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西方早期建筑的时间发展为轴,着重论述西方早期建筑艺术的风格演变极其美学特征。其中主要谈及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以及巴洛克风格。之所以选择这三种建筑艺术风格,是因为经由他们智慧的累积与努力,为欧洲艺术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也深深影响了后代艺术家的思维与创作。透过这些关于西方建筑风格演化进程的阐述,我们还可以追溯到西方各名族关于建筑本体之外,表征于建筑之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的变迁。
关键词:西方早期建筑;建筑风格;风格比较;审美特征
建筑,这个既形象而又抽象的名词,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历练,在一代代的能工巧匠手中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其内涵必然与美一样抽象而深刻,且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在这里选择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这三种欧洲早期的典型建筑风格,通过对比,试图探究一下欧洲大陆在不同的时期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文化与时代密码,又对后世带来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不同建筑风格的结构特征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明显,除了巨大、繁复的外观外最关键、最特别的则是建筑物的屋顶,从屋顶的特点来看,中世纪的匠师们创造出了一个建筑体系,屋顶的结构由拱顶支持,在罗马式风格时代,拱顶的形状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法国相当流行筒形拱顶,连续筒形拱顶沿着基部施以推力,所以墙壁必须够厚才足以支撑,但也因为厚墙使得设置窗户变得十分困难,造成内部采光不足,显得幽暗。而当人们的品味、哲学观和审美观都逐渐改变后,建筑师们希望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些创新中最重要的是拱顶状的突破,他们设法在上面加入直立元件,来满足对“垂直感”的追求。有人试着将支撑拱顶的四根房柱靠近一点,在不断的尝试下却将原来的半圆形拱圈意外的挤成了由两个半弧接成的尖拱,而它正好可以任意改变拱柱的弧度,往高处伸展!哥特式建筑正是利用这种尖拱,发展出造型变化多端的“尖顶交叉拱顶”,这种拱顶高大壮观,拥有高耸的尖塔和直立的高墙,加上建筑外部豪华的浮雕和彩色玻璃画,“哥特式”建筑特色成为中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国际风格”。
巴洛克的美术主要服务在建筑体系的各个方面,它发端于意大利,其风格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谐平衡的规则,也不像罗马建筑那样厚实稳重有磐石之感。它是在哥特式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强调动感与力度,追求凹凸不平的层面,用方圆交叉、长短不一等变化,创造出神秘莫测的效果,给人以复杂华丽的动感,打破了过去建筑中流行的匀称、平衡、和谐等法则。起初巴洛克风格建筑那种畸形变幻、起伏无序的特点,受到了世人的责难,但巴洛克艺术的突破精神,尤其是点线起伏的效果,摆脱了古典美的陈旧模式,使人耳目一新,后来也渐渐的被人们欣赏接受。 二、不同建筑风格的装饰表达与审美情趣
罗马式建筑的装饰多采用壁画或镶嵌艺术,通常使用鲜艳的色彩来构图,这种装饰在教堂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但有时也蔓延到其他部分,例如柱子。罗马式建筑还在拱圈处使用明暗交互的石头作为装饰,或以石头与砖块轮流点缀,亮与暗双色调的对比也是罗马式艺术中最美丽也是最常见的装饰手法。而在哥特式建筑装饰中,光线则开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了,它是哥特式艺术中一个突破性的新概念,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完整的建构出了房柱和拱顶的力学系统,他们用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来取代墙壁,窗户的玻璃上描绘着彩色的图样,色彩鲜艳强烈,以紫红、紫罗兰色与碧绿色为主,这种墙壁营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天,太阳光透过窗子,射到教堂内部,产生出耐人寻味的感觉,这些亮光,可以照亮殿堂、回廊,并且在金银器皿光亮表面上造成反光。他们决心采用新的建筑技巧,将罗马式教堂的阴影驱散。
另一个具备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图案是玫瑰窗,就是镶有玻璃的大圆形窗户。在罗马风格时期它通常是门面的主要装饰,玫瑰窗往往是整个建筑,或至少是中殿的主要采光源,哥特式建筑中的玫瑰窗则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建筑元件,它是以石材做出来的镂空圆形窗为主,非常精细雅致,这种呈放射状的设计在当时的基督教徒的心中,有着双重的象征意义,它既是耶稣的象征——太阳,又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玫瑰。它的功能也变的双重,它既是教堂最重要的采光源,控制着殿堂内的光线变化,还可以减低外墙的厚重感。因此,这种特殊的窗户十分流行,它同时满足了安全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三、不同时期建筑物的人文精神体现
