受灾到什么程度;因事故致贫的,什么事故,结果怎样;因残致贫的,先天还是后天,残疾程度等等全部落实清楚。最后,发现还有一种贫困现象,虽然人数不多,但确实存在,可以归结为因人致贫,有个别的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有了钱就是打牌喝酒,自己有劳动能力就是不务正业,家庭条件较差。这种类型的贫困户要求直接从名单中退出,我们扶贫但不养懒,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生活的改善。
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16 户,占39%;因残致贫的6户,占14.6 %;因学致贫的6户,占14.6%;缺劳动力致贫的3户,占7.3 %;缺技能、资金、缺就业门路致贫的10户,占24.3%。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的,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外,还组织医疗专家和有关爱心企业进行医疗保健和定向捐助,送來医物等用品4万余元。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围绕郑州、洛阳两个城市开发城市近郊游。特别是郑少洛高速崔坪处互通式立交,被列为郑州市“十三五”七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登封市拟于年底前启动旅游公路升级改造计划,郑登洛快速通道向西南延伸,在崔坪村形成路网交汇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游客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选取了多个乡村旅游的版本学习参考,后来经朋友推荐,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乡村旅游模式引起了我们的巨大关注,去年10月1日前组织全村27名党员代表,到袁家村考察学习。
袁家村旅游业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切入点,汇聚关中民俗风情,突出手工作坊,打造绿色美食,让游客看得见加工,吃起来放心,玩起来开心,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美丽乡村”,仅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我们准备以袁家村为榜样,打造“袁家村”2.0升级版,集“吃、住、行、游、购、娱、悟、乐、修”为一体的中原特色体验地,把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宗教、文化与科技融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产业化,形成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收益、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发展的共赢格局,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发展之路,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听得清鸡鸣蛙叫。
但是,也并非所有群众上下一心,有个别村干部为一己私利,吃了老板的饭,拿了老板的钱,就想方设法把村组土地给了他们,而不问老板来这里是想干什么、为了什么,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置于不顾,把“4+2”工作法抛于脑后,不懂政治、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按程序来,不按制度办,纪律和法律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纸空文。在本村水库东边的山坡上,就有村干部在老板的指使下,带人将2亩多林地砍伐殆尽,并对土地进行平整,拟用于商业开发,对这种干部,我们就是要让他记住法律,懂得纪律,程序和制度绝对不是摆设。
“壮大集体经济”就是要让村组织有钱为群众做公益性事业和改善基础设施。现在的崔坪村账户上空无一文,群众抽水的电机坏了,村集体就无钱修理,蓄水的水囤漏水,村集体也无力整修,村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为学费四处筹款,村集体无力分担,所有这一切,虽然都解决了,但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村集体没钱,让村民兑钱又收不上来,以致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去年因为水囤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在9月和10月,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就无水可吃,只能到别处拉水使用。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每次都依靠政府,依靠别人的资助,只有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是解决村组公共生活和改善群居环境的可靠方法。我组织和协调村里成立两个合作社,一个发展应用光伏产业,一个开展大棚种植无土栽培项目;同时,促成村集体入股乡村旅游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得到持续性的分红收入,就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上班,既有稳定收入,又解除了照顾老人、小孩儿、病人等后顾之忧,以发展来解决村集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集体经济发展后,组建戏曲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小队,把群众从牌桌上拉起来,以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兼顾娱乐性、互动性、趣味性,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扶贫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脱贫仅仅是完成了初级任务,富裕且共同富裕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努力去追求的。本村近几年来先后有十来人得了癌症,因为治疗,原本吃喝不愁的家庭成为了贫困户,村民峰身患食道癌,去年做过手术后,每月还要花费近千元,靠吃药控制病情;崔旦虽然在几年前就已经做过了癌症手术,但70岁左右的他还要和身体不太好的老伴儿辛勤劳作,因为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孙子正在上大学。所有这一切,需要我想办法,依靠组织,依靠派出单位,让他们甩掉贫困,走向富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中央的关怀、各级的关心、政策的支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而尽一个共产党员所能尽的力量。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村民精准扶贫和村组整体摘帽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项目驱动相结合的扶贫思路,先后为崔坪村安装路灯价值40万余元,体育器材价值20万余元,修建漫水桥一座,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送衣物2万余元。培训农民80余人次,推荐就业30余人,引进企业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100余万元。目前,崔坪村已有42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