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工程在农业的进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水上运输以及水力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进步来说功不可没。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也无法被忽视。如何将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是当下的必然选择。本文简单介绍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以及工程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引言
生态一词即从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方向出发,设计建设水利工程,或者是在原有的水利工程中加入相应的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以达到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终目的,使水利建设融入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1、生态水利工程综述
从刚开始的普通筑坝拦截到现如今的生态水利,对于水利工程的定义一直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对于其实际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充丰富。水利工程建设也从单一的地方水利项目,进入了科学、系统、可持续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对水资源价值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尊重生态规律,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单是水利项目的开发,还关系到国民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对工程实行全方面的科学化设计和管理。其基本特征如下。
1.1水生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生物种类多样,在长期的选择和演化中,各类物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形成当地独特的生存体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之初就应该将各种影响考虑在内,且尽量利用当地现有的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的改变,或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辅助工程,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2生态水利项目的系统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涉及到一定区域的河流生态、气候变化,且跨度很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建立和管理应从整体上把握,以确保可以长期、可持续地进行。
1.3生態水利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面临很多的需要考虑的因素,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是简单的堵河筑坝,而是需要跨区域,市甚至是省,譬如大运河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不同地区的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多样,需要多种方案,施工困难,资金需求多,工程竣工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准确预估。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巨大的规模体系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高度重视,施工前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2.1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址常选在自然的河道上,河道的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演化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理的结构系统,水利工程的建立让周围的环境单一化,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2.1.1工程建立地区及周围的水深,局部含沙量发生改变,影响河流原本的流速。与此同时筑坝拦截会使水域面积增大,造成水温的细微上升,对河流内的生物造成影响。水流速度降低的同时,河流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力下降,水体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自身净化减缓,造成水质的下降。
2.1.2水域面积的增大,增加了当地的水蒸气蒸发量,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加,大雾天气增加,对原有生物的生活习性造成影响。且湿润的空气可能会造成地质条件的改变,引发原来并不存在的一些地质灾害。
2.2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施工建设,因此会占用周围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对陆地原生的制备环境造成破坏,由此不同弄制备区域生活的生物生存地被侵占,加上气候的变化,迫使生物迁徙或微利适应而改变其生活习性,从而打破了当地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另外建设中产生的建设垃圾以及建设完成后正常运行后产生的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必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改变周围环境的理化特征,进一步恶化生存环境。
2.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建设用地的征用以及生产用作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主要的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征用区域的居民安置赔偿问题,区域内文物的搬迁及安置问题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问题等。
建成后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诸如水域淹没区域,运行噪音的影响,产生的垃圾的排放等都需要对相关居民进行协商解决。
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需要科学规划的项目,而这门学科的发展的时间较短,前人的经验很少,要想取得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则需要遵循以下的几条原则。
3.1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从生态学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一定的区域内,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越高,若是某一地区内只存在单一的环境和物种,对生物的容纳能力下降,会造成短时间内优势物种的疯狂生长,而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差,容易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控和退化。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吸取过去单一化造成的破坏的教训,依据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建造丰富多样的环境,对原有的生态造成最小的影响,使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尽快回复原状。
3.2保证生态的修复功能
生态水利工程原本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的能力。由于河流的复杂多变以及地形的变化为生物创造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多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应该让自身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充分掌握水域内外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了解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进行人为的修复。
3.3符合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设计和运行应该符合经济性的原则,且应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结合当下经济水平,技术手绘屏和配套设施评估其可行性。经过大量专业人士的反复评估,反复论证,以确保万无一失。
4、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已经被确定,设计和建设也给出了大量的建议,能否按计划实施,建设中的管理环节至关重要。而如今的生态水利建设中仍存在着管理问题,例如 :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为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行政干预,只求速度而不顾质量,大大影响建设的进程;工程建设招标审查不严格,导致没有资格的单位最后中标,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不能规范,为安全隐患埋下种子,也对工程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监管人员素质较低,监管不到位等现时常出现。
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想保质保量,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层层把关,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严格验收每一步程序,才能建设出合格的工程项目。
5、小结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大众提倡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必将从成为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涉及了生态、生物、地理等众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时刻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注意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以体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蒋俊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5(02):294.
