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又离不开对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反之,对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就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来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举措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55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从而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所以,对于观察者的观察,最终应发展到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新问题、新属性的水平上,这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根据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观察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一个实验内容。但对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现象,或不能给予足够的注意,或不能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即发现新问题、新属性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此时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容易出现这类现象的实验情景,作为课题,将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Fe3+氧化性的教学中,可将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设计为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观察。开始学生可能会不以为然,然而由于不同实验小组实验时的操作顺序不同,可以出现下面几种观察结果:
第一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2.混合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溶液的颜色变浅。
第二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2.混合过程中,有黑色沉淀产生,振荡后又消失,最后产生白色浑浊现象,溶液的颜色变浅。
第三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FeCl2溶液为浅绿色。2.混合后,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这些不同观察结果的产生,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讨论,从而诱发他们极大的观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尽可能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可以确认,白色浑浊的是硫黄单质,黑色的沉淀是FeS 。进一步由FeS生成的条件推出:第三种情况的S2-离子未被全部氧化,Fe3+离子量不足,溶液中:Fe2+ + S2- ==FeS↓(黑色);第一、二种情况中的S2-离子全部被氧化。从而找到此反应会因为FeCl3与NaS的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现象,这个量又与试剂加入的顺序有关的结论,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作出一个更完整的观察报告:
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FeCl2溶液为浅绿色。
2.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S溶液,局部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黑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的浑浊现象,溶液颜色变浅。继续加入NaS溶液至过量,振荡静置后,黑色沉淀不消失且溶液变为浅绿色。
3.在NaS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振荡后,产生黑色沉淀,溶液变为浅绿色。继续加入FeCl3溶液至过量,黑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浑浊现象,溶液颜色变浅。
以上观察报告则可以体现出观察的科学性、严谨性,标志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更有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学术气氛。经常性的这种实验教学氛围的创设,必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在这种探讨型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在中学化學教学中,像这样探讨性的实验很多,例如,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和反应的本质也不同,教学中可以设计成实验课题,让学生观察、探究、分析、思考,通过实验探索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的科学性、严谨性。
此外,还要注意化学实验中观察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例如,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极易错过对氮的氧化物NO2红棕色气体生成的观察时机,而这恰恰又是本实验NH3氧化的重要实验依据,即观察重点。如果在实验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指出几个实验思考题,就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性和选择性的养成。老师可在教学中设计如下思考题:
1.氨氧化得到的氧化物是什么?产生什么现象?
因为氨在铂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为NO,放出大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NH3 + 5O2 ==Pt△== 4NO + 6H2O
因 2NO + O2 ==2NO2 ,所以最终得到的氧化物为NO2 。现象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铂丝继续保持红热。
2.此氧化物在生成环境中能否稳定存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现象是什么?
因为生成物环境中有H2O(g),NH3(g),可发生如下的反应:
3NO2 + H2O === 2HNO3 + NO 产生白雾
HNO3 + NH3 === NH4NO3 产生白烟
3.此实验最主要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后续反应对此现象有何干扰?是否易于观察?
