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往往忽视甚至摒弃学生的需求和接受性。新时期下,大学生出现了新的特点,改进教育的理念和工作模式迫在眉睫。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同和接受,并自觉地将教育内容内化成为自身品格来指导实践活动。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重视接受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字: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状
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全面把握和准确评价"。但是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涌进,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加之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现象的滋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接受态度。
据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认同,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素质;也有部分大学生虽然口头上认同,但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内化成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学生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而更多只考虑个人利益;更有少部分的大学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抵触态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国家需求而设置,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不能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就业等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涵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是指在教育的施行过程中,作为高校及相关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接受其传导的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联方法。其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
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政治感和较高的政治觉悟等思想政治素质高的教育主体,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于社会相符的道德观念。
接受主体即接受者,即大学生。在心理和意识特性上,大学生即具有一般同龄人的共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富有朝气和幻想、思想心理发展逐步向成熟过渡、思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生活阅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这样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思想易偏激易走向极端。
接受客體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能否内化成为接受者内在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映现实的深度及与现实的契合程度,二是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与成长成才等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如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入党等。
接受媒介即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联系。只要是教育主体能通过一定的事物把教育内容传递给接受主体,那么这种事物就是接受中介,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精神的和物质的、语言的和行动的、静态的和动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把中介联系狭义的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
接受环境,即接受过程中各种环境的综合。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过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图
如上图所示,接受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信息交换极为频繁,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还必须是处于一定的接受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这个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学校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正常运作,还包含一个重要子机制,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即接受主体的自我需求,它决定着接受的目标和方向,直接影响接受过程的效率,主体的需求意识越强,动机越单纯,接受活动则越积极、认真和持久。笔者在实际工作会发现,大学新生对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特别关注,毕业班的学生对于"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关注更多。
四、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接受机制
(一)规划长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内容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滞后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授课内容往往照本宣科、陈旧空洞,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尤其是对困扰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问题,大学生所关心的成长困惑无法给予解答时,学生就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空话、讲口号,对自己没有实际运用,他们就会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直接者,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然而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过多,常常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特点缺乏分析。
首先,教育者要广泛涉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平台,了解社会上一些热点和敏感性话题,然而消极信息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因此,教育者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来消除他们对这种问题的困惑,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其次,建立教学监督制度和继续教育保障制度,例如,高校里可以开展建立"两课"精品课程,并且加强教学督导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高校可以建立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给予经费的支持,使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相关部门和教育者还可共同努力,创造参与培训、交流的机会。
(二)进行换位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图所示,大学生接受教育信息后进行整合内化是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育者重视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设身处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动力机制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需要了解什么,从学生的需求着手,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用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输实质性的思想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分专业、年级、性别、层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局限于说教、课堂枯燥的传授或者开展简单的学习会,这样教育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的认知的层面,學生并没有经过思考内化成自己知识,教育的时效性很低。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往往事枯燥乏味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教育,更符合接受主体的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接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体验式的教育,比如下到工厂、企业、农村、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可以通过协作性来进行传授。接受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利用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鼓励、互帮互助等合作互助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接受信息的热情。比如我们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增强思辨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理解。
(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社会应大力弘扬正气、正气、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信息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价值观,社会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充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氛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立足基层组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从班级、党支部、学生社团、宿舍等基层单位做起,如开展红色文化进宿舍,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制作关于国家大事或者"雷锋精神"相关信息等宿舍海报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适应教育方面,可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五)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运用接受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中,各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要素都发挥作用,合理运用动力机制,大学生才能主动性消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其中,我们还要注重教育主体与接受体之间的互动,重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馈意见,以此来调整教育方式内容。
参考文献:
[1]刘云章,等.德育接受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5.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5.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4]杨金廷,陈美英."两课"教育教学接受机制的构建与优化[J],辽宁_【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98.
[5] 刘先义.接受理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1-6.
[6] 黄世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求实,2001(5):59-61.