[2]杨玉富.关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2):140.
[3]陈亮.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径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4):164-165.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引言
生态一词即从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方向出发,设计建设水利工程,或者是在原有的水利工程中加入相应的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以达到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终目的,使水利建设融入自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1、生态水利工程综述
从刚开始的普通筑坝拦截到现如今的生态水利,对于水利工程的定义一直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对于其实际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充丰富。水利工程建设也从单一的地方水利项目,进入了科学、系统、可持续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对水资源价值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尊重生态规律,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单是水利项目的开发,还关系到国民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对工程实行全方面的科学化设计和管理。其基本特征如下。
1.1水生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生物种类多样,在长期的选择和演化中,各类物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形成当地独特的生存体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之初就应该将各种影响考虑在内,且尽量利用当地现有的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的改变,或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辅助工程,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2生态水利项目的系统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涉及到一定区域的河流生态、气候变化,且跨度很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建立和管理应从整体上把握,以确保可以长期、可持续地进行。
1.3生態水利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面临很多的需要考虑的因素,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是简单的堵河筑坝,而是需要跨区域,市甚至是省,譬如大运河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不同地区的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多样,需要多种方案,施工困难,资金需求多,工程竣工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准确预估。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巨大的规模体系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高度重视,施工前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2.1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址常选在自然的河道上,河道的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演化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理的结构系统,水利工程的建立让周围的环境单一化,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2.1.1工程建立地区及周围的水深,局部含沙量发生改变,影响河流原本的流速。与此同时筑坝拦截会使水域面积增大,造成水温的细微上升,对河流内的生物造成影响。水流速度降低的同时,河流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能力下降,水体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自身净化减缓,造成水质的下降。
2.1.2水域面积的增大,增加了当地的水蒸气蒸发量,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加,大雾天气增加,对原有生物的生活习性造成影响。且湿润的空气可能会造成地质条件的改变,引发原来并不存在的一些地质灾害。
2.2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施工建设,因此会占用周围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对陆地原生的制备环境造成破坏,由此不同弄制备区域生活的生物生存地被侵占,加上气候的变化,迫使生物迁徙或微利适应而改变其生活习性,从而打破了当地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另外建设中产生的建设垃圾以及建设完成后正常运行后产生的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必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改变周围环境的理化特征,进一步恶化生存环境。
2.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建设用地的征用以及生产用作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是主要的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征用区域的居民安置赔偿问题,区域内文物的搬迁及安置问题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问题等。
建成后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诸如水域淹没区域,运行噪音的影响,产生的垃圾的排放等都需要对相关居民进行协商解决。
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需要科学规划的项目,而这门学科的发展的时间较短,前人的经验很少,要想取得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则需要遵循以下的几条原则。
3.1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从生态学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一定的区域内,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越高,若是某一地区内只存在单一的环境和物种,对生物的容纳能力下降,会造成短时间内优势物种的疯狂生长,而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差,容易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控和退化。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吸取过去单一化造成的破坏的教训,依据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建造丰富多样的环境,对原有的生态造成最小的影响,使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尽快回复原状。
3.2保证生态的修复功能
生态水利工程原本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的能力。由于河流的复杂多变以及地形的变化为生物创造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多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应该让自身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充分掌握水域内外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了解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的进行人为的修复。
3.3符合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设计和运行应该符合经济性的原则,且应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结合当下经济水平,技术手绘屏和配套设施评估其可行性。经过大量专业人士的反复评估,反复论证,以确保万无一失。
4、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已经被确定,设计和建设也给出了大量的建议,能否按计划实施,建设中的管理环节至关重要。而如今的生态水利建设中仍存在着管理问题,例如 :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为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行政干预,只求速度而不顾质量,大大影响建设的进程;工程建设招标审查不严格,导致没有资格的单位最后中标,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不能规范,为安全隐患埋下种子,也对工程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监管人员素质较低,监管不到位等现时常出现。
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想保质保量,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层层把关,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只有严格验收每一步程序,才能建设出合格的工程项目。
5、小结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大众提倡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必将从成为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涉及了生态、生物、地理等众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时刻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注意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以体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蒋俊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5(02):294.
[2]杨玉富.关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2):140.
[3]陈亮.实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路径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