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坚硬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涛是扎根东北大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回归大地。他用一颗滚烫的心虔诚地匍匐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挖掘着东北丰富新鲜的创作资源,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成人以及他们的成长。东北土地独特的坚韧与硬气,在薛涛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带有浓厚、粗犷的原始美,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坚毅阳刚的性格,他们的生命力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在这种坚硬外壳的下面,蕴涵着人类天性中的美好,比如温情与爱意。
  一、坚硬生命力的精神驻地:东北黑土地
  东北黑土地是薛涛的文学土壤,他把文学的根深深扎入东北大地,他热爱着这片土地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并把黑土地的民俗风情滲透在文本之中。
  1、粗犷自然环境下的生存
  黑土地丰厚的冰雪、连绵的群山、繁茂的森林与寒冷的冰河,构成薛涛故事的自然环境。在这种冰冷、闭塞、原始的环境下生存,人们逐渐被自然的特性同化,形成坚毅不屈、豪爽不羁的性格特征。
  黑土地的极寒天气并没有使东北人萎缩,反而锻造了他们直面严寒的刚强。雪对黑土地来说有着深厚的意义,“无雪不东北”,所以薛涛毫不吝啬笔墨描写“雪”,《虚狐》中的“雪”就贯穿了整部作品。故事发生在辽北茫茫雪原之中,展现了雪原的自然风光,雪成了必不可少的景象。雪的寒冷使人的生存显得更为艰难,凸显出入坚毅的性格。
  除了冬季漫天的大雪,黑土地险林丛生、地广人稀,连绵的群山与繁茂的森林成为《满山打鬼子》和《情报鸽子》鲜明的自然环境,通过对茂密山岭与树林的描写,薛涛为我们展示出黑土地的另一番景象:原始、神秘而充满力量,而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也被赋予了大自然的刚强与坚韧,从而更好地面对恶劣的环境与生活的困境。
  冰河也是东北环境中一个特殊的背景。在《虚狐》里,冰河伴着冬季极度的寒冷而来,厚厚的冰层覆盖了河面,也阻挡了春天要来的信息。在如此冰冷环境中成长的东北人,并不以此而悲观,相反,在漫长的冬季和寒冷中,他们更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乐观与永不熄灭的生命力。寒冷并不使黑土地寂静消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动物在冰河两岸依旧活得鲜活而生动。
  2、黑土地的独特社会风俗
  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和发展了东北的社会风俗。在薛涛的作品里,萨满教和二人转是最为典型的东北习俗。
  萨满教是东北地区诸多民族风俗文化最原始的母源。萨满教崇尚万物有灵论,这种泛灵泛神思想意识在薛涛作品中便表现为对动物的尊重与关爱。薛涛主张善待生命,《满山打鬼子》里的狗与麻雀、《虚狐》里被成人杀害的狐狸还有《情报鸽子》里的鸽子“格格”,薛涛都有意在强调这些都是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的动物,人类应该学会善待它们。
  萨满的日神精神盛行不衰,这里的日神精神是一种热烈火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薛涛笔下的东北人正是以“日神精神”参与人生、过好每一天。《满打鬼子》里生龙活虎的满山、慷慨赴死的老奎爷、鲜活而不屈的李小刀……都是“日神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努力生活,在困苦的生存环境下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萨满的复仇主义与英雄主义也是薛涛作品中突出的一点。薛涛始终坚持着儿童必须拥有坚毅的性格的观念。《满山打鬼子》里,灌水镇的人们都具有对日本外来侵略者统一的复仇情绪,不管是为了蝈蝈敢于向日本軍官报仇的满山,还是不屈于日本药品的李小刀,他们都传达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除此以外,《虚狐》中的女孩子桦儿也是一位巾帼英雄,她为了替“爷爷”报仇,敢于挑战“小霸王”菜根,几次三番失败后依然不放弃打败他的目标。
