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危机下,找工作可真是件麻烦事,然而34岁的英国人本·索撒尔却赢得了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从今年7月开始,他每天在豪华海景房里观赏太平洋瑰丽的日出和日落,在大堡礁的碧海蓝天下划船、潜水、拍照,写写博客、交交朋友、会会记者,到年底就能拿到15万澳元(约合80多万人民币)的高额工资。
今年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打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招聘广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共有200多个国家的3万多人报名竞聘。年龄偏大,相貌普通,又没有特殊才能的索撒尔坦言,他之所以能拔得头筹,靠的正是独门“秘诀”——“长耳兔因素”(The Jackrabbit Factor)。该秘诀由美国一作家提出:所有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像猎犬锁定兔子那样锁定自己的目标。索撒尔每天暗示自己已得到了这份工作,在大堡礁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他把想象中的一切细节写下来,每晚睡觉之前都把它从头到尾念上一遍。昆士兰旅游局局长劳勒相信索撒尔是最适合的人选:“他力证自己就是‘那个人’,加上他不惧挑战的进取心和能力,给招聘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的目标又是什么呢?你像索撒尔那样锁定自己的目标了吗?赶快行动起来吧,有梦想就要坚持。
飞毯:人类下一个飞行器
飞毯已从《一千零一夜》里飞出来,降落在现实世界。受鳐鱼的启发,美国科学家造出了真正的飞毯。
“飞毯并没有违反物理规律”,哈佛大学的马哈德温教授一直在自然界中寻找飞毯的灵感(别忘了,飞机、直升机等都是“仿生学”的产物),最后他选择鳐鱼作为模仿对象。这种身体扁平的深海软骨鱼没有鱼鳔,必须利用波动身体产生动力,通过改变波形、波频、波长和波的传播方向等来控制速度和方向,飞毯的原理与之相似。
马哈德温教授在尝试了多种材料后,终于通过“智能聚合物”——一种涂上金属箔的纤维织物——制成了“飞毯”。马哈德温利用流体力学、伸缩算法等科学原理,计算出了“飞毯”的飞行参数,让它上演了在现实世界中的“处子秀”。然而,首张飞毯只有纸币大小,首位“阿拉丁”只是一只蚂蚁。人们要想驾着飞毯在天空遨游,恐怕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小泡泡,大问题
“水立方”外表面上的那些泡泡已经为人熟知,但或许你不知道这些泡泡背后还藏着一个在科学界非常著名的“开尔文问题”。
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在19世纪后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空间划分成相同体积的小单元,那么怎样分所得到的小单元接触界面最小呢?这就是著名的“开尔文问题”。
开尔文自己给出了一个经典解答,即将大量相同的十四面体垒在一起,每个十四面体就是一个小“泡泡”,这与蜂窝的结构类似。在随后100多年里,没有人能进一步缩小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利用正十二面体和另一种十四面体进行组合,其小单元接触界面会比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缩小0.3%。“水立方”外表面的“泡泡”布局就采用了这一原理。
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加布莱利最近发表论文说,他发现了“开尔文问题”的一种新解答。他提出的结构由4种不同的“泡泡”组成,其小单元接触界面也小于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虽然还无法超越“水立方泡泡”结构的接触界面,但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很可能会在数学领域带来突破,并将有助于研发人造骨骼等材料的最优结构。
钱永健的新研究:红外荧光蛋白
某种角度而言,生物学其实是“死物学”,科学家如果想做研究,首先要从生物体上取些标本下来,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由于发展了被誉为“照亮了生物学研究的未来”的绿色荧光蛋白荣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如今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又研究出了穿透力更强的红外荧光蛋白。
所谓荧光蛋白,就是在特殊光线照射下发出荧光的蛋白质。细胞中的蛋白成千上万,很难辨别,科学家将荧光蛋白连在他们所研究的蛋白上,就像给蛋白拖了一盏小灯泡。这些小灯泡在黑暗的细胞中熠熠发光,告诉科学家细胞内的活动:比如艾滋病病毒被镶了荧光,我们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如何进入细胞、躲在哪个角落、在细胞中怎样活动等前所未见的过程。钱永健实验室合成的红外荧光蛋白要比绿色荧光蛋白的穿透能力更强,更容易穿过肌体组织,甚至能够穿透骨骼,这一发现或许会给细胞成像及调控研究带来一场革命。
