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经营从狭义上讲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括,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森林更新造林、森林抚亩间伐、森林采伐利用等各项培育管护措施。森林经营在整个森林培育过程中,时间、劳动和资金占用最长、难度最大,整个过程一般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森林经营对科学培育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森林定向培育意义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077-01
在不同的情况下,管理与经营有不同的内涵。如果将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内涵按照行为主体来界定,则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而经营的主体是森林经营者。按此界定,森林经营是森林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按照既定的目标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对森林资源实施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的总和;森林经营为企业或个人行为,表现为具体的经营措施;森林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在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由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今天的森林经营和管理逐步趋向复杂化。
森林经营工作概括地讲有两大任务,一方面是培育森林资源,满足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国土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要。
所谓定向培育,是指按最终的木材用途,生产出种类、质量、规格都大致相同的木材原料。而造林密度、轮伐期及配置方式的确定是能否实现定向培育的关键。
苗木定向培育,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主要限制因子对苗木的要求,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取相应调控技术措施,使苗木在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需要,做到适地适树造林。我们以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用苗为目标,应用苗木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通过不同的育苗技术措施,如抗性基因与种源选择、林木种于处理技术、苗木抗逆性调控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措施,为做到运地适地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森林培育要明确定向,这个“向”可以是单纯的,如水源涵养林、纸浆用材林生产等,也可以是复合的,如用材与水土保持结合、林果结合、风景游憩与自然保护结合等。定向目标可以有主次,培育措施要与所定的向相适应。在定向培育森林时又不要忘记森林本身还有多功能的,需要适当协调,注意发挥森林的最佳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森林培育既是科学问题,又是一项技艺,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学发展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人工林本身生长规律、林分结构、轮伐期和适地适树等诸多林分生长特性和树种生态学特性是影响人工林主伐更新最直接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人工林的定向培育目标和对其实行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反之,采用何种采伐方式,也将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皆伐对林地土壤、水分循环、河流、野生动物、自然景观等会产生显著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伐应受到约束。但对人工用材林基地,森林采伐所受到的环境约束,可通过调整经营方式来加以保证,达到既能满足木材生产的需要,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采用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技术发展工业用材林是解决木材短缺的可靠途径。当今世界发展工业人工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是在比较平坦的立地上,采用高集约度,施肥灌水,超短轮伐期作业,将树木像农作物那样栽培。另一种类型是在山地林区,温带气候区内,轮伐期较长的情况下,实行可持续经营的工业用树林生产体系。在林区内区划出适于发展工业用材林的地方,作为用材林基地,引进或选择速生树种,按定向培育目标,建立优化栽培模式,保持生态平衡实行持续经营。
人类在经营森林过程中,只有顺应自然,促进树木和自然的融合,才会达到获取大量木材的目的。在以往的森林经营中,人们大多以索取为主,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的发展。森林的锐减和人口猛增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森林的锐减主要是由森林采伐引起的,人口大量涌入林区,建立人类活动社区,加速了森林递减的速度。经过长期的林业实践,“新林业”理论应运而生,为林业经营从“生产性”向“环境性”过渡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同样,工业人工林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与环境资源林、山地综合林一起共同构成生态林业的森林资源整体,三者密不可分,又各具经营特色,任何试图把某一林分从生态林业系统割裂出去,将某一林分的经营思想作为客观林业指导思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是我国针对林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三段式经营的基本模式,也是我国林业由生产性向环境性过渡的一个良好开端。
通过分析定向培育人工林的特征、林产工业对原料林的要求、资源培育到最终产品的效益,提出应根据各类市场的不同需求而有目的地定向培育林木,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工业纤维林,缩短轮伐期,为林产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经过不断的努力,在人工林之间培养的理论与技术上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形成了与人工林的需求以及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一系列措施,构成了完整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人工林实行定向培育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必须符合各类工业用材的要求。
首先,提出了造纸材良种审定的标准,该标准在木材理化性质、制浆性能(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素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及木材物理性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及干缩系数等),以及速生性、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尖削度等杨树干型指标与病虫抗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材料特性、加工品质方面的要求。其次,开展了现代化的育苗技术研究,大量运用了温室硬枝扦插、工厂化嫩枝育苗技术,培育出大量速生、优质、健壮的优质苗木。第三,开展了轮伐期、造林密度、施肥及修枝等经营管理措施对不同杨树无性系制浆性能(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索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及木材物理性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及干缩系数等)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林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世界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大面积的天然林被划为环境保护林,人工林持续生产力的维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了经营措施(轮伐周期、采伐强度、造林密度、施肥、人工林组成等)对杨树及辐射松(新西兰)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盐演化土壤杨树、刺槐根际营养特性研究等,以期提出一套维护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文革,祝长龙,孙立红.浅议适地适苗造林[J]. 防护林科技. 2000(02)