  东北二人转是黑土地上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浓烈的乡土气息、野性的力量、迷狂的沉醉和浪荡不羁的表达为特点,传达了东北野寒之地生存的人们对世界独特的人生体验。《虚狐》里的银奶奶和姥爷、《满山打鬼子》里的老奎爷都是二人转的资深表演者,他们的人生思考中也渗透着二人转精神,自由、浪漫、热爱生命。
  二、坚硬生命力的载体:薛涛小说中的形象体系
  黑土地的坚硬生命力不仅表现在东北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中,更存在于东北人的思想性格里,从儿童到成人,都表现了坚韧的生命力量和不轻易屈服的顽强精神。薛涛志在改善儿童文学中“阴盛阳衰”的阅读趋势,希望能以深刻的成长与成熟的担当来取代那些轻浅、嘻嘻哈哈的校园故事,所以在薛涛的作品中,读者往往能感受到强烈的阳刚之美。
  1、儿童形象
  儿童是薛涛表现阳刚美的最重要的载体。薛涛笔下的儿童,不是不经风吹雨打的、柔弱的孩子,而是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张扬着无限活力的人物。从《满山打鬼子》里的满山,到《情报鸽子》里的小乞丐、《虚狐》里的桦儿以及《形影不离》的小菊,他们都是坚硬生命力的鲜活载体。
  满山是薛涛形象体系里刻画得最成功的儿童形象之一。满山对日本人的仇恨不来自于空洞的教化,而是从蝈蝈被日本军官占有开始,他拼尽努力想拿回自己的蝈笼。为了证明自己与“汉奸”舅舅不同,满山设计了火烧票房的一幕,用他儿童式的报复方式宣告他是一个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小男子汉。满山做的稻草人引起日本人的内讧,抗联趁机炸了桥,炸死了三个日本兵,蝈蝈也死了,满山认为他与日本人的仇一笔勾销了。但是,老奎爷和李小刀的死让满山意识到他和日本人的仇恨不止于蝈蝈和草甸子被抢,他首次真正感受到侵略者带来的深刻伤痛,不仅是生存环境的占有,还有生命的威胁和尊严的践踏。于是,满山从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男子汉真正成长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小英雄。他在雪夜穿过红石峪抵达车道岭,忍受了孤寂、寒冷与疲惫,把舅舅海川给他的重要情报交给了抗联战士。从《满山打鬼子》到《情报鸽子》,满山一步步走上了真正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道路,他展现出儿童的天性,也显示出男子汉的承担、勇敢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满山是儿童阳刚力量中最强劲的一个。   相对于满山对日本侵略者保持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品格,《情报鸽子》里的小乞丐是另一种勇敢。他对日本兵没有强烈的仇恨,也没有通过抗日来彰显他坚硬的生命力,却表现出战争环境下孤儿的生存状态,用坚强和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和不幸。小乞丐独自一人在江湖上行走,他努力地活着,生活和战争的苦难没有击垮他,他依然快活地享受生命中每一个值得快乐的时刻,为了生存不放弃任何机会,这种强大精神力是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独有的。
