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而高职建筑类专业可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开发、施工、监理、预算、审计、咨询等专业技能型人才。依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房地产业之间、房地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该文以辽宁营口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有机对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构思与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产业集群;对接模式
作者简介:赵丽颖(1973-),女,河北宝坻县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的教学与研究;
宋汉利(1973-),男,山东烟台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估价与建筑经济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6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42-02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以及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高等特点,可以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而高职建筑类专业可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开发、施工、监理、预算、审计、咨询等专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的合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处于理论探究、设想规划阶段,缺乏有机的可操性强的具体方式。本文依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房地产业之间、房地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以辽宁营口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有机对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构思与设想。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研究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是二者实现双赢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而高职院校正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因而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合作与对接,可实现二者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可作为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缩短了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距离。高职教育只有在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合作与服务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2]
(二)高职建筑类专业是支撑本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支柱
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2005年)》中明确提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3]。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营口作为两个经济区的交汇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率先崛起、建设滨海大城市”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东扩、西改、南进、北转”工作部署,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完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营东新城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而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开发、产业集群园区的建设,都迫切需要大批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类专业作为本地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输送载体,成为支撑本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支柱。
(三)本课题研究对营口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科发展的意义
2011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2年被国家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可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该课题从构思、筹划到立项,得到了辽宁省、营口市以及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已被列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二、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高职专业建设规律与创新性实践,建立适应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与产业对接的研究,多处于理论探究、设想规划阶段,缺乏有机的可操性强的具体方式,例如:
对接机制缺失。实际上,很多的对接模式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即学校与单体企业之间的“一对一”合作,缺乏一个面向多方的有效平台。
培养目标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不同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4]的问题。
专业与产业群的资源共享度低,协同性差。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校内实习实训设施的建设,但大多仅用于校内教学服务,利用率低;产业群的优质资源仅对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开放,学校与产业群之间资源共享度低。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目标设想
本课题立足营口市城区开发改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和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探索产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机制,研究对接服务的有效模式,深化高等学校与产业集群的有机对接、有机融合与良性循环,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拉动专业群的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助力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鉴于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对接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下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一)对接机制的探索
在充分调研、考察、规划的基础上,突破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联合政府探索“三元制”合作方式,即在学校与产业群体之间搭设一个有机平台,实现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全面对接。 (二)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经济飞速发展,产业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缓解专业培养的周期性、滞后性问题。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分类调整;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打造专、兼、聘相结合的,“多元化”“成批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探究学校与企业合作授课的新方式;建立健全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探究资源共享、资源共建新方式
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互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资源信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产业用工、规划、成果等信息共享。
(四)改变办学方式,加强非学历教育和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
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将基地建设成为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为产业、企业、学生提供开放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对接。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设想
针对本课题的上述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实验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研究思路设想:(1)精选人员,邀请专家指导,精心论证,制订周密、详实、可行的研究方案;(2)组织人员到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调研,了解政府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3)对产业集群主干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召开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会、论证会,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4)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了解人才技能与职业发展需求;(5)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师培训,完善教学方案;(6)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专项资金共建实训基地;(7)分析、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对接模式。
总之,通过开展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力求促使营口高职建筑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同步,使学生培养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形成良性互动,使专业理论与产业集群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区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12.
[2] 赵政党.高校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3] 辽宁省政府.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
[4] 孔祥福.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2011,(01).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产业集群;对接模式
作者简介:赵丽颖(1973-),女,河北宝坻县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的教学与研究;
宋汉利(1973-),男,山东烟台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硕士,研究方向:房地产估价与建筑经济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6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142-02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以及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高等特点,可以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而高职建筑类专业可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开发、施工、监理、预算、审计、咨询等专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的合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处于理论探究、设想规划阶段,缺乏有机的可操性强的具体方式。本文依据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房地产业之间、房地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结合国内高职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以辽宁营口为例,对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有机对接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构思与设想。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研究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是二者实现双赢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而高职院校正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因而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合作与对接,可实现二者的双赢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可作为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缩短了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距离。高职教育只有在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合作与服务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2]
(二)高职建筑类专业是支撑本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支柱
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2005年)》中明确提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3]。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营口作为两个经济区的交汇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率先崛起、建设滨海大城市”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东扩、西改、南进、北转”工作部署,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完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营东新城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而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开发、产业集群园区的建设,都迫切需要大批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类专业作为本地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输送载体,成为支撑本地区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支柱。
(三)本课题研究对营口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科发展的意义
2011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2年被国家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可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该课题从构思、筹划到立项,得到了辽宁省、营口市以及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已被列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二、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高职专业建设规律与创新性实践,建立适应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与产业对接的研究,多处于理论探究、设想规划阶段,缺乏有机的可操性强的具体方式,例如:
对接机制缺失。实际上,很多的对接模式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即学校与单体企业之间的“一对一”合作,缺乏一个面向多方的有效平台。
培养目标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不同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4]的问题。
专业与产业群的资源共享度低,协同性差。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校内实习实训设施的建设,但大多仅用于校内教学服务,利用率低;产业群的优质资源仅对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开放,学校与产业群之间资源共享度低。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研究的目标设想
本课题立足营口市城区开发改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和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探索产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机制,研究对接服务的有效模式,深化高等学校与产业集群的有机对接、有机融合与良性循环,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拉动专业群的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助力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鉴于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对接服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下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一)对接机制的探索
在充分调研、考察、规划的基础上,突破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联合政府探索“三元制”合作方式,即在学校与产业群体之间搭设一个有机平台,实现高校与产业集群的全面对接。 (二)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经济飞速发展,产业需求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缓解专业培养的周期性、滞后性问题。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分类调整;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打造专、兼、聘相结合的,“多元化”“成批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探究学校与企业合作授课的新方式;建立健全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探究资源共享、资源共建新方式
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互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资源信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产业用工、规划、成果等信息共享。
(四)改变办学方式,加强非学历教育和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
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将基地建设成为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为产业、企业、学生提供开放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对接。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设想
针对本课题的上述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实验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
研究思路设想:(1)精选人员,邀请专家指导,精心论证,制订周密、详实、可行的研究方案;(2)组织人员到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调研,了解政府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3)对产业集群主干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召开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会、论证会,了解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4)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了解人才技能与职业发展需求;(5)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师培训,完善教学方案;(6)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专项资金共建实训基地;(7)分析、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对接模式。
总之,通过开展高职建筑类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力求促使营口高职建筑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同步,使学生培养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形成良性互动,使专业理论与产业集群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区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12.
[2] 赵政党.高校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3] 辽宁省政府.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
[4] 孔祥福.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有效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