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教育无力与游戏恶魔争夺孩子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一下子掐住了我的脖子,问我你到底要把我带到哪里去。”安娜告诉记者,儿子当时冰冷的目光让她绝望。
  安娜是15岁男孩豆豆的母亲,从小学高年级起豆豆就开始爱上了电脑游戏,今年年初寒假刚过,豆豆彻底离开了学校。
  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非常高,25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超过了一半。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从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的陶宏开教授介绍,目前这些青少年中已经有10%左右网络成瘾。
  豆豆已经是一个标准的网瘾少年了,以前安娜更多地担心网络游戏在严重影响着儿子的学业。但是和儿子几个月的较量过后,安娜发现,“网络游戏就像是‘电子海洛因’,正在吞噬着他的人性,我担心哪天会发生更可怕的事情”。
  几乎每一个网络成瘾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孩子玩游戏上瘾后,他们以前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不见了,孩子的眼神中多了冷漠,甚至有了杀气。
  
  游戏中孩子可以轻易结束
  一个人的生命
  
  “有一次我站在儿子身后看他玩游戏”,安娜介绍了一次看儿子玩游戏的过程,儿子扮演的“小人”正准备通过一座桥,迎面过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儿子”几步跑上前,一把把那个骑摩托车的“人”拉了下来,随手就摔到了地上。
  “我看到这儿心里一惊,儿子把人摔了出去怎么还能脸不变色心不跳?”面对安娜的质问,儿子很鄙视地白了她一眼,然后连推带搡地把她推出了屋,从此再不让安娜踏进他的房间一步。
  安娜遇到的情况几乎每个网络成瘾孩子的家长都经历过。
  张先生刚上小学的儿子最近迷上了游戏。儿子操纵着电脑,几下就把挡在“自己”前面的20多个“人”推进了河里。父亲急了,这有什么好玩,那些都是人啊!可儿子不以为然:“我不打死他们就可能被他们消灭。”
  
  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形成惯性被孩子带进现实生活
  
  也许张先生的儿子真的认为他的杀人行为只会出现在游戏中,但是“孩子的行为会形成惯性”,陶宏开教授说,“当孩子沉溺于网络和游戏不能自拔时,他们很难分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很多在游戏中才出现的打打杀杀行为,很可能习惯性地被带进现实生活。”
  陆女士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丈夫做生意也赚了不少钱,儿子小齐在一所不错的中学读书。
  但是,自从儿子迷上了网络游戏之后,她幸福的家庭生活从此结束。
  去年的一天,儿子向她要几百元钱去买“点卡”(一种用来给游戏角色充值的卡片,可以购买游戏时间,有的时候,一次性充值到一定数量,可以得到奖励的装备)。为了限制儿子玩游戏,陆女士拒绝了。但没想到的是,儿子竟反手打了她一巴掌。
   “我震惊了,我是他的妈妈呀,他怎么会出手打我呢?”陆女士第一次体会到了心寒。
  从此以后,小齐为了买“点卡”和升级游戏装备,经常用这种方式向家里人要钱,不给就大打出手,到现在为止他花在游戏上的钱已经有10万元!
  
  暴力游戏已经迷惑了这些孩子的眼睛
  
  直到今天,安娜仍然记得儿子刚刚辍学的那个周末的晚上,安娜看着正在玩游戏的儿子说:“妈妈在尽量做到尊重你,你看我很少像有些家长一样,每天都不停地唠叨你。”儿子不动声色地说:“是,如果你像他们那样天天唠叨,我也许早就杀了你了!”安娜听不出儿子是在开玩笑还是认真的,但是看着儿子严肃的表情,安娜害怕了,她怕在游戏中见谁杀谁的“儿子”走下游戏,走进现实生活。
  陶宏开教授介绍,现在很多青少年是接触网络后走向犯罪的。很多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已经习惯了用结束别人生命的方式达到目的。在现实社会中当他们不顺心时,自然会想到自己已经使用过很多便捷的方式——伤害别人,甚至别人的生命,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他们眼中已经和身边的石头、木头一样,只要妨碍自己就消灭掉。”
  据了解,不少地区的调查表明,在押的青少年犯罪者中,有70%左右曾经沉溺于网络或游戏。
  
  相对游戏恶魔生命教育干巴巴的说教很无力
  
  越来越多陷入网络和游戏的孩子变得漠视友情、亲情,甚至漠视生命;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生命看得过轻,轻易就可以选择杀人或者自杀。面对这种现象,不少人指出: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然而北京市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却认为,当前的生命教育其实很难深入孩子的内心,更别说影响他们了。
  她所在的学校前些日子搞了一次活动,让学生观看产妇生产的经过。“这本来是一次性教育的课程,后来上边说要进行生命教育,又把它改头换面加上了生命教育的头衔”。
  其实,这节课无论是性教育还是生命教育都应该是一次不错的课程,“问题是,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些课程在学校中只能处在‘边缘’的位置”,这位心理辅导老师说,在学校里只要不是参加考试的课程,无论它对孩子的发展有多重要都会被认为不重要。
   本来很重要的生命教育,往往变成了“要爱护家人”、“要珍惜生命”等几句干巴巴的说教。
  “网络游戏是一个有着各种鲜艳外衣的恶魔,它能时时刻刻抓住孩子的心,在这个恶魔面前,学校、家长给学生的所谓生命教育实在太苍白了”,陶宏开教授说,“这种教育根本无力与游戏恶魔争夺孩子”。
  
  一周“养”一只鸡蛋生命教育“很小儿科”?
  
