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2日,由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主办的2015“CREATE CHANGE设计论坛”正式开启。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由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简称ART CENTER)授权设立,是该学院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培养职业创新人才建立的机构。
“1994年当我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到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宣传册。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因为貌似这所校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我和我太太开车走进ART CENTER,穿过那座大铁桥的时候是2004年,这一小步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
ART CENTER的课程有两个特征,一是超级的专业,他系统的教育能让你没有障碍地思考设计和做设计;二是在安迪的课程中他除了做好产品设计以外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保证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他教导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设计师,还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和战略家。我们把从ART CENTER学到的知识从创建小米开始,直至过去的四年里在中国的市场上实践。事实证明这依然是非常超前和有效的教育体系,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创业界才刚刚开始讨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你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家,这是十年前安迪的课程中告诉大家的内容。
今天是2014年,是ART CENTER第一次引入到中国,引入到北京。从我第一次到ART CENTER到今天,又整整十年过去了。感谢ART CENTER能够又推进了这一小步,这一小步我们又用了十年的时间。”这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在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2014“CREATE CHANGE设计论坛”开幕之际所发出的感慨。
在随后的访谈中,刘德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从一位普通设计师到当今成功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创始人的心路历程,也谈到他“十年磨一剑”期间,ART CENTER的系统设计教育给他带来的影响。
Q:请谈谈您的个人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刘德:我原来是学设计的,我们这一批比较早,后来坚持做专业的就更少了,当时想继续做本专业就只能在大学当老师。我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去北京科技大学做了老师,一边当老师,一边开设计公司。对于当时学设计的人来说,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后来之所以出去是因为在国内当老师我觉得有整体的局限性,因为以中国的发展速度,一定有一个阶段是外国设计公司比我们强,与其等国外的设计师来,不如我们自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点东西,取经回来,而且我们那一代人都有出国留学的梦,我还是想出去读书。所以2003年,在科大教了两年书,自己开公司积攒了一些钱之后,就去了美国ART CENTER。在ART CENTER读完书以后,我还想自己干,就和美国的同事、朋友一起合作;再后来正好赶上智能手机的发展机会,雷军那时候组队创业,我们一拍即合。从美国回来就开始做小米,当时国内的工业设计,没有哪个公司有工业设计师的角色,这个专业早年的不成熟迫使你做很多尝试。在美国的见识也为我回国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觉得都是机会造成的,当然自己也有选择,看你要什么样的生活。
Q:请谈一谈ART CENTER课程的系统教育?
刘德:ART CENTER的本科立足设计本身,它的研究生立足设计和商业的结合,比较商业化。因为我有一段经历,开过公司,有商业意识,所以它的教育体系对我就很合适。我觉得到ART CENTER有两个收获。第一,我们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设计的技能及技巧是不可量化的,是凭感觉来的。然而ART CENTER的教育系统精确到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这是让我挺震惊的,也是它的优势。第二,他们真的很商业化,除了做好设计,做好产品,还要做好商业计划,所以更社会化。这些跟我们在国内受的教育比起来,路子宽得多。
Q:您怎么看设计战略与设计的区别?
刘德: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设计战略,设计还要哪门子战略,尽管ART CENTER的专业也叫战略设计或者设计战略。其实美国人对战略这个词的理解比中国人要狭窄得多。中国的理解是战略家,很高深和宏观的。美国的所谓设计战略就是说,设计不是孤立的,它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就要将项目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推出阶段都考虑好。除了设计本身之外,要把这个CASE做圆满,也就如此而已。但是你在中国听设计战略方面的内容,范围则大得很。从中国的语言文字上是不存在“设计战略”这个话题的,或者我们应该称之为“设计策略”更好一点。
Q:在小米创建的几年时间里您是如何将所学运用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实践的呢?