  黑土地的坚硬生命力塑造了男子汉,也熏陶了东北土地上的女孩,她们是黑土地上的“巾帼英雄”,《虚狐》中的桦儿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因为孩子们中的“霸王”菜根“欺负”过她爷爷,桦儿为了替爷爷报仇,提出与菜根比武。菜根肚子疼,桦儿便光明磊落地说不欺负一个病人,让菜根养好病再对决。桦儿拾起了女孩子独特而不可侵犯的尊严,她坚持与男孩子平等,从未因为性别差异而需要关照。桦儿败给了菜根的武力,她默默忍受了输战的屈辱,但这些都没有让她放弃打败菜根的目标,而是更加努力练习武艺,独立离家去寻找半山门的老道,拜师学艺,渴望为爷爷报仇雪耻。桦儿不愧为薛涛作品儿童形象中的“巾帼英雄”,她坚守着理想,永不退缩,面对失败坦然面对,寻找途径努力强大自我以实现目标。
  如果说桦儿展现出的是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刚劲,那么《形影不离》里的小菊则显示了一种自我生长、独立成长的姿态。热爱戏曲的女生小菊,独自一人走上了拜师之旅,这趟旅程中,小菊在爸爸的精神陪伴下,用她的歌声驱散了寂寞,给沿途的生命带来了鲜活的气息。她并不畏惧旅途中的艰险,也拒绝依赖,走出父母建造的温室,向未知的大自然靠近。在这趟成长之旅中,小菊学会了告别,在漫漫长途中独立行走;她学会了解决问题,用双手和智慧造船渡过细墨河;她学会了责任和担当,人生无法任性,所以“冷落戏迷,戏迷迟早也会冷落你”;她也学会了沟通,与万物交谈,“世界很大,物种很多,沟通却困难。”儿童终归要离开父母的庇护,成长是不可避免的旅程,只有真正成长为成熟独立的人才能抵挡人生的风雨和寂寞。
  2、成人形象
  黑土地的成人也有着大地般的坚硬生命力,他们保持坚韧挺拔的品格往往比儿童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面对成年后纷繁的诱惑和威胁,他们坚持初心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否则一不小心便会被欲望浊化。优秀的成人能够成为儿童的榜样,孩子们能从成人那里汲取到坚强的力量。
  《满山打鬼子》里的端午、老奎爷和海川就充分展现了东北人的勇敢善战、坚韧不屈。年轻的端午为了守卫家园加入了抗联,置生死于度外。潜入敌营偷情报被抓后,他不仅坚守秘密,还用言语来激怒河野,嘲笑日本军的屡屡失败。面对伪军流子的叛变建议,他扭头毅然拒绝,嘲讽道:“你愿意当狗你就当,没人拦着你。”他是为了尊严而奋斗,为了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而战斗。
  端午的父亲老奎爷用生命证明了东北人的铁骨铮铮。日本人打破灌水镇的宁静后,老奎爷积极支持儿子端午参加抗联反抗日本侵略者,当端午要被枪决时,他忍下悲痛,淡然地把原本给自己的棺材让给端午,甚至传话要他死得精神点;当端午在海川的帮助下从日本人那里逃出来时,老奎爷又让他骑上陪伴多年的枣红马从红石峪经车道岭去找抗联。被日本人抓去做诱饵后,老奎爷为了杜绝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便用头撞墙而死,他的深明大义、坚强不屈和慷慨赴死证明了东北老汉的坚硬生命力,东北大地上的那股刚劲儿在老奎爷那里显得更为厚重。
  孤胆英雄海川利用东洋话的优势潜入日本军营中卧底,表面上为日本人服务,害得父母骂他滚犊子,周围的街坊邻居误解远离他,就连孩子和小动物也不愿与他亲近,被人们指为“助纣为虐”的汉奸,但最后真相大白,海川因为传递情报给抗联被抓,拒绝劝降。对日本没有價值的海川便最后被日本兵枪决,人们这才明白海川的真正品格,他放弃了声誉和家庭的温暖,在一片误解和嘲笑中默默为抗联做了牺牲。
  东北大地上的坚毅不仅在战争特殊时期显现,也存在于平常的日子里。《虚狐》里的银奶奶对抗着俗世的欲望和残忍,坚守善良的初心,永远是自然生灵虔诚的教徒。银奶奶默默望着狐狸们被皮货商和络腮胡贩卖杀害,灵性与神性消失,为人的贪婪和残忍悲伤。在与人自身欲望的力量斗争的过程中,银奶奶没有屈服,她一直都是胜利者。不仅如此,她还把善良通过黑金子传递给孩子。相比反抗显性“敌人一人与人之间的对立,银奶奶这种与人性本身的欲望和贪婪对抗的行为显得更为坚硬和伟大,它的伟大在于向贪婪者宣战,更在于向自身的弱点宣战,这是一场自我的对决,从而显现出坚硬不屈的人格力量。
  3、典型意象:乌鸦
  乌鸦是薛涛作品中最独特的意象之一。乌鸦是东北城乡中最常见的鸟,神秘、灵性。让它们飞进作品,能让作品弥漫一种特别的色彩。薛涛的长篇小说中都有关于乌鸦的描写,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薛涛笔下的乌鸦往往骄傲、独立,站在高空俯视人类。
