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清代时期的民歌

来源 :花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歌自古至今都有着渊源留长的发展历史,上至战国时期就有着卓越的民歌文化,战国时以屈原的“离骚”最为著称,民歌经过历史文化的发展延续到今天经久不衰。本文针对清代民歌的作品手法加以分析。
  关键词:清代 民歌 特色
  清代在鸦片战争时期以前的民歌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没有超越明代民歌达到的水平。由于当时民歌收集者们认识以及方法和条件的限制,保存下来的作品大部分是城市居民的创作,严格地讲,属于当时流行的时调小曲的范畴。它主要是用来在酒筵间歌唱,内容的消极因素很多,不能反映出广阔的生活面貌,也不能够比较集中地揭露封建社会的现实。
  一、清代民歌的描写方向
  和明代民歌相似的是,现存清代民歌仍旧是描写男女之情的作品占据主要的地位。在这类民歌中,有一部分是反映男女在私自结合情况下的种种思想感情的。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作品都很少描写愉快的晤面;纵使描写的内容属于这个方面,其中也透露着无限珍惜会合艰难的愁思。像《喜只喜的》便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喜之喜的今宵夜,怕只怕的明日离别。离别后,相逢不知那一夜!听了听,鼓打三更交半夜,月照纱窗影儿西斜,恨不能双手托着天边月。怨老天,为何闰月不闰夜。
  这里在欢聚中所挂虑的是离别,竟把希望寄托在极不现实的遏制时光飞逝的幻想,从而又向老天提出为什么不闰夜的抗议。应该指出,这并不单纯作者设思奇巧的问题,而是通过较为细致而真挚的心理描写,曲折地唱出在那样的封建社教的社会制度压迫下的妇女不幸遭遇。因此,这就表现出情歌大都描写离愁别恨的得凄苦情调的主要原因。类似这样的很多,还有《熨斗儿熨不开的眉儿皱》和《独自一个房中闷》等。这些作品里也有描写妇女的坚强态度和无畏精神的,如有一首四川民歌:
  脚踏板凳爬墙,两眼睁睁忘情郎。昨日为郎挨了打,虽然挨打不丢郎!
  这些描写偷情的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因为偷情往往与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分不开,正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有不少彼此间发生了发生了爱情的男女不能成为夫妻,他(她)们就用偷情的方式来反抗,这种反抗的方式虽然是个人的,乃至是不自觉的,但是具有社会意义。
  应该指出,在清代民歌特别是俗曲中描写女子想念男子的作品,有不少是流行在妓院中的庸俗、肉麻的滥调,周围是堕落的荒淫的生活反映。但是其中也有些写出了妓女的悲惨生活,如《穷妓》和《相思害得我活受罪》就是这样的作品。尽管他们并不是真正同情妓女的悲惨命运的人们写的,然而在客观上反映了那些可怜的妇女在饥寒交迫下出卖肉体的惨状。
  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下的民歌特点
  在那些描写偷情的作品之外,民歌也不是完全没有触及到较为广泛的社会面,不过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严厉禁止以及封建文人在记录和保存上有所顾忌或眼光窄狭而兴趣低级,流传下来的揭露黑暗、反抗压迫和歌颂斗争的作品就不多了。在较少的这类作品里,大多数是暴露封建家庭制度罪恶的篇章。矛头所指,首先便是婚姻制度。像《新调思春》的描写“老女不嫁”的愤懑心情就很生动深刻。《二八佳人巧梳妆》揭露了嫁“小女婿”的不合理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王家女、李家郎》则反映了由婚姻制度不合理带来的家庭关系中婆媳不和的现象。
  由这一类民歌里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对于封建婚姻制度表示切齿的痛恨和憎恶。及婚而不遣嫁,便连月下老人都诅咒在内;对象不合理想,便恨不得采取最不得已的解决方式;婆媳关系恶劣,为了保护自己便提出直截了当的离婚办法。虽然这些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实现的可能,然而全都具有批判作用。
  出了抨击封建婚姻制度之外,也有许多民歌暴露了在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而始终无法解决的一些家庭问题。如《小白菜》所暴露的前生子和继母娘的矛盾,写的和汉代乐府诗《孤儿行》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小白菜,叶叶黄。三岁的小孩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个后娘三年整,添个弟弟比我强。弟弟吃面我喝汤,有心不喝饿得荒,端起碗来泪汪汪!想亲娘,亲娘想我一阵风,我想亲娘在梦中。河里开花河里落,我想亲娘谁知道。弟弟南学把书念,我在荒野去放猪;弟弟花钱如流水,我花一文万不能。白天听见蝈蝈叫,黑夜听着山水流;有心跟着山水去,又怕山水不回头。
