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和环境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飞速发展的传统工业经济模式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
应力释放模型是在弹性回跳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点过程模型,可用来分析、模拟、预测某一地区的地震活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应力释放模型的数学模型理论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应力释放模型对我国华北、西南和台湾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模型对这些资料的拟合明显优于常用的泊松模型.同时,这些地区不同的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特征反映了各个区域地震活动的本质差异.
从层析成像和广角反射的角度,对大别造山带东部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层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下方,高速异常体顶界面的埋深在海平面下1.5km左右;扇形剖面直观地显
对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临汾北部和太原南部的灵石,介休一带,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今后应给予足够重视。
基于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研究”项目建立在全国GPS网1994年1996年的复测数据,推算了测点的运动速度,按Haines和Holt提出的球面上水平速度的“转动函数幂级数展开法”计算了水平速
根据皮观测的经验以式,选用了北京遥测台网昌黎台1989-1991年间所记录33个ML为2.1-3.5地震的数字化资料,采用单台尾波解法,得到该台站所在地区的尾波Q值和各地地震的震源因子。进一步假设一定的震源模
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接触带上 ,每年发生 5级以上地震数百次 ,本世纪以来已发生 7级以上地震 40多次 ,是重要的地震活动场所 .由于资料来源不同、采用的震级标度不同 ,以及海峡两岸分隔等对资料交换的影响 ,致使两地目录中同一次台湾地震的震级往往不一致 .采用一致标度量度地震大小 ,是震级标度的近代发展方向 .笔者在为新的中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编制的强地震 (M≥ 4 )目录中 ,将新的
利用倾斜观测,借助异常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张北地震前形变的线性与非线性异常特性,并以此归纳了地震的演化过程中倾斜形变的阶段性特征;(1)燕山北部块体上的EW向倾斜在震前1年时间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