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口普查;档案;经济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175-03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2019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公民,主要调查人口和家庭的基本信息。
1 人口普查档案的内容
人口普查档案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数据的搜集、汇总、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过程,该项工作的目的是充分把握国家人口的基本情况,是目前各国都用以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基本科学方法[1]。人口普查档案的内容是最直接、最宝贵的原始记录。其内容包括红头文件、白头文件、声像材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1.1 红头文件
反映人口普查期间形成的反映本单位领导和组织工作的文件和材料。例如,普查工作的指导、决定、通知、法规、普查方法、实施规则、会议文件、工作计划、摘要、报告、信函等。
1.2 白头文件
普查中形成的各种调查统计数据和表格,例如人口普查登记表、计算机编辑的数据带、手动汇总表和机器汇总表等,包括调查员、公民编号、性别、年龄、种族、教育、行业、职业、移民、婚姻、出生、死亡、住房状况等。其中,人口普查登记表是普查工作中获得的最原始的记录,是直接普查人口的数据。
1.3 声像材料
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材料(主要是音频和视频,并辅以文字),例如照片(包括负片和反转片)、胶卷(正片和负片)、录像带和录音带等。这些直接来自普查工作的材料,具有保存价值。这是普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其他相关材料
人口普查工作中直接形成的一些非纸质、声像载体等实物资料,例如字画、牌匾、雕塑等。同声像资料一样,直接来自普查工作,属于人口普查档案内容的一部分。
2 人口普查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14亿人口,位居世界人口之首。所以,我国的人口普查档案是世界人口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有这样一句口号:“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可见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
每次人口普查形成的档案都能及时地反映中国近10年来人口状况、结构和分布的最新情况。国家能够根据普查档案形成的结果制定和完善关于收入、消费、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金等方面的政策。不仅如此,也为国家对基础设施(如医疗设施、各种服务网点、道路)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基础。
2.2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人力资源信息
只有掌握劳动力资源,才能更好把握经济发展。档案形成后我们就能及时掌握我国总人口数、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和分布。合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达到了解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制定优质的经济发展政策。所以,人口普查档案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2.3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后,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由“独生子女”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孩”的重大转变。需要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以调查这些关键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数值也迅速变化。根据人口普查档案中的资料能预测人口增减趋势,反映劳动力供给是否平衡,为剖析和判断中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了解未来的人口构造和劳动力供给及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3 人口普查档案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普查所形成的原始普查档案资料内容既真实又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够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人口档案信息资源[2];它是有关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计划部署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领域未来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源。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档案作为参考,能分析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从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3.1 借助人口普查登记表信息摸清人口规模分布,科学地绘出社会发展的蓝图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及时摸清人口数量、年龄分布和结构有助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人口普查是收集人口数据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如今不仅在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过人口普查,此项工作对全面了解现代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人口普查登记表更是详细、准确地记载了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登记表后体现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国民的整体状况。2020年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赢得抗击贫困的一年,也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的一年。开展人口普查,形成的人口普查登记表作为原始的一手资料,有利于使用者掌握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对于有理所依地编制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整、拟定各项实际方法都具备推进效果。通过查阅完整的人口普查档案,能确切地把握人口数目、范围分布、流动趋势等状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通过人口普查摸清人力资源结构的信息,有助于我們更加准确地把握城乡需求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结构等状况,对于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人口普查登记表呈现的信息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把握一个区域人口的规模、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的波动情况,才能快速、准确地研究出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只有掌握了该区域的人口数量、受教育层次等信息,能有理可依地做好该区域的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也为减少该区域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提供努力方向。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发展进步,人口普查数据体现了人民发展进步的节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高系统的科学性和成熟性。在国家总体格局发展过程中,以“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变局”,加大西部地区的建设力度,促进和协调东部和西部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逐渐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水平,争取在21世纪中期建立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3.2 依据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册掌握人口结构层次,优化社会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人口普查是全面了解人口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国情和权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调查。进行人口普查以了解人口的家庭状况、教育、医疗保健、养老金、住房等,将有助于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并保护人民的权益。近年来,人口结构改变而带来的社会变化开始逐渐影响中国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从当前人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进入从数量压力到结构矛盾的过渡时期,部分适龄青年不愿结婚生子造成生育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逐渐增多造成社会人口逐步老龄化,部分独生子女被老人赡养所困扰,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人口低增长和老龄化问题是重要的议程。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部分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相对来说基础公共资源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较差,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一些社会资源欠缺的问题逐步暴露,如空巢老人渐增、教师缺口大、优质医生短缺等问题。摸清地区人口结构,平衡社会资源也是目前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国家总体水平位列前茅,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水平很低。其中,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脱贫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其他地区的重点应放在提高人民精神水平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叠加和集成,可以使社会治理实现智能化、成熟化、专业化。