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小康生活的过程中,议起山西省襄汾县永固乡南五村的社会发展史,该村上了年纪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曹进哲算是为咱村出了大力的人,也是受尽屈辱为公的人。”
曹进哲何许人也?他是曾担任南五村村干部30多年的老劳模;他于1987年10月裹一身荣辱而离开人世;他令南五村人民永远怀念。
1
曹进哲祖籍山东省,祖父一担两筐逃荒要饭来到山西,在永固河滩安下家。1918年曹进哲出生时,一家人还在贫困中拼搏。祖父、父亲的先后去世,使他稚嫩的肩膀压上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他有心计、肯出力、干啥学啥会啥。别人在河滩地种高粱、黑豆、黄豆,他还大胆地种些花生、棉花,并取得较好收成。在温饱有望时,他又学炼铁浇铸,铸些铁锅、铁笼盖、铁蓖子、铁耙齿和铁水车等,使家中贫困生活得到改观并越来越滋润。20岁左右,凭他的相貌、人品和干活肯吃苦、有心计,邻村的姐妹俩人相中了他,同时作了他妻子。姐妹同嫁一夫,是他家生活条件变好的象征,也是当时见怪不怪的事实。到1948年,30岁的他,根据土改政策又分到几亩地,过上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2
“为人民服务”、“跟共产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曹进哲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口头禅,也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1950年左右,党号召群众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之路,他积极响应,走东家访西家组建互助组。有人嘀咕:“互助组是有偿互助,进哲组织的这些人,连车马农具都不齐全。他图个啥呢?自己的光景过的好好的,凭他的本事,还怕饿死不成?”老婆也说:“孩他爸,咱就这么过吧,和这些人在一起,他们又助不了咱。”他却说:“咱祖宗三代都是穷人。现在过得好了,也是大家帮的。党号召组织起来,大家都富了,有啥不好?咱眼光要放远点。没有这样的好社会,假如有个天灾人祸,咱可能还会和解放前一样去逃荒要饭。”做通了家属的思想工作,他便带上车马农具成立了互助组,无偿地和组员户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生活。1953年互助组转为初级农业社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农具和三头骡子、一辆大车作价献给初级社。由于他的觉悟高、贡献大,工作积极热情,大伙选他当了社长。195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天参加了省劳模大会,他领导的永固第二农业社被省政府授予省模范农业社。为了掀起农业社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上级和一些单位经常邀他这里作演讲,那里作报告。当汾城中学请他作报告时,学生们抱着对省劳模的无限崇敬,把他从汾城县大礼堂抬上,穿街过巷,直到学校大舞台上。披红戴花的他作报告时,不停地被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他的事迹随着演讲、报告传遍了汾城县及周边地方。
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知识,党号召扫除文盲。曹近哲便认真组织,确定专人,按照速成识字法逐步进行。他自己是文盲,就参与其中,刻苦学习。在他的带动下,全社有76人坚持常年学习,收到显著效果。《山西日报》曾以《以社为学》的题目进行了报道。全国《扫盲通讯》上也登载了扫盲先进个人曹进哲的事迹。到60年代初,全村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科技知识水平确实提高了。
