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临川四梦”诞生在“有法之天下”的明朝,四部作品或是巧合,或是匠心独运,都与科举取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从“临川四梦”中探究明代的科举文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文本为研究对象,坚持“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与历史资料的客观性相结合,对其中所包含的明代科举文化,即科举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的方式以及科举文化的实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展现明代科举文化原貌。
【关键词】 临川四梦;科举文化;内容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31-02
一、科举考试的内容
(一)“四书五经”为基本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题目源于《易》《书》《诗》《春秋》《礼记》以及“四书”等经典,考试内容的标准答案以三部大全为准绳。如再看第三卷,到是主战。[看介] “臣闻南朝之战北,如老阳之战阴。”此语忒奇。但是《周易》有“阴阳交战” 之说——以前主和,被秦太师误了。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其余诸卷,以次而定。(《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①
一场战争,是否参战,需要参考《周易》的内容。由此可见,科举考试的题目留给考生发挥的思考空间极为有限。
(二)注重进士科时务政策的考核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场:帖经,口试,时务策。进士科自诞生之日起又经历唐宋两朝的发展,成了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且试题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如且看第二卷,这意思主守。[看介]“臣闻天子之守国,如女子之守身。”也比的小了。再看第三卷,到是主战。(《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科举考试与现实的战乱、政治情况紧密相连,考查考生的策问能力,同时也注重考生的文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对考生人品、知识、策问能力等综合考查,从而确定科考入选者。《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策问才能,被主考官一眼看中,荣登状元宝座。
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采第一。便是本监,也见他字字端楷哩。[净]可知道了。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二、科举考试的方式
(一)课程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
从“临川四梦”中我们探得明代的科举文化有了重要的变化,在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时,需位高权重者的推荐。如:
[老]老先不知。也非万岁爷一人主裁。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才第一。便是本监。也看见他字字端楷哩。[净]可知道了。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邯郸记》中的裴光庭、萧嵩虽然是名门之后,才学不浅,但缺乏高官的引荐,最终还是败给卢生。这就反映出明代科场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的科考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规定。又如:
[合前生]这等小生到不曾拜得令兄。[旦]你道家兄是谁。家兄者钱也。奴家所有金钱。尽你前途贿赂。[生笑介]原来如此。感谢娘子厚意。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金资。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珠玉矣。(《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紫钗记》中汤显祖的讽刺与批判已非常深刻,科举考试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豪门关系在汤显祖的笔下展现得非常清晰。《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赶考误期,只是因为熟人的缘故得以将自己的文章呈给主考官,这就体现出明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不健全。
(二)学校促考与私人报考相结合
明代的科举取士同明代学校教育是同步的,但明代的科举考试慢慢地与学校教育相脱离。学校教育对科举文化的影响慢慢减弱,在“临川四梦”的四部作品中,甚至没有一部作品提及学校教育,而汤显祖本人也与学校教育少有联系。
[生]不欺娘子说。小生书史虽然得读。儒冠误了多年。今日天缘。现成受用。功名二字。再也休提。(《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在“临川四梦”的四部作品中,能够看到参加科举考试的男主人公都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大,大多是自己饱读诗书数十载,然后报名参加科考。他们或多或少受到上层阶级的提携,但对于他们所接受的学习教育,汤显祖描写的很少,不能说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系完全消失,但至少能够说明学校教育对读书阶层的吸引力慢慢下降,学校教育不能再像先前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临川四梦”中明代科举文化的优长
(一)读书人入仕为官的重要渠道
处在社会底层的讀书人渴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则是他们入仕为官,跨越阶级的重要渠道。如:
[净背介]卷首定萧裴。怎到的寒卢那狗才。[回介]是他命运该。遇重瞳。着眼抬。[老]老先不知。也非万岁爷一人主裁。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才第一。便是本监。也看见他字字端楷哩。(《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卑微的卢生,没有显赫的背景和雄厚的财产,科举及第则改变了他的命运。正是科举取士的“公开选拔,择优录取”,打破了阶层限制,让普通民众能够有机会入仕为官。
(二)才子佳人联姻的“催化剂”
参加科举,金榜题名,这就为才子佳人的联姻注入了催化剂。“临川四梦”中男主人公总是处在社会的下层,对心仪女子的倾心让他们无法自拔,但现实的残酷处境又让他们身不由己,参加科考成为他们最为便捷、最为有效的抉择。如:
[旦]卢郞。自招你在此。成了夫妇。和你朝欢暮乐。百纵千随。眞人间得意之事也。但我家七辈无白衣女壻。你功名之兴却是何如。(《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当杜丽娘得知其他士子都已前往参加科考,便立刻要求柳梦梅取个状元及第回来,“七辈无白衣女婿”,这样的封建观念在女子心中也是根深蒂固。才子佳人在科举考试高中后能够顺理成章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定律,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同样有着很好地展现。如: [生]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旦]夫,我记的春容诗句来。(《牡丹亭》第三十九《如杭》)
