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惟新,一个“新”字记录广东美术百年发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美术馆到广东美术馆,“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8月4日起“回家”展出。该展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是近年来针对广东美术难得一见的权威学术总结,系统回顾这一地域美术自近代以来的发展脉络。
  广东在百年间以勇开风气之先而立潮头浪尖,但发展至今,如何在艺术方面传承与发展仍然有一种隐含的群体焦虑。正因如此,主办方借此次大展,以推动南粤地区再一次文化自觉,找回开风气之先的先锋地位。
  约428件(套)作品,40多家全国各地美术机构的支持,40多幅中国美术馆外借到其他省份作专题展出的馆藏精品,也前所未见。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对此表示:“这次最重要的经典作品都来了。”云集21位近现代“广东美术大家”的作品,再加活跃在当今广东画坛的一众艺术家的作品,这次大展可谓盛况空前,也是京粤两地广东美术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与汇报。
  综观此次展览,“新”是贯穿其中的关键字。
  首先,展览名为“其命惟新”,意在传达广东美术自近代以来,勇于革故鼎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其百年发展最为贴切的总结;其次,在北京展出后,大部分作品移师广州,包括多幅中国美术馆外借的精品也是首次回到广东展出,策展人还对作品进行了新的调整和布局;再者,大展引发学术界的新思考,即重新审视对广东地域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积极影响和地位;最后,针对百年大展,主办方采用了诸如AR等新手段,让展览呈现更贴近大众,扩大传播力。
  新使命
  翻开美术史,广东美术始终与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联。无论是西画社团倡导的洋画运动;还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主张“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或是革命时期新兴木刻运动的蓬勃发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以关山月、黎雄才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又践行着笔墨应随当代的艺术主张;直到改革开放后广东一众艺术家紧随时代步伐,在国、油、版、雕等众多领域的创新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革新,一直是广东美术发展的动力。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说:“广东美术工作者每一次革新都撬动中国美术格局,体现其致力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担当精神。”迈入新世纪,广东如何发扬“其命惟新”的历史责任感、站在中国美术的最前沿,成为当下广东美术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上对广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主办方举办此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也意在贯彻落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
  新布局
  尽管展览主题、板块与北京站大体相同,但广东站的策展思路却有更明显的地方特色。王绍强表示,北京站展览旨在呈现历史,按照时间线索对展品进行陈列:“广东观众则对这些美术家更为熟悉。他们可能只看过名家的某一幅作品,却不了解他创作的另一面。因此,我们布展更突出艺术家个人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由于广东美术馆的展览面积只有中国美术馆三分之二,全馆只能展出300多件作品,为了让广东观众尽可能欣赏到名家佳作,展览分为两期,部分作品更替亮相。
  从时间序列上来看一楼4个展厅讲述近代广东美术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历程;二楼则分别是改革开放后和21世纪的广东美术。三楼是展览最后一个部分“百花争妍——创新创造再筑高峰”
  此外,展览并未单独开辟雕塑作品的陈列,而是选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广东雕塑放置于展厅的角落、走廊等处,方便观众观赏的同时也为展厅增添亮点。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还特地在正门换上了与展览呼应的雕塑作品,观众在看展的同时,也不妨关注美术馆公共空间的雕塑,它们也多是广东美术馆收藏的广东雕塑百年经典。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展厅的一楼长廊,这里将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林风眠等21位“广东美术大家”的巨幅照片高高悬挂,令人印象深刻。而长廊两边的1、2号两个展厅,则作为21位“广东美术大家”的展览专区,在这一专区里,可谓巨匠精品云集,包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关良《白蛇传》、廖冰兄《自嘲》、关山月《绿色长城》等。
  若论近代广东在中国画方面的影响力,当以岭南画派为最,在1号展厅,“二高一陈”等人的作品悉数登场。他们开创国画变革之先河,在国画创作中融入西方艺术在造型、光影、色彩上的优点,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他们更主张关注社会现实,时刻心系国家社稷安危。如1号展厅展出一幅高剑父1932年《东战场的烈焰》,作者以国画笔法,融合西方光影、焦点透视等技法描绘一处历经战火的残垣断壁,当时上海刚经历日军轰炸,目睹惨剧的高剑父以画笔记录下来,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另外,1号展厅还展出数幅林风眠的作品,林风眠也是对近代中国画变革作出重大影响的大师之一。他早年留学法国,吸收当时法国刚刚兴起的野兽派、表现主义等流派的艺术营养,回国后立志要改造中国艺术,掀起了著名的艺术西化运动,他的艺术主张更影响了日后名扬天下的几位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