棉花生产是发展国民经济所需。曹进哲先后参加了县、地、省、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对棉花种植的认识上了档次,他按照“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亲自搞了五亩棉花丰产试验田,逐一落实,亲自实验、宣传和推广。有句农谚:见苗七成收。棉农都知道,棉花全苗难抓,年年亩亩都缺苗断垄。曹进哲为解决这一难题,除向全国劳模吴春安、吴吉昌、王德合、曲耀离等同志学习与磋商外,还整天泡在春播后的棉田里观察,苦思冥想地琢磨,关键时节,晚上也要到棉田看一看,在缺苗断垄处刨一刨,看看是籽儿秕?是虫子咬?还是种得深了或浅了?经过努力,总算克服了棉花抓全苗的难题。在试验的同时,他还狠抓了优种试验,经过对比,他把老祖宗传下的“四籽棉”换成“五一七”,又换成“徐州一串铃”、“鲁棉一号”,使棉花产量一次次得到提高。1957年他参加全国劳模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后,干劲更足,使1958年亩产皮棉达到180多斤。试验中,他不墨守成规而勇担风险,还勇于创新。据记载,是他首先在全县学用“温汤浸种”、用喷雾器打药治虫害。有一年棉花播种后,下了一场暴雨,形成地皮板结,棉花出苗率很低,县上号召用铁丝扭成五齿耙,破除板结,促苗出土。一向服从领导的曹进哲,这次没服从安排,而且别出心裁地让社员套上牲口、把耙齿倒勾起来横耙。正在检查生产的县长宋澜看见了,大动肝火,瞪起眼睛,说他“不懂生产,瞎胡干”!他不慌不忙地用手扒开耙过的地皮,拣起棉籽对宋县长说:“你看,棉芽不是好好的吗?虽然可能伤点出土的,那是极少数。我这是‘打击一小撮,保护一大片’,干活还快,不信你三天过后再来看。”宋县长是个农业专家,工作又十分认真,三天后果真来了。到棉田一看,棉花苗绿油油、齐刷刷、正茁壮生长。随后,宋县长还组织全县各大队主任,在南五村召开了现场会,表扬了曹进哲敢于创新的精神。
人民公社诞生后,党中央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齐发展”的指导方针。曹进哲这时正从永固大社主任岗位上返回村里,担任了南五村大队主任。在狠抓粮、棉生产的同时,他按中央精神,发动大小队干部,办起了榨油厂、面粉厂、机械厂,还搞起了南五村运输大队,狠抓了全面发展。运输队中有十多辆胶轮大车,既为南五村各厂子服务,也为社员生活服务。有时也承揽些外村的运输活儿,给集体创收。一有运输活儿,车把式们便头挽白毛巾,带上十多辆车,车辚辚、马啸啸,浩浩荡荡地出征。几声响鞭甩出,惊得麻雀“朴楞楞”乱飞。真是一道飒爽英姿的风景线。
随着集体经济的兴旺发展,曹进哲又想了新招数,办起了南五村的百头猪场,建立了配种站,配齐了种马、种牛、种驴……
南五村发展了,如日中天。男女老少沉浸在憧憬美好未来的愿望里,人们在街谈巷议中无不对曹进哲的能耐竖起大拇指。南五村的人真是甜在心里、喜在眉梢。
3
历史的车轮驶进60年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四清”运动。曹进哲在这场风暴中经受了洗礼,受到了挫折,但他没有沉沦!
这次运动的斗争矛头是指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驻南五村的工作队板起面孔,不听多数群众的反映,把曹进哲列为了重点审查对象,抓他的“和平演变”问题,可“懒、馋、贪、占、变”五个字,老曹一个字也不沾边。
抓他的历史问题,经内查外调,下不了结论。因为老曹虽当过国民党的兵,但那是被抓去的,呆了两三个月就偷跑回来了,是地道的受害者。
说他是假劳模,假红旗,依据也不足。人心通不过。
抓他的生活作风问题,说他道德败坏,违犯党纪国法,娶过两个老婆。这倒是曾有过的事实,但在解放后他入党前夕,经党组织做工作,他已坚决同一个离婚了,并坚持着一夫一妻的信条。
说他担任领导期间搞过三瞒(瞒产量、瞒土地、瞒人口)、六卖(卖地基、卖棉花、卖布票、卖牲口、卖棉油、卖农具)。经过细致的内查外调,查明瞒是没瞒过,却是卖过。但事实是:卖地基、卖棉油是为了添置农机具;卖牲口是为了淘汰残老牲畜;卖布票和棉花是为了解决办公经费;卖农机具是处理废铜烂铁。三瞒六卖全都无可厚非。
工作队掂来掂去,给他戴个什么帽子呢?没有合适的!最后还是抓住曾娶过两个老婆的把柄,扣上一顶“坏分子”帽子。
既然有了帽子,就要挨批斗,就要受磨难和苦役。从“四清”到“文化大革命”,老曹成天地写检查、成天地挨批斗,甚至被批斗起来不分昼夜。
