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多途径构筑语文美育的殿堂,用真正美好的东西去熏陶教化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失真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如能依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需要,运用美育原理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作合理的编排、组织和设计,多途径地寓美育于语文课堂,将会使教学充满情趣与快乐,还可以培养情感、塑造心灵、锻炼意志、产生美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续接《语文课内外》2019年.27.P348发表的《构筑语文美育的殿堂(上)》
三、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诱导激发受教育者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惊异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还可以做到:
1.设计审美题目。
教学中根据课文特色,从不同角度确定多个审美论题,供学生在审美体验基础上,进行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效果较好。有老师教《荷花淀》时,拟定了几个论题:《荷花淀对话描写比较赏析》,《荷花淀的人情美》《水生夫妻的爱情观》《荷花淀语言特色》等。这些议题,就审美而言,能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产生美的启迪和体验。就文学作品欣赏的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发挥而言,“有一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通过选题鉴赏习作,受教育者的思维有自由飞翔的空间,因此愿意倾心赏美并能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作称心如意的审美品位。这样做,也正合乎黑格尔曾经说过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2.寻找审美光点。
美存在客观事物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够寻找审美光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施教者只要重视知识的多点训练,就能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捉疑、质疑、释疑,培养惊异感,同时授之以审美常用的思维方法,经过训练,学生能识别比较复杂事物的美丑、真假、善恶等。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我想,爱因斯坦说的“价值”就是美的属性与真理;“辨别力”就是寻求美的光点与真理的能力。因此,做审美教育,一定要培养受教育者寻找审美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受教者发现美,产生美的体验。
四、展开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审美鉴赏的层次高于审美感受。我认为,审美情境、审美情感、审美体验是审美感受这一层次的,是初级的审美活动。而审美鉴赏则是在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基础上,理性因素相对突出的高层次审美活动。这一步审美教学难度大,工作非常艰苦,我实施了下列方法:
1.自由式讨论鉴赏。
审美鉴赏力高度发展,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审美的个性差异中显示出审美的差异。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象是群体的,由于受教者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这就使受教育者形成鲜明的个性,因此,施教者对于学生的鉴赏评析意见观点,应该使之充分发表,能成立的让其成立,教师要淡化鉴赏审美的主导权威性,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上面说到的教《荷花淀》,就是让学生完成几个环节后写鉴赏评析文章,而后充分讨论,交流想法,让持不同鉴赏观点者发表不同意见。这种审美教育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或对称,其气氛是活跃、轻松和自由的”,阅读收效大,美的感受很深。学生说:“我们的感受没有被老师的一桶水冲淡,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2.定向式鉴赏讨论。
自由式讨论法,有利于培养个性,但还必须重视共性培养,要让个性与共性和谐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点,定向式鉴赏讨论是很适宜的。以教写景散文为例:先确定一个审美目标,然后按写景的空间顺序或景物种类逐项鉴赏,或者按写景语言风格特点鉴赏,同时也夹以比较鉴赏。用此法审美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美的印象清晰、深刻,情感激动。
五、弥补审美失真
审美教育是由实施者,审美媒介,受教者三个因素构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通过审美媒介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时,会出现审美失真的现象。因而教师要及时向受教者弥补审美失真,尽可能缩小失真限度。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布置作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發现美。例如写写景状物的文体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去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写记人叙事的文体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感悟万般情态的社会生活美。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我们身边的见义勇为、任劳任怨、与人为善、敬老爱幼的典型,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捕捉,然后让他们用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我认为在教学中积极营造美的教学氛围也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了述其事绘声绘色,状其物栩栩如生,辩其理无懈可击,又注意了举止风度,仪表姿态,板书漂亮等,那么,就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更能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从而创造课堂良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关键词: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失真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如能依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需要,运用美育原理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作合理的编排、组织和设计,多途径地寓美育于语文课堂,将会使教学充满情趣与快乐,还可以培养情感、塑造心灵、锻炼意志、产生美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续接《语文课内外》2019年.27.P348发表的《构筑语文美育的殿堂(上)》
三、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诱导激发受教育者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惊异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还可以做到:
1.设计审美题目。
教学中根据课文特色,从不同角度确定多个审美论题,供学生在审美体验基础上,进行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效果较好。有老师教《荷花淀》时,拟定了几个论题:《荷花淀对话描写比较赏析》,《荷花淀的人情美》《水生夫妻的爱情观》《荷花淀语言特色》等。这些议题,就审美而言,能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产生美的启迪和体验。就文学作品欣赏的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发挥而言,“有一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通过选题鉴赏习作,受教育者的思维有自由飞翔的空间,因此愿意倾心赏美并能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作称心如意的审美品位。这样做,也正合乎黑格尔曾经说过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2.寻找审美光点。
美存在客观事物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够寻找审美光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施教者只要重视知识的多点训练,就能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捉疑、质疑、释疑,培养惊异感,同时授之以审美常用的思维方法,经过训练,学生能识别比较复杂事物的美丑、真假、善恶等。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我想,爱因斯坦说的“价值”就是美的属性与真理;“辨别力”就是寻求美的光点与真理的能力。因此,做审美教育,一定要培养受教育者寻找审美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受教者发现美,产生美的体验。
四、展开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审美鉴赏的层次高于审美感受。我认为,审美情境、审美情感、审美体验是审美感受这一层次的,是初级的审美活动。而审美鉴赏则是在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基础上,理性因素相对突出的高层次审美活动。这一步审美教学难度大,工作非常艰苦,我实施了下列方法:
1.自由式讨论鉴赏。
审美鉴赏力高度发展,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审美的个性差异中显示出审美的差异。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象是群体的,由于受教者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这就使受教育者形成鲜明的个性,因此,施教者对于学生的鉴赏评析意见观点,应该使之充分发表,能成立的让其成立,教师要淡化鉴赏审美的主导权威性,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上面说到的教《荷花淀》,就是让学生完成几个环节后写鉴赏评析文章,而后充分讨论,交流想法,让持不同鉴赏观点者发表不同意见。这种审美教育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或对称,其气氛是活跃、轻松和自由的”,阅读收效大,美的感受很深。学生说:“我们的感受没有被老师的一桶水冲淡,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2.定向式鉴赏讨论。
自由式讨论法,有利于培养个性,但还必须重视共性培养,要让个性与共性和谐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点,定向式鉴赏讨论是很适宜的。以教写景散文为例:先确定一个审美目标,然后按写景的空间顺序或景物种类逐项鉴赏,或者按写景语言风格特点鉴赏,同时也夹以比较鉴赏。用此法审美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美的印象清晰、深刻,情感激动。
五、弥补审美失真
审美教育是由实施者,审美媒介,受教者三个因素构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通过审美媒介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时,会出现审美失真的现象。因而教师要及时向受教者弥补审美失真,尽可能缩小失真限度。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布置作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發现美。例如写写景状物的文体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去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写记人叙事的文体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感悟万般情态的社会生活美。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我们身边的见义勇为、任劳任怨、与人为善、敬老爱幼的典型,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捕捉,然后让他们用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我认为在教学中积极营造美的教学氛围也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了述其事绘声绘色,状其物栩栩如生,辩其理无懈可击,又注意了举止风度,仪表姿态,板书漂亮等,那么,就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更能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从而创造课堂良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