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明确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本文以《纲要》精神为切入点,以幼儿终身发展为基础,利用游戏棋等活动分析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与生活中锻炼他们的合作技能。
关键词:游戏棋;幼儿;合作能力
一、培养大班幼儿团结合作能力策略
1、小组团结合作活动——尝试合作完成游戏棋设计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游戏棋的设计主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让孩子们根据这一主题设计游戏棋板面,在提出要求之后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层出不穷,按照相同的意见教师给他们分组,例如“四季服装组”、“四季花卉组”以及“四季树术组”等。小组中可以自由选择组长,之后孩子们会在小组中给出自己的意见,对于游戏棋设计的基本想法,教师观察孩子们的同时应该会发现,孩子们虽然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活动中,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分工。
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辅助孩子们,对他们的活动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在了解孩子们游戏棋的主题之后,要帮助他们分析制作游戏棋的步骤为内容,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商量小组分工合作,以此来完成活动。最后再组长做出以下分工:“我来做棋盘,你去负责游戏棋内容,他来绘画,最后一个制作骰子。”经过教师的辅助孩子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最后做出的游戏棋可能会粗糙一些,但是这是属于孩子们小组合作而成的作用。
2、开展兴趣对弈活动——感受寻找合作伙伴的乐趣
棋艺对弈活动主要是以下棋为主的,而下棋是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够展开的活动,在幼儿集体中开展对弈活动,是为孩子们创造了合作机会。在对弈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活动伙伴,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礼貌待人(在邀请伙伴时要有礼貌)、耐心等待(要等待小伙伴給出的答复)、沟通交流(与小伙伴商量对弈的过程和规则),通过对弈活动开始前的伙伴寻找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3、推广介绍自制游戏棋——培养幼儿团结合作能力
当孩子们设计好游戏棋之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幼儿园内进行推广,可以是对自己班级的同学,也可以同园中的其他小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必须要鼓起勇气向他人详细介绍游戏棋,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以及游戏棋玩法的正确示范,使其他人能够明白这种棋牌的使用方法,从而找到游戏伙伴。综上所诉,在游戏棋的设计到推广过程中,最后的推广介绍对孩子们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但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大班幼儿团结合作能力方法
1、营造合作氛围
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在心理上要给与充分的自由与愉悦,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孩子们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物质方面,教师在班级内应为孩子们设有专门的游戏区,在这个环境下孩子们能够合作制作游戏棋或者分组玩游戏,使孩子们能够在合作过程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的乐趣。
2、诱发幼儿合作意识
想要引导孩子们之间能够互动、合作,就要有可操作的、可塑造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在专门的游戏棋区域内,教师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尽量多的半成品,以增加孩子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在这些半成品材料中,可以适当出现一些存在问题的或者完成难度稍微大的,这样能够增加孩子们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就会增多他们合作过程中的交流,迫使孩子们在合作时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教师在布置制作游戏棋任务时,为孩子们提供的纸张是大小、颜色不统一的,并要求孩子们设计出不同种类的游戏棋,开发孩子们的思维,使简单的手工操作复杂化,这样难度的增加就会使孩子们手工过程中多一些交流与合作,同时这种合作也被他们认为是一种必然的需要。
3、激发幼儿合作兴趣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主体,展开讨论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例1:“孩子们,老师在游戏区给你们准备了游戏棋盘纸,但是需要你们小组完成哦,现在孩子们去看看怎么样设计你们的游戏棋吧!”