  《情报鸽子》里,乌鸦是威胁鸽子情报的危险鸟类。他们特立独行,但是为了吃掉格格的鸟肉,抵挡满山和日本小兵的驱赶,他们又团结战斗。即使一再失败,它们并不放弃,一次次卷土重来,争取他们高贵的尊严,此时复仇的渴望已经远远大于鸽子肉的诱惑了。这种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坚硬生命力在乌鸦身上的体现。
  乌鸦在黑土地上有个神奇的传说:传说有乌鸦救过老罕王努尔哈赤的命,他的儿子皇太极就命人在盛京的宫殿立起索伦杆,祭祀乌鸦,在城西一个地方撒上粮食,专门喂养乌鸦,不许人们伤害乌鸦。于是,在《虚狐》里常常出现的索伦杆与乌鸦建起了一种特殊联系,而萨满文化与索伦杆又紧密相关,透过索伦杆来表示对乌鸦的尊崇,是萨满万物有灵论的体现。从索伦杆的存在状态可以得知人类对信仰和生灵的态度,继而窥见人类的内心世界是否保持了最初的善良。
  《形影不离》中的乌鸦也与神秘而沉默的萨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风镇的乌鸦是小菊寻师之旅中无法忽略的存在,从一开始对小菊的排斥、恐吓,到逐渐被歌声感染,在旧有的责任和新的温暖中挣扎着,最后成为小菊的守护者,陪伴她完成这趟旅程。乌鸦在萨满去世后,和被下了咒语的桦树共同坚守这个镇子,控制镇子的人口流出。乌鸦冷静、威严、神秘、高贵、没有任何情感,执行萨满的期望一直到死是他的初衷,但他的生活被小菊的闯入打破了,小菊的歌声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始终坚守的法则开始动摇。
  乌鸦是萨满的继承者,也是小菊爸爸的化身。爸爸的灵魂通过雷雨中的一次通话转移到乌鸦身上,以乌鸦的形态陪伴小菊,以梦境的方式和小菊交流,引导小菊跨越困难。内部结构的改变让乌鸦挣扎在身体与灵魂不平衡的状态里,但最后在小菊熟悉和温暖的歌声中,爸爸的思想融进了乌鸦的躯体,使乌鸦变得不再冰冷,不再毫无感情,在乌鸦坚毅的守护背后,饱含了父亲深沉的关爱。这是东北大地上坚硬以外的温柔。
  薛涛把乌鸦写进文本不仅仅是为了给故事增添神秘感,更是透过乌鸦传达这片黑土地的坚硬与温柔。生命平等,鸟类通灵,乌鸦的灵性沾染了大地坚韧的气质,他们会为了尊严而战斗,保持着高贵的品格和令人敬畏的威严,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依然保留了一份柔软的地方。
  薛涛说:“自然、爱和生命是我写作的场地和动力。”黑土地的自然环境构成薛涛写作儿童文学的场地,他的作品饱含了黑土地沉甸甸的生命力量。这份大地的坚硬质感不仅来自于东北茫茫的自然环境,也来源于东北的社会风俗,更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生灵,他们都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一种誓死维护尊严的高贵。
  儿童通过阅读薛涛的作品,能逐渐被那种“英雄气概”所感染,以形成坚强的力量来承担未来的责任,实现真正的成长,成长为更成熟的人,并保持本性的善意和对世界的爱,获得坚硬而温柔的生命力量。
其他文献
山水围绕着小村庄  门前开鲜花  燕子呢喃的屋檐下  有我的青梅竹马  谁和你说着心里话  把你常牵挂  谁勤劳善良本事大  乐了爸和妈  炊烟飘荡着五谷香  遍地是庄稼  露珠亲吻的人参花  流淌着春秋冬夏  谁去了他乡学文化  将时尚带回家  谁种的梧桐落凤凰  大路朝天下  追求着幸福我总在问  幸福是什么  其实它就在每一天  伴着你我他  幸福的日子我总在说  幸福是什么  其实它就在咱
期刊
《山水》是一篇对生活现实和心灵现实进行双重书写的小说,讲述一个农村草根画家被城市物欲化而人性迷失的故事。主人公命名为“他”,带有作者为一个群落人性迷失且心灵挣扎之精神造像并与时代接轨的努力。  “他”从年少的画痴到携妻到城市发展,因师父的提携和倾力相授而成名,因不能抵御文化商人的金钱诱惑而背叛师父,因名利双收而情感出轨,因灯红酒绿庆功后的飞车而乐极生悲遭遇车祸深陷腿伤眼盲的绝境。这皆源于他人性的迷
期刊