[2] 翟建文,尔吉辉,马玉树,张晓光,孙淑娟,顾巍巍,王瑞芝.苗木质量调控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 2000(S2)
[3] 姜乃准,崔斌盛,赵开梅.苗木自然风干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6(S4)
[4] 周景莉.浅谈林业苗木质量评定与质量控制[J]. 中国林业. 1997(02)
[5] 罗旭,李开隆,高文革,孙岩.兴安落叶松苗木品质指標的选择[J]. 林业科技. 1995(04)
[关键词]森林定向培育意义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077-01
在不同的情况下,管理与经营有不同的内涵。如果将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内涵按照行为主体来界定,则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而经营的主体是森林经营者。按此界定,森林经营是森林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按照既定的目标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对森林资源实施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的总和;森林经营为企业或个人行为,表现为具体的经营措施;森林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在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由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今天的森林经营和管理逐步趋向复杂化。
森林经营工作概括地讲有两大任务,一方面是培育森林资源,满足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国土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要。
所谓定向培育,是指按最终的木材用途,生产出种类、质量、规格都大致相同的木材原料。而造林密度、轮伐期及配置方式的确定是能否实现定向培育的关键。
苗木定向培育,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主要限制因子对苗木的要求,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取相应调控技术措施,使苗木在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造林需要,做到适地适树造林。我们以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用苗为目标,应用苗木定向培育技术体系,通过不同的育苗技术措施,如抗性基因与种源选择、林木种于处理技术、苗木抗逆性调控技术、苗木活力保护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措施,为做到运地适地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森林培育要明确定向,这个“向”可以是单纯的,如水源涵养林、纸浆用材林生产等,也可以是复合的,如用材与水土保持结合、林果结合、风景游憩与自然保护结合等。定向目标可以有主次,培育措施要与所定的向相适应。在定向培育森林时又不要忘记森林本身还有多功能的,需要适当协调,注意发挥森林的最佳综合效益。在这方面,森林培育既是科学问题,又是一项技艺,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学发展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人工林本身生长规律、林分结构、轮伐期和适地适树等诸多林分生长特性和树种生态学特性是影响人工林主伐更新最直接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人工林的定向培育目标和对其实行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反之,采用何种采伐方式,也将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皆伐对林地土壤、水分循环、河流、野生动物、自然景观等会产生显著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伐应受到约束。但对人工用材林基地,森林采伐所受到的环境约束,可通过调整经营方式来加以保证,达到既能满足木材生产的需要,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采用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技术发展工业用材林是解决木材短缺的可靠途径。当今世界发展工业人工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是在比较平坦的立地上,采用高集约度,施肥灌水,超短轮伐期作业,将树木像农作物那样栽培。另一种类型是在山地林区,温带气候区内,轮伐期较长的情况下,实行可持续经营的工业用树林生产体系。在林区内区划出适于发展工业用材林的地方,作为用材林基地,引进或选择速生树种,按定向培育目标,建立优化栽培模式,保持生态平衡实行持续经营。
人类在经营森林过程中,只有顺应自然,促进树木和自然的融合,才会达到获取大量木材的目的。在以往的森林经营中,人们大多以索取为主,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的发展。森林的锐减和人口猛增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森林的锐减主要是由森林采伐引起的,人口大量涌入林区,建立人类活动社区,加速了森林递减的速度。经过长期的林业实践,“新林业”理论应运而生,为林业经营从“生产性”向“环境性”过渡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同样,工业人工林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与环境资源林、山地综合林一起共同构成生态林业的森林资源整体,三者密不可分,又各具经营特色,任何试图把某一林分从生态林业系统割裂出去,将某一林分的经营思想作为客观林业指导思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是我国针对林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三段式经营的基本模式,也是我国林业由生产性向环境性过渡的一个良好开端。
通过分析定向培育人工林的特征、林产工业对原料林的要求、资源培育到最终产品的效益,提出应根据各类市场的不同需求而有目的地定向培育林木,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工业纤维林,缩短轮伐期,为林产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经过不断的努力,在人工林之间培养的理论与技术上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形成了与人工林的需求以及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一系列措施,构成了完整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人工林实行定向培育不仅要求产量高,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必须符合各类工业用材的要求。
首先,提出了造纸材良种审定的标准,该标准在木材理化性质、制浆性能(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素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及木材物理性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及干缩系数等),以及速生性、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尖削度等杨树干型指标与病虫抗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材料特性、加工品质方面的要求。其次,开展了现代化的育苗技术研究,大量运用了温室硬枝扦插、工厂化嫩枝育苗技术,培育出大量速生、优质、健壮的优质苗木。第三,开展了轮伐期、造林密度、施肥及修枝等经营管理措施对不同杨树无性系制浆性能(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索含量)、木材密度、微纤丝角及木材物理性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及干缩系数等)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林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世界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大面积的天然林被划为环境保护林,人工林持续生产力的维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了经营措施(轮伐周期、采伐强度、造林密度、施肥、人工林组成等)对杨树及辐射松(新西兰)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盐演化土壤杨树、刺槐根际营养特性研究等,以期提出一套维护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高文革,祝长龙,孙立红.浅议适地适苗造林[J]. 防护林科技. 2000(02)
[2] 翟建文,尔吉辉,马玉树,张晓光,孙淑娟,顾巍巍,王瑞芝.苗木质量调控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 2000(S2)
[3] 姜乃准,崔斌盛,赵开梅.苗木自然风干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6(S4)
[4] 周景莉.浅谈林业苗木质量评定与质量控制[J]. 中国林业. 1997(02)
[5] 罗旭,李开隆,高文革,孙岩.兴安落叶松苗木品质指標的选择[J]. 林业科技. 1995(04)