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语文新课标对此有精当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作文品位,应大力倡导立意求新。但与此同时,也不要忽视提醒学生,莫因盲目求新求异而陷入泥潭。
作文教学求异求新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落入俗套,写得千篇一律。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写议论文要摆事实了,不是张海迪身残志坚,就是陈景润刻苦攻关,再不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不能写,而是写滥了,写俗了,成为“万能材料”,几年、十几年一贯制地沿用下来,老炒“冷饭”,缺乏新意,令读者倒胃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同学以此为“套路”,以不变应万变,应付作文。长此以往,思维僵化、钝化、简单化,获得一种低层次的“满足感”、“轻松感”。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是非常可悲的。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領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呢?
一、要敢于求异
我们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写那些别人写滥了的东西。要写别人没写的,要说别人没说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鲜感。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植物时,告诉他们:描写苹果树、梨树、枣树、石榴树的作文已泛滥成灾,我们要尽量避免写它们。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写写白刺、红荆条等别人很少写的植物。
二、要善于观察新人新事
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阂,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所以说,材料的获取也是成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进行扩散思维
也就是要善于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把普通的想法加以扩展、丰富,从而写出新意。如《路》这个题目,可以想到乡间的路,写写发生在这条路上的趣事,或者乡间路的变化;也可以想到“学习上的路”,写写学习的道路不平坦,要努力攀登;还可以想到“比喻义的道路”,像生活的道路和人生的道路等。再如,“圆”的想像物,我们可以想到太阳、十五的月亮、地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也可以想到葵花、大饼、车轮等,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可以入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既有趣,又有新鲜感。学生也自然而然会更喜欢这些文章。
四、进行反向思维
即不从正面思考,反常立意。如《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考虑写写古老小镇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一件小事》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思考小事的不寻常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一个平凡的人》这个题目,我们则可以写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这样把思维引向反面,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
作文出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智力竞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领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作文之法,新奇为上。在我们的身边随时有新鲜事发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动脑思考,一定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作文教学求异求新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落入俗套,写得千篇一律。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写议论文要摆事实了,不是张海迪身残志坚,就是陈景润刻苦攻关,再不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不能写,而是写滥了,写俗了,成为“万能材料”,几年、十几年一贯制地沿用下来,老炒“冷饭”,缺乏新意,令读者倒胃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同学以此为“套路”,以不变应万变,应付作文。长此以往,思维僵化、钝化、简单化,获得一种低层次的“满足感”、“轻松感”。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是非常可悲的。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領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呢?
一、要敢于求异
我们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写那些别人写滥了的东西。要写别人没写的,要说别人没说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新鲜感。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植物时,告诉他们:描写苹果树、梨树、枣树、石榴树的作文已泛滥成灾,我们要尽量避免写它们。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写写白刺、红荆条等别人很少写的植物。
二、要善于观察新人新事
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阂,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所以说,材料的获取也是成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进行扩散思维
也就是要善于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把普通的想法加以扩展、丰富,从而写出新意。如《路》这个题目,可以想到乡间的路,写写发生在这条路上的趣事,或者乡间路的变化;也可以想到“学习上的路”,写写学习的道路不平坦,要努力攀登;还可以想到“比喻义的道路”,像生活的道路和人生的道路等。再如,“圆”的想像物,我们可以想到太阳、十五的月亮、地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也可以想到葵花、大饼、车轮等,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可以入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既有趣,又有新鲜感。学生也自然而然会更喜欢这些文章。
四、进行反向思维
即不从正面思考,反常立意。如《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考虑写写古老小镇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一件小事》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思考小事的不寻常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一个平凡的人》这个题目,我们则可以写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这样把思维引向反面,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
作文出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智力竞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领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要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作文之法,新奇为上。在我们的身边随时有新鲜事发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动脑思考,一定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