刘德:我们从ART CENTER上学的时候到今天创办小米,已经十年过去了。我们只能说,在真正的小米实践中,有时候会感受到ART CENTER教授给我们的一些意识。其实也不是说我们怎么样把学到的东西一五一十用到今天,因为小米做的事情太快了,也太新了,而是我觉得学校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能帮你在实践中度过很多困难,或者说帮你思考问题。
Q:原装的国外教育到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刘德:其实教育很难有水土不服的概念,尤其是设计师。设计师总体来讲还是在一个社会属于相对前卫的群体,包括我们小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偶尔有些国外的老师来讲课,还是觉得很兴奋,会有大量的新信息。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最不担心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只要它有高度就行,就像流水,它有高度,一泻千里。
但是可能也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比如说招生的模式不一样,政府的管理、政策也不一样,这是肯定会水土不服的,很多外国学校都玩不转,因为中国整体教育私校很少。在中国,私校就是最低档的教育,但是在美国私校是高档的教育,这是巨大差异。在中国是考不上正经大学的学生才考艺校,在美国则是完全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考艺术反而需要花最贵的学费。从这些方面,你就发现中美之间对上艺术类院校的观念有很多不同。所以所谓的水土不服是指这些,而不是教育本身。
Q:设计师如何在当下获得个人价值。
刘德:今天从政府到社会,都很重视设计,也有这个意识,这是好的现象。各个公司也在日益重视设计,他们在竞争中发现设计真的很重要,如一个手机不漂亮、设计不好就很难卖得动,所以这是一个对设计师发展很好的时代。另外,互联网的传播和电子商务、3D打印的技术基础也让设计师的作品更容易呈现,设计完成后可以马上就可以打印出来,放到网上卖掉了,全都能做到了,这都是很好的地方。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设计这个领域神化或高估了,这也是不对的。现在有一点这个趋势,设计师是万能的,创新是万能的,我觉得这个有点过了,还是要恰如其分地来形容设计。
设计师的整体素质要好、要全面、要有看问题的高度。虽然设计师不是一个匠人,但是匠人是设计师的基础素质,如果设计师连一个匠人都做不了,做别的也很难了。首先,手艺人有基本功以后,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和方方面面的技术人员合作,把设计恰如其分地摆在社会大框架里。一家公司的设计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高估和低估对公司都是有损伤的。
Q:很多中国设计师开始创业,请您给他们一些建议?刘德:去年也好,今年也好,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创业、或者智能硬件创业、或者设计创业的元年。太多的年轻人开始创业,也许是受到小米创业的鼓舞,这是好事,我也挺欣慰的。简单来说,第一,个人创业,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适合就干。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自我评价;第二,创业是有巨大风险的,九死一生,创业者要有这样的心态;第三,需要确定在哪个领域创业,首先,这个领域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是不是处在这个时代的风口上,是就容易一点,不是就危险一点,这些基本的信息创业者要知道。另外我不鼓励过早创业,从大学出来,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社会经历的时候,冒然创业可能成功率更低。
“1994年当我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到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宣传册。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因为貌似这所校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我和我太太开车走进ART CENTER,穿过那座大铁桥的时候是2004年,这一小步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
ART CENTER的课程有两个特征,一是超级的专业,他系统的教育能让你没有障碍地思考设计和做设计;二是在安迪的课程中他除了做好产品设计以外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保证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他教导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设计师,还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和战略家。我们把从ART CENTER学到的知识从创建小米开始,直至过去的四年里在中国的市场上实践。事实证明这依然是非常超前和有效的教育体系,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创业界才刚刚开始讨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你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家,这是十年前安迪的课程中告诉大家的内容。
今天是2014年,是ART CENTER第一次引入到中国,引入到北京。从我第一次到ART CENTER到今天,又整整十年过去了。感谢ART CENTER能够又推进了这一小步,这一小步我们又用了十年的时间。”这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在阿森特(北京)艺术设计中心2014“CREATE CHANGE设计论坛”开幕之际所发出的感慨。
在随后的访谈中,刘德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从一位普通设计师到当今成功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创始人的心路历程,也谈到他“十年磨一剑”期间,ART CENTER的系统设计教育给他带来的影响。
Q:请谈谈您的个人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刘德:我原来是学设计的,我们这一批比较早,后来坚持做专业的就更少了,当时想继续做本专业就只能在大学当老师。我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去北京科技大学做了老师,一边当老师,一边开设计公司。对于当时学设计的人来说,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后来之所以出去是因为在国内当老师我觉得有整体的局限性,因为以中国的发展速度,一定有一个阶段是外国设计公司比我们强,与其等国外的设计师来,不如我们自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点东西,取经回来,而且我们那一代人都有出国留学的梦,我还是想出去读书。所以2003年,在科大教了两年书,自己开公司积攒了一些钱之后,就去了美国ART CENTER。在ART CENTER读完书以后,我还想自己干,就和美国的同事、朋友一起合作;再后来正好赶上智能手机的发展机会,雷军那时候组队创业,我们一拍即合。从美国回来就开始做小米,当时国内的工业设计,没有哪个公司有工业设计师的角色,这个专业早年的不成熟迫使你做很多尝试。在美国的见识也为我回国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觉得都是机会造成的,当然自己也有选择,看你要什么样的生活。
Q:请谈一谈ART CENTER课程的系统教育?