汤显祖倡导“有情之天下”,但这与明朝的“有法之天下”相抵。他将内心所向和所有理想寄托在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科举考试成了美满婚姻必不可缺的因素。
(三)士人显示才学的重要方面
科举考试为读书人提供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也为他们展示才气提供了平台。“临川四梦”中柳梦梅的才学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很好的展现,他运用自己的才学为国家的战事提出策略。如:
[生]当今呵,宝驾迟留,则道西湖昼锦游。为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一段边愁。则愿的“吴山立马”那人休。俺燕云唾手何时就?若止是和呵,小朝廷羞杀江南。便战守呵,请銮舆略近神州。(《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正是在科举考试中,才看到读书阶层的才学与胆识,在流传下来的史料中,也能够目睹当年参加科考人员的满腹才情与诗性,科举考试成为科考者展示自己才学的重要方面,成为自己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
四、临川四梦中明代科举文化之弊端
(一)缺乏科学的参考标准
在科举考试中,判阅试卷没有科学的参考标准,以主考官的主观意念评判为主。考试缺乏公信力,也难以评判出社会真正的需要的人才。如:
但是《周易》有“阴阳交战”之说。——以前主和,被秦太师误了。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其余诸卷,以次而定。(《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二)造成人格的功利性
科舉考试是跨越阶级从而显达的最佳途径,入仕为官则有机会向权贵靠拢,这就造成科考者人格的功利性。如:
[生]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邯郸记》第四出《入梦》)
吕洞宾与卢生这段对话堪称经典,深刻展现了他们读书入仕为官的目的是光耀门楣,富贵显达。
(三)禁锢文人的思想
科举考试是统治者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禁锢文人思想的手段之一。如:
王孙公子不豪奢,雪案萤窗守岁华。但是学成文武艺,都堪货与帝王家。(《邯郸记》第五出《招贤》)
“货与帝王家”这是科举制度的使命,也是科举文化的生命的特征。科举考试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件武器与法宝,利用这样的工具牢牢控制了科考者的思想与生命。
五、结语
明代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注重进士科时务政策的考核,科考形式以课程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学校促考与私人报考相结合。“临川四梦”中汤显祖对科举并非一味排斥,他肯定了科举文化的优长,也深刻揭露了它的弊端。通过“临川四梦”中汤显祖的描写,看到了人生、社会的真实一面,同时应始终秉持客观的态度,探求其中所蕴含的科举文化,并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释:
①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15页。以下引用“临川四梦”原文均出自此书。
参考文献:
[1]汤显祖著,朱萍整理.临川四梦[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4]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
[5]邹自振.汤显祖与临川四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海霞,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文献与医药文化交流研究、民族文献与非物质文化研究。
王勤龙,男,江苏无锡人,江苏常熟国际学校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文教学与中医文化传播。
【关键词】 临川四梦;科举文化;内容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31-02
一、科举考试的内容
(一)“四书五经”为基本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题目源于《易》《书》《诗》《春秋》《礼记》以及“四书”等经典,考试内容的标准答案以三部大全为准绳。如再看第三卷,到是主战。[看介] “臣闻南朝之战北,如老阳之战阴。”此语忒奇。但是《周易》有“阴阳交战” 之说——以前主和,被秦太师误了。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其余诸卷,以次而定。(《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①
一场战争,是否参战,需要参考《周易》的内容。由此可见,科举考试的题目留给考生发挥的思考空间极为有限。
(二)注重进士科时务政策的考核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场:帖经,口试,时务策。进士科自诞生之日起又经历唐宋两朝的发展,成了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且试题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如且看第二卷,这意思主守。[看介]“臣闻天子之守国,如女子之守身。”也比的小了。再看第三卷,到是主战。(《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科举考试与现实的战乱、政治情况紧密相连,考查考生的策问能力,同时也注重考生的文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对考生人品、知识、策问能力等综合考查,从而确定科考入选者。《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策问才能,被主考官一眼看中,荣登状元宝座。
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采第一。便是本监,也见他字字端楷哩。[净]可知道了。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二、科举考试的方式
(一)课程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
从“临川四梦”中我们探得明代的科举文化有了重要的变化,在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时,需位高权重者的推荐。如:
[老]老先不知。也非万岁爷一人主裁。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才第一。便是本监。也看见他字字端楷哩。[净]可知道了。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邯郸记》中的裴光庭、萧嵩虽然是名门之后,才学不浅,但缺乏高官的引荐,最终还是败给卢生。这就反映出明代科场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的科考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规定。又如:
[合前生]这等小生到不曾拜得令兄。[旦]你道家兄是谁。家兄者钱也。奴家所有金钱。尽你前途贿赂。[生笑介]原来如此。感谢娘子厚意。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金资。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珠玉矣。(《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紫钗记》中汤显祖的讽刺与批判已非常深刻,科举考试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豪门关系在汤显祖的笔下展现得非常清晰。《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赶考误期,只是因为熟人的缘故得以将自己的文章呈给主考官,这就体现出明代科举考试制度的不健全。
(二)学校促考与私人报考相结合
明代的科举取士同明代学校教育是同步的,但明代的科举考试慢慢地与学校教育相脱离。学校教育对科举文化的影响慢慢减弱,在“临川四梦”的四部作品中,甚至没有一部作品提及学校教育,而汤显祖本人也与学校教育少有联系。
[生]不欺娘子说。小生书史虽然得读。儒冠误了多年。今日天缘。现成受用。功名二字。再也休提。(《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在“临川四梦”的四部作品中,能够看到参加科举考试的男主人公都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大,大多是自己饱读诗书数十载,然后报名参加科考。他们或多或少受到上层阶级的提携,但对于他们所接受的学习教育,汤显祖描写的很少,不能说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系完全消失,但至少能够说明学校教育对读书阶层的吸引力慢慢下降,学校教育不能再像先前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临川四梦”中明代科举文化的优长
(一)读书人入仕为官的重要渠道
处在社会底层的讀书人渴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则是他们入仕为官,跨越阶级的重要渠道。如:
[净背介]卷首定萧裴。怎到的寒卢那狗才。[回介]是他命运该。遇重瞳。着眼抬。[老]老先不知。也非万岁爷一人主裁。他与满朝勋贵相知。都保他文才第一。便是本监。也看见他字字端楷哩。(《邯郸记》第七出《夺元》)
卑微的卢生,没有显赫的背景和雄厚的财产,科举及第则改变了他的命运。正是科举取士的“公开选拔,择优录取”,打破了阶层限制,让普通民众能够有机会入仕为官。
(二)才子佳人联姻的“催化剂”
参加科举,金榜题名,这就为才子佳人的联姻注入了催化剂。“临川四梦”中男主人公总是处在社会的下层,对心仪女子的倾心让他们无法自拔,但现实的残酷处境又让他们身不由己,参加科考成为他们最为便捷、最为有效的抉择。如:
[旦]卢郞。自招你在此。成了夫妇。和你朝欢暮乐。百纵千随。眞人间得意之事也。但我家七辈无白衣女壻。你功名之兴却是何如。(《邯郸记》第六出《赠试》)
当杜丽娘得知其他士子都已前往参加科考,便立刻要求柳梦梅取个状元及第回来,“七辈无白衣女婿”,这样的封建观念在女子心中也是根深蒂固。才子佳人在科举考试高中后能够顺理成章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定律,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同样有着很好地展现。如: [生]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旦]夫,我记的春容诗句来。(《牡丹亭》第三十九《如杭》)
汤显祖倡导“有情之天下”,但这与明朝的“有法之天下”相抵。他将内心所向和所有理想寄托在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科举考试成了美满婚姻必不可缺的因素。
(三)士人显示才学的重要方面
科举考试为读书人提供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也为他们展示才气提供了平台。“临川四梦”中柳梦梅的才学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很好的展现,他运用自己的才学为国家的战事提出策略。如:
[生]当今呵,宝驾迟留,则道西湖昼锦游。为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一段边愁。则愿的“吴山立马”那人休。俺燕云唾手何时就?若止是和呵,小朝廷羞杀江南。便战守呵,请銮舆略近神州。(《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正是在科举考试中,才看到读书阶层的才学与胆识,在流传下来的史料中,也能够目睹当年参加科考人员的满腹才情与诗性,科举考试成为科考者展示自己才学的重要方面,成为自己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
四、临川四梦中明代科举文化之弊端
(一)缺乏科学的参考标准
在科举考试中,判阅试卷没有科学的参考标准,以主考官的主观意念评判为主。考试缺乏公信力,也难以评判出社会真正的需要的人才。如:
但是《周易》有“阴阳交战”之说。——以前主和,被秦太师误了。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其余诸卷,以次而定。(《牡丹亭》第四十一出《耽试》)
(二)造成人格的功利性
科舉考试是跨越阶级从而显达的最佳途径,入仕为官则有机会向权贵靠拢,这就造成科考者人格的功利性。如:
[生]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邯郸记》第四出《入梦》)
吕洞宾与卢生这段对话堪称经典,深刻展现了他们读书入仕为官的目的是光耀门楣,富贵显达。
(三)禁锢文人的思想
科举考试是统治者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禁锢文人思想的手段之一。如:
王孙公子不豪奢,雪案萤窗守岁华。但是学成文武艺,都堪货与帝王家。(《邯郸记》第五出《招贤》)
“货与帝王家”这是科举制度的使命,也是科举文化的生命的特征。科举考试成为统治阶层的一件武器与法宝,利用这样的工具牢牢控制了科考者的思想与生命。
五、结语
明代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注重进士科时务政策的考核,科考形式以课程考试与官员推荐相结合、学校促考与私人报考相结合。“临川四梦”中汤显祖对科举并非一味排斥,他肯定了科举文化的优长,也深刻揭露了它的弊端。通过“临川四梦”中汤显祖的描写,看到了人生、社会的真实一面,同时应始终秉持客观的态度,探求其中所蕴含的科举文化,并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注释:
①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15页。以下引用“临川四梦”原文均出自此书。
参考文献:
[1]汤显祖著,朱萍整理.临川四梦[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4]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
[5]邹自振.汤显祖与临川四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海霞,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文献与医药文化交流研究、民族文献与非物质文化研究。
王勤龙,男,江苏无锡人,江苏常熟国际学校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文教学与中医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