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建筑节能现状入手,分析了建筑节能对建设成本的影响,阐述了建筑节能经济性的现实意义;提出工程造价管理适应行业的新发展,应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建筑节能;建造成本;使用成本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均在6亿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2.1 “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
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个使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消耗、维护运行(即使用)成本两部分的费用总和。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全面实施了严格的造价控制,即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直至项目达产投入使用,在各个阶段设立了不同的造价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控制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的认识、控制方面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目前有430亿余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基本上都是不节能的。数据显示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每平方米建筑消耗22.4公斤的标准煤,是目前德国的2.5倍,由此造成的使用成本的高企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则可窥斑见豹。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扭转当前仅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要建立全面工程造价节能减排的监管体系,完善全面工程造价的节能指标体系,强化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工作。
2.2 节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采取建筑节能措施会导致建筑造价的上升,一般的,新建节能建筑的造价要比非节能的同类建筑的建造成本增加10%左右,节能投资(为节能而增加的工程造价)主要花费在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外窗三大部位。研究表明,六层框架建筑是节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土建造价的分水岭,节能建筑超过六层以后,建筑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优势突显;从总体来看,节能在材料和施工上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具体表现如下。①在围护系统方面,测算表明,外墙若采用多孔粘土砖加保温砂浆的构造,每平方米墙面面积节能投资约为15元;如采用水泥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6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7~10%,投资回收年限约6~9年;如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7.4~9.6%,投资回收期约为5.6~7年。②外窗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以塑钢双玻窗取代塑钢单玻窗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0~9.6。采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夏季空调可节电20%~30%左右;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可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③在墙体工程上,采用加气砼砌块自重减轻,房屋的整个承重体系发生变化,结构件的截面和配筋变小,基础的埋深变浅,并且因墙体表面较粘土标准砖平整,可减少抹灰厚度及建筑物自重,墙体造价不增反减,且使承重结构体系的工程造价得以节省。④在屋面工程中,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取代传统的砼架空隔热板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提高约8~1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5~2.0%左右。⑤供热采暖方面,在建筑物围护系统节能方面增加费用的同时,供热采暖系统方面会减少费用。根据试点工程的设计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了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约10元左右,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⑥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每平方米造价比一般高档住宅增加600~800元,但建筑在制冷、采暖等方面的运营费用可减少约30%,同时建筑舒适度和整体质量也显着提升。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它将中央空调系统、地板采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融为一体,使用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向住户提供20℃~26℃的室内恒温,且兼有24小时的生活热水供应。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成本不超过20元,但就饮用费来看,直饮水比桶装净水每吨要节省100余元。
2.3 工程造价管理应对建筑节能的改革
建筑工程离不开工程造价控制,建设节能型建筑更需要对节能投资及工程建造成本、使用成本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节能建筑需要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应对建筑节能,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①要树立“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从“全过程成本”的角度来看,節能建筑的成本有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从其主体来看涉及建设方、施工方和使用方,从其全寿命来看分建造期和使用期两个阶段,从其内容来看涉及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质量、智能化技术等,从其专业来看涉及到更复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能建筑涉及的投资资金更大。单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或预结算编制、审查式的、仅偏重工程建造成本的造价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节能建筑的要求,必须开拓思路,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意识,紧跟行业新技术、及时反馈行业变化,为建设提供工程造价全面透明、完整、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的当务之急。②要建立主动控制、动态管理的造价管理体系。在贯彻“全过程成本”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下,要大力改革节能建筑的工程造价内容组成,丰富和完善节能建筑建设需要的投资估算、概算定额、预结算定额、费用定额等,建立适应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经济核算、费用管理的计价体系。要选定适合当地建筑节能的、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和应用,为节能建筑构建节能工程造价的全面、动态、合理的技术和经济体系,为建筑市场提供工程造价核算的法律依据。③要提高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在造价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节能建筑各主体如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节能材料供应商等建立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信息监管和互动平台,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控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信息优势,建立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介平台,推广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方法,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完善适合当地使用的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经济体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为节能建筑的建设提供全面工程造价服务。
3结语
节能建筑的工程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高5~7个百分点,但节能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对人的健康的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锐,王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陈玉香.环境温度对某深基坑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影响分析[J]
岳立,牛晓婧.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建筑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王晶.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设计[J]
