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完善着。其中,最值得让人们拍手叫好的是今年新教材的改版。
新版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来讲有着质的飞越,这种质的飞越在于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简谱教学,而实行的是五线谱教学。作为一名刚刚由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我的责任重大。荣幸的是我可以作为第一批教师接下这艰巨的改革任务,同时我也知道我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思考到底该怎样去教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五线谱的孩子们。
2013年9月,我刚好带初一年级。新学期第一节音乐课上,当学生满心欢喜地打开音乐课本,到书上满满的蝌蚪符时,不约而同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啊?怎么全是五线谱啊!”
“为什么要识五线谱”,这也曾经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五线谱对于从小学习民乐的我来说就是天书,以为永远都不会接触到它,但谁知在上大学以后接触的所有作品都是五线谱版的,我被迫从零学起。很多人告诉我,国乐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所改变,首先要变的就是乐谱——废除原来的简谱记谱方法。也就是说,使用五线谱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套话来讲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受国际认同的是五线谱而非简谱。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方式。五线谱在记谱时按照音的高低的不同,音符也被安排在五线谱的不同位置上,整体来看高高低低的,可以将无形旋律音响走向直观的反映在有形的乐谱上。
其次,五线谱相对于简谱来说,在记谱时音域更显广泛。受中国传统唱法和民乐音域的限制,我们一直以来感觉不到简谱给我们能带来什么不便,因为中国传统歌曲中,一首歌曲里音程过大的跳跃并不常出现,而民乐通过加高音点、低音点的方式,也大概都能解决这些音域上的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此。西方音乐中更多的是多层次的音乐,这让我想起我大学导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西方人传统生活里处处透着多层次,他们很早以前就有二层以上的房子,他们平时吃的是多层次的面包,他们听的音乐也是多层次的和声音乐;而中国人传统中就是很少有层次:住的是平房,吃的是面条、米饭,听的也是单旋律。但是,单旋律的乐曲即使旋律再好听,在经过大量作品创作之后,总会有一种抄袭的感觉,也就是旋律相似,难以有更多的突破性转变。而和声音乐在这方面就显得发展空间更大了,通过变换不同色彩的和声,同一旋律能给人不同的听觉享受。
再次,这一点与第二点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西方人多层次的东西多,这一点还体现在他们的乐器上,例如,钢琴和庞大的提琴家族等。而中国民族器乐在这方面就略显单薄了,所以在乐谱上并没有做过多考虑,我们可以对比五线谱和简谱不同的和声记谱,明显感觉到五线谱的和声记谱方式更清晰整洁,而简谱的和声记谱就略显混杂了。在新版音乐教材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和声训练,所以只针对这一点来说,使用五线谱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
既然五线谱教学有如此多的好处及必要性,而这些必要性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能理解,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呢?
现在采用的是首调识谱的方法。首调识谱的优点是学生在唱谱时能更好的把握音程关系和音准,必定天生有一双固定调耳朵的人还是极少数的,如果靠后天练习则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那些不想花太多精力在音乐课上的中学生来说也太难、太枯燥。相对于固定调来讲,首调识谱也有它困难的地方——do的位置不固定,这一点相对于练习固定调识谱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了。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学习五线谱的儿歌、游戏等,我也大量阅读过,后来发现这些也只是初步了解识谱的方法,而且对于已经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略显幼稚。我在刚刚接触五线谱时,也是通过大量视唱乐谱来提高识谱速度的,对于我来讲那是个十分枯燥的过程,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我所使用的视唱谱大多是用来练习音准、节奏的,过于专业导致让人觉得反感。因此我希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这一点,让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五线谱。
每节音乐课上,我会播放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或是有学生来找一些自己歌曲播放给大家听,仅仅作为分享,学生很乐意进行这项活动,这也拉进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在听的同时也会记下乐曲高潮部分的旋律。在新课讲完以后,我通常会再用五分钟的时间,把刚刚记下的乐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记谱,在试着让学生自己完成识谱,其中有些学生可以直接唱出旋律,有些学生只是限于读谱,如果有人能识出是刚刚播放的乐曲,其他学生也会干劲十足的去努力唱出旋律。仅仅在这五分钟,学生识谱是完全主动的。
但是,有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况:学生分享的歌曲是说唱类型的,用这些歌曲练习识谱意义不大,就在我纠结此事时,在一次及时雨般的教研活动中,我学习到了一种非常适合学生们识谱的方法:将自己的左手伸出,用五个手指代替五线谱的五条线,在手上找各个音的位置。这种方法打破我们刚开始识谱时只盯着乐谱识音的方法,用逆向思维方法来提高识谱熟练度,也代替了练耳时记谱的专业、枯燥的形式,既让学生对学习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练习识谱,把音乐知识的学习带到学生的课间休息中。在教过学生这个方法后,学生也就不再排斥识五线谱了,反而很高兴自己又掌握了一项音乐技能。
要让学生能做到人人都会识五线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以上教学方法可行的必备因素,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熟练能够熟练地用首调识五线谱。当然,单单会首调识谱也不行,在使用五线谱以后,学生对于音乐的调的感觉也更加敏感了,也许简谱教学中,教师只图省事,不管什么调的歌曲,在钢琴伴奏时全部使用C大调/a小调,而学习了五线谱以后,有一些学生在音高上会有更敏锐的感觉,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来伴奏,必然会遭到学生的质疑。
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在写作和教学思路上还存在诸多的不成熟,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批评指正。
新版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来讲有着质的飞越,这种质的飞越在于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简谱教学,而实行的是五线谱教学。作为一名刚刚由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我的责任重大。荣幸的是我可以作为第一批教师接下这艰巨的改革任务,同时我也知道我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思考到底该怎样去教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五线谱的孩子们。
2013年9月,我刚好带初一年级。新学期第一节音乐课上,当学生满心欢喜地打开音乐课本,到书上满满的蝌蚪符时,不约而同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啊?怎么全是五线谱啊!”
