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科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如何巧用生物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本文就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分别从我的学习我做主;学以致用,生物学让生活更美好;质疑,自主发展的奠基石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物科学;课堂教学;自主发展;学以致用;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45-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生物作为各种技术设计和发明创造的原型,给人类许多启迪。我们耳熟能详的"鸟巢"-国家体育馆,其设计方案便是模仿了自然界中的鸟巢,空间结构科学简洁,设计新颖独特,造型生动别致,为国内外特色建筑。此外,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莉羊"的诞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试管婴儿的成功,太空育种技术的成效,生态农业的推广,杂交水稻的培育……可见,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正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呈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难题,诸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等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学科正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 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而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课程,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可见,无论是祖国还是时代都需要我们重视生物教学。
虽说知识没有主副之分,但是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将生物学视为"副课",学校家长学生都不够重视。可是连续三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生物学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科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重要性。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45分钟,科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共同探究的课题。北大教授钱理群说:"课堂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如何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好玩有趣?
1 我的学习我做主
课堂教学的成功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个知识点,不在于教师安排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而在于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多高。因此, 我奉行的教学理念是"我的学习我做主"。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初一第一课--《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非常重要。
三言两语自我介绍完毕,我立即亮出观点:"'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意的请举手。"
孩子们别提多么踊跃了,小手高高举起,生怕我看不见。有的同学几乎呈半直立状态,有的同学焦急的叫着"我来,我来"……他们从看得见的花草树木到看不见的细菌病毒,从吃的主食副食,穿的棉麻毛丝,到用的木头家具,书报纸本……信手拈来无一不与生物紧密相关。
对于未举手的学生,我也要他们来举例,说说为什么不认同"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观点。记得在2010级某班课堂上,有学生举例教室的电风扇扇叶是塑料,主机是钢铁,转动靠电,立马有人举手说电是用煤发的,而煤是亿万年前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那同学说电可以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这些就不是生物,马上有同学说研发这些项目的是人,实施这些项目的也是人,他又说现在都是自动化管理了,马上又有人说再怎么自动化就算整个风力发电基地都是电脑控制,那控制电脑的,研究电脑的还是人!人就是最关键的生物。教室里洋溢着智慧的光芒与思辨的热潮。连那几个我刚进教室时偷偷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语文作业的学生也悄悄地藏起了作业本而高高举手,投入生物学学习中。
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这些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生活生产中给我们许多启迪。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建筑、运输等行业中,许多技术、产品模仿了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教材中的素材非常典型,思维敏捷的学生们三下五除二就找出了蝉的保护色与军人的迷彩服,蜻蜓与直升机,信天翁展翅姿态与车站外观造型,海豚与潜水艇之间的关联。
课堂上,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我为知识面丰富的同学搭建了自由发挥的舞台,这下,更精彩了。有的学生侃侃而谈微型照相机就是根据苍蝇的复眼研制的;有的学生兴致勃勃讲述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特点研制的;有的学生说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中医能克服,还引用了新民晚报上的资料;有的学生说太空育种的南瓜,直径有将近1米,高0.60米,重量达180公斤,而且还皮薄、肉厚、汁多……不断有同学分享他们的见闻,不断有同学对于这些内容提出怀疑,而我不做裁判,只建议他们课后查找资料,或者上网搜索。课后,看着学生们从图书馆借来的《动物百谜》《植物百谜》《大自然的启迪:仿生学览胜》《仿生梦幻》《植物探索》《动物探索》等等书籍,看着他们请家长帮忙打印的太空育种技术资料还有那神乎其神的超级大南瓜,重量级大茄子西葫芦等等图片,我欣慰地笑了。
积极参与激发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对生物学的兴趣又促进了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劲头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越来越足。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就说过:"今之教子,必使其鼓舞,心中喜悦,见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如果一个孩子在生物学课堂上心里想的却是"我要赶紧做完数学""我要赶紧订正英语""语文作业交不了要挨批评"这些东西,如果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生物学,学生却在偷偷做其他功课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先冷静地反思一下,是否现在学习的内容她已经懂了,是否课堂气氛让他感觉没劲道? "我的学习我做主",不是放任学生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更不是说学生有权利选择不听课,或者上这门课却做那门作业,只是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科学合理使用时间,主动有效安排学习内容,属于自己一段时间,是用来做哪门学科的作业,还是阅读哪本书;是选择复习,还是选择预习,就要孩子们自己来决定!