起初,曹进哲并不屈服,他坚信党是公正的,总有平反昭雪的一天。所以每天天蒙蒙亮,便掂起家中的大扫帚去扫街,以示接受教育。他感到过去干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失去工作权力,打扫街道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总是把街头巷尾、旮旮旯旯扫得干干净净。然而由于他的株连,有段时间家人上工干活,队里不给记工分了;在他的株连下,子女们遭到他人讥讽和凌辱;在他的株连下,当时先后任赵康公社、永固公社副主任的三哥被定为“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后台”;在他的株连下,凡曹家入党的党员大部分被开除或不予登记!面对这些,他心灰意冷了。他想到自杀,以图一死百了。他家门口有口深井,一天晚上,他想合着眼跳下去。这时他想到:我跳下去淹死或摔死是了了,可这口井是半个村子农民兄弟的吃水井,井里死了人,水还有人敢吃吗?孩子和妇女们还敢路过此井玩耍、上学或上工吗?想了想,还是跳到村外北沟的那口井里吧!那里地处野外,尸体腐烂后,浇地抽水也无妨。对生活和村民痴情的他,在选择死亡地点时还在为大家考虑!他的行动,惊醒了骨瘦如柴的老伴,惊动了四邻,也惊动了暗暗监视他的密探。他被严严地监管起来了。他只好每日依旧掂起那把大扫帚扫呀扫,送走了无数夕阳西坠,迎来了无数朝阳喷薄。他的思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又回到能平反昭雪的轨道。他坚信共产党不会遗弃他的。
自曹进哲蒙受磨难时起,村里80%的群众就为其鸣不平,特别是那些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们就暗中商量写了鸣冤材料,签名盖章,拐弯抹角地递到县领导手里。县上几位领导也深知其冤屈,但上级有个“保卫四清成果”的金箍制约,因此,对老曹的冤屈不敢擅自决定而拖了下来。直到1970年5月,县上才派人到南五村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宣布撤消错误决定,为曹进哲平反昭雪!老曹拖着虚弱的身体,感动地表态说:“我坚信党。我的态度是小车不倒只管推,永远跟党干社会主义……”
4
平反后的曹进哲,公社领导把他安排在公社科研队,让他继续抓棉花高产试验,培育棉花新品种,并协助公社主任抓全社的棉花生产。身体虚弱的老曹为报效党和乡亲们,拖着病魔纠缠的身躯,焕发了精神,像要把多年蕴藏的炽情一下献出一样,天不亮就爬起来,深入各村,深入田间,察看研究棉花长势。全社16个村的棉田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1975年春,经公社党委报请县委批准,老曹进了公社党委班子,成了党委委员。在村民的要求下,他又担任了南五村大队主任。他的精神仍然是不减当年:工作雷厉风行、生活艰苦朴素。春天戴顶“八路帽”,夏秋戴个破草帽,冬天换成“火车头”,风里来、雨里去地操劳着,满脑子装的都是“群众”、“工作”、“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忘记了疲惫和饥饿。然而,7年的磨难,使他患了严重的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硬坚持工作了六七年,身体状况的恶化迫使他辞去了大队主任职务,准备休养身体,颐养天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冲击波调动了他的激情。在乡领导请他二次出山担任领导时,他竟欣然应允,走马上任到乡科技服务站工作了。一上任他便东奔西跑,不计远近、不计报酬地领导全体成员给全乡农民联系调运种籽、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并为乡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一干又是八九年。
1987年10月上旬,他决定去侯马市联系冬小麦施用的化肥。吃罢早饭,他往绿色背包里塞了两个凉馒头、一颗大葱,骑上破旧自行车上路了,30多里路程,赶到顺利办完事情,已经下午了。返回途中,开始感到气短腿软、气憋得上不来,张开大口“呼哧、呼哧”地喘气。稍事休息后再上路时,两腿软的像面条,怎么也不听使唤,就这样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回到南五村时,已汗流浃背,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一下便卧病在床,打针输液不见好转。最后终因抢救无效,于1987年10月25日逝世。
老劳模曹进哲就这样走了,全村人哭成一片。出殡之日,乡党委书记主持了追悼会,乡长致了悼词。灵堂两侧的挽联上写着:一身正气驾鹤去,两袖清风见马列。笔者撰写此文时,也洒下惋惜的眼泪,特追送他一幅墓联:
魂留人间香草木
碑树民心翠苍松
曹进哲何许人也?他是曾担任南五村村干部30多年的老劳模;他于1987年10月裹一身荣辱而离开人世;他令南五村人民永远怀念。
1
曹进哲祖籍山东省,祖父一担两筐逃荒要饭来到山西,在永固河滩安下家。1918年曹进哲出生时,一家人还在贫困中拼搏。祖父、父亲的先后去世,使他稚嫩的肩膀压上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他有心计、肯出力、干啥学啥会啥。别人在河滩地种高粱、黑豆、黄豆,他还大胆地种些花生、棉花,并取得较好收成。在温饱有望时,他又学炼铁浇铸,铸些铁锅、铁笼盖、铁蓖子、铁耙齿和铁水车等,使家中贫困生活得到改观并越来越滋润。20岁左右,凭他的相貌、人品和干活肯吃苦、有心计,邻村的姐妹俩人相中了他,同时作了他妻子。姐妹同嫁一夫,是他家生活条件变好的象征,也是当时见怪不怪的事实。到1948年,30岁的他,根据土改政策又分到几亩地,过上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2
“为人民服务”、“跟共产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是曹进哲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口头禅,也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1950年左右,党号召群众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之路,他积极响应,走东家访西家组建互助组。有人嘀咕:“互助组是有偿互助,进哲组织的这些人,连车马农具都不齐全。他图个啥呢?自己的光景过的好好的,凭他的本事,还怕饿死不成?”老婆也说:“孩他爸,咱就这么过吧,和这些人在一起,他们又助不了咱。”他却说:“咱祖宗三代都是穷人。现在过得好了,也是大家帮的。党号召组织起来,大家都富了,有啥不好?咱眼光要放远点。没有这样的好社会,假如有个天灾人祸,咱可能还会和解放前一样去逃荒要饭。”做通了家属的思想工作,他便带上车马农具成立了互助组,无偿地和组员户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生活。1953年互助组转为初级农业社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农具和三头骡子、一辆大车作价献给初级社。由于他的觉悟高、贡献大,工作积极热情,大伙选他当了社长。195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天参加了省劳模大会,他领导的永固第二农业社被省政府授予省模范农业社。为了掀起农业社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上级和一些单位经常邀他这里作演讲,那里作报告。当汾城中学请他作报告时,学生们抱着对省劳模的无限崇敬,把他从汾城县大礼堂抬上,穿街过巷,直到学校大舞台上。披红戴花的他作报告时,不停地被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他的事迹随着演讲、报告传遍了汾城县及周边地方。
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知识,党号召扫除文盲。曹近哲便认真组织,确定专人,按照速成识字法逐步进行。他自己是文盲,就参与其中,刻苦学习。在他的带动下,全社有76人坚持常年学习,收到显著效果。《山西日报》曾以《以社为学》的题目进行了报道。全国《扫盲通讯》上也登载了扫盲先进个人曹进哲的事迹。到60年代初,全村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科技知识水平确实提高了。
