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重能力提高,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大大滴提高数控车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数控车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TG5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192-01
案例式教学法,即根据教学目标,从感性材料入手,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真实案例,通过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学生大脑的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或与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或多向沟通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教师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将来工作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有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培养好的操作习惯。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是顺利完成零件加工的必备条件,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技能水平,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素养。
因此,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一、案例引入
在学习轴类零件数控加工时,引入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阶段测验中,发现有些零件螺纹尺寸不合格,有的螺纹通规进不去,有的螺纹止规也能通过,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二、案例讨论
⑴案例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请你予以分析。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话,下一步你准备做些什么?这时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分析和讨论。
⑵提供备选方案。很多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教师可把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写下来。如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有:车刀安装不正确、刀具磨损、基点计算错误、编程时没有考虑到“螺纹大径=公称直径-0.1P(螺距)”、总进刀量错误等原因。下一步的做法有:重新正确安装车刀;检查刀具,磨损更换;重新计算基点,保证正确无误;用公式“螺纹大径=公称直径-0.1P(螺距)”计算螺纹大径;理论上总进刀量=1.1P等。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案。如:
①首先检查刀具并确保安装正确,如果安装不正确,则用对刀样板重新安装,保证车刀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
②检查刀具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分析原因,若是因为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所致,则重新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并更换刀具;若是正常磨损没有及时发现则直接更换刀具。
③基点计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重新计算基点,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当有同学出现计算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④加工时,螺纹的螺距选择是否正确,如果螺距选择错误则所车的螺纹为不合格,通规无法通过,所以在车螺纹前一定要看清螺距,特别是粗牙螺纹的螺距,如果记忆不清,则要查表确认,保证螺距选择正确。
⑤编程时是否考虑到车削螺纹之前的圆柱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0.1P(螺距),因为当刀具切削工件时,工件受刀具切削刃的挤压,会出现螺纹大径变大的情形,导致通规无法通过,所以如果计算时使用的是螺纹公称直径的话,那最终螺纹大径会超出正确值,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切削时螺纹尺寸计算的认识。
⑥进刀时是否考虑总进刀量为1.1P左右,如果总进刀量过大,则测量时止规也能够通过,导致螺纹不合格。
⑦测量时,千分尺读数错误,导致圆柱面尺寸错误,最终螺纹不合格。所以要提高学生读尺的准确性。
⑧根据环规检验时,出现的问题如果通规、止规,都无法拧进,就要适当的消减磨耗,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⑨量规的选用要符合图纸要求。图纸的公差表示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用量规检验时要选用同级别的量具。
⑩选用数控螺纹刀车削时要合理选用,刀片材质,最终达到车削效果。如加工钢件、或铝件、不锈钢材质,要根据刀具样本选择刀片。
车削三要素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螺纹加工的效果,合理选择三要素不仅可以提高加工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如切削速度选择不合理直接影响螺纹表面质量,影响加工效率。
数控机床除了对操作者的编程能力有严格要求外,同时对操作者的对刀准确性相当严格。对刀的准确程度出现了偏差直接影响加工的精度。所以正确的操作机床对刀也是确保加工准确性,安全性的重要条件。
三、概括总结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認识。
四、效果与反思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收效显著,学生参加数控车床中级工鉴定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切地体会到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既提高了职业素养,又锻炼了交流能力;既提高了编程能力;又提高了协作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学生不良的数控车床操作习惯。
总之,随着社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教学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要能从中学会终身学习,继续学习,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情景,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更加要重视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重视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 田静梅,刘亚贤.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
[3] 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数控车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TG5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192-01
案例式教学法,即根据教学目标,从感性材料入手,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真实案例,通过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学生大脑的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或与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或多向沟通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教师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将来工作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有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培养好的操作习惯。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是顺利完成零件加工的必备条件,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技能水平,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素养。
因此,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一、案例引入
在学习轴类零件数控加工时,引入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阶段测验中,发现有些零件螺纹尺寸不合格,有的螺纹通规进不去,有的螺纹止规也能通过,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二、案例讨论
⑴案例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请你予以分析。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话,下一步你准备做些什么?这时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分析和讨论。
⑵提供备选方案。很多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教师可把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写下来。如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有:车刀安装不正确、刀具磨损、基点计算错误、编程时没有考虑到“螺纹大径=公称直径-0.1P(螺距)”、总进刀量错误等原因。下一步的做法有:重新正确安装车刀;检查刀具,磨损更换;重新计算基点,保证正确无误;用公式“螺纹大径=公称直径-0.1P(螺距)”计算螺纹大径;理论上总进刀量=1.1P等。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案。如:
①首先检查刀具并确保安装正确,如果安装不正确,则用对刀样板重新安装,保证车刀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
②检查刀具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分析原因,若是因为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所致,则重新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并更换刀具;若是正常磨损没有及时发现则直接更换刀具。
③基点计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重新计算基点,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当有同学出现计算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④加工时,螺纹的螺距选择是否正确,如果螺距选择错误则所车的螺纹为不合格,通规无法通过,所以在车螺纹前一定要看清螺距,特别是粗牙螺纹的螺距,如果记忆不清,则要查表确认,保证螺距选择正确。
⑤编程时是否考虑到车削螺纹之前的圆柱直径等于公称直径减去0.1P(螺距),因为当刀具切削工件时,工件受刀具切削刃的挤压,会出现螺纹大径变大的情形,导致通规无法通过,所以如果计算时使用的是螺纹公称直径的话,那最终螺纹大径会超出正确值,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切削时螺纹尺寸计算的认识。
⑥进刀时是否考虑总进刀量为1.1P左右,如果总进刀量过大,则测量时止规也能够通过,导致螺纹不合格。
⑦测量时,千分尺读数错误,导致圆柱面尺寸错误,最终螺纹不合格。所以要提高学生读尺的准确性。
⑧根据环规检验时,出现的问题如果通规、止规,都无法拧进,就要适当的消减磨耗,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⑨量规的选用要符合图纸要求。图纸的公差表示中径、顶径公差带代号,用量规检验时要选用同级别的量具。
⑩选用数控螺纹刀车削时要合理选用,刀片材质,最终达到车削效果。如加工钢件、或铝件、不锈钢材质,要根据刀具样本选择刀片。
车削三要素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螺纹加工的效果,合理选择三要素不仅可以提高加工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如切削速度选择不合理直接影响螺纹表面质量,影响加工效率。
数控机床除了对操作者的编程能力有严格要求外,同时对操作者的对刀准确性相当严格。对刀的准确程度出现了偏差直接影响加工的精度。所以正确的操作机床对刀也是确保加工准确性,安全性的重要条件。
三、概括总结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認识。
四、效果与反思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收效显著,学生参加数控车床中级工鉴定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深切地体会到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既提高了职业素养,又锻炼了交流能力;既提高了编程能力;又提高了协作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学生不良的数控车床操作习惯。
总之,随着社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教学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要能从中学会终身学习,继续学习,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情景,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更加要重视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重视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 田静梅,刘亚贤.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
[3] 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