2 学以致用,生物学让生活更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它的魅力就在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知识从生活中来,最终又用于生活中去。
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节内容时,我先演示2008年夏天在宁夏沙湖沙漠里拍摄到的一种美丽植物的全株,花朵,茎叶,根系特写照片,同时表达自己当时没有带一些回来种植的遗憾。
立即有学生表示这种植物就是带回来,也很难存活。
为什么?
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分别从光照,温度,水分,气候,土壤等等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又从它周边的一些生物对该植物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等角度展开讨论。很快便掌握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随着学习推进,我坚持就是要养这种植物,那该怎么养护才能保证它存活?
教室里瞬间热闹了,急得我连说"请举手请举手",哗啦啦举起一片小手,有的个学生手举得笔直,有的学生身体一探一探的,跃跃欲试。一个同学刚说完花盆里的土要多掺些沙,立即有人插嘴直接用沙,回答问题的同学刚说不能多浇水,马上有人接嘴还要多晒太阳。有的又插嘴要施肥,立即有人反驳不能施肥,因为沙漠很贫瘠,几乎没有肥力,施肥反而容易烧死这棵花……
课堂秩序有些乱了,但是,这不就是生物科学应有的真实课堂吗?如果没有了孩子们的语言,动作,思考,情感,态度和欢悦,还能算生物科学的教与学吗?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全面的,就课堂教学来说,首先就是他们要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果举手者寥寥无几,要老师点到名字才来被动回答,那样的"井然有序",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家庭是否种植花草,都种些什么植物,结果如何?现在计划怎样去管理这些花草?孩子们更热闹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下课铃声响了, 有学生惊奇:"咦,怎么就下课了?"还有学生脱口而出:"老师,这个铃肯定打早了",逗得我开怀大笑!看来,兴趣之火一旦点燃,给人带来的便是一连串的变化,而点燃兴趣的那火种,便是能让学生尽情参与存满活力的课堂。如果生物科学课堂让学生感觉很无聊,让学生想着说话,做小动作,或是想着做其他"主课"作业,那这样的地方就不能算是生物科学的课堂。
生物学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的互动也不能忽视。当我与孩子们在校园里偶然相遇时,一声师生问好后,便是享受他们唧唧呱呱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有的会告诉我,他们家一盆差点死掉的虎皮剑兰被她救活了;有的会告诉我,他爸爸以前怕她养花草影响学习,不许她买盆栽,她妈妈老是唠叨她。现在看她学习不但没下降还进步了,做作业比以前积极了,看书也比以前自觉了,老爸主动买了含羞草;还有的学生告诉我,以前家里养什么死什么,爸爸老是出去搓麻将,为此妈妈爸爸老吵架,现在他们很多东西都能养好了,星期天又买了几盆巴西凤仙,仙客来,水仙球全家一起养,老爸在花盆里种的无花果竟然结了7个果子,别提多开心了。
他们欢笑,我也欢笑,实话说,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的。蓝天深邃,白云悠悠,极目苍穹,我由衷地感叹:生物学,让生活更美好。
3 质疑,自主发展的奠基石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的魅力,不在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想要知道什么,在于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无穷无尽的探索。那么激发人类如此强烈的探求欲的源头是什么呢?是质疑,是奇思是异想是激情。
布鲁诺质疑地心说,才促进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成就;牛顿疑问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激情澎湃写下"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断探究实现了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完美深潜…….不要说什么是异想天开,不要说什么是不切实际,都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只是神话故事,算算我们的航天飞行不就恰恰如此吗?谁道嫦娥奔月是千百年美丽的传说,看看我们的女航天员刘洋,不就是新时代的"嫦娥"吗?