在中世纪以前的意大利,建筑艺术被当做是手工业的一种,下订单的客户高高在上,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就像是工匠一样,地位跟画壁画的画匠、从事雕刻的工匠没两样。他们负责制作精美的作品,却不能留下姓名。这种情况到了12世纪,突然有了改变,当时的建筑师和雕刻家,在群众的支持下,开始在作品上署名,获得有力人士的支持。到了13世纪到14世纪之间,工会和行会制度出现在欧洲社会中,这些组织开始对培养艺术家的方式进行管制,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也施加了一套标准,这种强迫艺术服从规范的做法,几乎使艺术家们的创造力窒息,这段期间,艺术又再度被视为一种手工业。所幸到了15世纪,艺术理论上的突破,大大影响了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并且改变了他们与艺术品订购者之间关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渐渐开始出现建筑师这个职业,整个行业也慢慢形成了体系。进入十七八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的巴罗克雕塑,是很少有单件作品或者单独存在,它的设计开始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舞台化的装饰性以极大幅度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动感和注重人的情绪表现是巴洛克雕塑的典型特征。在巴洛克艺术充分发展起来以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鲜明界限模糊了,这两种艺术都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合的视觉对象,这相对于早一些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变革上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
在建筑物的应用上,罗马式风格时期最典型的现象之一,是城市化在民间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城市化使得古老的城市中心开始扩展,促进了新乡镇的兴起,这些都成为许多城市的原始核心。到了哥特时期,辉煌的宗教建筑成为了世俗建筑的样本与范例,许多建造教堂的技巧和构想,也被用来建造民间的建筑物。文艺复兴的建筑师们则希望能和研究建筑一样对城市进行理性的研究,实际上这种研究最后只停留在以建立城市的雄伟心脏——广场为目标,不过,这已经是很伟大的了,因为当时的建筑师们并没有采用现成的城市规划体系,而是坚持自己去研究探索,这些研究为后人开展现代城市规划开创了先河。
参考文献:
[1](德)威尔弗利德. 建筑风格学,辽宁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2]许丽雯. 欧洲艺术之旅,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3]朱小平. 欧洲建筑与装饰艺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4]金凯. 欧洲建筑装饰-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西方早期建筑;建筑风格;风格比较;审美特征
建筑,这个既形象而又抽象的名词,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历练,在一代代的能工巧匠手中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其内涵必然与美一样抽象而深刻,且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在这里选择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这三种欧洲早期的典型建筑风格,通过对比,试图探究一下欧洲大陆在不同的时期在各自的建筑中印刻着怎样的民族文化与时代密码,又对后世带来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不同建筑风格的结构特征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明显,除了巨大、繁复的外观外最关键、最特别的则是建筑物的屋顶,从屋顶的特点来看,中世纪的匠师们创造出了一个建筑体系,屋顶的结构由拱顶支持,在罗马式风格时代,拱顶的形状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法国相当流行筒形拱顶,连续筒形拱顶沿着基部施以推力,所以墙壁必须够厚才足以支撑,但也因为厚墙使得设置窗户变得十分困难,造成内部采光不足,显得幽暗。而当人们的品味、哲学观和审美观都逐渐改变后,建筑师们希望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些创新中最重要的是拱顶状的突破,他们设法在上面加入直立元件,来满足对“垂直感”的追求。有人试着将支撑拱顶的四根房柱靠近一点,在不断的尝试下却将原来的半圆形拱圈意外的挤成了由两个半弧接成的尖拱,而它正好可以任意改变拱柱的弧度,往高处伸展!哥特式建筑正是利用这种尖拱,发展出造型变化多端的“尖顶交叉拱顶”,这种拱顶高大壮观,拥有高耸的尖塔和直立的高墙,加上建筑外部豪华的浮雕和彩色玻璃画,“哥特式”建筑特色成为中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国际风格”。
