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体验 完善自我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sm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阐述如何通过蒙氏操作的干预,让心理和行为具有异常特征的孩子逐渐完成精神上的发展。
  [关键词]体验;自我发展;蒙氏;操作干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7/08-0010-03
  [作者简介]邝智玲(1971-),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高级教师。
  0岁~6岁正是孩子动作的敏感期。该时期是由环境中汲取印象成为知识的时期,作为环境与智慧媒介点的感觉器官会变得十分敏感。孩子会透过五官所感觉到的事物逐渐完成精神上的发展。
  本文将从一个案例入手,阐述如何通过蒙氏操作的干预,让心理和行为具有异常特征的孩子逐渐完成精神上的发展。
  一、案例对象情况描述
  (一)基本资料
  俐俐,女,5岁半,就读大班。独生女,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与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同住。妈妈采用无痛分娩的生产方式生下她,足月、6斤、住过温箱两天,出生状况一般。出生后身体基本状况较差,发育迟缓,身体瘦弱矮小,患营养不良症。胃口差,一直要成人喂饭。体质弱,常生病。
  (二)行为表现及主要问题
  家长反映俐俐的注意力较差,做事缺乏耐性。老师反映在班级中表现性格孤僻,常独自一人活动,理解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弱,对新事物的学习有困难。好动,做事持续时间不长;丢三落四;喜欢不停地舞动跳跃,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欠佳;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任性固执,不听教导,日常活动中常需要成人督促帮助和提醒。
  (三)其他情况
  曾在市级某妇婴医院进行过中国修订韦氏幼儿智力测验,测验结果分析:与同年龄组的孩子进行比较,在言语智力、操作智力等方面均较差。分析其各种能力,与同年龄组孩子相比:其一般实用知识的掌握程度、数的概念及心算能力、对视觉空间的跟踪和预见能力、视觉分析与鉴别能力、图形知觉和视觉运动组织能力较差。
  二、原因分析
  由于俐俐身体弱,常生病的原因,又与外公外婆同住,成人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生活上基本以包办照顾为主,长期喂饭、贴身照料等。进入大班后,与同龄伙伴相比,在自我服务方面、动手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家人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俐俐的内心关注则不敏感,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在需求和想法,尤其是在对俐俐情绪的处理上,没能彻底地疏导和缓解,以致孩子更加任性。同时,父母亲之间意见不同,在教养方面争执较多,也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采取措施
  (一)体验与活动环境和“工作”材料的情感建立。
  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倾向于欢迎他,而不是对他有伤害。”
  我们依循蒙台梭利对环境强调的理论,听从孩子内在生命的呼唤,从孩子的需要和视角,对蒙台梭利活动室环境进行精心设置:矮桌小椅和低柜,合意的装饰,别致的绿色植物,触手可及的一份份美妙“工作”,吸引人眼球的物件……让孩子自然地喜爱这儿的一切,孩子自然就会投注身心在里面。
  宽敞舒适的环境,让俐俐感觉精神爽朗,她头几回来到蒙氏室,禁不住不停地环望,沿着矮柜边走边看,欢喜雀跃的神情挂在脸上。室内每一件物品对她而言都倍感新奇,俐俐一次次忍不住抚弄柜子上、托盘里的各样东西,流露出喜爱之情。
  治疗师看到,俐俐对周围事物有一种强烈的、想贴近和它们对话的欲望: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的?”“你在哪里买的?”“这个就是你种的?”“它真的可以吃吗?”……治疗师给予她充分的时间看个够、问个够、摸个够,让环境跟她熟络起来了,距离也就拉近了。
  虽说俐俐常闹脾气,到班上接她时,口口声声说“我不去!”可只要一踏进蒙氏活动室,就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每次干预时间到了,治疗师仍见她沉浸在“工作”中,提示要回班,俐俐却总是表现得不舍:埋头忙碌,无暇回应治疗师的提醒,常常说“再等一等。”“还想玩一会儿。”“我不要回去。”……那是俐俐在贴心地与环境、与操作对象交流,陶醉其中,享受其中。
  (二)体验在干预过程中的情绪处理。
  蒙氏操作干预有一定的课程体系要求,干预初期,治疗师以课程设置为基点,并未急于引导孩子完成原先预设的活动内容,而是根据该个案的特殊性,注重心理环境上的创设,把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视为关键,将稳定情绪,平复心境放在首要的位置。
  由于俐俐以往一直情绪变化波动很大,反复无常,难以控制。所以,在最初的时间里,俐俐来到活动室,也像平时一样,很多的情绪发泄穿插在活动当中:大喊大叫、跑出跑进、乱蹦乱跳、摔东西、吐口水、骂人……治疗师早早做好准备,理解和体谅她出现的每一种状况,并始终坚持静静地、用心地陪伴她,观察她的实际情形,聆听她的述说,让她顺畅地表达和吐露内心的不满,了解她的心思。在包容与接纳下,在不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用品的情况下,慢慢疏导和缓和她的情绪,并引导她寻求正当的情绪发泄方法。
  例如,走线游戏中,俐俐一开始双脚无法踩在线上往前行进,路径偏离明显,约束不了自己,一会儿蹦,一会儿窜,忽前忽后没法控制住身体,甚至故意跺脚令地板发出很响的声音,嘴里还发出古怪的尖叫声。最突出的是对治疗师的指点或是同伴的意见表现出异常反感。治疗师始终留意着她,对其偶尔双脚能回归线上的做法表示出肯定,向其点头微笑示意,并在其控制不了自己动作的状况下,跟她面对面、温和地紧拉着她的双手,轻轻地注视着她的双眼并告诉她“你可以做到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陪伴着她慢慢地在线上走完全程。尽管她的不满情绪还有,可是逐渐地,看到了俐俐的心情好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了,牢骚少了,不再“爱生气”了。
