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析铜仁市生态茶概况,并根据铜仁市茶树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依托农业防治,结合运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制订出一套能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铜仁市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铜仁市;生态茶;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2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09
目前,贵州在全国种植茶的省(区)中,茶园总面积及年产量均居首位,且茶园总面积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而铜仁作为贵州省辖地级市,2019年市投产茶园面积达到8.33万hm2,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1.73万hm2,茶業基地规模在全省排名靠前[1]。铜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气候土壤,造就了铜仁茶业的优良品质,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万亩茶园的石阡县就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铜仁现有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7个重点产茶县新建茶园基地,建成基地总规模将达13.33万hm2,为实现铜仁成品茶在国内外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需强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的意识,为此对铜仁生态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论述,以期提升茶园综合效益,推进生态茶产业提质增效。
1 铜仁生态茶主要病虫害
通过对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7个重点产茶县虫害及病害的实地调查,对其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有了初步了解[2]。铜仁市生态茶主要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蓑蛾、黑刺粉虱、茶棍蓟马、茶二叉蚜、二星蝽,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日灼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藻斑病、茶煤病、茶芽枯病。
2 绿色防控技术在茶业上应用的意义
铜仁茶农在长期与茶叶病虫害的斗争中,虽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近年来在防控病虫害过程中存在2个极端,一方面部分茶园担心茶叶质检,采取对病虫害不管、不防治,以致于茶叶虽无农药残留等相关情况,但也使茶园收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茶农不顾茶园生态后果而滥用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而长期的农药滥用导致农药残留增多,环境污染严重,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综合来看,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对铜仁市生态茶园进行管理已十分紧迫。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增加绿色有机茶叶产出,促进茶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发展[3-4]。故笔者以提升保障茶叶生产、茶叶质量、茶园生态安全能力为目标,结合铜仁市生态茶实际,制定此绿色防控技术。
3 生态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茶树免疫诱抗技术 在3月初,当早春茶芽开始萌动、寒害后天气转好及春茶采收修剪后,可采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喷施叶面,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
3.1.2 冬季施肥 10月下旬至11月为茶树根系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也为冬季施肥的最佳时期,此时可将1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 500 g/hm2与基肥混拌撒施,且施肥时应沿行间开沟深施,也可结合深耕进行,施后应覆土,防止肥料流失。
3.1.3 茶园清洁 清除病虫枝条和病叶,并在11月左右使用99%矿物油或45%晶体石硫合剂对茶园封园处理(此时气温需控制在4℃以上)。
3.1.4 强采茶叶 通过采摘茶叶的方式带走部分虫卵及病叶,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1.5 茶园植物种植 对于幼龄茶园,可套种豆科绿肥植物。
3.2 生物防治技术
可进行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及后续的释放。如胡瓜钝绥螨可防治茶橙瘿螨,缨小蜂常用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而常见的瓢虫和草蛉可用于防治茶蚜。另外,球孢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成熟产品及相应技术也常用于防治生态茶园中的病虫害。
3.3 物理防治技术
可使用人工器械防治和诱杀法。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叶蝉类翅膀较湿润,可利用网捕对茶小绿叶蝉进行人工捕杀;针对鳞翅目害虫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信息素害虫诱捕器,控制在6 666.7 m2左右安装1盏,诱剂数量为60~90个/hm2,悬挂于茶蓬面10~15 cm,且适时更换;根据趋性,对茶蚜、小绿叶蝉、蓟马及黑刺粉虱等,可加装诱虫色板,并及时更换。
3.4 化学防治技术
铜仁市主要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山区茶园发病最重,茶树病害的防治重点在于做好预防工作,药剂防治可选择氨基寡糖、嘧啶核苷酸及多抗霉素等药剂。针对铜仁市主要虫害,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药剂可选择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及茶皂素等。
4 结论
生态茶作为铜仁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茶叶安全、环保、无公害,确保有机绿色健康,根据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生态茶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需强化茶农预防病虫害的理念,提高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能力,并将理论技术相结合,多种防治方法共同施用,提高科学防病治虫水平,实现茶叶生产、茶叶质量及茶园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政,朱翠萍. 贵州做强茶产业大省的思考[J]. 统计之声,2019(11):65-67.
[2]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 普通昆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20-27.
[3] 刘晶. 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J].乡村科技,2019(1):88-89.