  北京的一位政治老师海鹏则说,现在的生命教育根本就是走形式,触动不了孩子的心灵。据了解,现在一些学校把生命教育的有些内容放入思想政治课中讲授,但是,“现在政治课不参加中考了,我们这些老师在学校里彻底成了‘边缘人’”,海鹏说,生命教育也是不能列入考试的内容。
  “其实,体验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方式”,海鹏老师说,“但现在老师的压力都很大,这种教育对老师的评级没有任何好处,没有谁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于是,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据海鹏老师介绍,现在很多学校都专门拿出时间像模像样地搞起了生命教育,但招数大同小异,就是让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养”一只鸡蛋,这一周里除了上课的时间以外,这只鸡蛋一定要寸步不离地带在身边。
  “这样确实能让孩子体会到生命的脆弱”,海鹏说,保护一个鸡蛋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比鸡蛋复杂多少倍的人的生命,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但很多学校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学生的鸡蛋‘养’起来之后,没有几个老师真正关心这些鸡蛋‘养’得怎么样”。海鹏老师介绍,有些组织活动的老师自己就觉得这种活动“很小儿科”,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动作、表情,生动的角色扮演等,创设一种模拟的交际场所和气氛,使学生能在自然而然地接触中亲临其境般地感受和理解语言知识。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去感知、去思考、去表演,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游戏创设各种情境    游戏是《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技巧之一,游戏能让每一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在这里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交往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生互动,不是通常所说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双边活动,而是教师主体作用淡
期刊
彭珊,25岁,戴着眼镜,面容清秀、温柔、声音清脆……看到她的时候,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甜美”。  彭珊来做职业咨询是因为她最近想出国,对于选什么专业,她一直拿不定主意。  说起彭珊的经历,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上甚至年级前三名。大学保送到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学的是当时很热门的通信工程,之后被推荐到本硕连读班。大学期间,她得过英语演讲比赛大奖,做过唐宋诗歌朗诵会的主
期刊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生活化、趣味化、自主化、开放化的作业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因而批改作业也就比较重要。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评语,是
期刊
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梅献珍,大学还没毕业,用人单位就抛来了年薪30万元的绣球。更让人惊讶的是,梅献珍婉拒了30万的高薪,用自己勤工俭学赚的钱,办了一个自己的外贸公司。  大二时,梅献珍找到第一份工作——到一家阿尔及利亚商人开的外贸公司兼职。刚到公司,性格内向的她只是帮忙打杂。  但有一次,因为一批塑料袋的质量问题,她和经理发生了争吵。当时经理用英语骂她:“你可以滚蛋了!”这一
期刊
高考刚刚结束,今年的高分状元们又迎来一片赞叹、羡慕的目光,无论是纸介媒体的小报还是大小互联网站都在一如既往的热情追捧。与此同时,恰逢国际禁毒日,有关落网的“技术主义大毒枭”刘招华的央视新闻采访节目也同样吸引着无数眼球。  这两类毫无关联、截然相反的新闻信息在同一时段出现,实在是很有些巧合又很有点意思。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几乎被人们无一例外地当作奋斗成长的“座
期刊
“张老师,您一定要救救我。自杀的念头像魔鬼一样缠在我心头。”日前,在西南师范大学举行的2005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上,21岁的重庆某大学大三学生陈英拉住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大钧的手,泪流满面。   陈英自小成绩优秀,父母对其要求严格,除一心读书不准与任何人交往。进入大学后,她鼓足勇气走上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讲台,然而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从小疏于交往的她语无伦次。“我越想越觉得没脸见人,只有
期刊
“糟了!糟了!又迟到了。三个家伙真不够意思,把我一个人留在宿舍里。”我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咒骂着匆匆走在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   刚要走出宿舍区,忽然听到身后一声大喝:“站住!”我被吓了一跳,一回头“呀,糟了!原来是管理宿舍的‘容嬷嬷’,这回栽到她手里我可倒霉了。”“你是干什么的?”她一边向我这儿走,一边质问道。我急忙满脸堆笑的走上前去左一个“大姨”,右一个“大姨”地解释,没想到却被泼了一头冷水,“不
期刊
上英语课老走神怎么办?    我上英语课时老是走神,不能专心听讲,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现在我都急死了,我该怎么办?  小雷    小雷:  你好!不知你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不知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知你上别的课听讲怎样。从你的问题中,我想其他课程还不足以使你为难。如果其他课程你听讲的情况不错的话,那么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想想:首先,上课所想的东西和英语课相比,你感兴趣的一定不是英语课。其次,上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