初一时期正是学生告别幼稚萌生独立思想的关键时期,小小脑袋里充满了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能不能",太多的"是不是",太多的"行不行"……生物科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恰好为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学生们无论有什么疑问,什么想法,我都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张雨晴问:"植物在月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我当即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随后让学生们自行分小组讨论,有说能的,因为教科书上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那么月光也是光。有说不能行的,因为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不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有说植物只有白天光合作用,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月光只有在晚上才有,因此植物在月光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同学说,白天太阳出来很温暖,晚上却比白天冷,因此光合作用除了跟光有关,还跟温度有关,月光没有热量,因此植物在月光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同学说他要用家里的盆栽做实验,白天放在屋里黑暗处,晚上放到月光下,看看到底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有同学发现了新大陆,认为书上对光合作用的定义不准确,因为有些室内种植是人工光照,而书上只说"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我引导孩子们一起分析教材里的定义到底严谨不严谨,善于思考的学生终于发现,课本里的定义,有个大前提:"在自然条件下"。孩子们别提多开心了,而我也是心花怒放。教育教学的乐趣和意蕴,就潜藏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体验之中,潜藏在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的情景之中。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或许孩子们的问题,出乎老师的意料;或许孩子们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过;或许,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根本无从回答;或者,那孩子提出的问题,正是当今科学界的难题……可是,这有什么影响呢?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实现教学相长;老师可以如实相告,不知为不知回归真实;老师可以为他的疑问精神喝彩赞赏,让那心灵深处科学探究的小苗茁壮成长,将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有作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宛如一块块小小的奠基石,日积月累,将学子的人生推向新的高度。
陶行知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在生物科学课堂上,只要我们的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就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探索的地方,我们的生物科学的教与学就存满魅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1,3页
[2]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第3期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关键词:生物科学;课堂教学;自主发展;学以致用;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45-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生物作为各种技术设计和发明创造的原型,给人类许多启迪。我们耳熟能详的"鸟巢"-国家体育馆,其设计方案便是模仿了自然界中的鸟巢,空间结构科学简洁,设计新颖独特,造型生动别致,为国内外特色建筑。此外,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影响人类的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莉羊"的诞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试管婴儿的成功,太空育种技术的成效,生态农业的推广,杂交水稻的培育……可见,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正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呈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难题,诸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等等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学科正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 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而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课程,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可见,无论是祖国还是时代都需要我们重视生物教学。
虽说知识没有主副之分,但是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将生物学视为"副课",学校家长学生都不够重视。可是连续三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生物学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科学素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重要性。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45分钟,科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共同探究的课题。北大教授钱理群说:"课堂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如何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好玩有趣?