例2:“孩子们,今天游戏区有新的游戏哦,是一种新的游戏棋,快去看看这个游戏适合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引导性的话语和孩子们沟通,使孩子们的讨论能够围绕在主题、协商、分工与合作方面,之后再展开游戏。
4、指导幼儿合作过程
在孩子们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介入并指导,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材料出现问题或者孩子间发生纠纷时,教师要适当给与一些帮助。但是,当出现问题时,教师的帮助是要适度的,不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要让他们小组成员进行协商,一起探讨和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使棋艺活动真正成为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场所。
5、评价幼儿合作行为
教师要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给与充分的关注,最终做评价时要使孩子们能够互相欣赏,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制作、分享、合作、体验的快乐。针对有进步的孩子要给与一定的表扬。例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哦。”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特别有意义的合作行为,来编制情景表演,通过故事讲诉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情景再现。这样可以强化孩子们的合作行为与意识,同时能够使孩子们的心理产生愉悦感,为培养合作意识和精神,矫治不良习惯提供动力。
三、结论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科学探索中,在生活环境中每一处都是需要合作与共享的,所以每一个环境都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优良契机,教师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时,要以生活的角度进行深化与教育,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在生活与学习环境中鼓励幼儿主动合作、沟通与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l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l.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土志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l.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土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l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游戏棋;幼儿;合作能力
一、培养大班幼儿团结合作能力策略
1、小组团结合作活动——尝试合作完成游戏棋设计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游戏棋的设计主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让孩子们根据这一主题设计游戏棋板面,在提出要求之后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层出不穷,按照相同的意见教师给他们分组,例如“四季服装组”、“四季花卉组”以及“四季树术组”等。小组中可以自由选择组长,之后孩子们会在小组中给出自己的意见,对于游戏棋设计的基本想法,教师观察孩子们的同时应该会发现,孩子们虽然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活动中,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分工。
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辅助孩子们,对他们的活动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在了解孩子们游戏棋的主题之后,要帮助他们分析制作游戏棋的步骤为内容,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商量小组分工合作,以此来完成活动。最后再组长做出以下分工:“我来做棋盘,你去负责游戏棋内容,他来绘画,最后一个制作骰子。”经过教师的辅助孩子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最后做出的游戏棋可能会粗糙一些,但是这是属于孩子们小组合作而成的作用。
2、开展兴趣对弈活动——感受寻找合作伙伴的乐趣
棋艺对弈活动主要是以下棋为主的,而下棋是需要至少两个人才能够展开的活动,在幼儿集体中开展对弈活动,是为孩子们创造了合作机会。在对弈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求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活动伙伴,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礼貌待人(在邀请伙伴时要有礼貌)、耐心等待(要等待小伙伴給出的答复)、沟通交流(与小伙伴商量对弈的过程和规则),通过对弈活动开始前的伙伴寻找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3、推广介绍自制游戏棋——培养幼儿团结合作能力
当孩子们设计好游戏棋之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幼儿园内进行推广,可以是对自己班级的同学,也可以同园中的其他小朋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必须要鼓起勇气向他人详细介绍游戏棋,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以及游戏棋玩法的正确示范,使其他人能够明白这种棋牌的使用方法,从而找到游戏伙伴。综上所诉,在游戏棋的设计到推广过程中,最后的推广介绍对孩子们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但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大班幼儿团结合作能力方法
1、营造合作氛围
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在心理上要给与充分的自由与愉悦,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孩子们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物质方面,教师在班级内应为孩子们设有专门的游戏区,在这个环境下孩子们能够合作制作游戏棋或者分组玩游戏,使孩子们能够在合作过程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的乐趣。
2、诱发幼儿合作意识
想要引导孩子们之间能够互动、合作,就要有可操作的、可塑造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在专门的游戏棋区域内,教师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尽量多的半成品,以增加孩子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在这些半成品材料中,可以适当出现一些存在问题的或者完成难度稍微大的,这样能够增加孩子们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就会增多他们合作过程中的交流,迫使孩子们在合作时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教师在布置制作游戏棋任务时,为孩子们提供的纸张是大小、颜色不统一的,并要求孩子们设计出不同种类的游戏棋,开发孩子们的思维,使简单的手工操作复杂化,这样难度的增加就会使孩子们手工过程中多一些交流与合作,同时这种合作也被他们认为是一种必然的需要。
3、激发幼儿合作兴趣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主体,展开讨论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例1:“孩子们,老师在游戏区给你们准备了游戏棋盘纸,但是需要你们小组完成哦,现在孩子们去看看怎么样设计你们的游戏棋吧!”
例2:“孩子们,今天游戏区有新的游戏哦,是一种新的游戏棋,快去看看这个游戏适合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引导性的话语和孩子们沟通,使孩子们的讨论能够围绕在主题、协商、分工与合作方面,之后再展开游戏。
4、指导幼儿合作过程
在孩子们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介入并指导,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材料出现问题或者孩子间发生纠纷时,教师要适当给与一些帮助。但是,当出现问题时,教师的帮助是要适度的,不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要让他们小组成员进行协商,一起探讨和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使棋艺活动真正成为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场所。
5、评价幼儿合作行为
教师要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给与充分的关注,最终做评价时要使孩子们能够互相欣赏,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制作、分享、合作、体验的快乐。针对有进步的孩子要给与一定的表扬。例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哦。”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特别有意义的合作行为,来编制情景表演,通过故事讲诉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情景再现。这样可以强化孩子们的合作行为与意识,同时能够使孩子们的心理产生愉悦感,为培养合作意识和精神,矫治不良习惯提供动力。
三、结论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科学探索中,在生活环境中每一处都是需要合作与共享的,所以每一个环境都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优良契机,教师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时,要以生活的角度进行深化与教育,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在生活与学习环境中鼓励幼儿主动合作、沟通与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l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l.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土志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l.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土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l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