但是,智能行业的发展会对传统产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大多数传统岗位的工作都会被智能机器轻而易举地替代,造成失业率上升,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所以要平衡地区的智能行业和传统行业。从以上角度分析发现,我们要重视人口普查档案对整体把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把握人口结构层次和区域性特点,进而改善问题。例如,改善就业和技术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改善国家卫生政策问题等。如果再次遇到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突然暴发的疫情,决策者就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了解某地区的人口结构层次,合理、快速地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正确地做出决策,也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还可根据人口区域性的特点,按区域划分改善的重点,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改善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支持弱势地区方面取得新进展,确保所有人都在共同发展,所有人都能取得更多的获得感。不仅促进地区的全面发展,还要所有人共同繁荣发展。
3.3 借用人口普查各种数据带,分析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断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國家政府经常提倡教育强国、教育兴国,可见一个国家的人口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当人口规模很大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会影响国民生活幸福感,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治理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从社会治理实践的视角,人们现在对于美好、舒适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而接受教育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随着人们幸福感的提高,社会逐步趋于稳定,社会治理工作更容易推行下去;从人口流动情况看,目前已经是开放性社会,人口流动性很大,社区居民的人员构成成分相对比较复杂,社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治理的难易程度,平均受教育程度高的社区相对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调的社区更好沟通与管理;从政府机关开展工作角度来看,了解基层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寻找切合大众的工作切入点,针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开展不同的便民服务,把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全国性人口普查形成的档案对准确掌握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查阅人口普查档案,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移民情况、就业状况和种族构成等基本家庭信息,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这些信息也反映了当下的整体教育是否达到教育公平的状态,进而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根据档案显示的实际情况,鼓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地区人民提升学历、提高幸福感,随着该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该地区的社会风气、人民幸福感、社会治理都会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改善政府问责制,增强公众参与度,并完善确保法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根据人口普查档案反馈的信息,合理分配基层人员及人员的工作重点,对教育资源困乏的地区,专区专人专事专办。提倡高层次人才到教育资源困乏的地方,针对地区性质制订有效的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公众对教育的认知,提升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对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导向。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可见,国民的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打造文化强国。当一个民族能做到教育资源公平,人民的文化自信感十足,那么这个民族的社会治理一定轻松又和谐。
参 考 文 献
[1]王红茹.筹备历时3年,投入近80亿元,具体执行人员600余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怎么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0(32):27-29.
[2]邱宗灿.人口普查档案的思考[J].中国档案. 2017(6):36-37.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175-03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2019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公民,主要调查人口和家庭的基本信息。
1 人口普查档案的内容
人口普查档案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数据的搜集、汇总、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过程,该项工作的目的是充分把握国家人口的基本情况,是目前各国都用以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基本科学方法[1]。人口普查档案的内容是最直接、最宝贵的原始记录。其内容包括红头文件、白头文件、声像材料和其他相关材料。
1.1 红头文件
反映人口普查期间形成的反映本单位领导和组织工作的文件和材料。例如,普查工作的指导、决定、通知、法规、普查方法、实施规则、会议文件、工作计划、摘要、报告、信函等。
1.2 白头文件
普查中形成的各种调查统计数据和表格,例如人口普查登记表、计算机编辑的数据带、手动汇总表和机器汇总表等,包括调查员、公民编号、性别、年龄、种族、教育、行业、职业、移民、婚姻、出生、死亡、住房状况等。其中,人口普查登记表是普查工作中获得的最原始的记录,是直接普查人口的数据。
1.3 声像材料
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材料(主要是音频和视频,并辅以文字),例如照片(包括负片和反转片)、胶卷(正片和负片)、录像带和录音带等。这些直接来自普查工作的材料,具有保存价值。这是普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其他相关材料
人口普查工作中直接形成的一些非纸质、声像载体等实物资料,例如字画、牌匾、雕塑等。同声像资料一样,直接来自普查工作,属于人口普查档案内容的一部分。
2 人口普查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14亿人口,位居世界人口之首。所以,我国的人口普查档案是世界人口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有这样一句口号:“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可见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
每次人口普查形成的档案都能及时地反映中国近10年来人口状况、结构和分布的最新情况。国家能够根据普查档案形成的结果制定和完善关于收入、消费、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金等方面的政策。不仅如此,也为国家对基础设施(如医疗设施、各种服务网点、道路)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基础。
2.2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人力资源信息
只有掌握劳动力资源,才能更好把握经济发展。档案形成后我们就能及时掌握我国总人口数、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和分布。合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达到了解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的目的,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制定优质的经济发展政策。所以,人口普查档案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2.3 人口普查档案能真实反映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后,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由“独生子女”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孩”的重大转变。需要进行全面的人口普查,以调查这些关键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的数值也迅速变化。根据人口普查档案中的资料能预测人口增减趋势,反映劳动力供给是否平衡,为剖析和判断中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了解未来的人口构造和劳动力供给及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3 人口普查档案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普查所形成的原始普查档案资料内容既真实又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够覆盖全体人民群众的人口档案信息资源[2];它是有关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计划部署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等领域未来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源。