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2年03月-2014年03月经CT、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CT平扫均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包括: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肠梗阻9例、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5例、肠套叠4例、粪石4例、肠扭转7例、肠内疝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具有速度快、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同时具有后处理技术,能更形象、直观的展示形成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的信息,宜作为急腹症患者辅助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多为机械性,常见的原因包括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粪石及肠内疝等。一般在发病3-6小时即可产生一定的影像表现[1,2]。以往均借助X线和B超进行诊断,但其阳性率偏低。文献报道有20%-50%的患者腹部平片不能提出肯定性诊断,一度成为肠梗阻的明确诊断的瓶颈,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对肠梗阻术前明确诊断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笔者有意对我科2012年03月-2014年03月经CT、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为不断提高对肠梗阻CT诊断的能力和认识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岁。临床共性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这些共性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老年患者因机体推行性改变,对伤害性刺激反应不很敏感,所以,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时候不平行、不对称。
1.2 CT设备及检查方法
采用GE64排 Lightspeet VCT机进行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均为7.5mm,螺距1-1.5,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5mmAs。根据诊断的需要可对梗阻段局部进行1.6mm薄层扫描,并适当选择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观察,以取最佳角度及方法,显示病灶的形态和确定其性质。
1.3 肠梗阻诊断评价方法
由本科2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1名技师组成研究小组,对3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盲式评价,对有疑问不确定的病例可在数据库调阅原始图像或进一步后处理。并把评价的结果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
1.4 肠梗阻共性影像诊断标准 ①小肠肠管扩张内经大于2.5cm,结肠内经大于6cm,梗阻近端肠腔内有明确的液气平面或大量的液体充盈。②见近端肠与塌陷肠管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间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
2 结果
35例患者经CT平扫均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包括: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肠梗阻9例(如病例1)、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5例(如病例2)、肠套叠4例(如病例3)、粪石4例、肠扭转7例、肠内疝4例。
(病例2)女性,46岁,行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见小肠肠管广泛性积液、扩张,见多个液气平面。
(病例1)男性,46岁,横结肠癌所致低位机械性肠梗阻,A箭头指的为多个液气平面; B、C箭头指的为癌组织所在的位置。
(病例3)女性,67岁,肠套叠所致的肠梗阻,左中下腹部类圆形长条形软组织块影,内见造影剂充盈,呈“环形”,“靶征”,内部尚可见套入的肠系膜及脂肪。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X线检查仅能确定梗阻是否存在和梗阻的大致部位。但很难确定梗阻的原因及肠壁及肠腔情况[2]。而且,对早期不典型的肠梗阻检查阳性率较低。李柏松,张利锋报道:腹部透视和摄片对成梗阻的检查检出率仅仅约50% [3,4]。CT检查则能有效的除外上述普放检查的弊端,不但能明确肠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类型、形态、邻近组织的情况,而且还能显示肠壁病理形态学上异常情况、肠系膜和腹腔间隙等病理改变。特别是CT图像能进行各种后处理,给肠梗阻的诊断又带来了一个值的飞跃。能使得梗阻段肠管的形态非常清晰的、直观的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更可以多轴位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诊疗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部分患者因临床保守诊疗不力或个体差异,病人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临床怀疑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术前准备。但在腹部CT检查检查时,我们找不到扩张肠襻与塌陷肠襻之间的“移行带”。临床更改诊疗方案,很快症状消失。CT能有效的鉴别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这是重要的临床价值之一。
在各种肠梗阻中,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最严重的病种,有文献报道[5],在肠梗阻中,绞窄性肠梗阻平均发生率为10%,死亡率为20%-30%,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5%-8%)[6]。因此,对肠梗阻的性质分类非常重要。典型的绞窄性肠梗阻X线平片除见到单纯性肠梗阻表现: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的基本征象外,还可以见到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襻产生的特殊排例状态,如C字形、8字形、花瓣形、一串香蕉形等;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征[7]。但这些征象的出现几率较低,所以,平片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存在明显无法避免的漏诊情况。CT能明显的避免这些情况发生,肠缺血的异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常大于5mm,肠管扩张,肠管壁内水肿使得肠壁密度减低,肠壁内、门静脉内及肠系膜内可见气体影,并见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腔积液。Mathis等认为,肠系静脉内气体是诊断肠梗死最特异和可靠的征象。CT观察肠壁及肠系膜静脉气体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X线平片无法相比的[8,9]。这又是一个重要的临床价值之一。在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本组35例患者,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
在本组35例急性肠梗阻经多层螺旋CT平扫和部分图像后处理均能明确的诊断,与临床结果符合率为100%。我们顺便对这些患者的X线影像回顾,其中能下肯定性诊断的为14例,占40.00%;怀疑性诊断的为11例,31.42%;影像未见明确异常的为10例,占28.57%。说明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早期肠梗阻X影像诊断,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我们认为CT检查逐渐普及,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诊断不要局限于普放和(或)超声,因这些基础性检查往往都存在盲点。多层螺旋CT检查能直观、准确、全面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性质、血运情况,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宜作为临床怀疑肠梗阻患者辅助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龙从杰。全身CT与MRI征象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24。
[2]谢晓红,彭涛,陈云涛,等。多层螺旋CT对老年肠梗阻诊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22(6):577。
[3]李柏松,张利锋。多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價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82-83。
[4]吕本山。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1,7(7):266.