  而2号展厅一组反映革命时期的版画尤为亮眼,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木刻版画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当时,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经由鲁迅先生的大力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开始兴起,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1934年李桦在广州组织创立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当上海的版画运动因政治环境的改变而进入低潮,广州则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现代版画运动的中心。此次展出的就有李桦的《怒吼吧,中国!》、黄新波的《年青人》等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进入3、4号展厅,是展览第二大板块“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讲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间广东美术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作要求反映现实题材、贴近群众生活,并具有新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再次緊随时代潮流,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大胆把现代建筑、工业建设、工农兵等新生事物巧妙融入画面。除前文提及的《绿色长城》,还有黎雄才的《护林》、杨之光的《矿山新兵》等,均是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国画。   而油画方面,这一时期的广东艺术家也异军突起,尤其是历史油画创作延续和发展了中国油画的写实主义,在北京有罗工柳,在岭南有胡一川,他们的作品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此次展览就展出了胡一川的《前夜》、罗工柳的《地道战》、邵增虎的《螺号响了》、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潘嘉俊的《我是海燕》等,均是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画面都强调历史的真实感,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
  进入二楼、三楼,则分别是“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等板块,当代广东画坛活跃的一众艺术家集体亮相,向观众汇报新时期广东美术所取得的成就。
  事实上,广东当代艺术家群体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的探索,他们站在艺术史上的前沿,尤其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是以一种迥别于北方的艺术形态存在,对广东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作出积极推进和建设。
  如“卡通一代”艺术家,捕捉西方商业性消费文化最早在沿海地区滥觞,引领了全国范围的“卡通”风潮,造就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新走向;再如“后岭南”水墨群组,对传统因素再次革新,甚至反思,关注当下社会现实,探索具有南方特色的清新风格,对抗北方画风等。
  新课题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背后凝聚着当代岭南美术后人对前人经典的一份敬畏之情。一方面,大展是广东美术界多年来对地方美术史研究成果的综合呈现;另一方面,从美术理论层面来看,广东美术百年的学术价值突破了一个地域美术研究的范畴,应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整体格局去考察。
  此前,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举办期间,引发了全国美术理论界的关注。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广东百年来丰硕的艺术杰作,更重要的是“百年美术的广东现象”这一新的学术课题。
  丁宁教授提出,百年辉煌之后的广东美术如何能创造新的辉煌?他给出了一个建议:“广东的美术走向北京、走向全国,这是一个思路。未来,广东美术经典是否可以进一步走出去,甚至走出国门?或许可以给未来中国文化、美术的‘走出去’带来启发。”新手段
  廣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指出,好的经典作品如果束之高阁,就无法起到传播教化的作用。
  为此,在展览的公众教育方面,广东站也沿用了北京站用AR技术让名画“动起来”展览形式,博得不少市民的青睐。馆方在每幅重点作品都制作了AR特效。王绍强表示,观众还可以通过APP的“虚拟展馆”观展,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展陈效果。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对“虚拟展馆”的首次应用。馆方将以本次大展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展览的升级。
  (编辑/雷焕昂)
其他文献
用常压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马赛克结构ZnO单晶薄膜。引入低温Al N缓冲层以阻止衬底氧化、缓解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薄膜双晶X射线衍射2θ/ω联动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