1 我的学习我做主
课堂教学的成功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个知识点,不在于教师安排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而在于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多高。因此, 我奉行的教学理念是"我的学习我做主"。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初一第一课--《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非常重要。
三言两语自我介绍完毕,我立即亮出观点:"'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意的请举手。"
孩子们别提多么踊跃了,小手高高举起,生怕我看不见。有的同学几乎呈半直立状态,有的同学焦急的叫着"我来,我来"……他们从看得见的花草树木到看不见的细菌病毒,从吃的主食副食,穿的棉麻毛丝,到用的木头家具,书报纸本……信手拈来无一不与生物紧密相关。
对于未举手的学生,我也要他们来举例,说说为什么不认同"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观点。记得在2010级某班课堂上,有学生举例教室的电风扇扇叶是塑料,主机是钢铁,转动靠电,立马有人举手说电是用煤发的,而煤是亿万年前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那同学说电可以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这些就不是生物,马上有同学说研发这些项目的是人,实施这些项目的也是人,他又说现在都是自动化管理了,马上又有人说再怎么自动化就算整个风力发电基地都是电脑控制,那控制电脑的,研究电脑的还是人!人就是最关键的生物。教室里洋溢着智慧的光芒与思辨的热潮。连那几个我刚进教室时偷偷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语文作业的学生也悄悄地藏起了作业本而高高举手,投入生物学学习中。
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这些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生活生产中给我们许多启迪。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建筑、运输等行业中,许多技术、产品模仿了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教材中的素材非常典型,思维敏捷的学生们三下五除二就找出了蝉的保护色与军人的迷彩服,蜻蜓与直升机,信天翁展翅姿态与车站外观造型,海豚与潜水艇之间的关联。
课堂上,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我为知识面丰富的同学搭建了自由发挥的舞台,这下,更精彩了。有的学生侃侃而谈微型照相机就是根据苍蝇的复眼研制的;有的学生兴致勃勃讲述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特点研制的;有的学生说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中医能克服,还引用了新民晚报上的资料;有的学生说太空育种的南瓜,直径有将近1米,高0.60米,重量达180公斤,而且还皮薄、肉厚、汁多……不断有同学分享他们的见闻,不断有同学对于这些内容提出怀疑,而我不做裁判,只建议他们课后查找资料,或者上网搜索。课后,看着学生们从图书馆借来的《动物百谜》《植物百谜》《大自然的启迪:仿生学览胜》《仿生梦幻》《植物探索》《动物探索》等等书籍,看着他们请家长帮忙打印的太空育种技术资料还有那神乎其神的超级大南瓜,重量级大茄子西葫芦等等图片,我欣慰地笑了。
积极参与激发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对生物学的兴趣又促进了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劲头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越来越足。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就说过:"今之教子,必使其鼓舞,心中喜悦,见其进自不能已"。可见,如果一个孩子在生物学课堂上心里想的却是"我要赶紧做完数学""我要赶紧订正英语""语文作业交不了要挨批评"这些东西,如果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生物学,学生却在偷偷做其他功课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先冷静地反思一下,是否现在学习的内容她已经懂了,是否课堂气氛让他感觉没劲道? "我的学习我做主",不是放任学生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更不是说学生有权利选择不听课,或者上这门课却做那门作业,只是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科学合理使用时间,主动有效安排学习内容,属于自己一段时间,是用来做哪门学科的作业,还是阅读哪本书;是选择复习,还是选择预习,就要孩子们自己来决定!
2 学以致用,生物学让生活更美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它的魅力就在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知识从生活中来,最终又用于生活中去。
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节内容时,我先演示2008年夏天在宁夏沙湖沙漠里拍摄到的一种美丽植物的全株,花朵,茎叶,根系特写照片,同时表达自己当时没有带一些回来种植的遗憾。
立即有学生表示这种植物就是带回来,也很难存活。
为什么?
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分别从光照,温度,水分,气候,土壤等等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又从它周边的一些生物对该植物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等角度展开讨论。很快便掌握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随着学习推进,我坚持就是要养这种植物,那该怎么养护才能保证它存活?