  又如,在“工作”过程中,有的地方做不好、做不到的,俐俐就自己跟自己发脾气,用力地跺脚,歇斯底里地叫喊,把材料推开,生闷气,甚至想冲出室外。这个时候,治疗师会温和地牵着她的手,顺应她的感受,听她发发牢骚,继而把手放在她的小手上,带着她的手,手把手地领着她弄,一点一点,不紧不慢地重新进行“工作”,并给予她鼓励:“没关系的。”“再试试看。”俐俐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一旦俐俐的精神能回归到“工作”中时,治疗师便会悄悄走开,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除非俐俐向治疗师提出请求“你帮帮我吧!”否则不做任何干涉。   经过多次情绪变化处理的体验,俐俐出现烦躁多变情绪的影响程度在减缓,频率在减少。俐俐对自己的情绪生成、出现、调节、控制有了初步的经验,会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应对,知道有意识地慢慢缓和调适。
  (三)体验在重复练习中自己力量的进发。
  蒙台梭利指出:“每次当儿童经历这种(重复练习)体验之后,他们就像经过休整的人,充满着活力,仿佛感受到某种极大的欣喜。”在她看来,重复练习对儿童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在他们的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
  在蒙氏活动室,有很多俐俐喜欢的“工作”,作为干预的对象,治疗师灵活地调整原先设定的课程设置内容,跟随着孩子的节奏和步调走,把孩子的兴趣点和课程安排巧妙地结合。
  每一份“工作”将俐俐和治疗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治疗师除了规范正确的演示操作“工作”外,更多的时间留给俐俐与“工作”尽情交流,当俐俐一旦表现出对某一种“工作”产生兴趣,治疗师则一定不去打断她。“因为这一兴趣符合自然的法则,而且开始了新的活动的整个周期。”兴趣会引领她反复进行重复练习。
  俐俐常不能有始有终,中途也会出现不少状况,但是一旦将注意力回归手中的“工作”,就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双手,全程投入到每一个动作细节中去。
  很快发现,俐俐乐于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动作操作里,无暇顾及周围,仿佛手中的“工作”就是一切,一次比一次有意思,周围均被屏蔽一般,包括其他同伴在做的事情,户外传来小朋友嬉闹的喧哗声,以及治疗师在活动室的什么位置她都置之不理。
  小手的操作令各物品间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俐俐自然地带出相应的各种言语表情:有时会嘀嘀咕咕自言自语:“对的,就是这样了。”“哎呀,再来一次!”“是不是呢?”有时自己不由地点点头表示肯定或正确:“成功了!”“我可以了!”有时又会叹着气咬着嘴唇“怎么搞的?”“唉——”有时对自己的练习感到满意时,乐得忍不住咧开嘴,呵呵笑,并连连击掌……20分钟、30分钟、40分钟……那双眼顿时注入了新的神采,难掩内心的欢喜。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带来神奇的变化。其中,拭擦绿萝的叶子、使用刷子清洗贝壳和玻璃罐、碾旺仔小馒头、使用漏斗分杯倒水等“工作”给她带来了满足的、愉悦的感觉,仿佛自己身上有使不完的精力。
  (四)体验在秩序的自由下带来的快乐。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治疗师在了解个案的情况中,发现俐俐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非常混乱,不分场合和时间,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做事虎头蛇尾,约束不了自己,影响和妨碍同伴,也令集体活动受到极大的干扰。
  跟进干预之后,治疗师以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由为先,用自然、主动的态度,透过直接观察,逐步在蒙氏操作活动中用环境促使俐俐自律,让俐俐了解自由和秩序同等重要,并一步一步在干预过程中加以渗透和建立。
  最初,从简单的环节和俐俐的兴致所在入手,让俐俐有过渡适应的机会。俐俐会介意与往常的对比,也出现过生闷气和抱怨等抵触现象,治疗师巧用办法,就她喜欢的“工作”材料引导她轻拿轻放,物归原处;依着她想跳芭蕾舞的意愿,引导她在线上完成;用她爱玩水的特点,在水的系列“工作”中贯穿引导她有始有终完成完整操作过程……
  逐渐地,在俐俐身上出现了不少合宜的行为,令人惊叹,在持续保持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要求。对新的秩序要求,俐俐也乐于接受,并不觉得是难事了。就这样,秩序在孩子的内心慢慢形成,她极其喜欢拥有的这份适合她自己的自由。真正体验到“秩序在先,自由在后”的情境。
  例如在干预后期,用扦插的方法进行植物栽培的工作中,俐俐全程聚焦在眼前的动作中,会比较自己动作的前后做法,进行判断下一步的行动,思考如何令动作更得当,并适时灵活地作出修正。
  要完成剪下老叶、剪取叶梗、松土、栽种、培土、浇水等步骤并不容易,俐俐在习得秩序经验的基础后,没有丝毫觉得繁琐,几乎是百分百地投入:正确地拿取剪刀,左手找到老叶子拉开,右手拿剪子沿着枝梗的位置一一剪下。栽种更是有板有眼,一步不马虎,视小苗如婴孩般照顾,并准确地将十四根叶梗依次栽下,相互间还能保持一定的间隔,那间隔距离几乎一致!近50分钟的全过程俐俐并没有感到被秩序所束缚,相反的,正是一点一滴积淀的井然有序,引领着她进入更自由的“工作”空间。治疗师再次看到俐俐的满足和欢悦。
  四、研究小结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鉴别能力,简称“吸收性心智”,即能通过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触和情感的联系,获得各种经验和知识,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从而形成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自然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幼儿期所获取的一切将保持下去,甚至影响一生。
  儿童的工作是以自我实现和自我“完美”为内在工作目标的。俐俐经过了完整的32次蒙氏操作活动的干预,干预后的俐俐,仿佛突然间在大镜子前发现了久违的自己,逐渐找寻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可,并随之发生了变化:包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是趋于积极正向的,对活动的需求在增大,对做每一件事情的专注在加深,显露浓郁的兴趣,双手的协调配合更加自然,当出现情绪冲击时,把握控制的能力有所提升,与同伴的交往开始学会协调……这些都有助于她自我的良好发展。
  希望俐俐能带着蒙氏操作活动中的各种充足体验,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更多地展现笑容,眼睛里更多地闪耀喜悦,继续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日]相良敦子.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论概说[M].台北:新民幼教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5:24.
