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非亲耳所闻,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温和敦厚的人能迸发出如斯激昂、刚亮、凝聚、让人心中一凛的气合之声。
喊声牵着动作,剑士趋前,起手,击打,收招,互让,回身,迅捷如电,一气呵成。两柄竹剑飞速相格数次,快的那个用剑点触对方头部,发出竹木与护具相碰的铿锵脆响,直撞道馆四壁。三五秒之间,二人缠斗已毕,擦身而过,开始新一轮对峙
高密度的对打练习,是提升剑道技艺的唯一途径,也是领悟剑道真谛的必由之路。约一个半小时的练习,在每一回合不间断的急促脚步、不断加重的呼吸声中飞速流过。被击打的恐惧感,混合着击中对方的渴望,情绪在肾上腺素作用之下,随汗液不断散发。剑手不敢懈怠,高度专注,汗水浸润道服与头巾,升腾出新的自我。
这是许多剑道爱好者痴迷此中的根本原因。他们起初怀抱着各种理由来到道馆,比如最简单的“剑道装备多帅啊”,但最终能坚持下来的人,都着迷于这些看似枯燥繁琐、实则考究有趣的细节,认可剑道所崇尚的精神。
当代人的精神力有待提高,日常疲惫与压力需要出口,而剑道恰是一种极佳的自我修行及解压方式,从而成为新兴中产运动中的亮眼一员。
在中国教剑道的韩国人
生于1975年的韩国人朴哲和,有一段“曲折到自己都可能忘了细节”的人生。
少年朴哲和苦学跆拳道,因练习勤奋且成绩出色(黑带四段),恩师甚至打算带他去美国开馆授业,“当时去了肯定很不错,起码比我现在在中国开剑道馆挣得多”。只是当时朴妈妈以“学业为重”为由回绝。后来朴哲和在练习踢腿时伤到了腰,不得已放弃跆拳道,转而寻找新的运动。
一般人对剑道的兴趣大多来自动漫或日剧,如上世纪90年代播出的《六三四之剑》,或近年大热的日本职场剧《半泽直树》。人们欣赏日本的武道精神与甲胄文化,最直白的理由是“劍道装备透着一股高雅酷炫的范儿,我想穿穿看”。但朴哲和选择练习剑道,主要是因为“这项运动主要动上半身,腰没那么累”。
朴哲和逐渐沉迷于这项运动,同时深受恩师申荣福、吴炳哲的影响而热爱中国文化———尤其是墨子“兼爱非攻”的理念,还开了一家剑道馆。因此他认为,“兼爱非攻”与剑道倡导的尊重、博爱、平等的精神十分契合。
朴哲和是中国最早一批韩国留学生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之初他便赴北大念了两年国际贸易专业。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随后辗转韩国、香港、深圳,如今在广州定居。剑道于他而言,也从纯粹的爱好变成职业。朴哲和既希望传技艺,更希望授道义———剑道练剑,更重修道,而后者才是剑道开创与流传的本意。
朴哲和富有韩国人乐观爽利的态度,同时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他娶了个广州太太,便带着竹剑、袍甲与家眷,安心扎根于此。他承认“剑道最初很枯燥,比如上来就让你挥剑一千下,磨练基本动作”,但不断的练习自有乐趣所在。有人形容剑道练习是“动态打坐”:既需要保持相对安静,也需要准确的动作,这些都是精湛技艺的基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支撑,是对人心性很好的锤炼。
朴哲和执教于中山大学剑道社团,开办剑道馆后,在深圳、广州两地都有分馆,找他学艺的徒弟近千,但能常年坚持的不足20人。
在剑道之路上,朴哲和已经坚持了近25年,目前是四段剑士。当世剑道最强者止于八段,且剑道考级极为严苛,考完二段隔两年才能考三段,考完三段隔三年才能考四段,“八段都是老先生了,再往上是荣誉称号,无需考试”。
剑道看似激烈,但练习甚至比赛时的运动伤害并不多,这也很符合剑道脱胎于战争、成就于平和的特质。
斩断邪念,养成不动心
“剑道”一词源自中国,始载于《吴越春秋》。这项技艺在隋唐时期随遣唐使传入日本,江户时期的日本人依照日式盔甲的样式对其进行提炼简化,形成目前所见的剑道盔甲的雏形,明治时代日本人开始确立剑道标准、开馆授徒,逐渐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剑道曾被认定为“残暴武技”而遭禁,彼时森顺造氏出面陈情反驳:“剑道并非如贵部所思,专为学习杀刃为本旨之技,其所含更高次元的精神意义为:承习古传诸流攻防体技之间,不仅形而下之。”直到1954年,全日本剑道联盟成立,剑道才重新确立规范,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项道大于技、敬畏暴力的“非攻兼爱”的武道。
剑道外在刚毅,内在柔和,从创始之初便明确“不以杀伤为目的”,甚至有观点认为剑道并非体育项目,对打不只为获胜与荣耀,而是一种自得自足的自我修行。与剑术等以击垮对手为目的的竞技项目不同,剑道只强调顺应规则的得分。人称“昭和剑圣”的日本剑道十段范士持田盛二曾如此阐述剑道本质:“剑道不是要斩人,而是把自己的邪念斩断,养成不动心。”
现代剑道的宗旨与持田盛二的遗训一脉相承。持田盛二如此总结:“锻炼身与心,使自身聪明、理智、果断,培养温和的情操。互相守师徒之礼,修炼更高的心和技,认识人伦之意,从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而对世界有所助益。”
而技艺上,朴哲和认为“气、剑、体”协调一致,是剑道技法的精髓所在。气即“气合”,本是围棋用语,指“对局者在气势上坚持的强劲着法”,即在剑道对战时发出的增强气势的吼声,是压制对方的必备要素。气合的品质能代表一个剑手的水准,气合若足够集中、清亮、慑人,剑手实力绝不会弱。剑即“剑技”,对剑的技法谙熟于心、能将竹剑操控自如,才能更快地见招拆招,保持攻守一体,进而打点得分。体即“肢体”,人脑的集中力、反应力,肢体的协调,是保证剑技发挥的基础。
剑道的四个启发
一是不断向前的力量。剑道反对后退,只要准备好了就要不断向前。初学者很容易被高手的气势压倒———甚至更糟糕的,无论面对什么对手都会胆怯。但只要稍有后退的想法,便容易一退再退,导致被追打而无法回击,进而失分落败。
有形容曰:“剑是假剑,打是真打。”———普通人一拿起竹剑就容易有一种紧张感:当时间、空间被严重压缩,如何在短时间内应对被击中的威胁与反击得分?唯有磨练技艺,迎难而上,直面恐惧,不断向前。
二是让尊重成为习惯。剑道不为好勇斗狠,不是为了彻底击垮甚至羞辱对手而存在,只为点到为止的较量、以武会友的满足感和自我突破的成就感。
三是意识到“细节即礼节”。严谨细致但非形式主义的细节,在剑道中随处可见。这些细节造就了剑道的品质感,让人学会从心底去尊重、敬畏一样事物。
比如,剑道课之前需要向尊重的方位敬礼,老师与学员互相敬礼。练习之前全员冥想数分钟,将道服与护具穿戴齐整才开始练习;练习完毕脱下装备继续冥想,而装备的摆放方式也有严格规定。
四是作为当代人解压的一个好途径。剑道要求人高度专注,鼓励人直面危险、一往无前,训练人在极快的时间内作出决断并快速解决问题,在击中对手、提升技艺时获得解压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