[5]张雪红,张国华,郑素君,等。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杂志,2009,19(2):34-36。
[6]徐长青,周沛林。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34-36。
[7]印群。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健康必读,2011,10:3。
[8]李梅。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6(14):114+118。
[9]李胜华,孙庚喜。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21(1):65-67+9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2年03月-2014年03月经CT、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CT平扫均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包括: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肠梗阻9例、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5例、肠套叠4例、粪石4例、肠扭转7例、肠内疝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具有速度快、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同时具有后处理技术,能更形象、直观的展示形成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的信息,宜作为急腹症患者辅助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多为机械性,常见的原因包括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粪石及肠内疝等。一般在发病3-6小时即可产生一定的影像表现[1,2]。以往均借助X线和B超进行诊断,但其阳性率偏低。文献报道有20%-50%的患者腹部平片不能提出肯定性诊断,一度成为肠梗阻的明确诊断的瓶颈,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对肠梗阻术前明确诊断奠定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笔者有意对我科2012年03月-2014年03月经CT、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及诊断价值。为不断提高对肠梗阻CT诊断的能力和认识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岁。临床共性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这些共性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老年患者因机体推行性改变,对伤害性刺激反应不很敏感,所以,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时候不平行、不对称。
1.2 CT设备及检查方法
采用GE64排 Lightspeet VCT机进行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参数:层厚、层间距均为7.5mm,螺距1-1.5,管电压120kv,管电流165mmAs。根据诊断的需要可对梗阻段局部进行1.6mm薄层扫描,并适当选择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观察,以取最佳角度及方法,显示病灶的形态和确定其性质。
1.3 肠梗阻诊断评价方法
由本科2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和1名技师组成研究小组,对3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盲式评价,对有疑问不确定的病例可在数据库调阅原始图像或进一步后处理。并把评价的结果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比较。
1.4 肠梗阻共性影像诊断标准 ①小肠肠管扩张内经大于2.5cm,结肠内经大于6cm,梗阻近端肠腔内有明确的液气平面或大量的液体充盈。②见近端肠与塌陷肠管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间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
2 结果
35例患者经CT平扫均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包括: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肠梗阻9例(如病例1)、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5例(如病例2)、肠套叠4例(如病例3)、粪石4例、肠扭转7例、肠内疝4例。
(病例2)女性,46岁,行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早期炎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见小肠肠管广泛性积液、扩张,见多个液气平面。
(病例1)男性,46岁,横结肠癌所致低位机械性肠梗阻,A箭头指的为多个液气平面; B、C箭头指的为癌组织所在的位置。
(病例3)女性,67岁,肠套叠所致的肠梗阻,左中下腹部类圆形长条形软组织块影,内见造影剂充盈,呈“环形”,“靶征”,内部尚可见套入的肠系膜及脂肪。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X线检查仅能确定梗阻是否存在和梗阻的大致部位。但很难确定梗阻的原因及肠壁及肠腔情况[2]。而且,对早期不典型的肠梗阻检查阳性率较低。李柏松,张利锋报道:腹部透视和摄片对成梗阻的检查检出率仅仅约50% [3,4]。CT检查则能有效的除外上述普放检查的弊端,不但能明确肠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类型、形态、邻近组织的情况,而且还能显示肠壁病理形态学上异常情况、肠系膜和腹腔间隙等病理改变。特别是CT图像能进行各种后处理,给肠梗阻的诊断又带来了一个值的飞跃。能使得梗阻段肠管的形态非常清晰的、直观的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更可以多轴位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诊疗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部分患者因临床保守诊疗不力或个体差异,病人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临床怀疑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术前准备。但在腹部CT检查检查时,我们找不到扩张肠襻与塌陷肠襻之间的“移行带”。临床更改诊疗方案,很快症状消失。CT能有效的鉴别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这是重要的临床价值之一。
在各种肠梗阻中,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最严重的病种,有文献报道[5],在肠梗阻中,绞窄性肠梗阻平均发生率为10%,死亡率为20%-30%,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5%-8%)[6]。因此,对肠梗阻的性质分类非常重要。典型的绞窄性肠梗阻X线平片除见到单纯性肠梗阻表现: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的基本征象外,还可以见到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襻产生的特殊排例状态,如C字形、8字形、花瓣形、一串香蕉形等;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征[7]。但这些征象的出现几率较低,所以,平片诊断绞窄性肠梗阻存在明显无法避免的漏诊情况。CT能明显的避免这些情况发生,肠缺血的异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常大于5mm,肠管扩张,肠管壁内水肿使得肠壁密度减低,肠壁内、门静脉内及肠系膜内可见气体影,并见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腔积液。Mathis等认为,肠系静脉内气体是诊断肠梗死最特异和可靠的征象。CT观察肠壁及肠系膜静脉气体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X线平片无法相比的[8,9]。这又是一个重要的临床价值之一。在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本组35例患者,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4.29%。
在本组35例急性肠梗阻经多层螺旋CT平扫和部分图像后处理均能明确的诊断,与临床结果符合率为100%。我们顺便对这些患者的X线影像回顾,其中能下肯定性诊断的为14例,占40.00%;怀疑性诊断的为11例,31.42%;影像未见明确异常的为10例,占28.57%。说明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早期肠梗阻X影像诊断,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我们认为CT检查逐渐普及,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诊断不要局限于普放和(或)超声,因这些基础性检查往往都存在盲点。多层螺旋CT检查能直观、准确、全面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性质、血运情况,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宜作为临床怀疑肠梗阻患者辅助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龙从杰。全身CT与MRI征象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24。
[2]谢晓红,彭涛,陈云涛,等。多层螺旋CT对老年肠梗阻诊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22(6):577。
[3]李柏松,张利锋。多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價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82-83。
[4]吕本山。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1,7(7):266.
[5]张雪红,张国华,郑素君,等。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杂志,2009,19(2):34-36。
[6]徐长青,周沛林。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34-36。
[7]印群。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健康必读,2011,10:3。
[8]李梅。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6(14):114+118。
[9]李胜华,孙庚喜。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21(1):65-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