教室里瞬间热闹了,急得我连说"请举手请举手",哗啦啦举起一片小手,有的个学生手举得笔直,有的学生身体一探一探的,跃跃欲试。一个同学刚说完花盆里的土要多掺些沙,立即有人插嘴直接用沙,回答问题的同学刚说不能多浇水,马上有人接嘴还要多晒太阳。有的又插嘴要施肥,立即有人反驳不能施肥,因为沙漠很贫瘠,几乎没有肥力,施肥反而容易烧死这棵花……
课堂秩序有些乱了,但是,这不就是生物科学应有的真实课堂吗?如果没有了孩子们的语言,动作,思考,情感,态度和欢悦,还能算生物科学的教与学吗?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全面的,就课堂教学来说,首先就是他们要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果举手者寥寥无几,要老师点到名字才来被动回答,那样的"井然有序",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家庭是否种植花草,都种些什么植物,结果如何?现在计划怎样去管理这些花草?孩子们更热闹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下课铃声响了, 有学生惊奇:"咦,怎么就下课了?"还有学生脱口而出:"老师,这个铃肯定打早了",逗得我开怀大笑!看来,兴趣之火一旦点燃,给人带来的便是一连串的变化,而点燃兴趣的那火种,便是能让学生尽情参与存满活力的课堂。如果生物科学课堂让学生感觉很无聊,让学生想着说话,做小动作,或是想着做其他"主课"作业,那这样的地方就不能算是生物科学的课堂。
生物学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的互动也不能忽视。当我与孩子们在校园里偶然相遇时,一声师生问好后,便是享受他们唧唧呱呱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有的会告诉我,他们家一盆差点死掉的虎皮剑兰被她救活了;有的会告诉我,他爸爸以前怕她养花草影响学习,不许她买盆栽,她妈妈老是唠叨她。现在看她学习不但没下降还进步了,做作业比以前积极了,看书也比以前自觉了,老爸主动买了含羞草;还有的学生告诉我,以前家里养什么死什么,爸爸老是出去搓麻将,为此妈妈爸爸老吵架,现在他们很多东西都能养好了,星期天又买了几盆巴西凤仙,仙客来,水仙球全家一起养,老爸在花盆里种的无花果竟然结了7个果子,别提多开心了。
他们欢笑,我也欢笑,实话说,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的。蓝天深邃,白云悠悠,极目苍穹,我由衷地感叹:生物学,让生活更美好。
3 质疑,自主发展的奠基石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的魅力,不在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想要知道什么,在于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无穷无尽的探索。那么激发人类如此强烈的探求欲的源头是什么呢?是质疑,是奇思是异想是激情。
布鲁诺质疑地心说,才促进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成就;牛顿疑问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激情澎湃写下"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断探究实现了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完美深潜…….不要说什么是异想天开,不要说什么是不切实际,都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只是神话故事,算算我们的航天飞行不就恰恰如此吗?谁道嫦娥奔月是千百年美丽的传说,看看我们的女航天员刘洋,不就是新时代的"嫦娥"吗?
初一时期正是学生告别幼稚萌生独立思想的关键时期,小小脑袋里充满了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能不能",太多的"是不是",太多的"行不行"……生物科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恰好为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学生们无论有什么疑问,什么想法,我都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张雨晴问:"植物在月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我当即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随后让学生们自行分小组讨论,有说能的,因为教科书上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那么月光也是光。有说不能行的,因为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不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有说植物只有白天光合作用,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月光只有在晚上才有,因此植物在月光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同学说,白天太阳出来很温暖,晚上却比白天冷,因此光合作用除了跟光有关,还跟温度有关,月光没有热量,因此植物在月光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同学说他要用家里的盆栽做实验,白天放在屋里黑暗处,晚上放到月光下,看看到底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有同学发现了新大陆,认为书上对光合作用的定义不准确,因为有些室内种植是人工光照,而书上只说"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我引导孩子们一起分析教材里的定义到底严谨不严谨,善于思考的学生终于发现,课本里的定义,有个大前提:"在自然条件下"。孩子们别提多开心了,而我也是心花怒放。教育教学的乐趣和意蕴,就潜藏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幸福体验之中,潜藏在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的情景之中。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或许孩子们的问题,出乎老师的意料;或许孩子们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过;或许,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根本无从回答;或者,那孩子提出的问题,正是当今科学界的难题……可是,这有什么影响呢?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实现教学相长;老师可以如实相告,不知为不知回归真实;老师可以为他的疑问精神喝彩赞赏,让那心灵深处科学探究的小苗茁壮成长,将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有作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宛如一块块小小的奠基石,日积月累,将学子的人生推向新的高度。
陶行知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在生物科学课堂上,只要我们的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就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探索的地方,我们的生物科学的教与学就存满魅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1,3页
[2]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第3期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