  三、民歌折射出的封建制度
  在清代民歌中,内容超越暴露封建家庭制度的范围,涉及广大社会现实,特别是抨击竭尽心力维护本身利益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作品尽管保存下来的不多,还是偶尔可以找到的。
  较多这样的作品大都是采取对比的手法来暴露社会上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天》就以富贵人和贫穷人在春夏秋冬的不同遭遇,来暴露“苦乐不均匀”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首歌谣是:
  春夏秋冬四季天,有人劳苦有人闲,不论好和歹,都要过一年。春日暖:有钱的,桃红绿柳常游戏;无钱的,他那里天明就起来,忙忙去种地。夏日炎:殷实人,赏玩荷池消长昼;受苦人,双眉皱,挑担沿街串,推车走不休。秋日爽;有力的,登楼饮酒赏明月;无力的。苦巴竭,庄稼收割忙,混过中秋节。冬日冷:富贵人,红炉暖阁销金帐;贫穷人,在陋巷,衣单食又缺,苦的不成样。一年到头十二个月,四时共八节,苦乐不均匀,公道是谁说?世上人,惟白发,高低一样也!
  还有一首《天上星多月不明》则清楚地说明了人民大众能够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存在: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河中鱼多搅浊水。世上官多不太平!
  除此之外,在民间极为流传的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的寻夫,董永的遇仙和白蛇热恋许宣等,民歌也时有歌颂,但是由于短章不适于叙事,因而凡有触及,都显得局促,没有较好的成绩表现。这个缺陷在讲唱文学里得到充分的补救。
  这一时期的民歌中的较为优秀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正和其他时代的民歌相同,首先是朴素自然、爽畅明朗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清新挺拔。像《春夏秋冬四季天》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这当然是由于它所抒发的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的缘故。它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氛。描绘与抒情交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着浓厚的幻想成分。像《喜只喜的》便具有这种特色。很清楚,只是由于人民群众热爱生活,憧憬着自由幸福,蕴藏着美好愿望和乐观主义精神的缘故。它的另一个特色是表现方法的多样化。
  四 、结语
  民歌从来不为固定的格式所拘束,形式自由活泼,服从内容的要求,因此互不雷同,各呈异彩。像《小白菜》的兴体虽然是古老的民歌创作手法,然而在这里恰好用“叶叶黄”来象征孤儿的憔悴形象,信手拈来,皆成妙谛。至于运用大量的比喻来烘托主题如《天上星多月不明》,用适当的双关来表达深意如《妹相思》,用白描的手法以勾勒鲜明的内容如《脚踏板凳手爬墙》,则是最通见的。它还有一个特色是使用质朴真挚的语言,健康而纯洁,极少矫揉造作。这几乎是在所有的民歌作品里都存在着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或是文人的拟作,或是文人的加工,绝非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了。
  当然,也不应该否认民歌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仍旧存在着许多缺陷,特别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城市中的产物,因而就不可能不参杂着落后庸俗的封建、迷信和色情的成分,又由于辗转传播,也不可能没有彼此沿袭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3,中华书局,1965
其他文献
时间长了就想来转转什么也不想就想走走孩时躺过的地方  时间长了就想来坐坐坐在你的院子里院墙倒塌下来的土块上  时间长了就想来走走走到墙边摸摸发酥的墙皮已经不再结实的记忆  时间长了就想来看看那把生满红铁锈的大锄是否还躺在蛛网结牢的角落里  已经老了墙基受过风雨的浸泡黄色的面石已经层层的跌落下嬉笑的过去  已经老了你的院子里针细的幼芽已经长成了大树立着精神滴着调皮  已经老了屋脊的青瓦已经在岁月的风