“为什么要识五线谱”,这也曾经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五线谱对于从小学习民乐的我来说就是天书,以为永远都不会接触到它,但谁知在上大学以后接触的所有作品都是五线谱版的,我被迫从零学起。很多人告诉我,国乐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所改变,首先要变的就是乐谱——废除原来的简谱记谱方法。也就是说,使用五线谱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套话来讲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受国际认同的是五线谱而非简谱。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方式。五线谱在记谱时按照音的高低的不同,音符也被安排在五线谱的不同位置上,整体来看高高低低的,可以将无形旋律音响走向直观的反映在有形的乐谱上。
其次,五线谱相对于简谱来说,在记谱时音域更显广泛。受中国传统唱法和民乐音域的限制,我们一直以来感觉不到简谱给我们能带来什么不便,因为中国传统歌曲中,一首歌曲里音程过大的跳跃并不常出现,而民乐通过加高音点、低音点的方式,也大概都能解决这些音域上的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此。西方音乐中更多的是多层次的音乐,这让我想起我大学导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西方人传统生活里处处透着多层次,他们很早以前就有二层以上的房子,他们平时吃的是多层次的面包,他们听的音乐也是多层次的和声音乐;而中国人传统中就是很少有层次:住的是平房,吃的是面条、米饭,听的也是单旋律。但是,单旋律的乐曲即使旋律再好听,在经过大量作品创作之后,总会有一种抄袭的感觉,也就是旋律相似,难以有更多的突破性转变。而和声音乐在这方面就显得发展空间更大了,通过变换不同色彩的和声,同一旋律能给人不同的听觉享受。
再次,这一点与第二点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西方人多层次的东西多,这一点还体现在他们的乐器上,例如,钢琴和庞大的提琴家族等。而中国民族器乐在这方面就略显单薄了,所以在乐谱上并没有做过多考虑,我们可以对比五线谱和简谱不同的和声记谱,明显感觉到五线谱的和声记谱方式更清晰整洁,而简谱的和声记谱就略显混杂了。在新版音乐教材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和声训练,所以只针对这一点来说,使用五线谱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
既然五线谱教学有如此多的好处及必要性,而这些必要性对学生来说可能并不能理解,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呢?
现在采用的是首调识谱的方法。首调识谱的优点是学生在唱谱时能更好的把握音程关系和音准,必定天生有一双固定调耳朵的人还是极少数的,如果靠后天练习则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那些不想花太多精力在音乐课上的中学生来说也太难、太枯燥。相对于固定调来讲,首调识谱也有它困难的地方——do的位置不固定,这一点相对于练习固定调识谱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了。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学习五线谱的儿歌、游戏等,我也大量阅读过,后来发现这些也只是初步了解识谱的方法,而且对于已经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略显幼稚。我在刚刚接触五线谱时,也是通过大量视唱乐谱来提高识谱速度的,对于我来讲那是个十分枯燥的过程,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我所使用的视唱谱大多是用来练习音准、节奏的,过于专业导致让人觉得反感。因此我希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这一点,让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五线谱。
每节音乐课上,我会播放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或是有学生来找一些自己歌曲播放给大家听,仅仅作为分享,学生很乐意进行这项活动,这也拉进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在听的同时也会记下乐曲高潮部分的旋律。在新课讲完以后,我通常会再用五分钟的时间,把刚刚记下的乐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记谱,在试着让学生自己完成识谱,其中有些学生可以直接唱出旋律,有些学生只是限于读谱,如果有人能识出是刚刚播放的乐曲,其他学生也会干劲十足的去努力唱出旋律。仅仅在这五分钟,学生识谱是完全主动的。
但是,有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况:学生分享的歌曲是说唱类型的,用这些歌曲练习识谱意义不大,就在我纠结此事时,在一次及时雨般的教研活动中,我学习到了一种非常适合学生们识谱的方法:将自己的左手伸出,用五个手指代替五线谱的五条线,在手上找各个音的位置。这种方法打破我们刚开始识谱时只盯着乐谱识音的方法,用逆向思维方法来提高识谱熟练度,也代替了练耳时记谱的专业、枯燥的形式,既让学生对学习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练习识谱,把音乐知识的学习带到学生的课间休息中。在教过学生这个方法后,学生也就不再排斥识五线谱了,反而很高兴自己又掌握了一项音乐技能。
要让学生能做到人人都会识五线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以上教学方法可行的必备因素,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熟练能够熟练地用首调识五线谱。当然,单单会首调识谱也不行,在使用五线谱以后,学生对于音乐的调的感觉也更加敏感了,也许简谱教学中,教师只图省事,不管什么调的歌曲,在钢琴伴奏时全部使用C大调/a小调,而学习了五线谱以后,有一些学生在音高上会有更敏锐的感觉,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来伴奏,必然会遭到学生的质疑。
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在写作和教学思路上还存在诸多的不成熟,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