棉花生产是发展国民经济所需。曹进哲先后参加了县、地、省、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对棉花种植的认识上了档次,他按照“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亲自搞了五亩棉花丰产试验田,逐一落实,亲自实验、宣传和推广。有句农谚:见苗七成收。棉农都知道,棉花全苗难抓,年年亩亩都缺苗断垄。曹进哲为解决这一难题,除向全国劳模吴春安、吴吉昌、王德合、曲耀离等同志学习与磋商外,还整天泡在春播后的棉田里观察,苦思冥想地琢磨,关键时节,晚上也要到棉田看一看,在缺苗断垄处刨一刨,看看是籽儿秕?是虫子咬?还是种得深了或浅了?经过努力,总算克服了棉花抓全苗的难题。在试验的同时,他还狠抓了优种试验,经过对比,他把老祖宗传下的“四籽棉”换成“五一七”,又换成“徐州一串铃”、“鲁棉一号”,使棉花产量一次次得到提高。1957年他参加全国劳模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后,干劲更足,使1958年亩产皮棉达到180多斤。试验中,他不墨守成规而勇担风险,还勇于创新。据记载,是他首先在全县学用“温汤浸种”、用喷雾器打药治虫害。有一年棉花播种后,下了一场暴雨,形成地皮板结,棉花出苗率很低,县上号召用铁丝扭成五齿耙,破除板结,促苗出土。一向服从领导的曹进哲,这次没服从安排,而且别出心裁地让社员套上牲口、把耙齿倒勾起来横耙。正在检查生产的县长宋澜看见了,大动肝火,瞪起眼睛,说他“不懂生产,瞎胡干”!他不慌不忙地用手扒开耙过的地皮,拣起棉籽对宋县长说:“你看,棉芽不是好好的吗?虽然可能伤点出土的,那是极少数。我这是‘打击一小撮,保护一大片’,干活还快,不信你三天过后再来看。”宋县长是个农业专家,工作又十分认真,三天后果真来了。到棉田一看,棉花苗绿油油、齐刷刷、正茁壮生长。随后,宋县长还组织全县各大队主任,在南五村召开了现场会,表扬了曹进哲敢于创新的精神。
人民公社诞生后,党中央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齐发展”的指导方针。曹进哲这时正从永固大社主任岗位上返回村里,担任了南五村大队主任。在狠抓粮、棉生产的同时,他按中央精神,发动大小队干部,办起了榨油厂、面粉厂、机械厂,还搞起了南五村运输大队,狠抓了全面发展。运输队中有十多辆胶轮大车,既为南五村各厂子服务,也为社员生活服务。有时也承揽些外村的运输活儿,给集体创收。一有运输活儿,车把式们便头挽白毛巾,带上十多辆车,车辚辚、马啸啸,浩浩荡荡地出征。几声响鞭甩出,惊得麻雀“朴楞楞”乱飞。真是一道飒爽英姿的风景线。
随着集体经济的兴旺发展,曹进哲又想了新招数,办起了南五村的百头猪场,建立了配种站,配齐了种马、种牛、种驴……
南五村发展了,如日中天。男女老少沉浸在憧憬美好未来的愿望里,人们在街谈巷议中无不对曹进哲的能耐竖起大拇指。南五村的人真是甜在心里、喜在眉梢。
3
历史的车轮驶进60年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四清”运动。曹进哲在这场风暴中经受了洗礼,受到了挫折,但他没有沉沦!
这次运动的斗争矛头是指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驻南五村的工作队板起面孔,不听多数群众的反映,把曹进哲列为了重点审查对象,抓他的“和平演变”问题,可“懒、馋、贪、占、变”五个字,老曹一个字也不沾边。
抓他的历史问题,经内查外调,下不了结论。因为老曹虽当过国民党的兵,但那是被抓去的,呆了两三个月就偷跑回来了,是地道的受害者。
说他是假劳模,假红旗,依据也不足。人心通不过。
抓他的生活作风问题,说他道德败坏,违犯党纪国法,娶过两个老婆。这倒是曾有过的事实,但在解放后他入党前夕,经党组织做工作,他已坚决同一个离婚了,并坚持着一夫一妻的信条。
说他担任领导期间搞过三瞒(瞒产量、瞒土地、瞒人口)、六卖(卖地基、卖棉花、卖布票、卖牲口、卖棉油、卖农具)。经过细致的内查外调,查明瞒是没瞒过,却是卖过。但事实是:卖地基、卖棉油是为了添置农机具;卖牲口是为了淘汰残老牲畜;卖布票和棉花是为了解决办公经费;卖农机具是处理废铜烂铁。三瞒六卖全都无可厚非。
工作队掂来掂去,给他戴个什么帽子呢?没有合适的!最后还是抓住曾娶过两个老婆的把柄,扣上一顶“坏分子”帽子。
既然有了帽子,就要挨批斗,就要受磨难和苦役。从“四清”到“文化大革命”,老曹成天地写检查、成天地挨批斗,甚至被批斗起来不分昼夜。