  [2][意]玛丽娅·蒙台梭利.儿童教育大秘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7-8.
  [3][意]玛丽娅·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356.
其他文献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某种意义上是主要的相关利益(责任)方妥协的结果。学生、用人市场、学校各级管理层、专业学术权威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相关利益(责任)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存在不同利益(责任)方价值取向不对称、课程设置的效率与适应之悖论等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完全迎合用人市场的需要,亦不能固步自封,完全脱离社会,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主要指大学教育)本质追求的前提下积极适应
期刊
【摘要】六西格玛作为品质管理概念,已被众多成功企业所借鉴,并以其不断追求品质的改进,受到管理者的追捧。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学习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追求规模发展、集团发展、多元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品质的发展,通过共同愿景、储备人才、制度管理、把握速度、控制质量、文化传承、特色打造、考核评价等方法和手段,就能实现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和的天才。  【关键词】六西格玛;和的天才;规模;品质;协调
期刊
【摘要】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是幼儿进行社会化学习最为便利和灵活的资源。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扬州市幼儿园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园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
期刊
【摘要】早期阅读是0岁~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上海市3岁以-FJL童家庭内早期阅读的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家庭内早期阅读受重视,但整体阅读环境尚不理想;家长早期教育意识提高,早期阅读目标功利化;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存在困惑和需求;而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对家庭开展阅读产生冲击。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0岁~3岁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早期阅读;家庭环境;
期刊
[摘要]为了达到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的目标,可以通过调节五项政策杠杆来实现,其中包括:政策的目标和最低标准;数据、监控和调研;家庭与社区的参与;课程与学校标准;从业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将这五项既独立又具互补性的政策杠杆统一起来。本文将从三个角度——研究内容、国际概况及挑战与策略,分别对这五项政策杠杆如何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教育的质量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早期教育 保育 政策杠杆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游戏质量监控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构建了系统、可操作的评价网络,通过多元、科学的评价形式,帮助管理者与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使游戏的研究和指导更具依据和说服力。体现了“诊断与发展”的监控评价功能,促进了教师自我评价的实现,最终使全园幼儿的游戏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俄国画家马克·夏加尔的作品《我与村庄》为例,主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孩子对名画欣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教师在作品欣赏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为孩子选择名画作品和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化访谈法,研究者本身也作为研究工具之一,在自然的环境下,对所探究的问题做深入的访谈和记录。运用类属分析法,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对大班幼儿解读名画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
期刊
【摘要】民间体育项目是一种能够培养幼儿主体精神,让幼儿获得深层次心理快乐和成功感的体育活动。本文全面阐述了在开展民间体育项目应用过程中行政教研层面的支持引领,各年级组的创新尝试和民间体育项目对幼儿园的影响。还从物质保障和创新玩法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幼儿体育;民间体育;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性别、父母外出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和照顾人类型等与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寻找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和教育策略,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不利情景。  【关键词】心理弹性;留守儿童;保护性因素;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6-0
期刊
【摘要】在对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多程式化少亮点、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