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档案作为参考,能分析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从而制定适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3.1 借助人口普查登记表信息摸清人口规模分布,科学地绘出社会发展的蓝图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及时摸清人口数量、年龄分布和结构有助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人口普查是收集人口数据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如今不仅在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过人口普查,此项工作对全面了解现代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人口普查登记表更是详细、准确地记载了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登记表后体现的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国民的整体状况。2020年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赢得抗击贫困的一年,也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的一年。开展人口普查,形成的人口普查登记表作为原始的一手资料,有利于使用者掌握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对于有理所依地编制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整、拟定各项实际方法都具备推进效果。通过查阅完整的人口普查档案,能确切地把握人口数目、范围分布、流动趋势等状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通过人口普查摸清人力资源结构的信息,有助于我們更加准确地把握城乡需求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结构等状况,对于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人口普查登记表呈现的信息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把握一个区域人口的规模、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的波动情况,才能快速、准确地研究出新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只有掌握了该区域的人口数量、受教育层次等信息,能有理可依地做好该区域的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也为减少该区域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提供努力方向。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发展进步,人口普查数据体现了人民发展进步的节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高系统的科学性和成熟性。在国家总体格局发展过程中,以“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变局”,加大西部地区的建设力度,促进和协调东部和西部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逐渐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水平,争取在21世纪中期建立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3.2 依据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册掌握人口结构层次,优化社会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人口普查是全面了解人口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国情和权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调查。进行人口普查以了解人口的家庭状况、教育、医疗保健、养老金、住房等,将有助于更好地制定人口政策并保护人民的权益。近年来,人口结构改变而带来的社会变化开始逐渐影响中国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从当前人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进入从数量压力到结构矛盾的过渡时期,部分适龄青年不愿结婚生子造成生育率逐渐降低,老年人口逐渐增多造成社会人口逐步老龄化,部分独生子女被老人赡养所困扰,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人口低增长和老龄化问题是重要的议程。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部分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相对来说基础公共资源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较差,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一些社会资源欠缺的问题逐步暴露,如空巢老人渐增、教师缺口大、优质医生短缺等问题。摸清地区人口结构,平衡社会资源也是目前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国家总体水平位列前茅,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水平很低。其中,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脱贫还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其他地区的重点应放在提高人民精神水平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从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叠加和集成,可以使社会治理实现智能化、成熟化、专业化。但是,智能行业的发展会对传统产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大多数传统岗位的工作都会被智能机器轻而易举地替代,造成失业率上升,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所以要平衡地区的智能行业和传统行业。从以上角度分析发现,我们要重视人口普查档案对整体把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把握人口结构层次和区域性特点,进而改善问题。例如,改善就业和技术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改善国家卫生政策问题等。如果再次遇到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突然暴发的疫情,决策者就可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了解某地区的人口结构层次,合理、快速地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正确地做出决策,也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还可根据人口区域性的特点,按区域划分改善的重点,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改善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支持弱势地区方面取得新进展,确保所有人都在共同发展,所有人都能取得更多的获得感。不仅促进地区的全面发展,还要所有人共同繁荣发展。
3.3 借用人口普查各种数据带,分析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断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國家政府经常提倡教育强国、教育兴国,可见一个国家的人口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当人口规模很大时,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会影响国民生活幸福感,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治理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从社会治理实践的视角,人们现在对于美好、舒适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而接受教育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随着人们幸福感的提高,社会逐步趋于稳定,社会治理工作更容易推行下去;从人口流动情况看,目前已经是开放性社会,人口流动性很大,社区居民的人员构成成分相对比较复杂,社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治理的难易程度,平均受教育程度高的社区相对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调的社区更好沟通与管理;从政府机关开展工作角度来看,了解基层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寻找切合大众的工作切入点,针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开展不同的便民服务,把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全国性人口普查形成的档案对准确掌握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查阅人口普查档案,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移民情况、就业状况和种族构成等基本家庭信息,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这些信息也反映了当下的整体教育是否达到教育公平的状态,进而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根据档案显示的实际情况,鼓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地区人民提升学历、提高幸福感,随着该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该地区的社会风气、人民幸福感、社会治理都会有着翻天覆地的改变。改善政府问责制,增强公众参与度,并完善确保法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根据人口普查档案反馈的信息,合理分配基层人员及人员的工作重点,对教育资源困乏的地区,专区专人专事专办。提倡高层次人才到教育资源困乏的地方,针对地区性质制订有效的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公众对教育的认知,提升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对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目标导向。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可见,国民的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打造文化强国。当一个民族能做到教育资源公平,人民的文化自信感十足,那么这个民族的社会治理一定轻松又和谐。
参 考 文 献
[1]王红茹.筹备历时3年,投入近80亿元,具体执行人员600余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怎么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0(32):27-29.
[2]邱宗灿.人口普查档案的思考[J].中国档案. 2017(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