起初,曹进哲并不屈服,他坚信党是公正的,总有平反昭雪的一天。所以每天天蒙蒙亮,便掂起家中的大扫帚去扫街,以示接受教育。他感到过去干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失去工作权力,打扫街道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总是把街头巷尾、旮旮旯旯扫得干干净净。然而由于他的株连,有段时间家人上工干活,队里不给记工分了;在他的株连下,子女们遭到他人讥讽和凌辱;在他的株连下,当时先后任赵康公社、永固公社副主任的三哥被定为“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后台”;在他的株连下,凡曹家入党的党员大部分被开除或不予登记!面对这些,他心灰意冷了。他想到自杀,以图一死百了。他家门口有口深井,一天晚上,他想合着眼跳下去。这时他想到:我跳下去淹死或摔死是了了,可这口井是半个村子农民兄弟的吃水井,井里死了人,水还有人敢吃吗?孩子和妇女们还敢路过此井玩耍、上学或上工吗?想了想,还是跳到村外北沟的那口井里吧!那里地处野外,尸体腐烂后,浇地抽水也无妨。对生活和村民痴情的他,在选择死亡地点时还在为大家考虑!他的行动,惊醒了骨瘦如柴的老伴,惊动了四邻,也惊动了暗暗监视他的密探。他被严严地监管起来了。他只好每日依旧掂起那把大扫帚扫呀扫,送走了无数夕阳西坠,迎来了无数朝阳喷薄。他的思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又回到能平反昭雪的轨道。他坚信共产党不会遗弃他的。
自曹进哲蒙受磨难时起,村里80%的群众就为其鸣不平,特别是那些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们就暗中商量写了鸣冤材料,签名盖章,拐弯抹角地递到县领导手里。县上几位领导也深知其冤屈,但上级有个“保卫四清成果”的金箍制约,因此,对老曹的冤屈不敢擅自决定而拖了下来。直到1970年5月,县上才派人到南五村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宣布撤消错误决定,为曹进哲平反昭雪!老曹拖着虚弱的身体,感动地表态说:“我坚信党。我的态度是小车不倒只管推,永远跟党干社会主义……”
4
平反后的曹进哲,公社领导把他安排在公社科研队,让他继续抓棉花高产试验,培育棉花新品种,并协助公社主任抓全社的棉花生产。身体虚弱的老曹为报效党和乡亲们,拖着病魔纠缠的身躯,焕发了精神,像要把多年蕴藏的炽情一下献出一样,天不亮就爬起来,深入各村,深入田间,察看研究棉花长势。全社16个村的棉田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1975年春,经公社党委报请县委批准,老曹进了公社党委班子,成了党委委员。在村民的要求下,他又担任了南五村大队主任。他的精神仍然是不减当年:工作雷厉风行、生活艰苦朴素。春天戴顶“八路帽”,夏秋戴个破草帽,冬天换成“火车头”,风里来、雨里去地操劳着,满脑子装的都是“群众”、“工作”、“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忘记了疲惫和饥饿。然而,7年的磨难,使他患了严重的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硬坚持工作了六七年,身体状况的恶化迫使他辞去了大队主任职务,准备休养身体,颐养天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冲击波调动了他的激情。在乡领导请他二次出山担任领导时,他竟欣然应允,走马上任到乡科技服务站工作了。一上任他便东奔西跑,不计远近、不计报酬地领导全体成员给全乡农民联系调运种籽、农药、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并为乡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一干又是八九年。
1987年10月上旬,他决定去侯马市联系冬小麦施用的化肥。吃罢早饭,他往绿色背包里塞了两个凉馒头、一颗大葱,骑上破旧自行车上路了,30多里路程,赶到顺利办完事情,已经下午了。返回途中,开始感到气短腿软、气憋得上不来,张开大口“呼哧、呼哧”地喘气。稍事休息后再上路时,两腿软的像面条,怎么也不听使唤,就这样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回到南五村时,已汗流浃背,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一下便卧病在床,打针输液不见好转。最后终因抢救无效,于1987年10月25日逝世。
老劳模曹进哲就这样走了,全村人哭成一片。出殡之日,乡党委书记主持了追悼会,乡长致了悼词。灵堂两侧的挽联上写着:一身正气驾鹤去,两袖清风见马列。笔者撰写此文时,也洒下惋惜的眼泪,特追送他一幅墓联:
魂留人间香草木
碑树民心翠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