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消息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于10月22日上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
投入情况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累计1.21万亿元,财政科技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科技活动
楼继伟说,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将科技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 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 600.1亿元,年均增长22.73%,7年累计2.4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4.37%。
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累计1.21万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11.99%,年均增长18.26%。全国财政和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幅均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在财政投入的带动下,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支出超过1万亿元,约为2006年的3.4倍,占GDP的比重约为1.98%。
楼继伟说,按照公共财政原则和符合WTO规则的要求,财政科技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公共科技活动,并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科技投入。具体包括:
一是保障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为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具有国家目标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中央财政单独设立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并建立了滚动预算和持续投入管理机制。
二是支持《科技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技术。2006—2012年共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1 014.7亿元,支持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科技研发活动。
三是支持加强基础研究。2006—2012年安排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经费800亿元,支持开展自由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完善与竞争性经费相协调的稳定支持机制。针对竞争性支持经费比重偏大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逐步提高了科研机构(基地)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开展自主选题研究,建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稳定支持渠道;增加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同时,按照“改革先行、突出特色、绩效导向”的原则,支持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实施创新工程。
五是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科技合作援外。
六是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培养和引进人才,探索试点高端人才的经费支持模式。
现存问题
在检查中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转拨等违规违纪行为
楼继伟说,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努力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开展综合绩效评价。二是开展科研院所(基地)绩效评价。三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楼继伟说,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成效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科技资金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很大。当前,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益仍需提高。
在谈到现存问题时,楼继伟说,一些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资源布局条块分割,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共享机制不健全。科技计划、专项数量较多,部分边界不够清晰,综合评估和终止机制也不健全。一些科技计划、专项建立了查重机制,但总体覆盖面不够。基础研究主要靠中央财政,地方和企业投入较少,基础研究占R&D支出比例仍然较低。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的协调机制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稳定支持不足、竞争过度的现象,不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制度不够健全,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项目绩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兼顾科研工作特点不够。楼继伟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科技经费监管制度体系,但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执行中依法依规管理意识不强,处罚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近年的审计或专项检查中仍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转拨等违规违纪行为。
楼继伟说,除了以上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自身存在的问题外,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深层次问题:科技宏观管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科研项目管理亟须改进;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据楼继伟介绍,对上述问题,《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了任务分工,各部门、各地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正在抓紧落实。
投入情况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累计1.21万亿元,财政科技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科技活动
楼继伟说,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将科技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 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 600.1亿元,年均增长22.73%,7年累计2.4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4.37%。
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累计1.21万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11.99%,年均增长18.26%。全国财政和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幅均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在财政投入的带动下,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支出超过1万亿元,约为2006年的3.4倍,占GDP的比重约为1.98%。
楼继伟说,按照公共财政原则和符合WTO规则的要求,财政科技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公共科技活动,并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科技投入。具体包括:
一是保障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实施。为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具有国家目标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中央财政单独设立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并建立了滚动预算和持续投入管理机制。
二是支持《科技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技术。2006—2012年共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1 014.7亿元,支持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科技研发活动。
三是支持加强基础研究。2006—2012年安排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经费800亿元,支持开展自由探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四是完善与竞争性经费相协调的稳定支持机制。针对竞争性支持经费比重偏大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逐步提高了科研机构(基地)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基地)开展自主选题研究,建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稳定支持渠道;增加修缮购置专项资金。同时,按照“改革先行、突出特色、绩效导向”的原则,支持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实施创新工程。
五是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科技合作援外。
六是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培养和引进人才,探索试点高端人才的经费支持模式。
现存问题
在检查中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转拨等违规违纪行为
楼继伟说,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努力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开展综合绩效评价。二是开展科研院所(基地)绩效评价。三是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楼继伟说,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不确定性,成效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科技资金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很大。当前,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益仍需提高。
在谈到现存问题时,楼继伟说,一些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资源布局条块分割,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共享机制不健全。科技计划、专项数量较多,部分边界不够清晰,综合评估和终止机制也不健全。一些科技计划、专项建立了查重机制,但总体覆盖面不够。基础研究主要靠中央财政,地方和企业投入较少,基础研究占R&D支出比例仍然较低。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的协调机制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稳定支持不足、竞争过度的现象,不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制度不够健全,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项目绩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兼顾科研工作特点不够。楼继伟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科技经费监管制度体系,但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执行中依法依规管理意识不强,处罚措施落实不到位,在近年的审计或专项检查中仍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转拨等违规违纪行为。
楼继伟说,除了以上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自身存在的问题外,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深层次问题:科技宏观管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科研项目管理亟须改进;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据楼继伟介绍,对上述问题,《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了任务分工,各部门、各地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正在抓紧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