期刊
摘要: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股票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在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分配方式、股利政策等几个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更好的进行股利分配,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限制不分配情况的发生、倡导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鼓励上市公司形成均衡的股利分配政策、限制股本扩张的比例、重视对股东股权分配请求权的保护,并明确股票股利的价格。  关键词:上市公司
期刊
你曾说你是一阵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你的灵魂。  你曾说你是一阵风,在春光烂漫的季节,时光的脚步千万次徘徊在桃李芬芳的三月,你的魂魄又回归春来时的岁月,那一束束粉红色的桃花宛如笑靥,那洁白如雪的梨花苹果花,筑铺你儿时的求学之旅,每一次花的绽放,每一次春的回归,都会让你痴迷的回望,那一束束的洁白伴着一束束的粉色,一束束的翠色孕育着一树树的硕果,风的脚步,岁岁都曾来过,倾诉倾诉着如花的岁月……  你曾
期刊
你的大白马现在安好我在阳间的世界里问候你你走的太急  影影绰绰的晨光里我们只看到你的坐骑的宝鞍马的踪影呢  它是火红色的挂在东天的的山峦上异常清晰它给我们多少启迪  我们作为儿女的静静的朝着东方拜祭希望你一路走好  你在老秋的时候叶落归根的日子粮草已经收好的早晨  你歪着嘴巴急急地从街中心集市的东头挪到集市的西首你在寻找什么  见过的老朋友你含混不清地打了招呼然后蹲在老烟叶的货摊边  慢慢的卷着老
期刊
春回难管,  花收难署,  零落消香无数。词赋  佳人林下拣阑珊,  涧水去、漂红泊处?  韶光苦短,  春时已住,  轻解罗衫移步。  司分一暴送春归,  怎禁得、娥眉眷顾。  (河北老年大学诗词班)
期刊
晚饭后,田振康披了件外套向家的后面走去,四周都被碧绿的麦田包裹着,已经是农历三月了,春天的脚步早已到了,但是晚间还是有点冷气袭人,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外面一片漆黑,振康沿着田间的小道有心事的散步或者说是出来透透气的,去梳理一下自已烦躁的心情。他不能在家里露出脸色给他亲爱的兰看见,更不想给孩子们看见他的不快,但是这种不快却越来越深切的堵在了他的心里,使他非常矛盾难以作出艰难的选择。 
期刊
且观余自三月入学至今、诸多糗事、诸多不顺、今无聊小记之、笑谈之。  壬辰三月中、因国二考试、吾居沈阳三日、仅三日、俨然一部血泪史、颠沛有之、迷茫有之。吾在沈阳甚是宽广的大道步行半日有余、仍是不知归路、不辩东西。时维北国三月大雪日、天寒地冻、吾等一干女子如无首蚊虫一般、辗转复辗转、终是在警察叔叔的指点之下、寻得了传说中的沈阳广电、吾等女子、顶风冒雪、忍饥挨饿、痴心一片、众里寻它千百度、岂料蓦然回首、
期刊
渭水,源乌鼠山。穿秦陇而横卧关中。左倚沟壑纵横之势,纳十流而增威。右倚秦岭巍峨之亘,揽八河而张扬。沐西岳之耀而灵,浴秦川之陆而广。浩东入河。四季异焉。秋冬俊媚如青龙嬉水,怀波抱月;春夏浊湍如飓风狂怒,挟沙裹石。平若儿女之情,波涛缱绻。  关中之丰腴,受之渭水也。三秦之灵秀,受之渭水也。育一皇与二帝,拜仰韶之遗址,弥商周之殷城,历大秦之一统,叩盛世之辉煌,叹陈仓之古韵。晓关中之文明孕中华之辉煌。  
期刊
伟兮神州,  壮哉中华,  古老之邦。  看暮年烈士,  宏图又启。  八旬老丈,  大略鹰扬。  把握方向,  改革开放。  曾向龟山问大江。  长龙起,  见巨蛇腾跃,  奔向何方?  曾经犹豫彷徨,  赖无数英雄创业忙。  有南疆新市,  经济鼎盛。  东边商埠,  城貌繁昌。  深圳豪商,  温州老板,  齐向商场争帝王。  都且慢,  我华西兄弟,  跨越城乡!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龙
期刊
摘要: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的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意义比 南朝乐府 民歌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 木兰诗 》;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  关键词:北朝 乐府 民歌  一、北朝民歌的时代背景  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南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