沉痛悼念阎肃先生!  阎肃先生,是我的前辈老师,也是我的战友,我们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更重要的是,阎肃先生是我的合作者,他写词,我作曲,我们合作的歌曲有《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荼》、《唱脸谱》,等。  知道阎肃的名字,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很小,正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上初中。一次,去学校的阅览室看书,偶然间,翻看《剧本月刊》,里面有一部七场歌剧《江姐》。当时,小
期刊
常与终南秦岭作伴,却没走近过,远望数次,或许这样最好。入冬,夜里落雪,早起,不经意间望去,无法前行,似乎边走边看是莫大的罪过。止步许久,心中只有自然之妙的慨叹,雪与山合作成的画,人难以企及。何为浑然天成,这绝对是完美的诠释。  春夏雨后,云遮雾绕,我真会相信里面住了神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现于云端。在此生活的我,时间长了会不会也濡染几分?思考着不禁笑出声。小说只是艺术一种,不管如何,实则皆为表达大
期刊
地啊,就这么种一年收一年,可日子呢,越过就越难过了。  玉成的地呢,还在那个村子里,村子呢,还是窝在那三道梁里,谁也没搬走谁也没挪动,翻过一道梁,又翻过一道梁,地呢,就在那三道梁上。玉成的地、玉成爹的地、四平家的地、喜莲家的地,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地,挤在一起,挤成那么大一片,擠在那三道梁上。往年那可真是块儿好地哩,土是那么肥是那么沃,弯身抓一把土,拣不出一个碎石蛋儿,地是那么平是那么坦,连在一起,
期刊
当这些诗歌摆上我的案头,恰逢滨城的桃花开得肆意、淋漓.那种对生命和季节的热爱无需掩饰,激情里自然五彩缤纷。贴近生命贴近自然的咏唱是最强大的,充满着澎湃的喧响。春天和生命是诗人不竭的源泉和永恒主题,这种咏唱带着体温和心跳,很容易使人打动。通过吟唱使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使生命获得一种超越和超脱,每一次的高歌和浅吟都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刘一冰的《北方之春?让我焦急》:“……这就让整个冬天占
期刊
古罗马斗兽场  公元前100年,我与狮子约定的那场  生死决斗,由于我的迟到  一个犹太奴隶替我出征,他怀着对  生命的深重敬意,竭尽全力  直到 最后一滴血  在全场五万欢呼和尖叫声中  渗入脚下的泥土,直到  狮子饥饿的胃完全接纳了他的灵与肉,直到  帝王将相们心满意足的离去  今天,蓝天白云,我姗姗来迟  除了年迈的石头还依稀记得当年的腥风血雨  岁月早已把人兽,人人  决斗,置于脑后  帝
期刊
小暑,听见生命灌浆的声音  此刻,我必须停下来  在故乡,我要淋一场临崖飞泻的瀑布  卸掉一身的重,把自己还原成风调雨顺的词  不让根须与根须因缺水而相互纠缠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命运  然而,我们可以像葵花一样朝向阳光  有远离浮躁拒绝腐朽的权力  在膨胀的私欲面前,学会放下  青纱帐的寂静,被  女人背篓里婴儿急促的哭声打破  青石上,她搂起羞红的衣襟  将乳头送进嗷嗷待哺的小嘴巴  她长长的睫
期刊
北方之春,让我焦急(外一首) 刘一冰  一场雨加上风  在我的心上细细的一过  就有暖暖的东西露出来  风,在绿色里无需多言  就像你的眼神扫过来  小花就从绿色里探出灿烂  这就让整个冬天占去的荒芜  节节败退  春风漫过我的生活  我的世界全线反击  摒弃苍白,我绿色的梦  正一点一点像阳光浇灌  唤出鸟鸣唱歌放置羊群舞蹈  我站在消瘦的河岸  高声朗诵春天的诗句  河流有情,一定能滤去虚  
期刊
芦苇岸,1989年迄今在众多刊物发表过作品若干,主要作品有《光阴密码》《冷,或曰道德经》、长诗《空白带》和大型组诗《湖光》等。出版有诗集《芦苇岸诗选》《坐在自己面前》《带我去远方》多部、诗歌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两部。  顺从  一个浪是绝唱吗  绝唱之外,是深渊般的一排浪  有浪的海,即天堂  大海总以相反的姿态  顺从于本质的一面,生生不息的海  在运作,在完成  沉潜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