铂丝维持红热和红棕色气体的产生是最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有力地证明了NH3被氧化为氮的氧化物,且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水蒸汽的存在可使红棕色迅速消失,且产生的HNO3与NH3结合生成的白烟(NH4NO3)又极易掩盖红棕色的观察,所以,红棕色的产生此现象不易观察到。
4.对此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现象更明显?主要是尽可能干燥无水。如何使水蒸气的含量降低?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行实验改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实验前若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实验过程有如此程度的理解,则观察就必定会有明确的选择性。同时,通过这种观察的理解性与选择性的培养与训练,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不错过任何一个实验现象对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解释那些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极易错过的现象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并自觉地在观察中启动积极思维因素,提高观察的选择性。这样,就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不愿意做实验,一到做实验就畏首畏尾,老师也感到烦恼,这就是没有注意到对学生化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也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整体学习,在这种情况先,我们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对促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 举措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55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从而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所以,对于观察者的观察,最终应发展到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新问题、新属性的水平上,这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根据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观察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一个实验内容。但对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现象,或不能给予足够的注意,或不能作出合理化的解释,即发现新问题、新属性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此时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容易出现这类现象的实验情景,作为课题,将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Fe3+氧化性的教学中,可将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设计为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观察。开始学生可能会不以为然,然而由于不同实验小组实验时的操作顺序不同,可以出现下面几种观察结果:
第一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2.混合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溶液的颜色变浅。
第二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2.混合过程中,有黑色沉淀产生,振荡后又消失,最后产生白色浑浊现象,溶液的颜色变浅。
第三种情况: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FeCl2溶液为浅绿色。2.混合后,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这些不同观察结果的产生,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讨论,从而诱发他们极大的观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尽可能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可以确认,白色浑浊的是硫黄单质,黑色的沉淀是FeS 。进一步由FeS生成的条件推出:第三种情况的S2-离子未被全部氧化,Fe3+离子量不足,溶液中:Fe2+ + S2- ==FeS↓(黑色);第一、二种情况中的S2-离子全部被氧化。从而找到此反应会因为FeCl3与NaS的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现象,这个量又与试剂加入的顺序有关的结论,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作出一个更完整的观察报告:
1.FeCl3溶液为黄色,Na2S溶液为无色。FeCl2溶液为浅绿色。
2.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S溶液,局部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黑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的浑浊现象,溶液颜色变浅。继续加入NaS溶液至过量,振荡静置后,黑色沉淀不消失且溶液变为浅绿色。
3.在NaS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振荡后,产生黑色沉淀,溶液变为浅绿色。继续加入FeCl3溶液至过量,黑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浑浊现象,溶液颜色变浅。
以上观察报告则可以体现出观察的科学性、严谨性,标志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更有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学术气氛。经常性的这种实验教学氛围的创设,必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在这种探讨型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在中学化學教学中,像这样探讨性的实验很多,例如,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和反应的本质也不同,教学中可以设计成实验课题,让学生观察、探究、分析、思考,通过实验探索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的科学性、严谨性。
此外,还要注意化学实验中观察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例如,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极易错过对氮的氧化物NO2红棕色气体生成的观察时机,而这恰恰又是本实验NH3氧化的重要实验依据,即观察重点。如果在实验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指出几个实验思考题,就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性和选择性的养成。老师可在教学中设计如下思考题:
1.氨氧化得到的氧化物是什么?产生什么现象?
因为氨在铂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为NO,放出大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NH3 + 5O2 ==Pt△== 4NO + 6H2O
因 2NO + O2 ==2NO2 ,所以最终得到的氧化物为NO2 。现象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铂丝继续保持红热。
2.此氧化物在生成环境中能否稳定存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现象是什么?
因为生成物环境中有H2O(g),NH3(g),可发生如下的反应:
3NO2 + H2O === 2HNO3 + NO 产生白雾
HNO3 + NH3 === NH4NO3 产生白烟
3.此实验最主要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后续反应对此现象有何干扰?是否易于观察?
铂丝维持红热和红棕色气体的产生是最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有力地证明了NH3被氧化为氮的氧化物,且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水蒸汽的存在可使红棕色迅速消失,且产生的HNO3与NH3结合生成的白烟(NH4NO3)又极易掩盖红棕色的观察,所以,红棕色的产生此现象不易观察到。
4.对此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现象更明显?主要是尽可能干燥无水。如何使水蒸气的含量降低?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行实验改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实验前若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实验过程有如此程度的理解,则观察就必定会有明确的选择性。同时,通过这种观察的理解性与选择性的培养与训练,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不错过任何一个实验现象对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解释那些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极易错过的现象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并自觉地在观察中启动积极思维因素,提高观察的选择性。这样,就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的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不愿意做实验,一到做实验就畏首畏尾,老师也感到烦恼,这就是没有注意到对学生化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也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整体学习,在这种情况先,我们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对促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