巴洛克的美术主要服务在建筑体系的各个方面,它发端于意大利,其风格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谐平衡的规则,也不像罗马建筑那样厚实稳重有磐石之感。它是在哥特式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强调动感与力度,追求凹凸不平的层面,用方圆交叉、长短不一等变化,创造出神秘莫测的效果,给人以复杂华丽的动感,打破了过去建筑中流行的匀称、平衡、和谐等法则。起初巴洛克风格建筑那种畸形变幻、起伏无序的特点,受到了世人的责难,但巴洛克艺术的突破精神,尤其是点线起伏的效果,摆脱了古典美的陈旧模式,使人耳目一新,后来也渐渐的被人们欣赏接受。 二、不同建筑风格的装饰表达与审美情趣
罗马式建筑的装饰多采用壁画或镶嵌艺术,通常使用鲜艳的色彩来构图,这种装饰在教堂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但有时也蔓延到其他部分,例如柱子。罗马式建筑还在拱圈处使用明暗交互的石头作为装饰,或以石头与砖块轮流点缀,亮与暗双色调的对比也是罗马式艺术中最美丽也是最常见的装饰手法。而在哥特式建筑装饰中,光线则开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了,它是哥特式艺术中一个突破性的新概念,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完整的建构出了房柱和拱顶的力学系统,他们用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来取代墙壁,窗户的玻璃上描绘着彩色的图样,色彩鲜艳强烈,以紫红、紫罗兰色与碧绿色为主,这种墙壁营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天,太阳光透过窗子,射到教堂内部,产生出耐人寻味的感觉,这些亮光,可以照亮殿堂、回廊,并且在金银器皿光亮表面上造成反光。他们决心采用新的建筑技巧,将罗马式教堂的阴影驱散。
另一个具备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图案是玫瑰窗,就是镶有玻璃的大圆形窗户。在罗马风格时期它通常是门面的主要装饰,玫瑰窗往往是整个建筑,或至少是中殿的主要采光源,哥特式建筑中的玫瑰窗则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建筑元件,它是以石材做出来的镂空圆形窗为主,非常精细雅致,这种呈放射状的设计在当时的基督教徒的心中,有着双重的象征意义,它既是耶稣的象征——太阳,又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玫瑰。它的功能也变的双重,它既是教堂最重要的采光源,控制着殿堂内的光线变化,还可以减低外墙的厚重感。因此,这种特殊的窗户十分流行,它同时满足了安全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三、不同时期建筑物的人文精神体现
在中世纪以前的意大利,建筑艺术被当做是手工业的一种,下订单的客户高高在上,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就像是工匠一样,地位跟画壁画的画匠、从事雕刻的工匠没两样。他们负责制作精美的作品,却不能留下姓名。这种情况到了12世纪,突然有了改变,当时的建筑师和雕刻家,在群众的支持下,开始在作品上署名,获得有力人士的支持。到了13世纪到14世纪之间,工会和行会制度出现在欧洲社会中,这些组织开始对培养艺术家的方式进行管制,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也施加了一套标准,这种强迫艺术服从规范的做法,几乎使艺术家们的创造力窒息,这段期间,艺术又再度被视为一种手工业。所幸到了15世纪,艺术理论上的突破,大大影响了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并且改变了他们与艺术品订购者之间关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渐渐开始出现建筑师这个职业,整个行业也慢慢形成了体系。进入十七八世纪,受罗马的影响产生的巴罗克雕塑,是很少有单件作品或者单独存在,它的设计开始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与雕塑紧密相连的氛围,舞台化的装饰性以极大幅度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动感和注重人的情绪表现是巴洛克雕塑的典型特征。在巴洛克艺术充分发展起来以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鲜明界限模糊了,这两种艺术都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合的视觉对象,这相对于早一些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变革上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
在建筑物的应用上,罗马式风格时期最典型的现象之一,是城市化在民间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城市化使得古老的城市中心开始扩展,促进了新乡镇的兴起,这些都成为许多城市的原始核心。到了哥特时期,辉煌的宗教建筑成为了世俗建筑的样本与范例,许多建造教堂的技巧和构想,也被用来建造民间的建筑物。文艺复兴的建筑师们则希望能和研究建筑一样对城市进行理性的研究,实际上这种研究最后只停留在以建立城市的雄伟心脏——广场为目标,不过,这已经是很伟大的了,因为当时的建筑师们并没有采用现成的城市规划体系,而是坚持自己去研究探索,这些研究为后人开展现代城市规划开创了先河。
参考文献:
[1](德)威尔弗利德. 建筑风格学,辽宁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2]许丽雯. 欧洲艺术之旅,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3]朱小平. 欧洲建筑与装饰艺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4]金凯. 欧洲建筑装饰-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