今年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打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招聘广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共有200多个国家的3万多人报名竞聘。年龄偏大,相貌普通,又没有特殊才能的索撒尔坦言,他之所以能拔得头筹,靠的正是独门“秘诀”——“长耳兔因素”(The Jackrabbit Factor)。该秘诀由美国一作家提出:所有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像猎犬锁定兔子那样锁定自己的目标。索撒尔每天暗示自己已得到了这份工作,在大堡礁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他把想象中的一切细节写下来,每晚睡觉之前都把它从头到尾念上一遍。昆士兰旅游局局长劳勒相信索撒尔是最适合的人选:“他力证自己就是‘那个人’,加上他不惧挑战的进取心和能力,给招聘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的目标又是什么呢?你像索撒尔那样锁定自己的目标了吗?赶快行动起来吧,有梦想就要坚持。
飞毯:人类下一个飞行器
飞毯已从《一千零一夜》里飞出来,降落在现实世界。受鳐鱼的启发,美国科学家造出了真正的飞毯。
“飞毯并没有违反物理规律”,哈佛大学的马哈德温教授一直在自然界中寻找飞毯的灵感(别忘了,飞机、直升机等都是“仿生学”的产物),最后他选择鳐鱼作为模仿对象。这种身体扁平的深海软骨鱼没有鱼鳔,必须利用波动身体产生动力,通过改变波形、波频、波长和波的传播方向等来控制速度和方向,飞毯的原理与之相似。
马哈德温教授在尝试了多种材料后,终于通过“智能聚合物”——一种涂上金属箔的纤维织物——制成了“飞毯”。马哈德温利用流体力学、伸缩算法等科学原理,计算出了“飞毯”的飞行参数,让它上演了在现实世界中的“处子秀”。然而,首张飞毯只有纸币大小,首位“阿拉丁”只是一只蚂蚁。人们要想驾着飞毯在天空遨游,恐怕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小泡泡,大问题
“水立方”外表面上的那些泡泡已经为人熟知,但或许你不知道这些泡泡背后还藏着一个在科学界非常著名的“开尔文问题”。
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在19世纪后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空间划分成相同体积的小单元,那么怎样分所得到的小单元接触界面最小呢?这就是著名的“开尔文问题”。
开尔文自己给出了一个经典解答,即将大量相同的十四面体垒在一起,每个十四面体就是一个小“泡泡”,这与蜂窝的结构类似。在随后100多年里,没有人能进一步缩小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利用正十二面体和另一种十四面体进行组合,其小单元接触界面会比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缩小0.3%。“水立方”外表面的“泡泡”布局就采用了这一原理。
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加布莱利最近发表论文说,他发现了“开尔文问题”的一种新解答。他提出的结构由4种不同的“泡泡”组成,其小单元接触界面也小于开尔文结构的接触界面,虽然还无法超越“水立方泡泡”结构的接触界面,但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很可能会在数学领域带来突破,并将有助于研发人造骨骼等材料的最优结构。
钱永健的新研究:红外荧光蛋白
某种角度而言,生物学其实是“死物学”,科学家如果想做研究,首先要从生物体上取些标本下来,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由于发展了被誉为“照亮了生物学研究的未来”的绿色荧光蛋白荣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如今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又研究出了穿透力更强的红外荧光蛋白。
所谓荧光蛋白,就是在特殊光线照射下发出荧光的蛋白质。细胞中的蛋白成千上万,很难辨别,科学家将荧光蛋白连在他们所研究的蛋白上,就像给蛋白拖了一盏小灯泡。这些小灯泡在黑暗的细胞中熠熠发光,告诉科学家细胞内的活动:比如艾滋病病毒被镶了荧光,我们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如何进入细胞、躲在哪个角落、在细胞中怎样活动等前所未见的过程。钱永健实验室合成的红外荧光蛋白要比绿色荧光蛋白的穿透能力更强,更容易穿过肌体组织,甚至能够穿透骨骼,这一发现或许会给细胞成像及调控研究带来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