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文章以2013年高考为例说明高考对策与想法。
【关键词】开放式题目;高考政治复习;新课标文综
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下面从2013高考例题来说明,2013高考政治题目与之前的题目相比,变化虽不是很大,但也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文综政治第39题就出现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学生从哪个角度回答或者随便赞同哪种观点都可以得分的完全开放式的题目。下面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这个高考题。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这道题虽然没有答案,看似比较简单但从阅卷结果来看,这题结果平均分只有4.36分,一半的分值都没有达到。这才是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的地方,还有这与我们平时教学生答题模式也大不一样,简直要颠覆我们的传统教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题目其实是我们平时的认识类题目或者辨析类题目。学生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拿7-8分还是有希望的。
反思与对策:
1. 识记和理解结合,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或者说是两个极端。
一种是全盘否定,认为“死记硬背”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政治学习只要理解即可。其实,新课程并不否认“记”和“背”的重要性,新课程批判和反对的仅仅是“死”和“硬”。我们仔细分析并把第一问的答案还原到课本上,不难发现本题就是考查了课本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多样性等几处知识。若我们在复习中不重视对这些知识的识记,在考场中如何能运用这些“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呢?退一万步讲,即使你对这些知识理解了,但在考场里,还要你能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果不重视必要的识记,你在考场里就不能很快地再现出来,只能自己组织语言,往往是用一句术语就能表明的意思,你自己却写了三句还不够明确,宝贵的考试时间就在你的“遣词造句”中流逝了。
与第一种错误倾向相反,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背诵万能”。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复习不就是背背课本就行了吗,于是埋头苦背,最后陷入“死记硬背”而不可自拔。
因此,我们在备考复习中,一方面要走出“理解即可”的误区,该记的必须要记,该背的还是要背。其实,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需要我们去理解,但也需要我们能识记并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表达。更何况,记忆能力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任何学习都离不了的,政治学习也是一样。另一方面,我们还须走出“背诵万能”的误区。我们确实需要记忆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但更需要在记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要搞好学习,也包括学好政治,一定要把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巩固记忆。
2. 课本和教辅兼顾,走出“舍本逐末”的误区
现在的教辅出版业很发达,教辅市场上林林总总的高考辅导用书令人眼花缭乱。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辅用书的习惯,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
与课本相比,高考政治教辅用书用它的优势,经过了对课本的梳理和分析,留下了教材的核心和主干知识,删去了大量的具体信息,学生读起来似乎更简单、更明确。但是,再好的教辅用书,也只代表编者对教材的理解,其中有两个问题绝不容忽视:一是教辅用书是对教材的梳理和解读,本身不可能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那些被教辅用书排除在外的内容怎么办?二是编者对教材的理解是不是完全正确、到位,如有偏差,那又该怎么办?就现实而言,毕竟只有教材才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3. 看书和练习互补,走出“顾此失彼”的误区
看书和练习,是政治备考复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但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做题目,而不会自觉地把看书也当作一种作业。从平常的复习经验看,日常的练习和试卷往往存在着知识考查上的不平衡性,即有些考点经常练习,而有些考点却很少涉及。
就复习的全面性而言,练习毕竟只是知识点上的击破,只有看书才有可能扫除知识面上的盲点和漏洞。因此,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看书和练习的关系。一方面,除了做题练习,学生必须要把看书当作备考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变重练习轻看书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做题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练习对看书的检查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要改变练习与做题相脱离的做法,认识到练习是一种检查和评估看书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做题,能够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其次是特别要发挥练习对看书的引导作用,以题目为载体,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做一题,带动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4. 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态度,积极适应高考变革。
现如今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已经早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尤其12、13年高考政治显现得特别明显。所以这要求我们老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能力不足,仍然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这在综合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2013江西卷高考文综政治例题
【关键词】开放式题目;高考政治复习;新课标文综
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下面从2013高考例题来说明,2013高考政治题目与之前的题目相比,变化虽不是很大,但也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文综政治第39题就出现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学生从哪个角度回答或者随便赞同哪种观点都可以得分的完全开放式的题目。下面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这个高考题。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这道题虽然没有答案,看似比较简单但从阅卷结果来看,这题结果平均分只有4.36分,一半的分值都没有达到。这才是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的地方,还有这与我们平时教学生答题模式也大不一样,简直要颠覆我们的传统教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题目其实是我们平时的认识类题目或者辨析类题目。学生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拿7-8分还是有希望的。
反思与对策:
1. 识记和理解结合,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或者说是两个极端。
一种是全盘否定,认为“死记硬背”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政治学习只要理解即可。其实,新课程并不否认“记”和“背”的重要性,新课程批判和反对的仅仅是“死”和“硬”。我们仔细分析并把第一问的答案还原到课本上,不难发现本题就是考查了课本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多样性等几处知识。若我们在复习中不重视对这些知识的识记,在考场中如何能运用这些“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呢?退一万步讲,即使你对这些知识理解了,但在考场里,还要你能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果不重视必要的识记,你在考场里就不能很快地再现出来,只能自己组织语言,往往是用一句术语就能表明的意思,你自己却写了三句还不够明确,宝贵的考试时间就在你的“遣词造句”中流逝了。
与第一种错误倾向相反,在“死记硬背”问题上存在着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背诵万能”。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复习不就是背背课本就行了吗,于是埋头苦背,最后陷入“死记硬背”而不可自拔。
因此,我们在备考复习中,一方面要走出“理解即可”的误区,该记的必须要记,该背的还是要背。其实,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需要我们去理解,但也需要我们能识记并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表达。更何况,记忆能力是作为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任何学习都离不了的,政治学习也是一样。另一方面,我们还须走出“背诵万能”的误区。我们确实需要记忆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但更需要在记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要搞好学习,也包括学好政治,一定要把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巩固记忆。
2. 课本和教辅兼顾,走出“舍本逐末”的误区
现在的教辅出版业很发达,教辅市场上林林总总的高考辅导用书令人眼花缭乱。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辅用书的习惯,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
与课本相比,高考政治教辅用书用它的优势,经过了对课本的梳理和分析,留下了教材的核心和主干知识,删去了大量的具体信息,学生读起来似乎更简单、更明确。但是,再好的教辅用书,也只代表编者对教材的理解,其中有两个问题绝不容忽视:一是教辅用书是对教材的梳理和解读,本身不可能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那些被教辅用书排除在外的内容怎么办?二是编者对教材的理解是不是完全正确、到位,如有偏差,那又该怎么办?就现实而言,毕竟只有教材才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3. 看书和练习互补,走出“顾此失彼”的误区
看书和练习,是政治备考复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但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做题目,而不会自觉地把看书也当作一种作业。从平常的复习经验看,日常的练习和试卷往往存在着知识考查上的不平衡性,即有些考点经常练习,而有些考点却很少涉及。
就复习的全面性而言,练习毕竟只是知识点上的击破,只有看书才有可能扫除知识面上的盲点和漏洞。因此,高考复习中必须处理好看书和练习的关系。一方面,除了做题练习,学生必须要把看书当作备考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变重练习轻看书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做题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练习对看书的检查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要改变练习与做题相脱离的做法,认识到练习是一种检查和评估看书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做题,能够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其次是特别要发挥练习对看书的引导作用,以题目为载体,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做一题,带动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4. 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态度,积极适应高考变革。
现如今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已经早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尤其12、13年高考政治显现得特别明显。所以这要求我们老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能力不足,仍然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文科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这在综合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2013江西卷高考文综政治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