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必须采用贴近初中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利客观条件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与学习情境,指明所学学科知识、解题技巧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锻炼初中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生活问题、分析社会现象的应用能力,降低初中学生学习应用题解答技巧的难度,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让应用题的题目与具体解答路径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全面提升应用题教学的实际育人效果与价值观塑造功能,培育初中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与答题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初中阶段应用题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现实意义与教学效果,并指出了任课教师在营造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总结了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在应用题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情境
  由于多数初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差,难以快速理解、掌握新学习的应用题解答技巧与分析思路。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集体活动组织思路,有效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习惯与探究兴趣,使之在与实际社会生活环境较为相似的课堂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础性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不断解决任课教师所提出的复杂应用题,让多数初中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深入思考问题的正确解答路径,深化初中学生对教师重点讲解的关键性知识的理解,提升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现实性。
  一、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阶段数学教育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多数数学应用题的题意较为复杂,难以准确把握的变量条件较多,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应用题的基本特性并选择合理的解答思路。因此任课教师应当放弃落后僵化的一元化指导方法,积极创设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学习情境,间接性地训练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赋予学生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空间。通过合理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任课教师能够使受教育的初中学生处于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之中,初中学生可自行分析、思考生活情境中所隐藏的可利用条件与学习素材,明确认识到应用题的题意与内涵,进行精准、深入的思考,在生活情境中不断探索解答应用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将所学基本知识与所处的具体生活情境相联系。任课教师可面向初中学生详细介绍与应用题内在变量条件有关的实物案例,并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还原生活情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科能力水平选择较为合理的情境创设思路与构建方法,有效利用潜在的课堂教学资源。
  二、 创设生活情境的基本要点与教学原则研究
  (一)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问题
  任课教师应当在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把握基本的教学方向,设计富有概括性与象征意义的特殊问题,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把握问题实质的基础上思考、分析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的各类学习素材与背景条件。在组织应用题专项答题训练之前,任课教师应当根据主要的教学内容与训练目标设计相应的高难度问题,避免问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超过课程知识体系的主要范围。问题的内涵与解答方法应当与本阶段所学的应用题解答技巧密切相关,难度不应过高或过低,难以理解的问题会损害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发挥正常的解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频繁提出难度过低、容易发现正确解答思路的题目会影响初中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产生懈怠心理与散漫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课堂学习情境
  任课教师应当做好情境导入工作,集中力量创设初中学生在自身日常生活中多次亲身经历的情境,以此缓解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使之将自身带入生活情境之中去思考问题的实质,达到任课教师预设的教学效果与育人目标,避免生活情境内在背景条件的设置超越多数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保证初中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当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在其中添加趣味性的生活化元素与背景条件,使用部分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学习资料与现实案例,如银行存取款、商品买卖等,通过营造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学习情境,可高效率地培育初中学生的情境观察能力与自主思考意识,使之学会分析应用题的题意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施加持续性指导,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
  任课教师应当在创设生活情境、组织综合性应用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为初中学生指明不同阶段的正确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调节自身情绪与心理状态。根据正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发掘,利用潜在的教学资源,避免学习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将情境中的生活化元素错误地当作主要学习内容,处理好生活化情境条件与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初中学生在正确的方向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在结束情境教学之后引导初中学生总结与应用题练习有关的基础性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使得初中学生将自身的关注点放到怎样高效、准确地解答应用题上,提高应用题教学的合理性与层次性,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内省。
  三、 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可行措施研究
  (一)组织集体讨论与自主探究
  任课教师应当鼓励初中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根據应用题的具体条件与问题的性质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分析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的有利解题条件与不利因素,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良性互动并交换有益的学习经验,在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个人学习体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题解答能力。初中学生能够在自发组织的集体讨论中发现隐藏在题干中的数量关系,并选择正确的答题思路与分析方法,结合自身所学基本知识提出多种猜想,在探究过程中验证此类猜想是否正确。例如在讲解《正数与负数》这一部分的基础性知识时,任课教师可在初步讲解正数与负数这两个拥有相反意义的量后,举出具体的案例,营造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提出如“体育课上全班男生进行了100米短跑考试,达标的成绩为15秒,成绩记录中大于15秒的用加号表示,小于15秒的用减号表示,第一组男生的成绩分别为 0.6、 0.3、 0.5、-0.7,求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的问题,让初中学生根据所学基本知识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求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初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日常体育运动与数学知识的相关联系,激发了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之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析应用题的题意。   (二)发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任课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在设计主要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与多数初中学生生活经历有紧密联系的素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要素与有利于营造生活情境的文化素材,找出能够将生活情境中的具体条件与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具体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切入点与共同点。对数学教材中的具体问题与案例做出调整,适当地修改其具体情节与条件,降低初中学生理解应用题题意的难度,采用初中学生较为熟悉、能够迎合其个性爱好的问题,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讲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列举与上一阶段所学知识有关的案例,让初中学生快速进入生活化学习情境中分析应用题的可利用条件,拓展初中学生的课堂思考空间与学习新知识的渠道。例如,在讲解与“圆形”有关的学科知识时,任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在屏幕上为初中学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与示范性图片,并鼓励学生总结圆形的基本性质,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作为实例,让初中学生分析雨刷器运作过程中所扫过的半圆形范围的面积,以此拓展初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用新知识的路径,提高应用题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初中学生能够发现应用题专项训练的基本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全面强化初中学生活学活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以不同形式呈现应用题
  为满足中国当代初中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锻炼初中学生的学科思维,任课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面向初中学生呈现主要的教学内容,突破现有的数学教材的知识呈现形式层面的限制,灵活使用各类多功能教具组织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应用题教学活动,以图片、演示动画、图表等形式展现可利用的教学素材,提高初中学生参与应用题解题训练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还原模仿任课教师所使用的应用题解答思路与方法。例如,在讲解《绝对值》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任课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使用多媒体软件在屏幕上播放详细介绍相关应用题内在变量条件的列表,提出如“甲和乙从同一处A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走出20米,他们所走的路程的绝对值是否相等?”的问题。
  四、 结语
  任课教师应当将生活情境与应用题专项训练结合在一起,在详细讲解解答应用题的实用性方法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在显著降低學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日常生活分析问题,理解应用题的实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自身数形结合思维的发展,增强初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育应当促使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走向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开放性,避免对生活情境的设计脱离社会现实与学生的生活经历。
  参考文献:
  [1]丁生宏.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239.
  [2]孙小娟.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中的情境创设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8):125-126.
  [3]雷娜,王玉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华夏教师,2019(12):79.
  [4]程丹.挖掘题目关键词解决初中数学的行程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46-47.
  [5]陈明兰.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9(1):108-112.
  [6]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2015(2):277.
  作者简介:
  郝翔,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试题再现(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20)已知函数f(x)=2sinx-xcosx-x,若0≤x≤π,恒有f(x)≥ax,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法1(数形结合和凹凸性)2sinx-xcosx-x≥ax→2sinx-xcosx≥(a+1)x,对任意0≤x≤π恒成立.设h(x)=2sinx-xcosx,g(x)=(a+1)x.
摘 要:学生学习生涯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想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得心应手,全面整体成长,从小打好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需要着重去学习研究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心态,不要对其产生畏惧的心理。在完成数学题时,想要轻而易举地读懂,并且快速理解数学题的意思,明白出题者的用意,这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
摘 要:閱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效的阅读教学才可以使得语文教育更好地展开,最终才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而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严苛。但是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要想改善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更好地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1]中指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实践人才是此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数学建模教学正顺应了这一方向.很多教师都组织学生开展过高度测量的数学建模活动[2][3],但对测量结果鲜有分析.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热点,折叠问题涉及到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问题,寻找折叠前后图形的特征和确定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及不变量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文[1]和文[2]分别展示了几种利用折叠问题中的不变量特征解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折叠问题中还存在一个向量数量积不变的性质在解题中经常使用.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知识综合性较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要求较高,重点考查学生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期刊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这就明确了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培养目标.1 GeoGebra数学实验助力空间想象在教学实践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过程一般是: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在大脑中形成空间几何体的表象.
文章探讨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通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小数除法移位易错题的再学习》教学案例,分析集教学互动、技术应用、资源获取、平台交流于一体
以芳基酮和溴代芳烃为原料,介孔分子筛MCM-41负载钳形钯配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一种制备α-芳基酮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1.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1℃的条件下,负载型钯催化剂可以高效催化生成α-芳基酮化合物,产率可达94%.该反应官能团兼容性好,底物范围广,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未出现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