[关键词] 建筑节能;建造成本;使用成本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均在6亿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2.1 “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
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个使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消耗、维护运行(即使用)成本两部分的费用总和。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全面实施了严格的造价控制,即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直至项目达产投入使用,在各个阶段设立了不同的造价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控制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的认识、控制方面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目前有430亿余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基本上都是不节能的。数据显示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每平方米建筑消耗22.4公斤的标准煤,是目前德国的2.5倍,由此造成的使用成本的高企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则可窥斑见豹。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扭转当前仅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要建立全面工程造价节能减排的监管体系,完善全面工程造价的节能指标体系,强化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工作。
2.2 节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采取建筑节能措施会导致建筑造价的上升,一般的,新建节能建筑的造价要比非节能的同类建筑的建造成本增加10%左右,节能投资(为节能而增加的工程造价)主要花费在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外窗三大部位。研究表明,六层框架建筑是节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土建造价的分水岭,节能建筑超过六层以后,建筑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优势突显;从总体来看,节能在材料和施工上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具体表现如下。①在围护系统方面,测算表明,外墙若采用多孔粘土砖加保温砂浆的构造,每平方米墙面面积节能投资约为15元;如采用水泥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6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7~10%,投资回收年限约6~9年;如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7.4~9.6%,投资回收期约为5.6~7年。②外窗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以塑钢双玻窗取代塑钢单玻窗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0~9.6。采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夏季空调可节电20%~30%左右;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可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③在墙体工程上,采用加气砼砌块自重减轻,房屋的整个承重体系发生变化,结构件的截面和配筋变小,基础的埋深变浅,并且因墙体表面较粘土标准砖平整,可减少抹灰厚度及建筑物自重,墙体造价不增反减,且使承重结构体系的工程造价得以节省。④在屋面工程中,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取代传统的砼架空隔热板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提高约8~1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5~2.0%左右。⑤供热采暖方面,在建筑物围护系统节能方面增加费用的同时,供热采暖系统方面会减少费用。根据试点工程的设计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了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约10元左右,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⑥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每平方米造价比一般高档住宅增加600~800元,但建筑在制冷、采暖等方面的运营费用可减少约30%,同时建筑舒适度和整体质量也显着提升。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它将中央空调系统、地板采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融为一体,使用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向住户提供20℃~26℃的室内恒温,且兼有24小时的生活热水供应。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成本不超过20元,但就饮用费来看,直饮水比桶装净水每吨要节省100余元。
2.3 工程造价管理应对建筑节能的改革
建筑工程离不开工程造价控制,建设节能型建筑更需要对节能投资及工程建造成本、使用成本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节能建筑需要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应对建筑节能,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①要树立“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从“全过程成本”的角度来看,節能建筑的成本有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从其主体来看涉及建设方、施工方和使用方,从其全寿命来看分建造期和使用期两个阶段,从其内容来看涉及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质量、智能化技术等,从其专业来看涉及到更复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能建筑涉及的投资资金更大。单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或预结算编制、审查式的、仅偏重工程建造成本的造价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节能建筑的要求,必须开拓思路,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意识,紧跟行业新技术、及时反馈行业变化,为建设提供工程造价全面透明、完整、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的当务之急。②要建立主动控制、动态管理的造价管理体系。在贯彻“全过程成本”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下,要大力改革节能建筑的工程造价内容组成,丰富和完善节能建筑建设需要的投资估算、概算定额、预结算定额、费用定额等,建立适应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经济核算、费用管理的计价体系。要选定适合当地建筑节能的、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和应用,为节能建筑构建节能工程造价的全面、动态、合理的技术和经济体系,为建筑市场提供工程造价核算的法律依据。③要提高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在造价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节能建筑各主体如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节能材料供应商等建立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信息监管和互动平台,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控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信息优势,建立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介平台,推广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方法,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完善适合当地使用的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经济体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为节能建筑的建设提供全面工程造价服务。
3结语
节能建筑的工程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高5~7个百分点,但节能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对人的健康的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锐,王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陈玉香.环境温度对某深基坑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影响分析[J]
岳立,牛晓婧.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建筑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王晶.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设计[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