[7] 路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江汉论坛,2O04(10):38~40.
[8] 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
关键字: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状
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全面把握和准确评价"。但是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涌进,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加之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现象的滋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接受态度。
据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认同,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素质;也有部分大学生虽然口头上认同,但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内化成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学生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而更多只考虑个人利益;更有少部分的大学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抵触态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国家需求而设置,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不能解决自己的学习、生活、就业等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涵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是指在教育的施行过程中,作为高校及相关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接受其传导的信息,并将信息内化成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联方法。其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
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政治感和较高的政治觉悟等思想政治素质高的教育主体,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于社会相符的道德观念。
接受主体即接受者,即大学生。在心理和意识特性上,大学生即具有一般同龄人的共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富有朝气和幻想、思想心理发展逐步向成熟过渡、思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生活阅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这样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思想易偏激易走向极端。
接受客體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能否内化成为接受者内在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映现实的深度及与现实的契合程度,二是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与成长成才等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如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入党等。
接受媒介即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联系。只要是教育主体能通过一定的事物把教育内容传递给接受主体,那么这种事物就是接受中介,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精神的和物质的、语言的和行动的、静态的和动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把中介联系狭义的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
接受环境,即接受过程中各种环境的综合。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过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图
如上图所示,接受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信息交换极为频繁,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还必须是处于一定的接受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这个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学校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正常运作,还包含一个重要子机制,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即接受主体的自我需求,它决定着接受的目标和方向,直接影响接受过程的效率,主体的需求意识越强,动机越单纯,接受活动则越积极、认真和持久。笔者在实际工作会发现,大学新生对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特别关注,毕业班的学生对于"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关注更多。
四、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接受机制
(一)规划长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内容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滞后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授课内容往往照本宣科、陈旧空洞,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尤其是对困扰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问题,大学生所关心的成长困惑无法给予解答时,学生就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空话、讲口号,对自己没有实际运用,他们就会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直接者,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然而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过多,常常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特点缺乏分析。
首先,教育者要广泛涉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平台,了解社会上一些热点和敏感性话题,然而消极信息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因此,教育者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来消除他们对这种问题的困惑,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其次,建立教学监督制度和继续教育保障制度,例如,高校里可以开展建立"两课"精品课程,并且加强教学督导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高校可以建立继续教育的保障机制,给予经费的支持,使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相关部门和教育者还可共同努力,创造参与培训、交流的机会。
(二)进行换位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运行图所示,大学生接受教育信息后进行整合内化是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育者重视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设身处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动力机制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需要了解什么,从学生的需求着手,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用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输实质性的思想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分专业、年级、性别、层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局限于说教、课堂枯燥的传授或者开展简单的学习会,这样教育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的认知的层面,學生并没有经过思考内化成自己知识,教育的时效性很低。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往往事枯燥乏味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教育,更符合接受主体的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接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体验式的教育,比如下到工厂、企业、农村、乡镇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可以通过协作性来进行传授。接受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利用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鼓励、互帮互助等合作互助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接受信息的热情。比如我们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增强思辨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理解。
(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社会应大力弘扬正气、正气、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信息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价值观,社会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充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氛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立足基层组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从班级、党支部、学生社团、宿舍等基层单位做起,如开展红色文化进宿舍,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制作关于国家大事或者"雷锋精神"相关信息等宿舍海报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适应教育方面,可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五)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运用接受机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中,各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要素都发挥作用,合理运用动力机制,大学生才能主动性消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其中,我们还要注重教育主体与接受体之间的互动,重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馈意见,以此来调整教育方式内容。
参考文献:
[1]刘云章,等.德育接受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5.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5.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4]杨金廷,陈美英."两课"教育教学接受机制的构建与优化[J],辽宁_【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98.
[5] 刘先义.接受理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1-6.
[6] 黄世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求实,2001(5):59-61.
[7] 路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J].江汉论坛,2O04(10):38~40.
[8] 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