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面上正值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在你的脚下,比如说地面以下3 m的地方,是一个什么季节呢?和地面上挥汗如雨、暑热难当的气候相比,这里正处于凉爽的“春天”。有些村镇,缺少制冷设备,在盛暑时便利用地上与地下的温差,挖一深约3 m的旱井,用以冷藏水酒瓜果,降温效果不亚于冷藏库。
为什么地上与地下的气候,有这样明显的不同呢?原来,这与土壤的物理学特性有关。大家知道,北半球中高纬度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所致。这就使得一年之内收入的太阳辐射热量各季分配很不相同。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地面收入的热量最多,气温也最高:冬季则刚好相反。由于土壤传导热量的本领不大,地表面收入的太阳辐射热量要传到土壤深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这些热量在传导过程中也要被土壤吸收一部分。这样,地面上一年四季的变化传导到土壤深处,就要落后一段时间,而且,强度也要衰减。
根据观测到的地温随土壤深度变化的资料,可以绘成一个地温时间剖面图。我们从图上可以清楚地发现,地面以下季节的一些“非凡性格”(这里,横坐标为一年中的12个月份,纵坐标为离开地面的深度,曲线为等温线,每5℃一个间隔)。
首先,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落后。比如,地面上最热的时间约在7月,地下1.6 m是9月,地下3.2 m竟为10月,即地面上已是深秋时节,而3 m以下却正值“盛夏”。至于地下3 m的“隆冬”,则出现在4月。
其次,地面以下的季节,不仅在时间上比地面以上落后,而且随深度的增加,季节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小。比如,地面上最热的7月可达32cC,最冷的1月为-5℃,相差37℃,到了地下3 m,最热月10月为18℃,最冷月4月为11℃,仅差7℃。而且,再向下到一定深度,就会停止了变化。在这个地方,成年累月都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温度,其数值和当地的年平均温度接近。据说,在巴黎天文台28 m深的地窖里有一只温度计,还是200多年前科学家拉瓦西放在那儿的,至今它的读数一直未变化过,始终是11.7℃。随着土壤深度的继续增加,地下温度将不受地面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只与当地的地热资源状况有关。
了解地面以下的季节与气候,对工程建筑和人民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农民为了贮存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安全过冬,就把它们放在不同深度的地窖里,以利用各自最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城市安装的各种地下管道工程,都要考虑地下气候,如城市自来水管道,必须埋设在非冻土层中。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地下气候,近代一些工程建筑已将触角伸向地下。因为这里的气候全年几乎不变化,可以大大简化冬夏的采暖与空调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有人甚至预料,不远的未来,人类可能再回到“穴居”的年代。
为什么地上与地下的气候,有这样明显的不同呢?原来,这与土壤的物理学特性有关。大家知道,北半球中高纬度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所致。这就使得一年之内收入的太阳辐射热量各季分配很不相同。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地面收入的热量最多,气温也最高:冬季则刚好相反。由于土壤传导热量的本领不大,地表面收入的太阳辐射热量要传到土壤深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同时,这些热量在传导过程中也要被土壤吸收一部分。这样,地面上一年四季的变化传导到土壤深处,就要落后一段时间,而且,强度也要衰减。
根据观测到的地温随土壤深度变化的资料,可以绘成一个地温时间剖面图。我们从图上可以清楚地发现,地面以下季节的一些“非凡性格”(这里,横坐标为一年中的12个月份,纵坐标为离开地面的深度,曲线为等温线,每5℃一个间隔)。
首先,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日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落后。比如,地面上最热的时间约在7月,地下1.6 m是9月,地下3.2 m竟为10月,即地面上已是深秋时节,而3 m以下却正值“盛夏”。至于地下3 m的“隆冬”,则出现在4月。
其次,地面以下的季节,不仅在时间上比地面以上落后,而且随深度的增加,季节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小。比如,地面上最热的7月可达32cC,最冷的1月为-5℃,相差37℃,到了地下3 m,最热月10月为18℃,最冷月4月为11℃,仅差7℃。而且,再向下到一定深度,就会停止了变化。在这个地方,成年累月都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温度,其数值和当地的年平均温度接近。据说,在巴黎天文台28 m深的地窖里有一只温度计,还是200多年前科学家拉瓦西放在那儿的,至今它的读数一直未变化过,始终是11.7℃。随着土壤深度的继续增加,地下温度将不受地面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只与当地的地热资源状况有关。
了解地面以下的季节与气候,对工程建筑和人民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农民为了贮存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安全过冬,就把它们放在不同深度的地窖里,以利用各自最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城市安装的各种地下管道工程,都要考虑地下气候,如城市自来水管道,必须埋设在非冻土层中。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地下气候,近代一些工程建筑已将触角伸向地下。因为这里的气候全年几乎不变化,可以大大简化冬夏的采暖与空调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有人甚至预料,不远的未来,人类可能再回到“穴居”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