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97-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中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要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不言而喻,仅靠课内的时间和内容是远远达不到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绝不容忽视。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享受读书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使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评比激励。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作品”,即“小草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故事会”“读书汇报会”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奖品;二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劲头。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1、懂得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的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浏览即要看得快想得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的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2、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加强背诵。“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都会偷”,“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著名作家茅盾对《红楼梦》能倒背如流。现在有人感慨当今大家少了,大学者少了,这跟少时少背不无关系。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优美文章、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思想。
三、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使学生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
1、推荐读物。俄国文艺批評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内容包括:(1)课内延伸。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时空。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使他们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宽延伸。(2)一些介绍革命领袖、名人的传记,如《我的父亲邓小平》、《贝多芬传》。(3)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期刊,《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读者》是深受小学生喜欢的读物。(4)科普读物,可以打开青少年的科学之窗,为他们成为科技人才奠基。《熊猫淘气3000问》是低年级学生爱不释手的,而《十万个为什么》是影响了几代人的读物。(5)中外名著,古典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俗版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
2、自主选择读物。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就算同一学段,因个人喜好不同,选择读物也会不同。主要内容健康,有利于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去读。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
四、教师树立大语文观,让课堂焕发生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是非常关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40分钟的语言训练中得到落实。课堂上有时我采用复式教学,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穿插在课堂上解决。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减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困难,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取得了成就感,学生课外就少到电视、游戏、网络中寻找“快乐”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主动读自己喜欢的读物,这样课内与课外得到和谐的发展。
五、引导家长,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
大部分家长是一心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的,只是有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问题,如果正确引导家长认识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是积极支持的。在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向家长宣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表扬做得好的家长、家庭藏书多的家庭及班上爱读书的学生,有时还请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成功的经验。每逢开学我都写出一些少儿读物的书目印发给家长,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书买或借阅。
通过实践与探索,现在我班的学生没有不喜欢课外阅读的,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品德和审美情操,让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阅读中形成、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
[2]《开放教学与过程评价》.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4]《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中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要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不言而喻,仅靠课内的时间和内容是远远达不到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绝不容忽视。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享受读书的喜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使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评比激励。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评“作品”,即“小草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故事会”“读书汇报会”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奖品;二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劲头。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1、懂得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的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浏览即要看得快想得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的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2、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加强背诵。“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都会偷”,“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著名作家茅盾对《红楼梦》能倒背如流。现在有人感慨当今大家少了,大学者少了,这跟少时少背不无关系。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优美文章、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思想。
三、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使学生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
1、推荐读物。俄国文艺批評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内容包括:(1)课内延伸。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时空。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使他们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宽延伸。(2)一些介绍革命领袖、名人的传记,如《我的父亲邓小平》、《贝多芬传》。(3)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期刊,《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读者》是深受小学生喜欢的读物。(4)科普读物,可以打开青少年的科学之窗,为他们成为科技人才奠基。《熊猫淘气3000问》是低年级学生爱不释手的,而《十万个为什么》是影响了几代人的读物。(5)中外名著,古典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俗版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
2、自主选择读物。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就算同一学段,因个人喜好不同,选择读物也会不同。主要内容健康,有利于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去读。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
四、教师树立大语文观,让课堂焕发生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是非常关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40分钟的语言训练中得到落实。课堂上有时我采用复式教学,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穿插在课堂上解决。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减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困难,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取得了成就感,学生课外就少到电视、游戏、网络中寻找“快乐”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主动读自己喜欢的读物,这样课内与课外得到和谐的发展。
五、引导家长,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
大部分家长是一心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的,只是有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问题,如果正确引导家长认识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是积极支持的。在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向家长宣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表扬做得好的家长、家庭藏书多的家庭及班上爱读书的学生,有时还请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成功的经验。每逢开学我都写出一些少儿读物的书目印发给家长,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书买或借阅。
通过实践与探索,现在我班的学生没有不喜欢课外阅读的,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品德和审美情操,让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阅读中形成、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
[2]《开放教学与过程评价》.
[3]《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4]《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