刘德:ART CENTER的本科立足设计本身,它的研究生立足设计和商业的结合,比较商业化。因为我有一段经历,开过公司,有商业意识,所以它的教育体系对我就很合适。我觉得到ART CENTER有两个收获。第一,我们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设计的技能及技巧是不可量化的,是凭感觉来的。然而ART CENTER的教育系统精确到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这是让我挺震惊的,也是它的优势。第二,他们真的很商业化,除了做好设计,做好产品,还要做好商业计划,所以更社会化。这些跟我们在国内受的教育比起来,路子宽得多。
Q:您怎么看设计战略与设计的区别?
刘德: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设计战略,设计还要哪门子战略,尽管ART CENTER的专业也叫战略设计或者设计战略。其实美国人对战略这个词的理解比中国人要狭窄得多。中国的理解是战略家,很高深和宏观的。美国的所谓设计战略就是说,设计不是孤立的,它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就要将项目的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推出阶段都考虑好。除了设计本身之外,要把这个CASE做圆满,也就如此而已。但是你在中国听设计战略方面的内容,范围则大得很。从中国的语言文字上是不存在“设计战略”这个话题的,或者我们应该称之为“设计策略”更好一点。
Q:在小米创建的几年时间里您是如何将所学运用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实践的呢?
刘德:我们从ART CENTER上学的时候到今天创办小米,已经十年过去了。我们只能说,在真正的小米实践中,有时候会感受到ART CENTER教授给我们的一些意识。其实也不是说我们怎么样把学到的东西一五一十用到今天,因为小米做的事情太快了,也太新了,而是我觉得学校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能帮你在实践中度过很多困难,或者说帮你思考问题。
Q:原装的国外教育到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刘德:其实教育很难有水土不服的概念,尤其是设计师。设计师总体来讲还是在一个社会属于相对前卫的群体,包括我们小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偶尔有些国外的老师来讲课,还是觉得很兴奋,会有大量的新信息。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最不担心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只要它有高度就行,就像流水,它有高度,一泻千里。
但是可能也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比如说招生的模式不一样,政府的管理、政策也不一样,这是肯定会水土不服的,很多外国学校都玩不转,因为中国整体教育私校很少。在中国,私校就是最低档的教育,但是在美国私校是高档的教育,这是巨大差异。在中国是考不上正经大学的学生才考艺校,在美国则是完全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考艺术反而需要花最贵的学费。从这些方面,你就发现中美之间对上艺术类院校的观念有很多不同。所以所谓的水土不服是指这些,而不是教育本身。
Q:设计师如何在当下获得个人价值。
刘德:今天从政府到社会,都很重视设计,也有这个意识,这是好的现象。各个公司也在日益重视设计,他们在竞争中发现设计真的很重要,如一个手机不漂亮、设计不好就很难卖得动,所以这是一个对设计师发展很好的时代。另外,互联网的传播和电子商务、3D打印的技术基础也让设计师的作品更容易呈现,设计完成后可以马上就可以打印出来,放到网上卖掉了,全都能做到了,这都是很好的地方。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设计这个领域神化或高估了,这也是不对的。现在有一点这个趋势,设计师是万能的,创新是万能的,我觉得这个有点过了,还是要恰如其分地来形容设计。
设计师的整体素质要好、要全面、要有看问题的高度。虽然设计师不是一个匠人,但是匠人是设计师的基础素质,如果设计师连一个匠人都做不了,做别的也很难了。首先,手艺人有基本功以后,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和方方面面的技术人员合作,把设计恰如其分地摆在社会大框架里。一家公司的设计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高估和低估对公司都是有损伤的。
Q:很多中国设计师开始创业,请您给他们一些建议?刘德:去年也好,今年也好,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创业、或者智能硬件创业、或者设计创业的元年。太多的年轻人开始创业,也许是受到小米创业的鼓舞,这是好事,我也挺欣慰的。简单来说,第一,个人创业,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适合就干。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自我评价;第二,创业是有巨大风险的,九死一生,创业者要有这样的心态;第三,需要确定在哪个领域创业,首先,这个领域是不是自己熟悉的,是不是处在这个时代的风口上,是就容易一点,不是就危险一点,这些基本的信息创业者要知道。另外我不鼓励过早创业,从大学出来,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社会经历的时候,冒然创业可能成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