[4] 张青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2-10.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关键词 铜仁市;生态茶;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2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09
目前,贵州在全国种植茶的省(区)中,茶园总面积及年产量均居首位,且茶园总面积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而铜仁作为贵州省辖地级市,2019年市投产茶园面积达到8.33万hm2,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1.73万hm2,茶業基地规模在全省排名靠前[1]。铜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气候土壤,造就了铜仁茶业的优良品质,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万亩茶园的石阡县就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铜仁现有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7个重点产茶县新建茶园基地,建成基地总规模将达13.33万hm2,为实现铜仁成品茶在国内外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需强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的意识,为此对铜仁生态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论述,以期提升茶园综合效益,推进生态茶产业提质增效。
1 铜仁生态茶主要病虫害
通过对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7个重点产茶县虫害及病害的实地调查,对其病虫害主要发生种类有了初步了解[2]。铜仁市生态茶主要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蓑蛾、黑刺粉虱、茶棍蓟马、茶二叉蚜、二星蝽,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茶日灼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藻斑病、茶煤病、茶芽枯病。
2 绿色防控技术在茶业上应用的意义
铜仁茶农在长期与茶叶病虫害的斗争中,虽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近年来在防控病虫害过程中存在2个极端,一方面部分茶园担心茶叶质检,采取对病虫害不管、不防治,以致于茶叶虽无农药残留等相关情况,但也使茶园收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茶农不顾茶园生态后果而滥用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而长期的农药滥用导致农药残留增多,环境污染严重,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综合来看,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对铜仁市生态茶园进行管理已十分紧迫。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增加绿色有机茶叶产出,促进茶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发展[3-4]。故笔者以提升保障茶叶生产、茶叶质量、茶园生态安全能力为目标,结合铜仁市生态茶实际,制定此绿色防控技术。
3 生态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茶树免疫诱抗技术 在3月初,当早春茶芽开始萌动、寒害后天气转好及春茶采收修剪后,可采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喷施叶面,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
3.1.2 冬季施肥 10月下旬至11月为茶树根系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也为冬季施肥的最佳时期,此时可将1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 500 g/hm2与基肥混拌撒施,且施肥时应沿行间开沟深施,也可结合深耕进行,施后应覆土,防止肥料流失。
3.1.3 茶园清洁 清除病虫枝条和病叶,并在11月左右使用99%矿物油或45%晶体石硫合剂对茶园封园处理(此时气温需控制在4℃以上)。
3.1.4 强采茶叶 通过采摘茶叶的方式带走部分虫卵及病叶,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1.5 茶园植物种植 对于幼龄茶园,可套种豆科绿肥植物。
3.2 生物防治技术
可进行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及后续的释放。如胡瓜钝绥螨可防治茶橙瘿螨,缨小蜂常用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而常见的瓢虫和草蛉可用于防治茶蚜。另外,球孢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成熟产品及相应技术也常用于防治生态茶园中的病虫害。
3.3 物理防治技术
可使用人工器械防治和诱杀法。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叶蝉类翅膀较湿润,可利用网捕对茶小绿叶蝉进行人工捕杀;针对鳞翅目害虫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信息素害虫诱捕器,控制在6 666.7 m2左右安装1盏,诱剂数量为60~90个/hm2,悬挂于茶蓬面10~15 cm,且适时更换;根据趋性,对茶蚜、小绿叶蝉、蓟马及黑刺粉虱等,可加装诱虫色板,并及时更换。
3.4 化学防治技术
铜仁市主要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山区茶园发病最重,茶树病害的防治重点在于做好预防工作,药剂防治可选择氨基寡糖、嘧啶核苷酸及多抗霉素等药剂。针对铜仁市主要虫害,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药剂可选择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及茶皂素等。
4 结论
生态茶作为铜仁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茶叶安全、环保、无公害,确保有机绿色健康,根据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生态茶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需强化茶农预防病虫害的理念,提高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能力,并将理论技术相结合,多种防治方法共同施用,提高科学防病治虫水平,实现茶叶生产、茶叶质量及茶园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政,朱翠萍. 贵州做强茶产业大省的思考[J]. 统计之声,2019(11):65-67.
[2]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 普通昆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20-27.
[3] 刘晶. 茶树病虫害防控技术[J].乡村科技,2019(1):88-89.
[4] 张青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2-10.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